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回血,还得靠中国

· May 01, 2024 333

尽管特斯拉缺席了今年的北京车展,但车展第三天飞来北京的马斯克,还是赚足了大家的眼球,用 24 小时的旋风式访华,告诉大家谁是汽车圈的流量鼻祖。比流量更重要的是,北京之行的 24 小时,让特斯拉股价大涨超 15%。面临危机的特斯拉,一夜满血复活。 中国之行,又一次把特斯拉从危机边缘拉了回来。也许对于马斯克来说,中国才是他最大的底气。 收获颇丰的 24 小时 这次马斯克的中国行可以说效率极高。 在抵达北京的当天,除了和国内相关领导的会面之外,其还取得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进展。 首先,特斯拉在国内出行限制接触。 4 月 28 日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了《关于汽车数据处理 4 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根据这份通报,包括特斯拉在内的 6 家车企的 76 款车型已经符合了汽车数据安全 4 项合规要求(车外人脸信息等匿名化处理、默认不收集座舱数据、座舱数据车内处理、处理个人信息显著告知等 4 项合规要求)。 这也意味着之前特斯拉车辆在进入国内政府机关的限制已经不复存在。 其次,FSD 落地进入倒计时。 相比于在国内出行的解禁,特斯拉 FSD 的落地可能受到更多的关注。在马斯克出访中国前就已经有消息显示,特斯拉将在国内使用百度的高精地图,来助力旗下 FSD 在中国市场的落地。(据彭博社报道:特斯拉在国内确定推出 FSD 自动驾驶功能,导航部分将与百度合作,并清除了数据安全障碍。这将助力丰富马斯克的 AI 整体战略。)当下,翻遍特斯拉的武器库,FSD 可能是马斯克手中唯一可以使用的和中国车企正面对抗的武器。按照马斯克的说法,今年 8 月特斯拉将发布 Robotaxi 的车型。这款车型的背后的核心就是马斯克对于 FSD 充满信心。为此,特斯拉甚至下调 FSD 订阅费用一半,希望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   之前阻止特斯拉在国内的落地的最大因素在于国内测绘相关法律的约束。但是,一方面,有消息称百度将为特斯拉提供自动驾驶需要的高精地图,而这背后必然是得到政府的默许;另外一方面,不久前德国总理舒尔茨访华期间,中德两国政府签署了一份在自动驾驶和互联驾驶方面进行合作的联合声明,而这为训练自动驾驶软件相关数据从中国传输回德国打开了一扇门。既然德国车企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那么特斯拉也有同样的可能。 中国与特斯拉,彼此成就 对于 2019 年的马斯克还说,中国绝对算得上「白衣骑士」。 2019 年,特斯拉正深陷亏损的泥潭,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兼 CTO,特斯拉的「二号人物」J.B. Straubel 离职。彼时,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 2019 年年底投产,成为特斯拉克服交付梦魇的利器,带领特斯拉顺利走出谷底,迎来了一轮交付和股价的快速增长。 而这背后同样也是中国政府释出重大的善意,不仅为特斯拉牵头组织了贷款,同时也给了特斯拉在国内设立独资企业开了绿灯。 历史何其相似,2024 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特斯拉再度陷入危机: 特斯拉第一季度收入为 213 亿美元,同比下降 9%,创 2012 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净利润为 11.3 亿美元,同比下降 55%。而这也直接导致特斯拉的股价跌落至 143 美元左右,这已经离开 2021 年 11 月股价历史高点 414.497 美元/股相去甚远。 为此,特斯拉再度祭出裁员的大旗:其不仅全球范围内裁员 10%,特斯拉的两名重要高管,负责电池开发的德鲁·巴格利诺和公共政策副总裁罗汉·帕特尔已宣布离职。 从大环境来看,全球电动车销量增长出现了一些放缓的势头。这不仅是不少传统车企放缓纯电动进程,同时也是消费端对于电动车需求的下滑。作为特斯拉的主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市场对于插电式混动车型需求出现了快速增长,后者无论是从增速还是从绝对数量上都已经超过了电动车。 而这次,特斯拉再度押宝中国市场。随着国内对特斯拉的禁令松绑,同时大概率为其自动驾驶 FSD 打开绿灯,特斯拉股价再度获得来自中国政府最坚定的支持。当然,中国也需要特斯拉。好的生意肯定是互利互惠的。特斯拉和中国堪称是彼此成就。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我们也需要特斯拉。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除了供应中国市场外,每年还有大量的车型出口到海外。根据特斯拉披露出来的数据:上海超级工厂 2023 年累计交付量达到 94.7 万辆,其中国内交付超 60 万辆电动车。这也意味着其中 30 多万的差额都被用来出口亚太和欧洲市场。这些为整车出口,为中国赚取了可观的外汇收入,也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其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 更为关键的是,特斯拉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面旗帜。在欧美国家纷纷对中国电动车祭出贸易保护主义大旗的情况下,中国却能够对一家美系电动车企业彻底敞开大门,由此带来的国际上的风向标意义不言而喻。 特斯拉不仅有着龙头作用,能够带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一步升级,同时特斯拉在国内业务的持续开展也会吸引其他跨国车企增加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最后:FSD 的前景,依然未知 对于马斯克来说,FSD Beta 版是最后的一张王牌。作为 FSD 最新的版本,FSD Beta v12 版本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 AI 算法的融入,使得整个算法只有 3000 多行的代码。对于很多之前未曾遇到过的工况,FSD 将自己思考来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相比于那些动辄可能上亿行的自动驾驶软件,FSD Beta 版给了全球自动驾驶新的解决方案。 但无论之前直播 FSD 全程有多么的流畅,现在的 FSD 不仅短期内很难达成 L4 级别自动驾驶的水平,即使离开 L3 也依然有不小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依然需要对路况保持警惕,准备随时接管。对于下一步 FSD 在国内的前景,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之前在洛杉矶开展商业化运营的 Robotaxi 的 Cruise,刚刚上市的第一天就各种状况频出,之后还闹出了人命事故。这在当地居民中引起了一片抗议,最后其运营牌照被大名鼎鼎的加州交通管理局收回。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其股东通用汽车砍掉了 10 … 继续阅读

绿色革命,重塑电动车的必答题

· May 01, 2024 333

在流量扎堆的北京车展上,用一款概念车彰显自己的造车理念,宝马实属是「艺高人胆大」。 作为一家热衷于「把概念车量产」的品牌,宝马给这辆无限接近量产车型的新世代概念车(Neue Klasse)打上了三个标签:数字化、电动化、循环永续;这也是宝马对未来汽车的解读。 众所周知,数字化和电动化已经是如今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但真正做到循环永续的企业却屈指可数,在产品和产业层面更是难以企及。对于用户来说,此前的环保或可持续似乎更像是一种营销概念。 不过在宝马看来,可持续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深入骨髓和 DNA 的创新理念,需要脚踏实地的技术颠覆和产业革新。 这个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飘在空中的概念,如今正在为宝马的设计打开新的大门,为宝马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体验,也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深深影响着电动汽车的产业变革。 让千篇一律的智能汽车告别无效内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智能电动车们越来越让人「脸盲」。 如果说以往,修长的车头、肌肉的线条、轰鸣的声浪代表了对于汽车马力的崇拜;那如今当电机取代了发动机,汽车们开始变得千篇一律:圆润的车身、流线型设计、封闭式前脸、贯穿式尾灯、座舱内的冰箱沙发大彩电……. 大家在相似的模板下极限微调、内卷、堆砌配置与设计,让我们忽视了智能电动车最初为什么会进化成圆润的样子? 电动车极简外表的根源,来自于汽车工业从马力崇拜到效率崇拜的转移:更低的能耗、更高的效率、更便利的交互体验,这可以说是电动车设计的初心。 最近几年里,宝马就一直在与能耗和效率较劲儿。 比如,为了降低风阻,宝马没有选择跟风的「鼠标型」设计,而是在保留了经典的「鲨鱼鼻」、双肾格栅和侧窗上的霍夫迈斯特弯角的同时,利用空气动力学的细节设计,降低空气阻力; 为了降低能耗,提高续航,宝马没有简单的堆砌电池包,而是采用第六代 BMW eDrive 技术,更高效的电机和新开发的圆柱电芯,将能量密度提高超过 20%,续航里程提升了多达 30%。与当前生产的电芯相比,新一代电芯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将减少多达 60%。此外,电池、动力系统和充电技术的电压平台将提高至 800 伏,动力电池电量从 10-80%的充电时间减少多达 30%,10 分钟内即可补能 300 公里。 另外,宝马还通过对电池热管理系统、车辆重量、空气动力学、轮胎与制动系统等多组件的全方位优化,最终实现新世代车型全新突破,整车能效提高 25%。 在座舱交互上,宝马也是将效率进行到底。 相比于如今各家车企卷屏幕数量、尺寸、配置,宝马通过「隐形科技」在座舱里给物理按键做了减法,同时提升了人机交互的体验:用一个类似 HUD 抬头显示器的 BMW 全景视域桥技术,在前挡风玻璃下缘显示信息。这样驾驶员就不用一边抬头看路一边低头看仪表盘,人机交互效率更高。 新材料的使用、空气动力学设计、三电系统的创新、全新交互方式的尝试,这些新技术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也不是为了跟风内卷,而是出于提高效率的本质。 从理念到体验,环保也需要黑科技 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普通消费者并不关心环保的话题。 其实,并不是。从拒绝一次性物品,到选择环保理念的产品;从爱马仕使用更轻便、亲肤、低碳排的蘑菇基皮革,到苹果用回收金属造 iPhone,环保可持续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时尚生活方式,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 当消费者愿意为了地球的美好未来而选择环保产品,有责任心的企业们也正在通过黑技术,让环保理念本身转化成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更高的生活质。 以电动车领域最引人关注的动力电池为例,如何处理废旧电池、旧电池是不是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一直被大家诟病。 宝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帮电池打造一个循环使用的闭环:宝马将自家的动力电池进行数据跟踪,回收退役的动力电池,然后专门通过绿色冶金技术、高比例提取旧电池里的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再把提取到的原材料用到自家的电池供应链体系,用于生产全新的动力电池。 这个旧电池回收——提取原材料——用于生产新电池的闭环,不仅充分发挥了退役动力电池的剩余价值,更有效地减少了电池原材料开采中 70%的碳排放量。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很难注意到这些动力电池使用用了回收再利用的原材料,更不会意识到宝马在国内已经可以实现退役动力电池 100%回收利用,不影响使用体验的情况下,每一个宝马车主都为动力电池的环保出了一份力。 类似的创新环保材料还用在了座舱里。 目前搭载在全新 BMW 7 系和全新 BMW 5 系上使用的高品质环保材质 Veganza,不含动物来源成分。这种材质比动物材料更柔、更韧、更耐磨,可以说从体验上进行了升级。新世代车型上,完全取消了镀铬材料,概念车的门板下部和中控台采用的是宝马正在开发的一种 100%天然、植物或矿物基且不含石油的内饰材料。 这些新材料不仅对于车企来说减少了碳排放,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减少了车里的可挥发物质,车内的空气更让人安心。 更中国,才能更宝马「欧洲车企不玩电动车了,只有中国还玩电动车。」前不久,随着不少欧洲车企放缓电动化的脚步,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的声音。不过,这其中宝马绝对是例外的一个。 根据官方数据现实,2023 年宝马品牌在全球市场交付约 225.38 万辆车,其中纯电动车型 33.06 万辆,占 15%,算得上豪华品牌中的电动化激进派。 而未来,宝马不仅押注在了新世代车型上,还押注在中国。 根据宝马的规划,BMW 新世代车型将从 2026 年起将在中国沈阳实现本土化生产。就在北京车展的第二天,宝马集团宣布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 200 亿人民币,为新世代车型的国产进行生产线的升级和技术创新。要知道在几个月之前,宝马刚刚在沈阳生产基地投资 100 亿用于动力电池的生产。 如果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高度成熟,给宝马新世代车型生产提供了土壤,那宝马要做的不只是在这片土壤上扎根,更是带着这片土壤一起打造更绿色的电动车。 据了解,截至 2022 年,宝马的所有生产场所和包括办公楼、研发中心、整车分拨中心已经实现 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电,全国 40%的本地供应商已经在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动力电池 100%回收,也是与国内供应商合作展开。 带动国内的汽车产业链一起循环永续,就是宝马迈向新世代的决心。 最后 堆料、内卷、流量战,可以说是如今汽车行业最炙手可热的三板斧。各家车企都在尽可能让自己的配置、技术、产品,甚至 CEO 被外界看到。 相比之下,宝马作为一家百年车企,在穿越了无数周期之后,选择用「长期主义」来面对这个内卷的市场,用「社会责任感」来面对这个我们赖以生存地球、用「客户为先」来面对嘈杂的舆论环境。无论是先锋的环保理念,还是颠覆式的可持续技术,宝马选择了「向内看」,循环永续是宝马面对新时代的答案。 这些功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的时间验证,更需要效果来说服合作伙伴甚至消费者,却往往最不容易被外界注意到。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站在十年、二十年后来回头看如今的智能电动车,堆料无法给智能电动车带来质的改变,流量只能是让产品锦上添花的附加值,但是在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可以重塑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