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该不该给补贴?左腿向左,右腿向右,你可能会扯了蛋!

· Sep 02, 2016 333

本文为电动车从业者葫芦同学的投稿。 前几天听了人民大学包政老师讲课,包老师引用了赫伯特西蒙的一个案例:人们将实验条件下的牛和草移植到城市湿地,结果是牛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人给它们专门种植的草。最终这个项目以发起人自杀告终。这个案例让我想起来一句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儿喝水。 当我们再次反思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时候,看到今天的补贴乱象和骗补行为,我们看到的恰恰正是这样一个可笑的场景:政府的职能部门牵着新能源汽车这匹马来到河边,然后竭尽全力的按着马的脑袋让它喝水。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汽车上,特别是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几乎所有的技术制高点都被外国人占领了,就连发动机 ECU 标定,中国的汽车厂家也不得不去找德尔福、联电。所以在传统汽车行业里,中国汽车厂家几乎已经没有突围的可能。而在新能源汽车上,特别是在三电领域里,我们和外国传统汽车厂家基本上还在一条起跑线上。 因此新能源汽车就称为中国汽车行业赶上甚至超过外国老牌汽车企业的一个机会,有人把它叫做「 弯道超车」,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此国家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希望用政策调整的杠杆来鼓励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这些政策在一瞬间就被各个汽车企业打的落花流水。从去年如火如荼的「 大跃进」 一般的大干快上,到去年年底骗补暴露后的舆论哗然,再到今年半年多来的偃旗息鼓的凄凉。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这样发展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次提起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任何人都是自私而理性的。企业一定是逐利的,而政策制定必须尊重和遵循市场那只「 看不见的手」,否则政府一厢情愿的制定出来的政策,无论门槛有多高,也无论检查有多严,最终的只会有两个结果,或者限制死了行业的发展,出台的政策根本起不到任何促进产业发展的结果,或者继续出现类似骗补这样的乱象。 新能源汽车要发展必须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也就是老百姓得买单,天天喊环保半毛钱的用没有,老百姓是没有任何理由为雾霾自觉自愿的掏腰包的。而政府的补贴政策有用吗?要知道多少汽车企业拼了命的做市场调研,就是想闹明白车造成啥样老百姓才会掏腰包,可到现在没有一个企业能说清楚,政府几个办公桌后面的脑袋拍一拍就能想出来吗? 更可笑的是我们看看帮助制定政策的「 智囊团」 都是些什么人?笔者有幸参加了百人会的会议,发现里面真的是高手林立,院士,专家,博士站出来能吓死一片人的,还有中汽中心、中国汽车研究院的大腕儿们更是如雷贯耳的名号。可是他们无一不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专家,不可否认这些在技术路线上造诣高到人人要献出膝盖,可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一个经济学专家(只是在北京的一次百人会会议上请了吴敬琏大师说了几句)。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本身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事情,为啥要全部请教技术专家出谋划策呢?这岂不是如同让一群世界上顶尖的外科医生去制定一个烹饪标准吗? 前几天在亚布力论坛上,张维迎大师的讲话说的最直接:政府的补贴政策必须取消,这是符合经济学发展规律的。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么向左走,要么向右走。也就是说,要么坚定不移的加大补贴力度,取消退坡,在 2020 年前,通过补贴,给汽车厂家时间做研发,认认真真的积累,发动国家力量培养出一批真正可以与欧美汽车厂家对抗的企业。要么彻底取消补贴,学习低速电动车市场的经验,放开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所有新能源汽车必须进行牌照管理,将生产资质准入标准改为汽车上牌照的检验标准,宽进严出,让市场利用「 看不见的手」 来优胜劣汰。 每次我们提到放开新能源汽车资质的时候,就有人说汽车不是一般的工业,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保护,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呼吁:不要再提什么保护中国汽车工业的话题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足汽车销量百分之一的情况下保护有什么意义?我们不妨看看 30 年前的「 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的白色家电发展,那个时候这些产品也是要有生产资质才能生产的,必须是在轻工部门备案和准入后才能生产上市销售。而那个时候消费者在干什么?结婚购买「 三大件」 看品牌就知道这家属于什么阶层,日子过的不错的,必然是进口的,合资的说明你家日子过的一半,如果谁家结婚买了国产的,这家人肯定日子过的不咋样。 三十年,仅仅是短短的三十年,你再看看,谁要是脑子进水才会去买进口品牌的白色家电。为啥会出现这个现象?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放开了资质,打破了门槛,提高了产品标准,政府营造了一个自由的市场环境,让市场说了算,让看不见的手去促进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个健康的环境中,看不到政府的寻租,看不到暗箱操作,看不到腐败。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不能这么做? 无论向左还是向右,绝不能一条腿向左,一条腿向右,即便你不扯了蛋,也会摔个屁墩。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VOL.137:电动车到底是不是垃圾?

· Sep 01, 2016

网易云音乐搜索歌单:GeekCar 叨逼叨 BGM。每期节目的背景音乐都能一次听到啦! 每周四、周日更新!记得记得! 最近在朋友圈里,有一篇名叫《我为什么说电动汽车是垃圾》的文章非常火爆!不少行业内的小伙伴纷纷转发,如果你还没看过,不妨赶紧找来学习学习。搭配着我们今天的这期节目,让你明白,国内的电动车究竟是个什么情况?真的都是垃圾吗? 听完这期节目,告诉我们你怎么看待现在的电动车~如果摇的着号,你还买电动车吗? 听节目记得点赞打赏和评论,看在我这么苦的份上···爱你萌····· 本期人物介绍: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

「GeekCar Weekly」这是给电动车降温的一周

· Jan 24, 2016

这两天的「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佬基本都到齐了,这些人从各自角度阐述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看法。事实上,大家都在造新能源车,但大部分企业还没开始赚钱,更别提那些正在大把烧钱的创业型造车公司了。 「 骗补」 被逐步关注 政府针对新能源车的大力补贴,以及某些地区的摇号、限行政策,加速了新能源车的销量。往大了说,新能源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但路并不平坦。 上周一篇讲述新能源车骗补的深度报道,引起了很多人关注。有的人通过「 组装」 出毫无技术含量的电动车,来骗取国家和地方的补贴。产品下线后,或者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或者拆下来电池继续骗补。 而在商用车领域,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比如 6-8 米的电动中巴车,可以拿到 60 万的补贴,已经超过了成本。直接后果就是中国 11 月新能源商用车产量,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产量综合。分分钟赶英超美的节奏… 然而在政府层面,其实已经注意到「 骗补」 行为。 在电动车百人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是这么说的:「 当前要加强资金监管,对查实的骗补行为,绝不手软,还将通过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坚决打击各类骗补和寻租。」 另外,政府也会逐渐下调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在 2020 年补贴政策将退出。补贴红利逐渐减少,会是对各大厂商的极大考验,毕竟他们现在还没开始赚钱。当补贴不能给电动车带来「 性价比」 时,那基本也就玩完了… 依然需要发展技术 在各方努力下,虽然产量上来了,但大部分的新能源车的产品力依然需要提高,很多车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这周,北汽新能源宣布了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他们管这叫「 卫蓝计划」。目前他们已经在美国硅谷、底特律和德国亚琛建立了研发中心。在这些研发中心所负责的内容中,我们看到北汽除了在做纯电动车外,还在研发增程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另外,北汽也在研发全新一代产品,做了很多轻量化设计。在今年,他们还会有针对技术创新的「 大动作」。 在电动车百人会上,北汽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其实在传统汽车平台上,搭载新能源动力系统门槛并不高。大家都这么做,未来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而像特斯拉这种公司,才是新能源产业变革的革命性力量所在。 在传统车企里,不得不提的还有比亚迪。在技术方面,王传福说比亚迪在大力发展永磁电机,不断提高电压和最高转速,比如唐和秦已经达到 12000 转,未来要达到 20000 转,25000 转,30000 转。面对诸多电动车行业大佬,王传福做了个非常大胆的预测:在 2020 年大巴和出租车会全面电动化,在 2030 年私家车也应该会实现全面电动化。 起码在一线城市,王传福的预测相对靠谱。因为在广州和深圳,已经有了相应的大巴和出租车电动化计划。 其实,北汽新能源也已经意识到出租车可能是下一片蓝海,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在卫蓝之夜曾表示,希望让北汽的电动车取代现有的 6 万多辆出租车。针对出租车,北汽新能源还推出了「 换电版」 的 EU260。 在乘用车方面,比亚迪和北汽算是各有千秋。但在商用车上,我们并没有看到北汽新能源目前的布局。至于为什么要特别提商用车,因为「 四部委」 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对专用车和电动卡车的补贴不再设上限,之前是 15 万封顶。从已经曝光的信息来看,比亚迪的电动卡车,已经在工地上跑了… 说到比亚迪就得提一下动力电池,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到 2020 年,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单体比能量将会达到 300Wh/kg,甚至可以达到 350Wh/kg。这就要求在锂离子电池材料方面,不能再继续使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而应该重点发展三元材料。 不过,在百人会上,对于商业电动车的电池材料也有了这样的声音:考虑到安全因素,三元锂电池将退出大巴市场,被磷酸铁锂电池取代。 说完传统车企,不得不提的就是互联网造车阵营了,以蔚来汽车为例。李斌说他们投入了 10 亿来搞创新,同样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但在讲话的最后一部分,他提到了富士康为小米、华为、苹果「 代工」 生产手机;麦格纳也会给奔驰宝马代工。他表示,这种创新需要政策的支持,对于他们这样做研发和用户体验创新的电动车公司很重要。 从李斌的讲话来看,蔚来汽车的生产工作,十有八九就交给其他企业来代工了。综合来看,这或许是互联网造车阵营的趋势。 在过去几年,还没多少车企能靠新能源车赚到钱,反倒是投机倒把的骗补企业盆满钵满。但在未来五年中,政府补贴政策逐渐完善,补贴数额下降,骗补会逐渐消失。另外,百人会上还提到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提高对优势企业补贴。所以未来新能源车比的是产品力,而不是靠拿补贴降低售价吸引消费者。 从最近表现出的种种趋势以及大佬言论来看,未来国内的电动车企业真的应该越来越关注技术层面的东西。电动车的增速很快,今年是时候冷静一下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触目惊心!「消失」的新能源车与庞大的骗补产业链

· Jan 19, 2016 333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头条汽车」,作者刘晓林、刘俊晶)「 刚听我单位的一位领导感慨,几年前从公司辞职的两个普通工人,现在在江苏一个地级市做电动车改装公司,一台车国家补贴 10 万,白送都挣钱,去年一年就挣了 5 个亿。」 似乎是憋了一肚子气,不到一分钟时间,王高(化名)就在微信上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连续发来了几大段对此事的吐槽,透过文字就能感受到他五味杂陈的情绪。 「 说白了,这就是骗补。」 王高就职华南某大型汽车主机厂,他的「 不爽」 在于,他所在的企业已经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动辄数十亿,来自政府的补贴只能补偿一部分研发成本。而近几年,一批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一条简陋的组装线就「 生产出」 电动车,或者转手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或者获得补贴后拆下电池重复利用循环申请补贴,以大量未达到安全技术标准、产品一致性差的电动车,轻易便套取上亿元的新能源补贴,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车型并未进行公开销售和进入交通领域,仅仅是用来骗取补贴的工具。 事实上,通过钻新能源补贴空子「 发横财」 已是汽车界公开的秘密。过去几年间,前所未有的高额补贴和不够严格的监督机制,直接催生了大量「 骗补者」。 2015 年,中央多次督促地方加大新能源推广力度让「 骗补者」 们迎来了又一年产值高峰。随着 2016 年新能源补贴将退坡 20%的时间节点到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出现井喷。但面对 11 月新能源商用车单月产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之和后,12 月份新能源商用车产量再飙升两倍至 63525 辆,尤其是纯电动商用车出现了同比增长 6 倍的超常规增速。这让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开始隐隐地感觉到「 哪里不对劲」。 仅仅几天之后的 2016 年 1 月初,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则更直接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 虚火」 的公开质疑。他认为,2015 年前 10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上牌量之间存在近一倍的差距,他怀疑,高达 7 万辆的「 数据黑洞」 背后,很可能是车企假售之后将电池拆分倒卖获利的骗补行为。 「 出现骗补,这是政策制定之初始料未及的。」 在日前的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也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欲言又止。在他看来,政策漏洞一定要修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定要避免。但在全民力保 2020 年累计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达成的前提下,何时清查、如何清查骗补利益链? 不管对任何一方来说,这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但未来的清查势在必行。中国政府最近启动了对 2009 年开始的国家家电下乡中存在的骗补行为进行公开通报处罚的行动,而汽车行业的大清查为期应该不会太远。 7 万辆数据「 黑洞」 「 这两个人原来是我们公司工厂的工人,一个在 6 年前辞职去做汽车改装,后来变成做物流货运电动车等改制(工作)。听说他们通过买车壳改装的电动车打出厂合格证,只要打出合格证,一台车就稳赚 10 万补贴。他在厂里的一个亲戚看到行情不错,也在三年前辞了职,现在两人一个做总经理一个做副总,就靠补贴挣钱。」 受了刺激的王高迅速地摸清了两位「 前同事」 的发家史。「 这哥俩原来的领导知道后眼睛都红了!」 更让这位领导受刺激的是,这两位前任手下最近「 阔气」 地向老东家发出了近万台的无动力车身采购订单。这在整个工厂都引起不小的轰动,成为一个「 奇谈」。而一想到这些车被装上电池转手廉价卖掉后,就能挣到大把大把补贴,这位领导「 胸闷」 了好几天。   所谓「 电动车改装」,即向车身生产厂家购买车身,再将外购的电池装在车身上,在出厂销售前也会进行最基本的技术测试。但由于缺乏前期研发环节,所以车辆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一致性等性能表现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技术先进性。 王高和这位领导都明白,在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高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下,不乏这样靠钻政策空子「 发横财」 的「 前同事」。 根据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普惠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研发和销售环节都能获得补贴,只要车辆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除了中央财政补贴,还能享受与中央按 1:1 发放的地方补贴。过去几年间,一辆电动轿车卖出后最高能拿到 12 万的补贴,新能源客车最高补贴额度更是覆盖了车辆的全部成本。前所未有的高额补贴和不够严格的监督机制,直接催生了大量「 骗补者」。而这也是造成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上牌量之间存在巨大数据「 黑洞」 的主要原因。 「 使用低标准电池、虚报续航里程,这些都是最初级的骗补手段,」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更掩人耳目的是「 左手卖、右手买」 的骗补方式。 「 部分投机企业在造车的同时私下成立租赁公司,生产出的电动车转手就卖给了自己的租赁公司,从左手倒到右手,补贴也跟着拿到手。」 上述人士认为,这种行为已经属于恶意骗补。 「 更重要的是,这些车最终并未上路运营和行驶,而我们正规造出的电动车全部都会在路上跑着。」 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新能源销售公司副总王毅(化名)告诉记者,新能源扶持政策的目的就是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实用规模,但大部分骗补的车「 卖出去」 后就不见了踪影,「 这些车很可能都没有到达消费者手中」,徐长明称。 那么这几万辆新能源车都去哪了?「 还能去哪儿?可能拿完补贴就停在库房了,也可能把电池拆了卖了,更可能是拆下电池重新组装,再申请一轮补贴。」 王毅称,这已经是业内公开的「 秘密」。「 我亲眼见过一批电动车放在仓库里半年没动过,但却都是已经卖出去的。」 另一家汽车集团的新能源总监陈华(化名)对记者表示。7 万辆的数据差中有 1 到 2 万可能正在走上牌的流程,其他的 4 到 5 万辆则是骗补的车辆。对于这些骗补车辆的去向,一家电池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的陈许(化名)十分清楚。骗补产业链后半部分的二次套利,是众多新能源车凭空「 消失」 的主要原因,也是情节最为恶劣的骗补手法。 「 租赁公司买来车后会将车返厂,车身可以回收。由于与燃油车的每一台发动机都有编号不同,电池系统并没有可核对的标识,因此完全可以再利用。就这样,一辆车来回卖好几次,补贴金额也随之循环领取。」 这已经形成了产业。陈许说,他所在的城市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新能源技术基地。在技术、资源、市场以及政府补贴都十分充分的情况下,通过改装电动车、回收电池来骗取国家补贴,已成为当地人「 发家致富」 的新生意。 「 欧阳教授们」 的不安 在很多新能源研发人士看来,这些数量庞大的骗补车辆虽然消失了,但总比上路造成的危害小。「 目前高品质的电池电芯产能是供不应求的,但因为有骗补群体的存在,现在不管多差的电芯都有人买。」 上文提到的某车企新能源总监陈华表示。至于车辆性能的认证,只要送交一辆达到技术要求的车对付检测即可,而真正销售的车却是拼凑和改装而成,品质一致性难以保证。 陈许的担忧在电池安全性上,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如果损耗程度高,是需要分解处理的,但是骗补者将回收的动力电池经简单处理后就想办法进行二次利用,完全没有考虑到起隐藏的安全风险。   陈许曾经有机会参观改装电动车的车间,这家企业原来生产摩托车,但摩托车行业的萎缩让生意越来越难做,最终改行做电动汽车。「 别说正向、逆向研发了,都是直接填上动力电池的零开发车型。」 陈许称,因为没有什么研发技术和基础,动力电池摩擦、碰撞、进水等安全风险根本规避不了,更别说涉及到三电的线束装配等安全问题。 事实上,对庞大销售数据感到不安的并非徐长明一人。12 月 24 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欧阳明高再次指出,新能源商用车的单月产量已经突破 2 万辆,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总计也就 1 万多辆。对于这样「 超乎想象的增长」,他坦言「 总感觉哪儿有问题,让人有点不踏实」。 2015 年初,在国家某位关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下,陈清泰与欧阳明高等业内学术界泰斗们组建了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以联合政府、学界、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在政府力量之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个行业所发生的一切,都可以由这个渠道上达「 中南海」。但现在的情况变得让这个一直关注行业的协会难以捉摸了。 「 今年的新能源客车销量出现两种怪现象,一是二线品牌销量突飞猛进,二是一些濒死的品牌起死为生。」 在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一位商用车领域的业内人士表示。非常规的数据增长背后正是极具诱惑力的补贴在作祟。尤其是因为增速过快而受到广泛质疑的「6—8 米纯电动中巴车」,「 国补」 与「 地补(地方性补贴)」 加起来高达 60 万元,远超成本。 对此,欧阳明高直言补贴过高。而他更担心的是,目前全国新能源客车厂多如牛毛,而客车的电池质量很不一致。「 目前而言,电动乘用车领域的骗补情况并不严重,但客车和专用车就不一样了,很多中小企业想尽方法将其『 电动化』,瞄准的就是补贴资金。」 知情者表示。 「 物流车、专用车太好改装了,」 陈许称,这些车对于驾驶和舒适度要求并不高,基本上就是面包车加装电池就改装成了电动车。「 没什么技术门槛,都是看准了当地政府有电动车财政补贴,才跑来做这个生意。」 「 其实通过检测电池的一致性是可以定性这些违规行为的」, 陈许告诉记者,但目前各级部门的眼睛都盯着不断上涨的销量数据,对此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政策「 暖巢」 待降温 「 骗补者的存在对真正做技术研发的企业而言非常不公平」,上文提到的国内某汽车集团新能源销售公司副总王毅对记者直言。在国内,以上汽新能源为代表,其已经掌握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但由于在安全性上的考虑,导致其价格稍贵,反而湮没于鱼龙混杂的市场之中,直到今年年初才开始逐渐为市场所知。 「 我们前期的研发成本非常大,即使有政府补贴,现在也难以达到盈亏平衡,但骗补者不同,就算车扔了都能挣钱。」 王毅所在汽车集团近日宣布将启动新一轮数十亿元的新能源研发投资。王毅认为,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给汽车企业留下一定的时间窗口,帮助其通过技术升级和扩大规模逐步降低成本,最终走上企业能够盈利、消费者买得起新能源车的市场化阶段。但如今大量补贴被违规骗取,说明政策本身存在漏洞。 事实上,新能源补贴的发放并非毫无门槛,而且在国家补贴的发放上,四部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经过审核,根据企业年初上报的本年度新能源汽车预计销售情况向有关企业预拨补贴资金后,年底会根据核查结果进行补贴资金清算。地方政府的补贴同样需要上贴发票到专门的系统里等待审批。但对投机者而言,无论明修栈道,还是暗度陈仓,可操作的空间都很大。 按照 2013 年至 2015 年遵循的补贴政策,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商用车以车身长度为衡量补贴的标准。业内观点指出,这种粗放的低门槛对骗补者毫无约束力。此外,巨大的推广压力也让地方政府为当地各类「 小作坊」 大开补贴绿灯,更不乏达成利益共同体的现象。 「 我们真正做电动车研发的企业一直建议以百公里能耗为补贴标准,增加最高车速要求,同时电动车要进行一定的碰撞测试。」 王毅表示。2016 年开始实施的补贴退坡政策,虽然有所改变,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和最高时速为主要指标,商用车改变了此前单纯以长度作为标准的补贴方法,增加了对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的考核。但标准仍然过于粗放。 而包括欧阳明高在内的专家也纷纷指出,新能源补贴在某些方面已经违背了正常的商业规律。以争议最大的 6—8 米纯电动轻客为例,有业内调查指出,一辆 6 米的纯电动轻客成本为 32-50 万元,而两级政府补贴均为 30 万元。这意味着,按照补贴是补给消费者的原则,消费者如果以成本价购买这辆车,厂家还需要付给消费者 10 万至 28 万元的政府补贴。现实中,这种买车还送钱的「 荒唐事」 自然难以上演,而最终补贴也都落入厂家口袋。而新能源补贴政策规定的「 补贴额不能超过车辆售价的 60%」 不仅没能为补贴进行上限约束,反而导致价格虚涨,最终消费者难以受益。 业内专家们指出,按照 2020 年要实现新能源累计推广 500 万辆的目标计算,「 十三五」 期间新能源补贴额要支出 3900 亿。陈清泰透露,地方财政目前已经不堪重负。 2015 年 8 月,鉴于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骗补情况的严重性,19 位院士向国务院联名上书,痛陈长期高额补贴不利于有效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直言车企追逐补贴最高的纯电动客车,大部分补贴成了企业的超额利润,而且导致客车、专车领域的违规骗补现象严重。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