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在用牛仔裤造车,我不说你知道吗?

· Nov 01, 2014

想象一下,坐在一辆满是大豆、番茄表皮、纤维素、椰子的车里是什么感觉?

这么说不是要你把车变成农贸市场,事实上,以上这些都可以被当做原材料,投入到汽车制造的过程里。

福特的新材料应用

还记得我们曾经报道过亨氏和福特的合作吗?他们试图把番茄表皮「变废为宝」,作为福特车的内饰原材料使用。当然,这还处于研究阶段,但是大豆、纤维素这种东西,却已经实实在在出现在了消费者所购买的汽车里。

具体来说,番茄表皮可以被用来制作汽车的布线支架和储物格,含有大豆的原料可以被用来制造坐垫和头枕,而地垫和座椅材料里可能包含以椰子为原料的混合材料和回收棉花,一辆福特锐界的空调出风口,包含了 24% 的消费后可回收材料(矿泉水瓶)。

如果不说的话,可能没人会想到以上这些。如果你开的是福克斯或者蒙迪欧之类的福特车,可以仔细端详一下你的车子,能看出什么异样么?举个例子:如果你发现车子地毯下面的隔音棉上有蓝色的东西,那很有可能这里面就含有废旧牛仔裤的成分。

这些牛仔裤来自中国东莞的供应商,这只是福特全球众多原料供应商的其中之一。他们回收这些原材料并且进行加工,然后再供应给福特的面料供应商,由他们加工成车内的各种部件。

经过原料、面料两级供应商,这些「废物」变成了车子的一部分。不管是在全球还是中国,这样的车子正在不停的下线。

但这好像并不是福特的最新创意,据说,早在 1923 年,亨利. 福特就在联络各种科研课题组来探讨是不是科研用大豆来制造燃料、油漆或者其他塑料制品。现在他们做的,只不过是完成了当年这个极客的梦想而已。

在上个月的「福特中国绿色科技体验日」上,我听到了以上这些故事。但是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他们要把力气花在这些消费者感受不到的地方?

IMG_3060

可以更大胆吗?

于是,我向福特中国的材料工程主管潘安波抛出了如下问题:到底是什么核心驱动力驱使你们做这些?降低成本?还是一些其他考虑。

当然,得到的答案肯定会有关乎「社会责任」的内容,但是他说,福特并不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进行这些尝试。「使用这些环保材料,虽然车主无法通过看、摸的方式辨识,但是从生命周期来说,这样的材料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比起传统材料,可持续发展材料对于健康、环境的贡献会更大」。

但是,我身边的例子就是,一辆车龄不到一年的福克斯,新车时的味道仍然很大。对此,我只能理解为:材料革命不够彻底。

于是我很自然的想到宝马 i3,它似乎是把天然材料应用到极致的典范,最终的产品,从观感到触感上,提供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用户体验,而事实上,它的新车味道也确实不算大。

福特和 i3 在车型定位上的区别自然是造成这种差异很主要的原因,但是,对于看惯了那些硬塑料、软塑料的人来说,能不能有些新鲜的感觉,其实还是挺重要的,比如我。而且,如果没人告诉我开头所说的那些事情,我买一辆福特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它有什么「不一样」。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你是福特车主,真的应该庆幸自己看到了这篇文章。

而至于福特在生产层面进行的诸多节能减排的尝试,普通消费者也更加无法感知。比如,位于重庆的长安福特第二工厂,通过在屋顶上「开天窗」来代替传统的灯管照明,以此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IMG_3066
「福特绿色科技体验日」,媒体老师在玩密室逃脱,内容和福特的环保创新相关

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抹杀一家历史悠久的车厂在这方面的努力,而是要说,当车厂在默默做一些对未来有益的事情的时候,怎么才能让消费者更多的感知到呢?毕竟,这种「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可能并不会在市场表现上有什么帮助。

很多人都知道 i3 在新材料应用上做出的努力,但可能对福特的做法一无所知。一方面,车厂怎么传播自己的理念是重点,另一方面,如果能在材料应用等方面改变的更加彻底,或许更能引发连锁反应。

福特的车型需要满足大部分人对于品质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达到销量的指标,所以也许不会走非常离经叛道的道路,但是别忘了,你们有亨利福特这么一个喜欢改变的前辈呢。

1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