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智舱,就该有「新世代」的样子

· Apr 26, 2025 333

今年的上海车展,让很多人感受到了熟悉的气息:流量褪去后,大家的关注点回到了车本身上,新的车型、新的技术、新的竞争力。 比如,用「新世代」吊了大家一年多胃口的宝马,终于在上海车展上亮相了全新的 BMW 首创全景 iDrive 和全新 BMW 新世代操作系统 X。这也是继一个月前宝马官宣跟阿里巴巴合作、启动 360 度全链 AI 战略后,大家终于能看到宝马智能化落地的样子。 之前有不少人质疑:智能电动车时代,宝马的新世代是否还有竞争力? 因此,我们与宝马集团技术运营开发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杜力赫先生和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互联驾驶、整车电子电气及软件工程总监柯睿明博士一起聊了聊,看看宝马是怎么在智能座舱上发力,又是怎么让 AI 抢先落地的?「智能化时代,驾驶员依然是中心」视平线全景显示、自由裁剪式的行业首创新世代向心中控、行业首创超感智控方向盘、首次应用的「视觉锥」概念…… 在宝马展台我们终于看到了这套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 BMW 首创全景 iDrive 系统。年初这套座舱系统刚刚在 CES 亮相时,网上就有不少讨论:这个视平线全景显示不是跟小米 YU7 预告的全景 HUD 类似么? 对于这个疑问,柯睿明博士的反应很坦然:「这说明我们这个技术方案是受欢迎的,走对了方向。」 的确,早在两年前的上一届上海车展上,宝马就展示过全景投影的技术概念;两年时间过去,概念终于要走向量产,据说量产车版本跟概念车效果基本相同,整个行业对于平视全景投影的接受度也更高了。(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互联驾驶、整车电子电气及软件工程总监柯睿明博士)那宝马为什么早在两年前就提出了这样一套超感座舱系统呢? 宝马认为,创新绝非技术的堆砌,而是以适合且只适合宝马的方式创造用户价值。宝马把这套座舱的交互理念概括为「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超近距的 3D 投影取代传统仪表盘,能让驾驶员视线尽可能保持在车辆行驶方向;倾斜的向心中控,保证信息交互同时不干扰驾驶员专注驾驶;超感智控方向盘,让快捷功能触手可得…… 这一整套设计不打扰的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来自于宝马几百场一对一的用户访谈,用户有哪些需求和偏好,怎么能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之中不会被分心、不会走神,是这套超感座舱的基础。 随着智能辅助驾驶水平的提升,很多车企在强化副驾驶、后排的休闲娱乐体验,逐渐弱化驾驶属性,毕竟在不远的未来,也许开车本身都会变成一个非必选项。不过,对于这个趋势宝马的观点刚好相反,在史蒂芬·杜力赫看来, 宝马历来都以驾驶员为中心,智能化的加码并不会弱化驾驶乐趣本身,更不会忽视座舱里驾驶员的需求。 当然,副驾和后排乘客的体验同样重要,新世代全景屏也设置不同的用户场景,不过这就需要量产车上市时再进一步揭晓了。 AI 上车:「找最快的技术,用最快的速度,产生最好的效果」进入 2025 年,各家车企最火热的话题莫过于 AI:DeepSeek 上车、集成 AI 功能、加码 AI 投入等等。这其中,宝马算是豪华品牌中 AI 上车步伐最快、成果展示最快的一家了。一个月前,宝马发布中国 360 度全链 AI 战略,同时宣布与阿里巴巴展开 AI 合作。 关于 AI,宝马一直在加码投入,不过面对行业里一些车企完全转向 AI 公司的做法,宝马的观点似乎非常坚定且清晰。 在史蒂芬·杜力赫看来,AI 技术发展的步伐非常的快,宝马持续关注创新 AI 技术的进展,并基于宝马产品进行深度整合、定制,以满足用户需求。比如如何把创新智能体和不同模型整合到一起,让模型根据各自特点在不同使用场景下为客户提供高度情感化的数字体验。 正是因为「找最快的技术,用最快的速度集成,产生最好的效果」这套打法,一个月后我们在上海车展上就看到了宝马与阿里合作的成果:BMW 专属 AI 智能体「用车专家 Car Genius」和「出行伴侣 Travel Companion」。「用车专家」像一个 AI 赋能的宝马技术专家。比如,开车时遇到不懂的用车问题,「用车专家」会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情况及时解答;在不同天气、路况时,「用车专家」也会根据车内传感器和实时数据给点儿用车的小提示;「出行伴侣」更像一个出行管家,规划条出行路线、找一家合适的餐厅、根据用户的需求来个个性化路线定制、处理些复杂的指令,出行伴侣都能搞定。主打的就是解决多任务、多需求情况下的出行规划问题。「用车专家」及「出行伴侣」两大 AI 智能体,本质上都是通过 AI 大模型与宝马的数据融合,让精准意图捕捉、复杂指令解析、模糊语义理解及严谨逻辑推演,且工况条件下识别率和唤醒率高达 99%,让交互更流畅、准确、自然。 新世代操作系统 X,智能底座的中国解法 无论是超感的全景 iDrive 系统,还是 AI 智能体上车,都离不开智能底座的支撑。对于一款车来说,如果说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是智能化的骨骼,那底层软件操作系统就是智能化的神经中枢。要想让「神经中枢」灵敏、精准,就要量体裁衣、量身定制。特别是对于智能化体验来说,如今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需求差异巨大。 针对这一点,宝马的解决方法是: 专门针对中国本土化,量身定制新世代操作系统 X。 据柯睿明博士介绍, 新世代操作系统中,新开发应用的 80%都是立足中国来做的开发,操作系统 X 里面 70%的源代码也都是在中国开发的。 这种本土化开发,集成宝马智慧、全球经验与本土技术优势,实现强强联手,研发出适宜本地特色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体验的需求,一方面也满足了国内对智能化进展速度的需求。 为了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本土需求,早在 2018 年,宝马就在中国专门设立了 Skylab 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研究中心,这是宝马在德国以外的唯一一个 Skylab 研究中心,专门针对用户进行几百场一对一调研访谈,积累几百小时的访谈时间,从而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和偏好,并在创新技术研发中充分考虑调研结果。于此同时,宝马有大量的中国合作伙伴,语音互动方面与阿里巴巴斑马合作,导航服务与高德进行合作,今年内 DeepSeek 也将在多款车型上上车,这些功能快速上车都离不开底层操作系统的支持。 如果说机械素质是宝马一贯擅长的老本行,那扎根中国肯定是智能化的最优解。 最后 一直以来,面对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大家对传统豪华品牌们的造车基本功从不质疑,但是相应地会担心这些豪华品牌们是否跟得上智能化跑步前进的步伐,是否足够了解中国人的需求。 随着宝马新世代车型量产落地的时间临近,我们逐渐清晰地看到宝马在智能化上跑步前进的速度,以及拥抱中国市场的态度。正因如此,宝马新世代始终值得期待。

在上海车展,我们看到了智能电动车的「新·顶配三件套」

· Apr 26, 2025 333

今年的上海车展期间,要票选出镜率最高的企业,恐怕不是雷总缺席的小米,也不是明星助阵的鸿蒙智行,而是车企身后的几家幕后巨头:比如,频繁出现在各家车企 AI 上车 PPT 上的 DeepSeek;曾一度被车企们调侃为「替宁王打工」、在自家展台开起「车展」的宁德时代;以及,先后出现在了别克、凯迪拉克、本田、AUDI 的发布会上,一口气官宣了与七家车企品牌新合作的 Momenta。 它们一个提供了 AI 赋能的底座,一个提供了动力电池的基石,最后一个则提供了数据驱动辅助驾驶落地的闭环,成了智能电动时代不可或缺的「智电三巨头」。 对于前两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对于 Momenta 这个自动驾驶界的隐形冠军在这个时间点选择站到前台还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毕竟,最近一系列新政策刚给辅助驾驶加上了一个紧箍咒,让车企的辅助驾驶宣传踩了踩「刹车」。 不过,在 Momenta 这儿一点儿没感受到辅助驾驶的降温,连曹旭东自己也在采访中把这种监管形容为「良币驱逐劣币的发展趋势」,被市场选择果然底气十足。那 Momenta 是怎么从自动驾驶的红海里突围,成长为巨头的呢? 从 0~100 车企「顶配三件套」的养成之路 第一次在上海车展见到 Momenta 的身影还要追溯到 2021 年。那一年的车展上,Momenta 并没有展台,智己展示了双方合作的 IM AD 辅助驾驶系统,算是让 Momenta 以供应商的身份第一次间接出现在了上海车展上。 当时,国内高速领航辅助驾驶(高速 NOA)还在落地前夜,各家车企刚刚搭载激光雷达上车,很多自动驾驶公司还在 L2 or L4 二选一的路线中纠结。不过,当时的 Momenta 早就务实地选择了 L2+L4 同时做——「一个飞轮的两条腿」,并在更早的 2020 年就开始用深度学习做自动驾驶的规控。 一年后,智己 L7 开启交付。在交付之前,Momenta 内部做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是上深度学习的规控,还是传统的基于规则的规控?最终,他们选择了风险更高、更有挑战、上限也更高的深度学习路线。后来,这条技术路线有了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端到端」。 因为这个决定,搭载了 Momenta 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智己 L7 成了国内高速 NOA 落地的第一梯队,Momenta 成了众多自动驾驶公司中率先实现量产交付的一家,迈出了从 0 到 1 的第一步。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当 2024 年初整个行业跟随特斯拉的脚步转向「端到端」路线时,Momenta 成为中国第一批量产端到端方案的公司;在 2024 年下半年,各家推出两段式端到端技术时,Momenta 的一段式端到端方案已经落地量产。 技术路线的前瞻性和落地速度,帮助 Momenta 在 2023 年获得 10 家车企的量产定点项目,交付 8 款量产车型;到了 2024 年,交付的量产车型扩大到 26 款,累计合作车型超过 130 个,这其中既有智己、腾势、仰望、昊铂这样的自主品牌,也有奔驰、奥迪、通用、丰田、日产这样的全球化车企,据统计,全球销量前十主机厂中约 7 家选择了 Momenta,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厂收割机」。 合作滚雪球般增长最直接的数据证明就是:从 2022 年中旬交付第一款车,到第一个 10 万台车交付,Momenta 用了 2 年;第二个 10 万台车交付,只用了 6 个月;正在进行中第三个 10 万台交付呢?——根据 Momenta 的估计,可能只需要 3 个月。 做智能驾驶巨头,需要哪些护城河? 如今的汽车行业在辅助驾驶的选择上通常有两条路:要么选择自研,打造差异化体验;要么选择第三方方案,迅速补齐辅助驾驶应用的短板。看似是两条路,但他们对于辅助驾驶方案的需求殊途同归:都需要技术的先进性提升竞争力;都需要可靠、迅速的落地能力来保证量产;也都希望既能通过平台化技术降低成本,又能在不同车型、序列产品中做出差异化工程。 技术的先进性、可靠迅速的交付能力、兼顾成本和差异化,可以说是当下辅助驾驶领域的护城河。 在技术方面,作为国内第一批量产端到端方案的公司,Momenta 算是辅助驾驶领域的引领者。在早期,Momenta 就提出了一个飞轮两条腿的战略,辅助驾驶能够输出源源不断的数据流,自动驾驶 Robotaxi 能够反馈给量产产品技术流,两者基于统一的传感器平台相互协同,形成高效打通。 因此,今年下半年将推出基于强化学习的一段式端到端 Momenta R6 飞轮大模型,相比与目前行业常见的两段式端到端,一段式端到端中间没有人为定义的数据接口,传感器数据的信息量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能最大程度的发挥 AI 的能力做出决策;这套飞轮大模型能够在模拟的环境里探索新的驾驶行为,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自我快速的成长,让驾驶在安全、安心的能力上,有机会超过人甚至大幅度超过人。 与此同时,Momenta 今年还将推出行业内首个前装量产的 Robotaxi 方案,通过复用量产传感器和计算单元来降低单车成本,通过无图实现全国不同道路环境的适配。 智能辅助驾驶+Robotaxi 这两条腿,还在飞转,而且不只在国内转,随着全球化战略推进,这套解决方案还成功落地到欧洲、澳新、中东、日本等市场,做到「全球都能开」。 除了技术外,合资品牌和跨国车企在选择供应商时,最看重的因素就是技术成熟、品质可靠,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又快又稳」。 为了兼顾上车速度和对交付稳定性的要求,Momenta 专门设计了「三大法宝」: Momenta Framework:一个确保 L2 和 … 继续阅读

华为发布乾崑智驾 ADS 4 等解决方案 携手伙伴共向未来

· Apr 26, 2025 333

 【中国,上海,2025 年 4 月 22 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上海举行「 以智能 创造可能」 为主题的智能技术大会,正式发布华为乾崑智驾 ADS 4、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HUAWEI XMC 等全新解决方案。 乾崑智驾 ADS4 正式发布 最高可支持高速 L3 商用 华为乾崑智驾 ADS 4,采用面向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架构(WEWA 架构),端到端时延可降低 50%,通行效率提升 20%,重刹率降低 30%。 目前,缺乏难例下的驾驶数据,已成为行业瓶颈。位于云端的乾崑智驾世界引擎,可利用 AI 生成难例扩散模型,所提供的高质量、高密度的难例场景密度是真实世界的 1000 倍,实现用 AI 训练 AI。 在车端,全新发布的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舱内激光视觉传感器、分布式毫米波雷达等模组,可显著提升车辆感知能力。世界行为模型是业内首个智驾原生基模型,具有全模态感知能力,并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调用不同的能力。 全新发布的 HUAWEI XMC 数字底盘引擎,行业首创全域融合架构,实现车身、电机、悬架、转向、制动等部件的中央集中控制,是当前业界集成度最高的底盘引擎。车路状态预热网络、时空智能悬架网络、全维协同控制模型等功能,可让汽车预判车辆状态和路面环境,通过对所有部件进行的一体化决策,实现整车最优控制。 乾崑智驾 ADS 4 与 HUAWEI XMC 数字底盘引擎相互协同,可带来「 知行合一」 的体验。 CAS4.0 多维安全能力再提升 驾驶体验再升级 全新升级的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将以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五维安全为目标,持续增强主动安全能力。全新首发的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舱内激光视觉传感器、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将显著提升车辆感知能力,实现路面自适应 AEB、智驾爆胎稳定控制辅助、驾驶员失能辅助、哨兵模式增强等功能。 车位到车位体验再次升级,将支持高速公路收费站 ETC 通行、车位到车位切换泊车代驾 VPD 功能。预计 2025 年 6 月,全国将有 50 万个停车场将支持车位到车位。 泊车代驾 VPD 功能将实现地下停车场跨层通行、代客充电等全新功能,预计 2025 年 6 月,全国将有 10 万个停车场将支持泊车代驾 VPD。华为乾崑智驾将为用户免费发放单车至高 600 万元的「 泊车无忧」 权益保障。 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共有四个版本,其中 ADS Ultra 旗舰版搭载高速 L3 专属方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CEO 靳玉志表示:「 目前华为已在云端世界引擎进行了 6 亿公里的高速 L3 仿真与验证,已为高速 L3 量产商用做好准备。」 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 :全新升级 MoLA 架构 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 采用全新混合大模型 Agent 架构(Mixture of Large Model Agent, MoLA 架构),将通用大模型的能力与音乐、影视等领域的 AI 能力进行整合,构建丰富的硬件、软件生态和多种空间的场景体验。 在出行空间,语音交互更「 通人性」。 鸿蒙座舱对模糊语义和复杂指令的执行能力明显提升,乘客口语化控车的成功率可达 85%;乾崑云鹊垂域大模型,可支持用户语音反馈车辆问题,实现专业问诊和远程守护。 在音乐空间 ,HUAWEI SOUND 非凡系列正式发布, 可配置 43 扬声器,带来 7.5.10 的超环绕声学体验。借助自适应声场控制算法,全车扬声器可根据环境发出「 负向」 声波,起到「 消音」 作用。前后排音区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全维主动降噪效果可达 6-8dBA,造就图书馆级静音环境。 在影视空间,观影视界更精彩。 全新 16.1 英寸车载智慧屏,具有 … 继续阅读

小鹏汽车新十年,以 AI 全维生态按下智能化竞技快进键

· Apr 26, 2025 333

  2025 年 4 月 23 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重磅启幕,小鹏汽车携旗下热销车型及前沿 AI 科技成果登场。车展首日,小鹏汽车举办了以 「AI 改变世界」 为主题的发布会,重磅推出小鹏 P7+超长续航 Max 旗舰版,官方建议零售价 20.88 万元。与此同时,2025 款小鹏 X9 开启全球交付,并在车展现场举办首批车主交付仪式。此外,小鹏汽车即将开启行业首个「AI 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旨在全面提升用户对于 AI 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意识,构建安全出行护城河。 在展台现场,小鹏汽车全面展示了其从量产应用到前瞻技术的布局。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 陆地航母」 与小鹏人形机器人 IRON 首次同台亮相。此外,展台还设有多个硬核技术展示区,包括小鹏图灵 AI 智驾、小鹏图灵 AI 芯片、超「 刚」 安全黑科技以及 5C 枪击电池包等。 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登顶新势力品牌交付量第一,其中海外交付量占比同比提升 370%,实现高质量开局。截至目前,小鹏汽车已突破 70 万台交付里程碑。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 CEO 何小鹏表示:「 大家对小鹏汽车的每一份信任,都是科技向前的力量。选择小鹏汽车,就是探索未来科技生活的开始。小鹏汽车会继续保持热爱,向前奔跑,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 小鹏 P7+超长续航 Max 旗舰版上市,纯电轿跑能效卷王,加速 5C 超充技术普及 作为小鹏汽车首款 AI 智能掀背轿跑,小鹏 P7+上市以来持续热销,成为年轻家庭首选轿跑,交付量不断攀升,持续占位中大型纯电轿车销量 TOP3,深受年轻用户和「 油车置换电车」 用户群体的喜爱,每卖出 3 台就有一台燃油车主置换。今日,小鹏 P7+家族再添一员——小鹏 P7+超长续航 Max 旗舰版正式上市,搭载小鹏 5C 超充 AI 电池与智能可变阻尼减震器,实现补能效率与驾控体验上的双重进阶。 小鹏 P7+是「 轿跑能效卷王」,而搭载了 5C 超充 AI 电池的小鹏 P7+ 超长续航 Max 旗舰版,将「 能耗」 的标准推向新高度。用户使用小鹏 S4 超快充电桩,10 分钟即可补充 420 公里续航,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城际出游,短暂休憩的时间便可重新上路。 为了给用户带来极致的驾控体验,小鹏 P7+超长续航 Max 旗舰版搭载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连续过弯时这套悬架系统能够精准控制车身姿态,提供充足侧向支撑力,使得转向更灵敏,实现行云流水般的驾驶体验。 为了满足用户对驾控及舒适有更高的要求,小鹏 P7+还深度自研了 AI 底盘。小鹏 P7+超长续航 Max 旗舰版拥有全新的智能可变阻尼减震器和太极液压衬套矩阵,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托住车身,由于智能阻尼可调减振系统以 20ms 的毫秒级响应速度实时感知路面变化,使得小鹏 P7+在经过减速带和颠簸路面的冲击时表现超越豪华车型,且过弯时有更好的姿态。 这套底盘的智慧远不止于此,AI 底盘具备的「AI 智能预瞄」 功能可扫码车辆前方 30 米的路况,从而预知路面的坑洼和障碍。 智能凹坑/凸起识别: 人驾导航场景,通过底盘或智能驾驶的摄像头识别凸起;通过底盘传感器扫描路面,建立路面图层,并上传云端; 障碍物智能悬架调节 :人驾导航场景,根据云端数据,确定障碍物类型及位置,底盘对减振器进行适应性调整; 展示智能底盘滤振效果: 通过语音及气泡形式预警用户并展示底盘调节。 此外,小鹏 P7+还新增 20 英寸多幅轮毂与星阙灰外观色。并且已向用户推送 AI 天玑 5.6.0,新增「 无麦 K 歌」 功能、新增高品质音源,并对小鹏语音等多项功能进行优化。 小鹏 P7+超长续航 Max 旗舰版现已开启预定,官方建议零售价为 20.88 万元。多项购车权益诚意十足,即日起至 2025 年 5 月 5 日(含)前支付定金,享 5000 元选装基金及 0 首付购车,置换享至高 10,000 元官方置换补贴。上市权益小鹏 P7+全系同享! 2025 款小鹏 X9 开启全球交付,小鹏汽车旗下多款热销车型领跑市场 … 继续阅读

公益驾培与底盘技术开源,莲花跑车推动行业驾驶安全体系变革!

· Apr 26, 2025 333

  2025 年 4 月 23 日,上海国际车展盛大启幕,全球汽车行业的目光聚焦于此。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让汽车动力性能的提升变得不再困难,一时间,车企们纷纷卷入一场激烈的马力竞赛。大家都忙着提升车辆的动力数据,却很少有人停下来思考:当驾驶者坐在动力越来越强的车里,他们真的能安全驾驭这份力量吗?就在这个看似有些浮躁的汽车发展浪潮中,莲花汽车却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带来两项足以改变行业格局的重大举措。 莲花,这个诞生于 1948 年的英国品牌,已经在汽车领域走过了 77 个年头。它从创立之初就与赛车运动紧密相连,凭借着对轻量化、空气动力学和底盘调校技术的执着钻研,成为世界跑车界的传奇,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三大跑车品牌之一。「For the drivers」 这句口号,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语,更是莲花一直以来的坚持,代表着它始终站在驾驶者的角度,为那些真正热爱驾驶的人打造极致座驾。 这次车展上,莲花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底盘技术开源。莲花宣布,将向全行业开放其 77 年积累下来的底盘数据库,这里面的数据都是各种莲花跑车在极限工况下的测试研发成果。莲花集团 CEO 冯擎峰表示,操控性能对于汽车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驾驶时的乐趣,更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因素。一辆高性能的电动跑车,加速快固然重要,但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能让驾驶者顺利避险才是更重要的。 莲花之所以能如此大方地分享这些核心数据,是因为它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莲花工程团队在底盘调校方面有着数十年的经验,他们为全球近千台车型进行过设计和调校,团队累计的调校测试经验超过 300 年。有了这些技术支撑,莲花在安全驾控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通过底盘开源,莲花希望带动整个汽车行业一起进步,让更多消费者能体验到更安全的驾驶操控感受。 紧接着,莲花又推出了一项让广大驾驶者欢呼雀跃的计划 —— 莲花安全驾驭训练营计划。莲花深知,光有强大的汽车技术还不够,提升驾驶者的安全驾驶意识和技能同样重要,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于是,莲花拿出两千万资金,与上海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合作,开启了全球首套免费的高阶安全驾驶公益培训 —— 莲花赛道级安全驾驭训练营。 这个训练营只要你有驾照,无论你开的是什么品牌的车,都能报名参加,而且全程免费。训练营邀请了莲花工程的专业专家和 FIA 认证的赛照教练进行授课,使用的车辆也是莲花全系高性能车型。在安全封闭的赛道里,学员们可以学习大马力车辆的加速、刹车技巧,还能练习在湿滑路面上的操控方法,真切地感受车辆的机械性能和操控性,在安全的环境下尽情享受驾驶带来的乐趣。 莲花科技营销中国区总裁钦培吉指出,在如今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了解车辆的物理极限非常关键。速度的背后是生命安全,驾驶时必须要对速度和车辆保持敬畏之心。莲花在积极适应技术变革的同时,也主动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多年积累的操控技术和经验转化为大众都能受益的安全资源。 在本次上海车展上,莲花带来了旗下众多明星车型。未来感十足的 Theory1、「 地表最贵电动超跑」 电动旗舰超跑 EVIJA、全球首款纯电超跑 SUV 莲花 ELETRE、纯电动超跑轿车 EMEYA 以及经典的燃油超跑 EMIRA 都一一亮相,这些车型全方位展示了莲花的技术成果,也再次强调了莲花 「For The Drivers」 的理念。 莲花汽车在电动化时代的这一系列动作,展现出它不仅关注自身的发展,更希望推动整个行业进步,让更多人在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保障自身的安全。相信在未来,莲花还会继续凭借创新和责任感,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惊喜,在汽车发展史上留下更精彩的篇章。

智己汽车发布线控数字底盘技术,今年下半年率先量产上车

· Apr 26, 2025 333

  4 月 23 日,智己汽车于上海车展正式发布 「 线控数字底盘技术」,为行业划出智能汽车进化新坐标。该技术以全线控架构革新底层逻辑,实现 全域数字化控制与 「 大小脑」 智能中枢深度融合 , 补齐智能汽车迈向「 具身智能」 的最后一块拼图 ,为用户带来全场景都好开、全场景更安全的颠覆性体验。【运动能力超越想象】智己线控数字底盘技术 以整车 X、Y、Z 三向六自由度数字化融合控制为核心,带来车辆运动能力的革命性提升, 让近 5 米长的车身可实现 4.69 米的极致转弯半径。其突破传统机械底盘的束缚,依托 完美的转向比变化, 低速时方向盘小幅转角就能实现大转向,让转弯与泊车更省力;高速时自适应降低转向灵敏度,让新手高速驾驶更安全, 实现 「 千人千面」 的个性化转向手感反馈。 同时,依托 「 大小脑深度融合」 架构 ,车辆能根据环境感知实时调整运动控制,从容应对砂石泥泞、陡坡急弯、马路牙子等难度地形,实现全地形驾驭自由。【安全性能全维跃升】搭载全套双冗余干式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响应速度比传统液压系统快 2~3 倍,制动距离缩短 6%~8%,大幅降低碰撞风险。不止制动能力,灵蜥爆胎稳定控制系统 通过线控单点制动、后轮转向与数字化驱动力的多自由度协同控制 ,即使遭遇四轮爆胎、高速弯道爆胎等极限场景,也能完美控制车身姿态。此外,线控数字底盘可以 隔绝人为误操作, 面对突发情况还能通过 主动安全紧急避障 ,实现极致安全保障。【高阶智驾完美搭档】作为 L3、L4 级高阶智驾的最佳运动控制技术底座 ,线控数字底盘开放整车自由度控制给智驾大模型,以 人机解耦设 计显著提升控车响应速度与精准度。其 双电源、双 ECU 安全冗余设计 ,满足高阶智驾法规要求。通过与智驾大模型深度融合,让车辆 兼具思考决策与敏捷行动能力 ,真正成为 「 具身智能」 ,为用户打造更智能安全的出行体验。 依托上汽集团十余年的底盘技术研发积累,智己汽车制定了清晰的「 四步走」 战略推进线控底盘技术落地。 2024 年,第一代技术首次实现整车 6 自由度融合控制,在智己 L6 上量产。 2025 年,第二代技术首次实现线控单轮制动和大转角线控后轮转向,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已在全新智己 L6 上实现量产。 2025 年第四季度,搭载前后纯线控转向的第三代技术将在智己全新旗舰车型上首发 。届时,智己将成为 今年下半年率先实现纯线控转向技术量产上车的品牌 。 2026 年,第四代技术搭载干式线控制动系统,实现灵蜥数字底盘全栈线控化,结合 AI 大模型,实现预判式运动控制,智己汽车将迈入「 具身智能」 新阶段 。 作为第二代线控技术落地的标杆之作, 全新智己 L6 的发布标志着智己向全栈线控底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车展现场,全新智己 L6 聚集了超高人气。目前,正在火热预售中,权益价区间为 21.99 万元~28.99 万元;可享受价值 70600 元「 限时预订权益」。 欢迎莅临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3 号馆 3A11 智己汽车展台 ,近距离感受未来出行的科技魅力!全新智己 L6 将于 5 月 1 日开启全国试乘试驾,5 月 13 日正式上市 ,敬请期待。

欢迎来到全民四驱时代 二代哈弗枭龙 MAX 上市,限时换新价 11.68 万元起

· Apr 26, 2025 333

  新能源市场大行其道,当装下客厅三件套的「 虚假豪华」 被过度渲染,真正的「 安全」 刚需反被营销淹没。四驱能够大幅降低事故致死率无人提及,发达国家约 80%的四驱渗透率鲜为人知,是时候用新能源重新发明四驱,让每个家庭都能开上更好更安全的四驱车了。今天,哈弗品牌开启了「 欢迎来到全民四驱时代」 的宏大叙事,带来了每个家庭都能「 买得起,用得起」 的全新四驱体验。 同时,二代哈弗枭龙 MAX 也已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 13.18-16.98 万元,在 5 月 31 日前可享受限时换新价 11.68 万元-15.48 万元,另享国补/地补至高 20000 元,一并公布的还有 8 重限时上市壕礼,包含置换礼、增购礼、升级礼、金融礼、安心礼、质保礼、无忧礼、畅享礼。 全系标配 Hi4 二代哈弗枭龙 MAX 开启全民四驱时代 曾经,冰箱彩电大沙发吸引了一时的流量划过时代,两轮、三轮行走、水下行车等技术吸睛出位划破时代,造车的本质仿佛已经变得混沌。在划过时代和划破时代的取舍中,长城选择了划分时代,用超前而又普惠的技术,深度回归造车本质,于是 Hi4 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应运而生。 安全,是造车的本质,这一坚持已经刻入了长城造车的基因中。秉持让每个家庭、每位用户都能享受四驱带来的安全可靠和操控体验的技术初心,长城汽车从新能源动力架构出发,以整车思维创新构建全新混动四驱构型,在保障四驱性能、动力输出的同时,实现保电能力强、馈电有四驱,彻底打消用户对新能源四驱技术的顾虑,吹响新能源全面进入四驱时代的号角。 更省更爽更安全 全球领先的架构技术 Hi4 自问世以来,备受市场赞誉。二代哈弗枭龙 MAX 搭载的第二代 Hi4 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在前代基础上进行了 28 项升级,带来更省、更爽、更安全的使用体验。 更省。二代哈弗枭龙 MAX 搭载两档变速箱,直驱速域相比单档更宽,三动力源连续超车时动力更强,从根本上解决失速风险,高速出行,动力更强,能耗更低。同时,二代哈弗枭龙 MAX 应用全球首次量产的智能后桥解耦技术,彻底解决高速巡航时后桥拖拽能耗,无感断开、结合,体验丝滑,进一步降低了油耗。在公证处的实测认证下,二代哈弗枭龙 MAX 以纯电续航里程 209.5km、馈电油耗 3.7L/100 公里的表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向虚标,带来城市出行,有电用电,能省则省的领先体验。此外,基于 Hi4 领先的架构优势,二代哈弗枭龙 MAX 硬件更耐久、架构更稳定,为用户降低日常的使用成本。 更爽。有时候,差的不是这几秒的时间,而是永远领先对手、天生快人一步的爽感。二代哈弗枭龙 MAX 动力总成综合功率达 238kW,综合扭矩 595N·m,百公里加速 6 秒级。作为一台家用中型 SUV,二代哈弗枭龙 MAX 拥有天生 50:50 前后轴荷比,搭配 5 种驾驶模式,让操控更精准,为用户带来更爽的驾控体验。 更安全。据不完全统计,四驱平均每天会默默保护驾乘者 3.5 次!新能源时代,四驱是刚需,给家庭出行多一份冗余安全。第二代 Hi4 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应用全新冰雪算法,彻底改变新能源两驱家用车碰到低附路面就易打滑、甩尾、推头的危险姿态,让用户碰到低附场景能够轻松应对,持续为用户全家出行安全保驾护航,拓展出行半径。 纯视觉技术方案 覆盖用户高频用车场景 伴随新能源时代技术发展,智驾体验成为新汽车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二代哈弗枭龙 MAX 凭借行业领先的纯视觉技术,展现了行业第一梯队的智能驾驶实力。二代哈弗枭龙 MAX 搭载 Coffee Pilot Plus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 惯导立体双目视觉+CPP 视觉感知模型」 架构,实现超强感知能力。 双目 800 万像素前视摄像头如同「 鹰眼」,对障碍物感知进度提升至 0.05 米,能够精准锁定百米外的弯道曲率及障碍物,真正做到「 眼观六路,智算八方」。无论是日常通勤的城市道「 立体迷宫」,还是山区自驾游的连续发卡弯,二代哈弗枭龙 MAX 都能以全场景智驾功能覆盖多维路况。泊车方面,二代哈弗枭龙 MAX 还搭载了针对停车地库,停车楼等多层场景的跨层泊车功能,结合自动寻找识别车位,能够带来更安全更便捷的停车体验。 奢享越级大空间,更舒适更智慧 二代哈弗枭龙 MAX 以 2810mm 超长轴距打造同级领先的宽适座舱,不仅满足「 大」 家庭出行刚需,更以「 享」 重塑空间价值。云感舒享科技座椅采用人体工学分层设计,主驾提供 12 向电动调节与副驾 4 向电动调节,拥有 3 挡可调的通风/加热功能以及 8 点按摩功能,让长途乘坐持久舒适;全车 28 处灵活储物空间与拓展式后备箱(最大 1366L),轻松容纳露营装备、儿童推车等多元生活场景需求。细节上,三温区独立空调、前排双层夹胶玻璃、座舱清洁及等离子技术,将物理空间升维为” 移动健康客厅”,让每一程都成为全家人的舒享时光。 Coffee AI 智慧座舱不止于大,更懂人性化交互。二代哈弗枭龙 MAX 搭载 12.3 英寸全彩液晶仪表+14.6 英寸中控大屏,配合高通 8155 芯片与毫秒级响应的 Coffee OS 系统,实现可见即可说的全域语音控制。 新能源时代,全球 SUV 专家哈弗品牌用新能源技术为家庭用户「 重新发明」 四驱,让每个家庭都开得起四驱,成为每个家庭触手可及的幸福之选。二代哈弗枭龙 MAX 充分满足用户既要性能,又要智能,还要舒适,更要安全的用车渴望,搭载第二代 Hi4 技术、高阶智驾辅助和越级大空间,全面满足家庭用户出行需求,超值诚意,后顾无忧。二代哈弗枭龙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