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这 11 个字,意味着今后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配置政策即将出台,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个股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产业无疑都将获得巨大利好。作为国内电动车领域的领头羊,比亚迪被投资人看好,股价大幅上涨也就在情理之中。
8 月 4 日,随着股价突破 300 元,比亚迪收盘市值达到 8815 亿元,不仅超过了我们印象中传统的巨无霸中国银行和中国石油,位列国内 A 股市值排行榜第九位;在全球车企中,其市值也仅落后特斯拉、丰田和大众,高居全球第四位。现在的比亚迪,是打开了市值上升的通道,有望成长为下一个特斯拉;还是已经迎来高点,即将冲高回落?
厥功至伟的刀片电池
车载动力电池,占据电动车成本约 1/3,是电动车最核心的零部件。就像特斯拉的无极耳电池是决定其开发 2.5 万美金的 Model 2 成败的关键,刀片电池是比亚迪未来一段时间征战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利器。
放眼全球车企,能够深入掌握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车企屈指可数。
正当大众、戴姆勒等车企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入股电池公司或者和电池供应商建立合资企业,来寻求自身电池的可靠保障并深入掌握电池核心技术之际,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利用先发优势,和特斯拉一样,已经在电池领域领跑其他车企一个身位。
虽然有很多人说,刀片电池的本质依然是磷酸铁锂电池,并没有电池材料或者技术上的革命,更多也只是电池结构上的创新,但这种创新毕竟让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是当前比较好的能够兼顾安全性,同时也能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电池产品。
前段时间,特斯拉在国内接连下调了 Model Y 和 Model 3 的售价,就是因为其使用了磷酸铁锂电池取代原本成本更高的三元锂电,对国内一众电动车企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加上国内最近还呈现出了磷酸铁锂出货量大于三元锂电的情况,以宁德时代破万亿的市值来看,同时兼顾整车和电池业务的比亚迪其实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刀片电池着火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懂车帝前几天曾经拿比亚迪搭载了刀片电池的汉和北汽极狐阿尔法 S 进行了一次对撞试验。本来这次试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是搭载了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在碰撞后静置两天,发生了自燃的情况,却引发了全行业的关注。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就是以安全出名,尤其是之前和三元锂电之间对外直播的数次针刺试验,都让比亚迪名噪一时。如今刀片电池起火在断电的情况下起火,无疑挑动了比亚迪最敏感的神经。
其实整件事情更多的是出现在报道的措辞上。
磷酸铁锂电池比三元锂电更加安全,自燃的机率更小,这点毋庸置疑,因为这是由电池材料的化学属性来决定的。那至于为什么在碰撞两天后,在断电的情况下依然发生自燃,我们有待厂家或者相关机构给出具体的说明。
从我们角度来看,能否科学地找寻到事情发生的原委,寻找到比亚迪在安全设计上出现的漏洞,并给公众一个交代,远比一句「刀片电池着火了」来得更为科学和重要。这其实是对厂家的负责,也是对媒体自身的负责。很多时候,眼见都不一定为实。也正是因为相关的事情的高度敏感性,因此才会有国家认定的机构出面组织相关的碰撞测试,以寻求更为接近绝对的公正。
刀片电池之外,比亚迪亮点不少
电池之外,比亚迪在功率芯片 IGBT 方面,也早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打破了英飞凌的垄断。而在新能源动力总成方面,比亚迪也有亮点。最近几个月,理想 ONE 凭借增程式系统大红大紫,连续两月加冕国内新势力销量冠军。而比亚迪的 DM-i 双模系统则能够将增程式、传统插混、汽油车三种技术路线的优势整合在一起,既能让客户享受到绿牌和路权方面的政策倾斜,。从销量上来看,秦 PLUS 和宋 DM 双双出现在榜单上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比亚迪的纯电动整车平台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之前丰田曾经官宣,和比亚迪联手开发下一代基于比亚迪 e 平台,但是悬挂丰田牛头标的纯电动 SUV。而斯柯达也一度传出在中国亮相的纯电动车型,也将使用比亚迪的平台。撇开尚未官宣的斯柯达不谈,丰田和比亚迪联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不仅有自己之前电动车战略失误,导致电动车断档的原因,也有丰田认可比亚迪电动车研发实力,并希望借鉴比亚迪的电动车运营经验来快速向市场投放电动车,满足双积分要求。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都有不少值得骄傲的资本。
积极对外合作,补齐智能网联汽车的短板
但对比亚迪来说,全球市值殿军的地位稳固吗?答案恐怕不是肯定的。以被比亚迪在市值上超越的通用和福特,旗下分别有 Cruise 和 Argo AI 都已经开启了 L4 级别自动驾驶车型的路测,比亚迪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尤其是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上并没有太多亮点,进展相对也乏善可陈。而自动驾驶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最耀眼的那颗明珠,不仅吸引了各大主机厂,全球不少有实力的科技巨头也纷纷投入其中。在软件或者车联网生态层面,比亚迪和科技巨头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差距的。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相比于其他车企,比亚迪对外合作的案例并不多。除了之前所说的和丰田的合资公司外,比亚迪和滴滴联合生产的网约车滴滴 D1 算是另外一个案例。不过如今滴滴陷入比较大的困境,网络安全审查之后即便可以全身而退,恐怕也是元气大伤。即便滴滴没有眼前的麻烦,比亚迪和滴滴的合作,更多的还是给滴滴提供整车平台,对于比亚迪自身在包括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提升,并没有太直接的帮助。所以比亚迪想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有所作为,在依靠自己技术积累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走出去,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即便全盘使用华为或者其他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产品会丧失灵魂,但也总比和对手车型相比出现代差要来的好。如果比亚迪可以通过市值的大幅增长来为自动驾驶自研项目筹集足够的经费最好,如果比亚迪的重心确定在能源领域,那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亟需和其他主机厂或者科技公司之间有一个比较深入的合作。
对于电动车,当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政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比亚迪迎来了一个绝佳的发展良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今的电动车市场堪称一个红海市场,竞争激烈的程度甚至远高于燃油车市场。比亚迪不仅要面临特斯拉、蔚小理这些新势力的冲击,传统车企和互联网科技巨头也纷纷进入这个行业,让国内乃至全球智能电动车的竞争已呈白热化的状态。
比亚迪未来能否超过大众和丰田,形成和特斯拉两强争霸的局面,是投资人最关心的话题。当前比亚迪主要包括整车、电子和储能三大板块,其中整车领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电子板块利润率较低,缺乏想象空间,因此持续深耕储能领域,才是比亚迪未来能够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这个领域中不仅有主机厂需求较大的刀片电池,同时也包括业务前景更加广阔的储能业务。至于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比亚迪也需要走合纵连横的道路,与其他具有相关技术的公司进行积极合作,迅速补齐自身的短板。只有这样,比亚迪才有希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