比亚迪给混动 SUV「唐」的预售找了一个名号响亮的背书:比亚迪世界级技术解析会暨唐预售和首届迪粉大会。
于是,这两天关于「唐」和「迪粉」的话题彻底火了,有人夸,但是更多的是骂。至于骂的理由,无非就是迪粉的疯狂,以及比亚迪唐夸张的「60 万」。
一会儿再来评论这些观点,我们先说说在现场的所见所闻。
当天比亚迪组织了唐的试乘试驾体验。但问题是人多车少,所以只能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可以上车体验,而整个过程也相当简单:急加速,急刹车。比亚迪就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唐快到几乎没朋友的加速能力。由于人品问题没有抽中,我只能采访其他媒体朋友的感受。他们的回答也很简单,就一个字:快。
4.9 秒的百公里加速毕竟不是白给的。当然,关于这个也有人会吐槽:光顾着快,有什么用?
别急,还有更快的。百公里加速 4.5 秒的「极速版」我们在现场也见到了。夸张的包围,四出的排气,确实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两台极速版 60 万的价格确实夸张,但是把注意力过分的放在它身上,其实真的没抓住重点。
而晚上的发布会看起来更像是王传福个人的「粉丝见面会」。迪粉代表古道清风的深情演讲以及王传福的上台激起了所有迪粉的热情,甚至激动到哽咽,而传福也以哽咽作为回报。他上次哽咽,是在不久之前的比亚迪内部大会上。身上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也许当普通版唐 30 万的预售价格公布出来时,迪粉们巨大的欢呼与尖叫可以让他感到一些安慰。
说到迪粉,其实没必要「妖魔化」他们。他们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个个都是屌丝、脑残粉。比如,最「极致」的迪粉家里有好几辆比亚迪的车,买了秦之后这次又预订唐,你能说他没钱?这更多的是一种「真爱」。
当然,也有迪粉看不惯比亚迪的营销策略,自己撰写上百页的营销建议拿给厂商,这比那些「键盘神车党」要忠实的多吧?
关于迪粉,以后可以单写一篇文章来讲,下面聊聊价格的问题。
很多媒体朋友用「60 万」大做文章,这就有点让人无语。这两台极速版是比亚迪的炒作噱头没错,但这也只是炒作,何况两台已经全部售出。比亚迪犯二想出这么个营销办法是人家的不妥,媒体跟着犯二拿 60 万说事就是自己的不妥了。 为什么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普通车型 30 万的预售价上呢?
有人说了,30 万也贵。但是请注意,这只是预售价格,并不是最终售价,更不是实际入手价格。它比秦的价格高是一定的,但是并没有高到离谱,我认为目前唐的预售价格相当合理。
比亚迪秦 1.5T+电动机,比亚迪唐 2.0T+双电机,更大的空间,更受欢迎的 SUV 车型,更强的动力,实际到手 20 多万的价格,放眼望去,市面上恐怕没有第二个产品。
在面对这种「敏感话题」的时候,为什么不多一些独立思考呢?难道真的是「黑比亚迪不需要理由」?
也许吐槽的点还会集中于比亚迪搞的什么「粉丝大会」,以及并不周密的活动组织工作,但是,每个公司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团队。与其盯着别人的缺点,不如看看他们做了什么。
比亚迪把今年看做 SUV 年,他们想要用唐以及稍后二三季度发布的宋,元以及 2017 年发布的明等不同定位的车型作为新能源 SUV 的主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从 SUV 到大巴,再到各种功能的专业车辆,不断丰富的产品线表明,比亚迪做新能源的思路非常明确。
不能否认的是,比亚迪现在至少是国内新能源领域的领军者,不管是影响力还是销量。敢冒着风险走在别人前面,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如果我们对于创新者总是怀着一种质疑,打压,甚至看笑话的心态,那未免太不厚道。
具体到唐这款车,它是否能获得市场上的成功暂且不论,至少获得了关注,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讨论。它是比亚迪用心做出来的产品,这比很多车型的敷衍了事要强了许多。
请放下对比亚迪的成见,让自己阳光一点。
有勇气的企业,真的在搞研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