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打车登陆上海:或许能打破滴滴的市场垄断?

· Mar 22, 2018 333

继南京首站之后,3 月 21 日,美团打车正式在第二个城市开展业务——上海。而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团打车在上海怎么玩? 去年 6 月底,美团打车获得了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 目前,美团 App 上线的打车入口已经在全国 7 个城市正式亮相,如果你将美团 App 定位到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和厦门,都能看到「 美团打车」 服务的入口。美团表示,只要用户报名满 20 万人,美团打车服务就会在该城市开通。 很遗憾的是,我暂时无法亲身体验到美团打车的服务。不过,定位在北京,点开「 打车」 服务之后,出现了「 北京站报名用户突破 20 万,美团打车即将登陆」 的界面。当然,我领取了新人见面大礼,3 张 13 元的无门槛代金券。 而在司机端,虽然不是老司机,但我还是点开「 我是司机」 看了一下。前五万名注册车主可以享受开城前 3 个月 0 抽成的特权,美团平台仅拿每单 0.5 元的信息费。 如果是上海的用户,点进「 打车」 服务之后,出现了定位起始位置信息的界面。与滴滴打车 App 里产品众多的局面不同的是,美团打车只提供了出租车或快车服务,以及一键同时呼叫快车和出租车的服务。  (滴滴打车 App 界面,产品线众多)(美团打车界面)另外,上海用户在美团搜索本地餐饮商户的信息时,还可以直接通过商家主页的「 打车」 入口,跳转到打车服务,不需要手动输入起始地址。 在支付环节,已经领取过优惠券的用户可以直接抵用结算。 虽然我没有亲身体验,不过,在上海使用过美团打车的朋友说:「 打上车之后等司机花费了不少时间。司机说是美团的导航地图不够灵活。其他体验还不错。」 美团打车 PK 滴滴打车 经历过合并及收购之后,在网约车领域,似乎就是滴滴打车一家独大的局面。其他诸如神州专车、易到用车、首汽约车等,在体量规模上都无法达到滴滴的高度。 而美团进入这个领域,缺引发了不少人的「恐慌」。 但其实,美团玩网约车,在他们的发展历程里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用美团 CEO 王兴的话来说,「 美团的使命是让大家吃的更好,活的更好」。目前,美团已经开展了包括「 衣食住行」 在内的 200 多个服务项目,进军网约车领域,只是迟早的事。 美团的优势在于:自身的吃喝玩乐等服务已经非常成熟,而出行作为吃喝玩乐中的必须一环,是用户不可或缺的。在美团推出打车服务之前,用户需要在线下另外找出行方式,付出了额外的时间和成本,如果提供「 一条龙式」 服务,就能给用户提供极大的便利,形成连贯的使用场景。 而且,美团目前的用户群体也很稳定,在这时候加入网约车领域,也不用担心用户流量的问题。 自从滴滴垄断市场之后,价格明显增高,尤其是早晚高峰以及雨雪天气时,打车价格甚至超过了出租车。但是相应的,司机的收入却少见提升。 美团的进入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他们的竞争,最大的受益群体是用户,而另一方面,哪家网约车公司更注重用户体验,更能在这场竞争中占优势。 在上海之后,当美团打车终有一天进入北京,新一轮的打车大战可能就走向了高潮。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美团打车」的背后:滴滴终于有了新对手,而美团做出行的野心同样很大

· Feb 14, 2017

就在人们以为网约车市场在 2017 年将要大局已定的时候,万万没想到,居然有新的玩家进入这个领域,更没让人想到的,新玩家居然是美团。 情人节这天,美团在南京悄悄上线了「美团打车」功能,开始正式进入网约车战场。虽然美团方面并没有官方宣布这个消息,但是它还是在短时间内人尽皆知。 使用「美团打车」是一种什么体验?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恰巧在南京参加长安马自达新昂克赛拉的上市活动,于是当晚肯定要「亲测」一番。「美团打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 App,入口仍然在美团 App 里。把城市切换到「南京」,就可以在比较明显的位置看到「打车」这个按钮,而切换到其他城市时,这个位置的图标是「旅游出行」。 它的竞品毫无疑问就是滴滴,具体来说,是「滴滴快车」。 打车页面的 UI、交互设计和滴滴所使用的模式高度类似,如果你是一个用惯了滴滴的用户,完全不需要什么学习成本来适应美团打车。 我准备从利奥大厦坐车到鸡鸣寺,叫车之后过了大概 15 秒左右,App 里显示出了来接我的车辆和司机信息。响应虽然快,不过司机距离我大概 3 公里,略远。一个平台刚刚上线运营,因为车辆密度不够,就不能在这方面要求太多了。 关于价格,美团打车没有起步价,但是有 9 元的最低消费,每分钟 0.3 元,每公里 1.8 元。 预约界面里给出的预估价格是 9 元,同一时间,同一段行程,和滴滴快车的价格相差无几(不拼车)。 因为是新上线的业务,所以美团还给了几张优惠券。 等了八分钟之后,我坐上了那辆白色起亚 K5。和司机聊的话题当然就是「美团出行」。 他说,「滴滴在市场上一家独大,这让他们对待司机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不能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司机,反而是反复暗示『 滴滴的平台不缺司机』,这让人有点儿难以接受。」他所挂靠的租赁公司,最早属于 Uber 平台,后来滴滴 Uber 合并之后变成了「滴滴的司机」,前一阵,美团找到他们所在的租赁公司,批量获得了车辆和司机资源。 美团打车采用的是司机抢单模式,并不是随机派单。 最终,我为这趟行程支付了 5 元出头的费用。我是那个司机今天接的第四单(叫车时间是 22:22)。 据他估计,上线的这第一天,美团打车平台在南京至少会有 1000 台车。但是根据其他文章的报道,也有美团打车的司机给出的说法是 300-400 台车。而整个南京的出租车数量大约为 1.2 万台。 南京的网约车细则对于车辆和驾驶员给出了一定的约束,按照《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办法 (试行)》里的规定,对车辆的要求是: 燃油汽车:轴距达到 2700 毫米以上,且发动机功率达到 108 千瓦以上。 新能源汽车:轴距达到 2650 毫米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到 150 公里以上,插电式 (含增程式) 混合动力汽车纯电驱动状态下续航里程达到 50 公里以上 对人员的要求是,必须具有南京户籍或取得居住证,且无涉毒记录。 有美团点评内部消息说,目前他们正在申请网约车牌照。 美团来跟滴滴抢生意,他们怎么想的? 美团点评的这个「突然袭击」,确实有点让人一下子摸不到头脑。全球最大的吃喝玩乐服务平台,干嘛要涉足出行市场? 美团这样的平台来做出行,看似意外,但其实有很大的合理性。 在此之前,Uber 曾经涉足过快递、送餐等业务,这是我在泰国拍到的 UberEATS 送餐车: 既然出行能跟外卖结合在一起,那么吃喝玩乐完全有理由和出行联系起来,毕竟吃喝玩乐都是线下行为,我们都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到达这些商家的门店。用我们粉丝群里一位交互设计师的话说,「场景都是连贯的」。试想一下,你用美团 App 选中了一个餐馆,然后在这个 App 里叫个车,到达餐馆,出示 App 里的团购券用餐,吃完再给个五星好评,顺便再给司机一个五星好评……在逻辑上,这是完全说得通的,也就是很多人常说的 O2O 闭环。 第二个理由,很多人在分析美团打车的时候都提到了一个「交叉营销」的概念。微信公众号「罗超频道」的一篇文章描绘了这个玩法: 当你预订酒店之后给你赠送一张定向打车券,再比如当你用点评在餐厅结账之后顺便给你一张用车券甚至直接输入目的地叫车,还可尝试「 消费即可免费乘车」 的商业模式。 如果再「会玩儿」一些,这些打车券完全可以由商户来买单,而滴滴可是要烧自己的钱补贴的。 第三,美团此前已经积聚了足够的力量。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2016 年 12 月,美团的活跃用户已达 9015 万人,这个用户量已经足够巨大,完全可以推出出行服务。而在技术上,美团外卖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出行服务」,只不过运送的是食物,但下单、接单、调度等等,美团肯定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技术方面他们并不是完全的「门外汉」。 最后,美团选择了一个好时机:网约车新政基本上尘埃落定,而滴滴一家独大带来。滴滴、易到们已经在政策方面给美团趟平了道路,他们不用花太多成本去和政策纠缠。滴滴体量越来越大,无形中让人觉得网约车市场的门槛很高,即使进入,也无法和滴滴抗衡。 但是一家独大反而带来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用户体验方面,价格变贵了,过年的时候由于供需失衡,甚至出现了打不到车的情况,对滴滴的负面声音在这个时候达到了一个高峰,于是,美团老大王兴亲自负责的「美团打车」就来了。 王兴是一个极其聪明、极其有想法的人,而且对汽车和出行有自己的理解,我相信他在出行领域有一个不小的布局。先是以个人名义投资摩拜单车,现在又做了美团打车,未来还有什么动作?这个挺让人期待的。 偷偷告诉你,你打开拉勾网,搜索美团点评的招聘职位,会发现里面有几个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方面的职位需求,细思极恐…… 网约车市场的波澜 接我的那个司机,聊起美团出行的第一句话就是:「总算有了一个和滴滴竞争的,滴滴这么垄断着还得了」。 这可能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有竞争意味着对于司机、乘客来说,都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也一定能得到现实上的好处。 当然,前提是美团打车能够释放出足够大的能量。虽然他们进入的时机很好,但面对滴滴这个对手,想夺取市场份额,也并不轻松。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