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电动车生产资质的前途汽车,是家怎样的公司?

· Oct 12, 2016

先讲一个故事: 2003 年,一个汽车工程师和几个同事一起,从整车厂辞职创业。他们的公司业务主要是为自主品牌车厂提供车辆的设计、工程开发服务。那个时候正好是 WTO 之后,自主品牌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所以这家公司的业务发展很快,先后拿到很多设计、开发项目,而且无一「 流产」。 2010 年,他们意识到电动车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提早布局,这个公司成立了电动车事业部,开始进行电动车相关技术研发。同时,为了试探市场和行业,他们在接下来的几次大型车展里,展出了自己设计研发的电动概念跑车。 2014 年,在「 互联网造车」 概念开始慢慢升温的时候,他们的电动跑车也开始获得媒体和行业的注意。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决定进入电动车整车领域。 后来,他们在苏州成立了专门的电动车整车公司,并且进行了工厂奠基。同时开始着手申请电动车生产资质,并且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两天之前,国家发改委发出一纸批文,这家公司成为国内第三个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他们的造车计划,终于可以「 名正言顺」。 看起来,这是一个「 创业 13 年,终于梦想成真」 的励志故事,不过这个汽车工程师却说:拿到了生产资质,仅仅是漫长的马拉松比赛的一个新起点。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陆群。他们在 2003 年创立的这个公司叫「 长城华冠」,他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2015 年,「 前途汽车」 作为长城华冠旗下一个新的汽车品牌诞生,他们造的电动车,将来会以这个品牌上市销售。 前途汽车的第一个产品是 K50 电动跑车。纯电动驱动,百公里加速 4.6 秒之内,最高时速 200km/h,续航里程 300 公里。明年,这辆车会在他们的苏州工厂进行量产。 说到这儿,有些同学应该想起来了,GeekCar 曾经多次报道过他们,也曾经在 2014 年试驾过他们的原型车,并且这辆车还在我们的线下活动现场展出过。 写到这儿,对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你应该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而在拿到资质之后的第三天,GeekCar 也再次见到了陆群,以及长城华冠总裁王克坚。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他们怎么想、怎么说,不免让人好奇。 「 资质的获得,水到渠成」 我们最关心的话题当然还是和生产资质的获批有关。之前获得资质的北汽新能源和长江 ev,都属于「 汽车制造商」 的属性,但是长城华冠显然不是这个背景。不过,去年采访陆群的时候,他就对生产资质的事儿信心十足。在他看来,这是水到渠成的。 这次最终获批,他的反应也挺淡定:「 按照申请标准里的要求一个个去做,虽然有的地方有难度,但是最终(拿到资质)是可以实现的」,「 标准之外的事情我们一个都没做,标准之内的,我们尽可能做到最好。」 其实,生产资质这事儿并没有那么神秘,但是,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至于为什么不是其他的「 互联网造车」 团队获得资质,这也和他们的策略有关。前途汽车一开始就是想走自己建厂生产的路线,所以就必须去做资质申请。反之,如果其他团队连申请都没做,「 获得资质」 也就无从谈起。 「 把事情做好,资金会跟着事情来」 在造车这件事里,资金也是绕不过的话题。相比于其他新造车团队动辄几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前途汽车在这方面显得低调很多。除了在新三板挂牌做市之外,也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发出。 陆群说,最近他们在筹备新一轮的融资,但是具体金额和量级不能透露。但是,从种种迹象来看,他们需要的钱也肯定少不了。 有这么两点可以证明:首先,他表明了一个原则——「 做事情需要多少钱,就融多少,有几十亿的花钱规划,对应着也有几十亿的融资规划。」 其次,对于轻资产模式,他直截了当的评论说「 这不太适合这个行业」。 他们想做电动车行业的华为 「 造车是一条不归路」——这句话也是陆群说的,有点儿半开玩笑的性质,但是对于一家汽车公司来说,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儿:造出一个产品,让消费者买单,同时还能获得不错的财务回报,然后还得继续开发下一个产品,如此循环往复。 他把造车当成一个非常长期的事情来看待,其中最核心的在于「 产品」。而这次交流,他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他们造的车,会把「 驾驶乐趣」 和「 品质」 作为产品的核心。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肯定是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但是今天大家所说的智能、互联,在未来会是汽车的标配,并不能代表一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内核。但是硬件本身的差异,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王克坚用波导手机举例:虽然便宜,但是手机本身的品质并不好,所以没办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也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与之对应的,不管是陆群还是王克坚,都更崇尚华为的做事风格。甚至在分享 PPT 里,也有「 做汽车领域的华为」 这种字眼。 「 驾驶乐趣」 实际上也以车子的品质为基础,这也和他们的第一款产品——K50 跑车相契合。 如果是这种思路,我的第一反应是宝马的 i 系列。而且,和 i 系列的理念类似的是,前途汽车也非常重视车子的轻量化。 神秘的第二款车 K50 的定位,注定它不会是一个大批量的产品。这也是很多了解前途汽车的人对他们的质疑:当别人都做电动 SUV 等主流车型的时候,为什么他们要从跑车切入?这显然是把自己圈在了一个小范围之内。 所以,相比于 K50,后面的产品规划其实更让人好奇。王克坚说:「 第二个产品会是大批量的,但是这个大批量,和我们传统理解中的主流车型也并不一样,我们更关注的是那些没有被激发的市场和需求,这里面有巨大的潜力,与之对应,现有的主流产品市场可能会逐渐萎缩。」 当然,这会是相对入门级别的产品,据说,它的研发要比 K50 项目更复杂,因为「 很多事情需要从零开始,目前市面上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驾驶乐趣+技术控+品质…… 长城华冠目前的三个独立业务板块包括做电动车核心零部件业务的华特技术、负责「 老本行」——汽车设计和研发业务的华冠设计,以及造电动整车的前途汽车。而支撑起前途汽车的技术和经验来源,就是前两者。 在电动车技术上,他们的优势主要在电池组、电控以及轻量化材料三方面,这在 K50 上也有体现。优势的来源,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较早的进入了这个领域。 不过个人以为,长城华冠在「 项目管理」 方面的经验,可能对他们来说帮助更大。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项目管理」 相对陌生,但是如果以一个造车者的角度来看,这又是确保车辆研发、生产能够顺利、按时推进的关键。用王克坚的说法,「 能做」 和「 会做」 是两码事。 技术上的积累以及团队过往的工作经验,基本上就决定了前途汽车的基本风格和品牌调性。这些从整车厂出来的「 工程师」,先天性的给人一种踏实、务实、逻辑清晰的印象。 对于前途汽车来说,如今准生证有了,将来生出来的孩子是什么素质,决定了他们能走多远。 驾趣、技术控、注重品质,这是现阶段前途汽车所传达出的品牌特质,这些叠加到一起,你能联想到些什么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代工造车」的潮流下,长城华冠为什么花 20 亿自建工厂?

· Mar 24, 2016 333

去年,涌现了一大批新兴造车团队。关于造车这件事,最大的分歧还是「 代工」 和「 自建工厂」 这个问题。目前来看,大部分造车团队选择了代工,而长城华冠旗下的前途汽车,却坚定地选择了「 自建工厂」 这条路。为了自建工厂,长城华冠计划投资超过 20 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选择自建工厂而不是代工生产?在长城华冠董事长陆群看来,他们有自己的考虑。(以下内容来源于对他们的采访进行的整理)为什么选择「 自建工厂」?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前途汽车的产品定位。在前途汽车的规划里,他们的第一款车是 K50,定位于「 彻头彻尾的高性能纯电动汽车」。 只要是电动车,必须得面对「 里程焦虑」 问题。要想解决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可以从两方面下手:一是提升电池技术;二是研究轻量化车身。目前来看,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依然高居不下,技术还未取得革命性突破。而前途汽车,就把「 宝」 压在了「 轻量化」 上。 要做轻量化,传统车企的做法是使用大量混合材料,或者直接做全铝车身。而前途汽车的 K50,车身覆盖件全部是碳纤维,在生产工艺上和和普通汽车有很大区别。在国内,他们并未找到能够胜任此类工艺的生产线。说简单点,选择自建工厂,也是「 没有办法的办法」。 除去产品定位的因素外,前途汽车母公司长城华冠其实本身就有传统车企的基因。 长城华冠并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知,这是一家隐藏在车企背后的设计公司,除了外观设计,他们还为很多国内车企提供过「 全流程」 整车开发服务。所谓的「 全流程」 是指:产品定位、概念策划、汽车造型、工程设计、性能集成、试制试验、供应商管理、平台开发、投产服务等各个环节,行业内一般称为「 整车生产生命周期」。 在和传统车企合作的过程中,长城华冠积累了大量的行业资源,比如最为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前途汽车的团队,基本都来自于传统车企,并且还有母公司长城华冠的人才输血。关于怎么造车这件事,或许他们理解得更透彻。 他们自建了一个什么样的工厂? 前途汽车的生产基地选在了苏州,先期计划产量为 5 万台。前面提到,K50 的车身覆盖件全部使用了碳纤维材料,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生产线也有点不一样。 传统汽车生产,一般可以分为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但是前途汽车的苏州生产基地,没有「 冲压车间」,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 焊接车间」。取而代之的,是「 碳纤维快速模压车间」 和「 全铝车身焊接车间」。其中,碳纤维快速模压车间,还是国内首个,也是实现车身轻量化的关键所在。 碳纤维和全铝车身,都对生产工艺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此,前途汽车苏州工厂将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 除了生产工艺不同,前途汽车的苏州工厂,还可以实现「 大批量定制化生产」。他们认为,在工业 4.0 时代,是可以解决「 大批量」 和「 定制化」 之间的矛盾的。当然这要求各级供应商实现无缝对接,实现柔性化的零部件动态配给。 如果前途汽车的「 大批量定制化生产」 实现,对于国内新兴造车团队来说,将会多一种选择:交给前途汽车代工。关于「 为别人代工」 这件事,长城华冠董事长陆群表示他们「 满怀开放的心态」。 汽车的生产,是「 代工」 还是「 自建工厂」,目前大家还是说法不一。选择代工的新兴造车团队很多,选择从零开始自建工厂的,长城华冠还是第一个。 说起汽车的生产,很多人会拿现在的手机生产模式作比较,极具代表性的就是富士康和苹果的合作。相对于手机,批量生产汽车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需要的时间和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在未来,或许人们已经不再去关注汽车的生产方式了。代工和自建工厂的界限会逐渐被模糊,人们开始转而关注产品本身。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