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皮卡什么样?不如看看今年米其林设计挑战赛的作品

· Nov 14, 2017 333

一年一度的米其林汽车设计挑战赛创立于 2002 年,在汽车设计圈子里有不小的影响力。 每年的 11 月份,官方都会发布明年的设计主题。比如,今年是 2017 年,举办的却是 2018 年米其林汽车设计挑战赛,主题是「 皮卡」。去年的主题是「勒芒 2030:为了胜利的设计」。简单说,就是希望参赛者设计一辆参加 2030 年勒芒比赛的赛车。 皮卡车辆最初是农民或者建筑工用来运送货物的。现在,随着皮卡车辆的外形和功能上的变化,它们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次的主题就是让参赛选手们设计一辆「未来皮卡」,在外形和功能上能让人耳目一新。 今年,评审团们从 73 个国家的 1200 多个作品中选出了 3 个获奖作品、7 个额外入围作品和 8 个荣誉提名。按惯例,我们先介绍一下前三名。 第一名:Volkswagen Type 10,来自美国,由 Josh Sandrock 设计。 Volkswagen Type 10 的主要理念是在一辆车上达到功能最大化。它的主要亮点在于「 模块化的后舱系统」,后舱是可以更换的,从标准化的卡车车床大小到封闭的货运室货物集装箱大小,都可以实现。 这款汽车主要针对皮卡天堂北美市场。后舱可以根据车主的需求进行更换调整这一点,让 Volkswagen Type 10 相比于市面上那些现有的皮卡,功能更强大、更有竞争力。 第二名:Michelin ToolBox,来自美国,由 Yee、Hamilton 和 Keys 设计。 这个设计比较有意思,设计师们提出,要想知道 2025 年的皮卡车是什么样的,就要先知道 2025 年人们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因为,他们认为,未来人们的工作状态和思想观念决定了未来的皮卡车需要具备怎样的功能。 于是,他们在美国的中西部进行了调查。通过跟农民交谈、参观汽车经销商、了解顶级卡车品牌、探索未来汽车发展趋势,他们得出结论:未来,皮卡的使用方式将发生显著变化——不全用来工作,也不全用来娱乐,而是两者兼备。 所以,他们设计的皮卡车将适应未来人们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劳逸结合的生活理念。 这辆皮卡车的驾驶室部分是方块形状,后舱大小有一张大号床垫那么大,能承受 1 吨的重量。后舱头部还有一个机器臂,可以方便的安装拆卸车床,整理货物。同时,驾驶室非常的宽敞,比一般的驾驶室高出了 40%,更方便垂直耕作。驾驶室内还安装了小桌板,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移动的小办公室。 另外,这辆皮卡车的轮子也很有特色。传统的圆形车轮可以适应城市的环境,富有创造性的水滴形车轮,更能适应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轮毂上的每个「 辐条」 都带有一个电机,可以输出扭矩。没有画面感?还是看图吧… 第三名:X Pick,来自印度,由 Vinod Pakalapati 和 Surya Konijeti 设计。 这辆车主要是解决了印度在移民过程中资源运输的问题。 预计到 2025 年,印度主要城市的资源已经不能维持人口密度,交通拥堵、资源短缺、污染疾病等问题会相继而来。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办公,有些印度主要城市的人们会选择移民到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被称为印度天堂的印度东北部地区。但是在移民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得资源。 X Pick 就是专门为这个设计。电子商务物流会在移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把电子商务渗透到印度的偏远地区。 另外,X Pick 采用的是电动发动机,不会破坏自然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米其林汽车设计挑战赛上,来自中国杭州廖宜兴、王伟、徐杭斌、曾增、范琦、范嘉丽设计的「UFORCE 16」、来自中国郑州的李蓬亮和孙红洋设计的「Oasis」 同时入围了决赛,但是后者的作品在外观设计上抄袭了韩国弘益大学此前的一个设计作品,目前当事人已经道歉,并且致信米其林设计挑战赛官方请求撤销奖项。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2030 年的勒芒赛车,可能长这样

· Oct 24, 2016

除了轮胎跟美食推荐,你对米其林的了解还有多少? 事实上,米其林北美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设计挑战赛,接受全球范围内的任何设计从业者、学生、设计公司以及爱好者参赛。这项比赛从 2002 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一个设计主题,最终优胜者的作品可以在下一年的北美车展上展示。有意思的是,米其林设计挑战赛的年份命名比较特别。今年揭晓的是 2017 年的比赛结果,而 2018 年的比赛也已经在这个月开始征集方案。 今年,米其林设计挑战赛的题目是——勒芒 2030:为了胜利的设计。简单说,就是希望参赛者设计一辆参加 2030 年勒芒比赛的赛车。 关于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项比赛被誉为世界最著名的三大汽车赛事之一,需要 3 位车手为一个车组,驾驶一台赛车完成连续 24 个小时的竞赛。因此,勒芒赛车的设计不仅要追求速度,还要考虑稳定性、节能性等各项指标,也成了和车企量产项目关系最为紧密的赛事。 从 1923 年诞生起,我们现在熟知的很多国际大厂都曾经或正在参与其中。例如阿斯顿·马丁、宾利、奥迪、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雪佛兰、法拉利、福特、本田、捷豹、玛莎拉蒂、马自达、迈凯伦、日产、标致、保时捷、雷诺、丰田等等都是勒芒赛的常客。 最终,评审团从全球 80 个国家的 1600 份作品中,最终选出了 3 个获奖作品、7 个入围作品以及 10 个荣誉奖作品。由于参赛者和获奖者比较多,这里我们介绍获奖的前三名作品。值得注意并且自豪的是,今年一等奖的获得者来自中国。 第一名:Tao Ni,来自中国。项目名:Infiniti Le Mans 2030 除了高科技的应用之外,设计师还在 Infiniti Le Mans 2030 的设计中强调了安全性。他把赛车和太空探索进行了类比,得出了共同点:都在挑战人类和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极限。作为一个需要持续 24 小时并且能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的比赛,可自由切换的自动驾驶模式也是不可缺少的功能。这也使得比赛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激情以及安全性。   车辆具备人工和自动两种驾驶模式,当中间的车灯亮起,就表示车辆正在自动驾驶状态,并且驾驶舱的模式也会随之改变。赛车手在车内的信息显示和查看,使用了 VR 技术。赛车的电池是可更换的,并且在能量密度和体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垂直的尾翼设计也能使空气动力学和刹车性能都有提升。另外,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当自动驾驶模式时驾驶舱会被更换,车辆重量会有较大的减轻,因此车辆还能自动调整前部结构,增加下压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亮点是车轮的设计,采用了类似内外环相套的结构,可以在转弯时增加稳定性并且提升直线加速的能力。 第二名:Daniel Bacelar Pereira Vila Real,来自葡萄牙。项目名:Bentley 9 Plus Michelin Battery Slick 这辆车的设计元素,来自于宾利历史上参加过第 2 届勒芒拉力赛并且夺冠的车型,是复古和科技的结合。 车身在实现轻量化、高强度的前提下,还兼顾了空气动力学的性能设计。前后车轮采用了完全一致的设计,避免了在生产设计时需要的额外资源消耗。 从上面的图里,你根本看不到驾驶舱,这是因为,它的驾驶舱驾驶舱实际上是位于车肚的部位。驾驶舱里运用了 VR 技术,内部一共有 3 块显示屏,能够全方位的提示赛车手车辆周围的状态,增加了驾驶的安全性。即使在夜间比赛的时候,屏幕上也会尽可能的把赛道上的一切都清楚的显示出来。 车轮的设计也是亮点之一,它采用了米其林提供的 BatterySlick 技术。能够把刹车、电池、电机、轮毂、轮胎集成在一起。这样一来,无论是电池重量的分配、车辆稳定性、电能的利用效率、加减速等性能都有更直接的提升。 第三名:Kurt Scanlan,来自加拿大多伦多。作品名:Maserati cierzo C1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这辆车的 Martini 涂装深得我心。设计师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车辆的性能、交互、灵活性、能量效率等等因素。 这辆车的前胎看起来很窄,并且四个轮胎全部被前后翼子板覆盖。采用了轮毂电机的驱动形式,最外边的 LED 灯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显示车辆加减速的状态。 车子还有「 变形」 设计:在转向时,车辆前部会根据风向自动调节角度,这样就能降低赛车手刹车的频率和力度,减少速度损耗且增加车辆的续航。   如果你对今年米其林挑战赛中剩下的获奖作品感兴趣,可以直接访问米其林全球官网。总之,对于这样的设计师和作品,我的膝盖大概是不够用了。三辆车里,你喜欢哪个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