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饰设计变革:化繁为简与无缝融合

· May 18, 2015 333

(本文转载自盖世汽车网,作者周纯粼。他们在上海车展期间对佛吉亚集团进行了专访,文章内容来自于此。GeekCar 认为,文章里对于内饰设计的解读还是挺有干货的,所以分享出来。转载的时候我们对于有品牌推介性质的内容进行了删节, 头图为上海车展上 Jeep 展出的概念内饰)汽车刚诞生时,还没有娱乐信息系统,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全面提升,人们开始觉得开车太无聊,娱乐信息系统便应运而生;而现在,当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时,人们又变得烦躁起来,过多的功能与繁杂的操作界面让他们应接不暇——尤其是大部分功能还是冗余时。内饰中,信息娱乐系统是与司机交互性最强的部分,这也是为何零部件供应商都会或多或少涉及这一系统的原因之一。 简单、灵活、融合 曾经的汽车内饰,差不多就是方向盘、仪表盘、按钮、座椅,再加上一个中控台。现在汽车的零部件越来越多,包括人机交互功能和各种各样的电子元器件等,此外还包含众多的传感器,例如座椅传感器,可以提供按摩的功能,可以调整不同的方向。Andreas Wlasak 说:「 要在设计中考虑诸多的元器件、零部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化繁为简,而不能把整个车设计的非常复杂,我们需要让车主坐进车内就能快速融入整个环境之中,车主打开车门,坐到车上,就马上能够适应车内的环境。环境往往反映了汽车制造商或者某个品牌的形象。」 车主会选择不同的车,是因为不同的品牌代表了不同的形象,而消费者对于这种形象有不同的认知度。因此,怎样权衡不同的需求,怎样放置更少的按钮、表面设备,或者是屏幕,从而保持简洁却又不失多元化的内饰空间是内饰设计所需要考虑的。 Andreas Wlasak 说,以前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汽车上的装饰件是完全分离的,现在应该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比如,将平平方方的屏幕变成更有设计感的、带有曲面的屏幕。在材质方面,更好地结合人机界面,包括使用铝材、木材,还有其他有机砧木的材料。 此外,佛吉亚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展示了一款具有丰富传感功能的座椅,它可以感知驾驶者的血压、心率,来判断司机是否情绪太高,座椅可以通过输送冷风、放音乐、提供按摩等功能让驾驶者平静下来。而座椅通过传感发现司机昏昏欲睡,同样可通过通风、音乐还有按摩的功能来刺激他使其醒来。而若是未来的无人驾驶车,则有两种驾驶模式:一种是司机不需要驾驶,另外一种是紧急情况司机需要马上介入驾驶。第一种模式下,司机会非常的放松,昏昏欲睡,那么座椅突然竖起来,回归正常坐姿,令司机清醒,所以可以实现主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无缝的切换。 何为「 高端」:贵且有人买单 内饰设计的另一大要素就是令人觉得高端,而不同国家、不同购买力的人群对于「 高端」 的定义和感受均不同。如何才能令不同需求的用户感受到高端,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中国消费者对于内饰材料、包括对抛光材料、表面处理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消费市场成熟的迹象。而国外的消费者可能对其他的材料比较钟情。因此,可行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天然纤维材料,例如麻,再结合各种高端的真材实料,甚至是陶瓷和石材,而不局限于传统的铝材、镀铬。 Andreas Wlasak 强调,材料给人的感知很重要,有些材料尽管是人造的、加工过的,但如果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绪反应,让其非常认可,那么也能被看做「 高端」。另外,「 高端」 也与文化挂钩,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陶瓷应用非常广泛。所以,「 我们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不能仅仅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理解高端。在西方,普遍认为金属、木材是高端,而在中国,则可能认为玉石非常高端。所以我们要考虑各国文化的特色,依此来应用各类元素,作为我们表达高端的一种符号。」 Andreas Wlasak 最后用一句颇具幽默感的话总结到:「 卖得贵且有人买单才是高端,卖得贵但无人买单那仅仅是贵而已。」

加速车联网落地的五项前沿技术

· Apr 10, 2015 333

50 年前,Gordon E. Moore 敏锐地觉察到「 在集成电路中,晶体管数量将每隔 2 年增加一倍」。Moore 这一定律一直引领着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发展。 今天,在 Moore 认为可容纳数千个晶体管的裸片空间内, 已经能够容纳多达 20 亿个晶体管了。而在经历 50 多年芯片技术的指数级增长之后,这个行业即将迎来另一巨变。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有望生活在一个由超连接主宰的世界。 在物联网这一广阔的领域中,车联网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这一开创性的变革对于汽车设计所带来的影响尤其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关注。 互联汽车一路向东 2010 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车销售市场。截至 2020 年,中国有望占据全球新车市场需求的近 35%。今天,人们对于车载连接集成的关注度也正在急速升温。 互联汽车的核心理念在于利用半导体芯片实现连通性。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分析师预测到 2020 年每辆车上的芯片数量将接近 1,000 个。下面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了解促进车联网发展的各种领先技术。 Wi-Fi 无线连接 车载 Wi-Fi 就像一个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分析师们预测,截至 2019 年,支持 Wi-Fi 功能的车载应用数量将增长 8 倍。在最新的无线 802.11ac 标准的基础上集成 5G Wi-Fi 技术,将能够让驾驶员与乘客通过畅通的 5 GHz 信道把移动设备中的内容同步并传输到车辆的信息娱乐系统以及后座显示屏上。 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车载 Wi-Fi 实现软件升级和新特性。驾驶员可以使用移动设备远程查看其车辆位置、油量与里程,同样也可以在同一移动设备上接收关于车辆性能与诊断的预警信息。此外,车载 Wi-Fi 技术还可以搭建移动热点,在不依赖蜂窝设备且移动的状态下实现与网络的的连接。Wi-Fi 同样有望在 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和实现无人驾驶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支持千兆及以上速率的相关标准不断发展的情况下,Wi-Fi 的优势更加明显。 基于最新 802.11ac 标准的 5G WiFi 技术能够让驾驶员与乘客在车内将移动设备的内容轻松同步并传输到车辆的信息娱乐系统和后座显示屏上。 Bluetooth 与智能蓝牙 多年来,蓝牙已成为使用车载免提手机的代名词。被称之为「 智能蓝牙」 或「 低功耗蓝牙」(BLE)的节能技术是车载蓝牙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技术之一。借助于 BLE,蓝牙在极少电量下就可以工作,充过一次电后,电池电量可维持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智能手表、血压计、脉博监测仪、酒精监测仪或者血糖监测仪等将成为第一波实现与车辆连接的可穿戴设备。目前,苹果与安卓系统已支持低功耗蓝牙(BLE)技术,低功耗生态系统也已逐渐成形。随着博通公司及其它公司推出支持蓝牙低功耗(BLE)功能的半导体芯片,这个生态系统将在不久的将来扩展至车辆领域。 智能蓝牙连接(Bluetooth Smart Ready)技术将在车辆与可穿戴技术连接的实现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实现监测疲劳驾驶、血液中酒精含量以及血糖水平等生物计量指标的连接。 近场通信(NFC)与移动支付或非接触式交易相关的近场通信技术(NFC)的发展也受到了汽车行业发展的推动。通过利用 NFC 技术,驾驶员仅需轻触即可实现移动设备与控制面板的配对,无需再在两个独立屏幕上浏览菜单。 此外,在挡风玻璃中集成 NFC 技术还能让 NFC 支持数字密钥交换认证、用户配置文件与车辆信息等数据交换的功能,这将极大简化租车流程。NFC 支持的数字密钥应用还可以拓展至其他任务,例如移动支付以及出入受限制的大楼或停车场。 借助 NFC,驾驶员可以通过轻触实现将移动设备与控制面板的配对连接。无线充电将成为车辆的标准配置,实现真正的多设备即放即充的体验。 无线充电 设想在不使用多个充电器与插座的情况下,在类似中心控制台这样的单个平台上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表等多个设备充电的场景。无线充电技术真正实现了自由的「 即放即充」 的新体验,并且可兼容多种智能设备。而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则具有支持多个接收器的单发射天线设计和综合无线电力控制系统,并且能够通过非金属表面传输电力。 在物联网的世界里,用户将持有多个互联网接入设备,因此推出单一的端到端无线电力解决方案变得势在必行,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将这一功能特性纳入到未来车型的设计计划中。 以太网安全性 配备联网与终端的车辆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是网络主干。数十年来,以太网一直是全球最受欢迎与最可靠的网络技术。全球以太网标准长期以来已成功、安全地部署于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环境内(如企业网)。基于高带宽、性价比、普遍性与内在的网络安全的特性,车载以太网的应用与日俱增。 车载以太网为车联网应用进行全面优化,能够提供经验证的标准与最大的的汽车网络的安全性。 车载以太网将专业、独立的系统集成于一个集中、安全的平台之中。多个站点可以使用单一的数据传输协议并同时访问与交换信息。从设备无缝连通性到高级的驾驶员辅助特性,以太网具备的成本效益能够将豪华车型的安全性及休闲娱乐特性引入中级经济车型当中。这些固有的特性只是以太网能够在未来互联汽车行业发挥关键作用的众多原因之一。 未来之路 50 年来的不断创新,缔造了 1965 年时几乎无人能够想象的世界。展望未来,分析师预测到 2025 年时,所有新车将全部实现「 互联」。随着交通发展前景的演变,技术的持续加速发展将全力协助开发人员充分满足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体验真正互联的需求。(转载自电子工程网)

未来 10 年,汽车的 10 种设计与科技趋势

· Sep 03, 2014

现在是汽车科技以及汽车行业的重要转折点:往后回顾是主导了一个多世纪的燃油、手动操作的汽车,往前展望则是充满想象力的电动、无人驾驶汽车。这一前一后之间的转变路径,是可以根据目前的概念车型、专利文件、技术报告等有迹可循的。那么我们未来的汽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的 10 种汽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可能会给我们一些答案。 外观设计与科技 未来的汽车应该有一些地方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它应该 足够紧凑 以方便在城市驾驶,但同时应该有 足够的空间 使得一家几口舒适的坐在车里。这款汽车的设计要富有动感和效率,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段、性别和个性的司机。我们设想的汽车,不仅是要有大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要和人(司机、乘客)有和谐的关系。相信这样的设计会让每个人都能够舒心的驾驶和乘坐。 理想汽车的外形应该是介于 Crossover(跨界风格)和 Sportback(掀背)之间:底盘比典型的 Crossover 要低一些,同时比 Sportback 宽(空间性好)。后门设计仍携带着过去的烙印,它依然可以赋予其时尚的,功能性的方式,来增加汽车内部空间。简而言之,紧凑而保持舒适的空间未来汽车的核心设计元素。 1 技术趋势:插电式电动/燃油混合动力(插电混动)关于全电动汽车的问题工程师们仍在努力解决:电池容量和充电时间的限制让司机只能在有限的驾驶范围内移动(GeekCar 之前的许多文章都有提到这一问题)。有些解决方案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有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有实质性突破。一个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且负担得起的解决方案是不太可能在 2020 年实现的,远距离的驾驶估计还是得依赖燃油动力。 一种可行的方案是通过插入式电动和涡轮增压燃油动力传动系统提供动力,前者每次充电能够行使 300 多英里的距离,而后者有利于高效率地进行长途旅行。Tesla 公司公开自己电池整体解决方案的相关专利,可有助于大力推进汽车电池的发展,提高整个汽车行业的前进步伐。同时,汽车公司如宝马、奔驰、奥迪等都强调柴油可用于高燃油效率的高速公路远途行驶:以宝马 328d 为例,能达到平均每加仑燃油 45 英里的燃油经济性指标,我们预计到 2020 年发动机技术和燃油本身质量的提升能够把上述指标往上再提升。 插电式混合动力是目前特别火爆,最近沃尔沃和斯巴鲁都宣布将未来 10 多年的重心放在混合动力产品上,其他汽车生产商也有类似的表态。这样的战略是合理且可持续的:短途通勤可以选择电动模式,而同时又依然可以用燃油模式进行长途跋涉。也许到 2020 年,目前正在研究的藻类生物燃料和其他先进替代燃料(如氢能源,酒精燃料等)的发展可以使燃油驱动的传统内燃机汽车依然是拥有广大的空间。(日本大力发展氢能源汽车计划以及近来 Tesla 引起的电动汽车热,究竟未来哪一个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还得看接下来的技术发展。)2  设计趋势:更宽,更低,更轻 近年来,汽车制造商一直通过降低汽车净重来努力提高性能和效率——提高「 功率/重量」 比。同时他们倾向于更低,更宽和更长的汽车形状,以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内部空间舒适度和视觉吸引力。(较宽的形状增大了内部空间,低车身高度提高了空气动力学性能,轻质结构提高了传动系统的功效。)未来汽车设计中,我们觉得应该强调这三点:车身更低、车体更宽、车重更轻。 其实上面强调的已经不是新的东西,但是他们确实代表了汽车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凯迪拉克在底特律车展上展示的 2015 年款凯迪拉克 ATS 双门轿跑车,就极力强调的「 更长,更低,更精简」 的设计重点。由于城市里面大量汽车平行泊车而需要占用很多空间,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这种「 空间占据」 就要避免 过长 的设计,如何做到这一点平衡将会是有远见的汽车公司都需要考虑的。 3 设计趋势:全景天窗 最近概念车设计的一个共同元素是全景天窗,用可扩展的天窗面板或窗口作为车顶。对于未来的汽车设计,车顶全景天窗的想法完全是大势所趋,之前的素描图如上所示。按照目前的消费选择性来判断,这样的车顶线条设计是不可能的,因为翻车事故及其他影响将使这样的设计选择方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近年来,玻璃技术已经迅速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需求,玻璃和高强度塑料大量被设计用于「 高使用频率」、「 重冲击」 的场合且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这样的全景天窗含有最先进的玻璃技术,能够较大程度延伸乘客座舱里面的视觉范围。此设计结合两边的车窗使得整个视角更加开阔,可以有效地防止侧翻等事故。当然它的设计必须要防碎,就像苹果最新的 iPad,使得天窗玻璃能够与像任何车身其他板件一样吸收冲击能量减少影响。 4 设计趋势:双门 紧凑的尺寸从根本上决定了这种设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司机要放弃四门车的功能。车的外形的确是双门造型,但完全包含了四门车的全部功能,这些都部分得益于它的外开式双门设计。最近的城市轿车如宝马 i3 和本田 Element 都是类似的对外开式车门,这种设计在达到了四门车的功能基础上还能减少占据的空间以及额外的重量。这已经成为了概念车越来越普遍采取的方式,到 2020 年前你将会看到更多这样的车门的出现。 5 设计趋势:高效 且「 霸气」 的车 头灯 「 霸气」 的头灯是一款精心设计的跑车的标志。有些品牌如奥迪已经把握了这一趋势——强调高效率,高输出的照明技术。未来汽车将分享这些特质,用一组极富「 侵略感」 的高效率 LED 指示灯,尽可能多的展示汽车的「 态度」。传统的车灯只是在行驶中提供必要的安全信号,缺乏其独特的性格 。 6 技术趋势:再生(回馈)制动 制动耗费了大量的动能,因为从数千级的动量到一个停止的状态,大量的动能会散失掉。之前工程师们已经发现怎样获得此动能并把它存储作为新的用途,这种技术被称为再生制动(回馈制动)。再生制动已经在火车、踏板辅助自行车和一些汽车上面应用了多年。今天,只有少数电动车利用这一点(特斯拉车型有用到此技术),但它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未来汽车包括各种电动汽车将会普遍拥有再生制动这一技术。 7 技术趋势:外部摄像头 /传感器阵列 无人驾驶汽车不能单独依靠软件进行行驶,外部摄像头和传感器阵列是必要的,以提供汽车的计算机所需自动驾驶的信息。这种技术演进早已开始跳出「 科幻」 层面 ——很多车辆都在加入这种配置。摄像机和传感器安装在进气格栅、侧反射镜、后端等各处来捕获有关从各个视角的道路信息。汽车如 ATS Coupe 和奔驰 S550 均采用了摄像头和传感器,提供道路信息辅助司机驾驶。甚至有些自动驾驶汽车将拥有强大而复杂的一整套摄像头和传感阵列,它们捕捉到了驾驶的各种数据后传递给无人驾驶软件,最终实现汽车自动驾驶。 内部技术 8 技术趋势 :抬头显示 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将会是信息显示的主要位置。用抬头显示(HUD)技术,驾驶员可以清楚的看到有关汽车和周围环境的信息,而无需考虑把眼睛从前方的路面移开。所有行驶的信息,包括车速、导航、安全警示灯数据都可以显示在挡风玻璃上,最大限度的使得驾驶变得方便且安全。 很庆幸的是这项技术完全不会显得那么遥远——现今已经有诸如此类的硬件设备提供此类服务(如 Navdy 车载抬头显示设备)。随着汽车更加自动化,最后达到完全无人驾驶的程度,HUD 技术将变得更加有用。不管是主动(人工)驾驶和被动(自动)驾驶,汽车以后都会标配 HUD 系统。系统可以在传统驾驶模式下彻底关闭(当驾驶员紧握方向盘看向前方路况的时候,HUD 将立即关掉显示变得透明),也可以开启辅助驾驶(屏幕显示导航和安全信息),或者在完全自动驾驶模式下激活全套的屏幕和相关应用程序以保证乘客的安全性。 9 技术趋势 :语音控制操作系统 这一年,苹果公司宣称其 CarPlay 为下一代汽车的操作系统。CarPlay 把 Siri 带入到汽车上,提供语音激活「 语音-响应系统」 功能用于控制汽车的媒体和导航。到 2020 年,CarPlay 系统将被设计来承担更多重要的任务:可以想象一下,声控系​​统可以控制大部分的汽车功能。司机可以口头控制车辆的所有非基本功能。驾车时,口头命令如「 保持速度 55 公里/小时」 来控制定速巡航,「 亮远光灯」 将激活远光灯,并且在无人驾驶模式下,司机可以说出一个地址,汽车将自己导航行驶到该地点。基本的媒体和导航系统都可以通过语音来控制,到 2020 年,一些汽车的其他功能都能够通过语音控制来实现。国内的「 科大讯飞」(之前 GeekCar 也有过介绍)也在汽车语音控制上做着相关的工作,我们相信未来汽车的语音控制系统是一个大的趋势。 10 技术趋势:(完全无人)自动驾驶 技术 无人驾驶技术将会比我们大多数人所想来得还要快。事实上,目前许多车辆都内置有可用的辅助驾驶系统。很多车辆都可以以设定好的速度行驶,并且保持车道,自动跟车。在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系统将会成为各个汽车生产厂商基于共享的硬件标准之上的纯粹软件技术,就像今天的移动手机操作系统一样。 摄像头和传感器阵列将是无人驾驶系统的必备(上面第 7 条已经谈到),而汽车甚至可以没有传统的挡风玻璃和方向盘,这一设计将会使得这一想象最终变为现实。它的设计允许驾驶员有了区别于传统的驾驶体验:驾驶员可以在路上长时间休息,并且可以在某些时刻接管对汽车的控制权。 这 10 个趋势代表了汽车未来 10 年发展一些清晰的方向,让我们能够提前洞悉这些改变,也对汽车的未来有了更多的遐想。好的汽车设计和技术,连接着过去和更遥远的未来: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将会不断地给我们惊喜,当然 geeker 们也在纷纷加入到改变汽车未来的浪潮中。一言蔽之,对于汽车的未来,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能够做的可以很多! 你希望看到的「 未来汽车」 是什么样的呢?Geekcar 也很知道你是如何「 塑造」 自己的未来汽车的,快来跟 GeekCar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