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物电动车:「大陆版」 Gogoro 是怎样达成的?

· Sep 22, 2015

很多人都把小牛看做大陆版 Gogoro,但这家叫做「 璞物」 的公司做的产品看起来可能更像,因为他们也要做换电模式的电动车。 就在前几天,璞物在 751 「 低调」 发布了旗下电动车品牌——D1。我也联系到了璞物联合创始人孙卓,和他聊了聊换电模式电动车的那些事。 三辆车 我们暂时先把是不是大陆版 Gogoro 的问题放一边,关键还是看车。 璞物 D1 旗下一共包括三款产品,分别是: 运:针对快递员或外卖配送员,配有可折叠的靠背座椅,手机架与 USB 充电孔。目前已经和「 百度外卖」、「 饿了么」 等配送企业合作,计划逐步进行车辆测试。 行:针对用户日常出行,定位为千元级别(总觉得有些某米即视感)。 享:针对个性时尚,有一定速度追求的用户,主打外观设计和性能(审美这个东西吧,真没必要细说,大家喜欢就好)。 前两款车的定位很直接,就是交通工具,最后一款则有些「 装 X」 的成分在里面,不过这也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三个系列计划在 10 月份对外出售(线上线下同步,具体售价还没有透露),目前备货总量大约在 10 万台。 D1 全系电动车采用了标准化的电池,目前发布的版本为铅酸电池(锂电版本也研发完毕,计划下一代推出)。这些车辆的生产由遍布在全国的代工厂负责,璞物主要负责设计部分。 换电模式 作为国内首个把换电模式推向市场的品牌,孙卓透露其实他在 09 年前后就开始思考这样的模式,只是那时候互联网思维还没有流行起来,换电模式在当时很难推广(用户很难轻易接受一个全新概念的产品)。 在璞物的产品规划中,用户可以利用「 无限电 App」 查看车况(功能参考同类产品,你懂的),查看附近的换电站并且预约电池,到达换电站之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换电操作(随换随走),App 计划和新车同时在 10 月份发布。 相信看到这里,你也会发现换电模式的核心在于换电站的密度,如果选择全部自建肯定需要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有些「 得不偿失」。 为此璞物的换电站采取加盟的模式,主要选取一些小维修店作为加盟商。用户每次换电收取 2 元,这部分钱由璞物收取(加盟商只收取电费),真正能够吸引加盟商的原因在孙卓看来还是由换电带来的连锁效益(例如维修,卖车、救援等业务)。 目前,全国范围内换电站的数量已经超过了 10000 家,覆盖 26 个省市。璞物计划最终的覆盖密度达到平均每 3 公里就有一个换电站。对于之后需要扩展的农村市场,璞物也会尽量保证用户在续航范围内可以找到换电站(地广人稀真的不好说啊)。 建设如此庞大数量的换电站,管理肯定是个大问题。毕竟加盟商的缺陷也很明显,如何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保障用户在不同的换电站能获得相同质量的服务是必须要考虑的。同时,战线太长对于璞物的供应链、物流整合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怎么挣钱? 孙卓之前是传统电动车行业的经销商。传统行业竞争的畸形化,甚至不计成本的拼价格让他选择跳出这个圈子,再回来选择熟悉的领域创业则因为可能相对比较「 容易」。 从去年 1 月开始创业到现在,璞物其实还没有完成任何融资,只是靠着几个合伙人的个人资本运作,目前大约投入了 3000 万元。他也向我透露说其实电动车本身不挣钱,采取 B2B(工厂直接发货到经销商)模式。所以如何盈利也就成了我特别关注的点。 璞物目前正在和 TP-link 合作,计划将换电站打造成一个个的无线热点,可以进行投放广告的合作。在设想中,由于换电站的密度足够大,这样的 Wifi 热点会吸引很多用户使用,换电站的 Led 屏幕也可以作为广告位。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孙卓脑海中还有很多成熟的想法。璞物换电模式的最终形态是要打造一个 O2O 的能源平台,可以给不同的电动交通工具提供换电服务(又是要打造规范、平台、生态等等),这样一来盈利肯定就不成问题了。 写到这里,问题又回到了如何将用户量和换电站数量推到一个足够高的量级,这才是目前最大的难点(除了砸钱可能真没别的招)。 这一步做好了,剩下的「 畅想」 才有实现的可能。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