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提及汽车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时,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汽油、柴油汽车的尾气污染以及电动车电池的二次污染问题上。但是,事实上汽车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远不止这些,除了大气污染和金属污染外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汽车空调制冷剂对温室效应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辆汽车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即使是燃料清洁、无任何污染气体排放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也不能例外,其空调系统总会或多或少地排放出温室气体。现在大部分量产车空调系统中采用的制冷剂为 HFC134a,该制冷剂产生的温室效应的效果是二氧化碳的 1400 倍,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称其为「超级温室气体」。
空调制冷器通常会被密闭存储,但当车辆报废时,存储罐破裂,制冷剂自然就会暴露在大气环境中了。据统计,2011 年,仅我国的汽车报废量就达到了 400 万辆,预计到 2020 年将会增长到 1000 万辆。但目前的情况是当一辆汽车报废时,空气制冷剂泄露并不是被首要考虑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并没有对其进行特殊的处理。
虽然 HFC134a 和其他氢氟碳化合物所占比重不足全球温室气体的 1%,每辆车排放这种温室气体的数量并不多,但据 HIS 统计,2012 年的全球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 10 亿大关,而且随着新兴市场对汽车的需求增长,这一数字将会很快被翻番。汽车数量的增长使其排放量正以每年 10%-15%的速率增加。在全球汽车保有量已达到十几亿的背景下,该气体所造成的影响显然不能被忽视。
1987 年,美国与其他国家制定了蒙特利尔法案(MontrealProtocol),决定将逐渐用 HFC134a 制冷剂淘汰原本的 CFC12 制冷剂,原因是后者含有能够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碳化物。而随着人们开始注重控制温室效应后,HFC134a 也逐渐满足不了标准,代替 HFC134a 的将为霍尼韦尔的 HFO1234yf 制冷剂,它的温室效应效果仅为前者的 0.3%。
但是 HFO1234yf 制冷剂的命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0 年,通用汽车宣布将首先在凯迪拉克 XTS 以及雪佛兰斯帕可电动车上采用这款最新的 HFO1234yf 制冷剂。欧盟最初也准备为 2017 年款起的汽车强制规定使用这种新制冷剂。但是,该制冷剂的使用却遭到了奔驰、大众等德国知名车企的拒绝,原因是该制冷剂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易燃,如果制冷剂发生泄漏并下溅到高温的发动机缸体上,会有燃爆的风险。
不过在上月,霍尼韦尔宣布,欧盟委员会的科研与技术机构得出结论,证实 HFO-1234yf 制冷剂可安全地用于汽车。与此同时,美国环保署希望通过《空气洁净法》(CleanAirAct)强制规定今后所有在美国市场出售的车型都必须替换掉 HFC134a 制冷剂,从而抑制温室效应的加剧。但到目前为止,只有 50 万辆汽车的空调系统中使用了 HFO-1234yf 制冷剂,要想大规模普及开来尚需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