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音网和安吉星合作,看一个前装车联网产品的「自我修养」

· Nov 01, 2016 333

安吉星,这是几乎所有通用车主都很熟悉的名字。车里那个经典的蓝色 on 按键,在国内的车里出现都已经有六年多时间了,到目前为止,这项车联网服务在国内的活跃用户大约在 100 万左右。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车联网这个领域,OnStar(安吉星)是起步很早的产品,20 年前就开始搭载在凯迪拉克的几款车型上。时至今日,OnStar 绝对是通用集团的车型里不可或缺的一个产品卖点,而当从业者讨论「 前装车联网」 这个概念的时候,OnStar 也是绕不开的一个案例。 在国内,安吉星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运营(上汽通用安吉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虽然它背靠上汽和通用,但是客观的说,成立七年以来,到现在为止,作为一个前装车联网项目,它所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众所周知,安吉星最大的特色是语音呼叫中心的人工服务,不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呼叫的效率和成本都是个问题,尤其是当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另外,虽然安吉星也有配套的 App,但是在面对越来越多的后装车联网产品和各种手机 App 的冲击时,如何维系用户,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用户留存度又和续费率挂钩,虽然前装车联网产品一般都会提供一年到几年不等的免费使用期,但是如果能提升车主续费率,对于车联网公司本身的运营和收益来说,当然不是坏事。 其实任何车联网产品都绕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 为用户提供了多大的价值,以及功能、服务的体验是否好」。所以,对于安吉星这样的前装车联网产品来说,要想获得更大程度上的成功,改进产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和车音网战略合作 安吉星采取的策略之一,是和国内车载语音领域的佼佼者车音网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改善产品体验。合作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1. 车音网利用自己在语音识别技术上的优势,帮助安吉星坐席识别用户需求,打造智能呼叫中心; 2. 车音网为所有安吉星用户提供免费的语音电话产品; 3. 利用车音网所提供的车主服务内容,丰富安吉星现有的「 超级车管家」 服务体系。 如果你是通用系的车主,可能对以上三点的感受会更加强烈。简单的说,双方的合作,改进的重点在于安吉星那个蓝键以及手机 App 里的本地化服务的体验。比如说,如果你在车里按下了人工后台的按键,电话接通之后,车音网的技术就开始起作用了,一个很典型的场景是方言,当一个说方言的车主来电时,呼叫中心的客服 MM 可以通过车音网的语音识别服务,来更好的理解这个车主的需求。 不过,这个合作目前应该还不涉及车内「 内建」 的语音交互控制。目前通用在语音控制方面的供应商主要是 Nuance,使用的是嵌入式方案,短时间内应该还很难被替换掉。 「 车音网」 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实际上这并不是一家网站,而是一家以语音识别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他们的定位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汽车整合服务提供商,以车载人机交互系统开发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展车联网服务平台运营,商业模式是 B2B2C。直接客户是主机厂,通过主机厂服务于车主。目前,他们合作的主机厂包括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起马自达、一汽丰田等等。他们和安吉星在之前就有些合作,只不过这次升级到了「 战略伙伴」 层面。 关于车音网,你可以看我们在 2014 年的一篇报道:《「老炮」车音网是如何做车内语音的?》简而言之,这家做车内语音识别起家的公司,现在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一家语音技术供应商,而是转型为更加全面的车联网服务商。 在这两家公司看来,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双方的合作,应该是这样(取自发布会 PPT): 号称「 功能最强大」 的车联网 App 虽然安吉星以人工呼叫服务出名,但是它的服务平台其实很多,包括了呼叫中心、手机 App、智能手表、网站、语音平台和微信服务号等等。 其中,App 端应该是除呼叫中心之外最重要的一个。最近,「 安吉星」 App 也进行了一次大更新,目前的版本是 7.0,他们称之为是「 目前行业内功能最强大最全面的车联远程控制 App。」 我下载了这个 App,截了下面几张图,你们感受一下: 因为不是车主,所以其中的绝大部分功能都没办法实际体验,但是从 App 界面里所列项目来看,它给人一种大而全的感觉,其中包括了车辆控制、车况监测、车主服务等内容,也可以通过这个 App 进行安吉星的续费。 还有几个有意思的细节: 1. 车主可以使用 App 中一个叫做「 小 O 语音助手」 的功能,据推测应该有点类似于 Siri,据车音网方面透露,这个功能也是由他们和安吉星合作完成的。 2.「 社交分享」 功能可以让车主和朋友进行位置的共享,这个很像观致逸云里的 pick up 功能。 3. 车辆监测里面除了油量信息,还有电量信息,同样,App 里还有「 充电管理」 的项目。这应该是为插电混动版本的 CT6 服务的。 总之,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如果只有人工语音平台,而忽视了手机 App,结果一定是悲剧的。从用户使用便利度和运营效率上来看,把 App 搞好,是必然的选择。说到这儿,应该纠正一下前面的说法了:「App 端应该是除呼叫中心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确切的说,在当下, App 已经比呼叫中心更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习惯了。 而且,也正是因为整车厂有了更多元化的需求,才使得车音网这样的公司,开始在核心的语音技术之外,再去拓展更多元化的产品形态,来满足这些厂商的需求。 当然,最开心的应该还是车主们……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为什么特斯拉要打宝马的主意?

· Nov 27, 2014

Tesla 的老大 Elon Musk 说,他们正在和宝马谈合作,内容和电池以及轻量化材料有关。消息一出,又引来了种种猜测和解读。那么,Elon Musk 为什么要打德国人的主意? 材料 我们都知道 Tesla 和奔驰有合作,但为什么又看上了宝马?其实 Musk 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宝马的碳纤维技术「 有点意思」。 Tesla Model S 的车重达到了 2.1 吨,而下一款 SUV 车型 Model X 几乎肯定会超过这个重量。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宝马在 i3 和 i8 上进行材料变革,他们用碳纤维材料来制造车身和座舱,达到了很好的轻量化效果。在量产车上大面积应用碳纤维材料,宝马是绝对的领军者。 不管是新能源车还是传统汽油车,过重的车身都是很大的拖累。汽油车浪费的是油,对新能源车来说,牺牲的就是续航能力。在电池技术没有飞跃式发展的时候,通过让车变轻,达到增大续航里程的目的,这个逻辑合情合理。Elon Musk 和宝马聊,不管是取经还是合作,都不让人意外。 但是,要给 Tesla 的车子加入碳纤维部件,并不容易。宝马在碳纤维这件事上下的不是一般的功夫,他们甚至在美国摩西湖建立合资的碳纤维工厂,然后才有了碳纤维材料在 i3 和 i8 上面的大规模应用。 Tesla 想使用碳纤维材料,自己建厂生产显然不太现实,那可以选择的方式就是向宝马购买。虽然摩西湖工厂今后的产能会逐渐扩大,但能不能满足宝马自己的需求,尚不得而知。另一方面,即使宝马肯卖,Tesla 也必须考虑成本问题。在电池成本占了整车成本很大比重的情况下,再使用碳纤维材料生产部分外壳,整车成本将更加难以控制。 所以,给 Tesla 用上碳纤维,有利有弊。碳纤维的话题或许只是一个引线,技术层面、生产层面的交流肯定少不了。 电池 Elon Musk 跟宝马聊天的另一个内容和电池有关。他说,或许在五到六年后,会在德国建立一座电池工厂。 有戏吗?鉴于千兆工厂在美国落地的复杂过程,在德国建厂的困难显然就更大了。而且,电池工厂属于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再考虑到德国的税收、人力、政府等多个因素,想在德国复制一个千兆工厂会相当困难。 那为什么 Musk 会动这个心思?应该说和德国的新能源车环境分不开。德国政府对新能源是扶持态度,而源自德国的电动车和混动车已经越来越多。对于电池的需求?当然会有。或许 Musk 看重的就是这个。 值得注意的是,奔驰最近希望关闭他们在德累斯顿附近的电池工厂。 Tesla 缺什么? Musk 为什么打德国人的注意?其实这个问题等同于「 Tesla 缺什么」。 国外的分析师说,目前特斯拉的整车制造技术不足以支撑起它的品牌定位。他的底盘技术、悬挂技术、车辆的稳定性技术、甚至汽车内饰制作都和那些德国品牌有差距,所以他需要传统的、技术比较强的汽车企业的支持。 此前与奔驰和丰田的合作,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如果和宝马进行技术层面的合作,对 Tesla 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反过来说,Tesla 能给宝马什么?电池、电源控制方面的技术是必然的,这可以看做是他们开放专利的后续动作。 未来的 Tesla 是什么样子?可以预见的结果是,随着产品增多和产量的提升,他们需要更多的汽车制造业经验来保证自己有信心应对这些改变。其实看看 Tesla 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了,他们始终有传统汽车厂商的「 帮助」,无论是最早的莲花,还是后来的奔驰、丰田。 顶着「 科技范儿」 光环的同时,Tesla 也是一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