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智能电动下半场,一汽红旗开启新征程

· Jul 31, 2023 333

「新能源上半场,智能化下半场。」如果说从前这句话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测,如今车企智能化发展则逐渐成为现实。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新车渗透率已经突破 33%,智能座舱渗透率已经超过 59%;如何向智能化转型,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避免的共同话题。对于一汽红旗这个诞生 65 年的品牌来说也不例外。 转型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革新,如何在这场革新之中快速更迭技术、把握用户需求,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提升竞争力始终是国内汽车行业发展中的核心难点。 面对这样的问题,站在第二阶段跃迁成长新阶段的新起点,红旗品牌紧跟国家政策与发展趋势,「All in」新能源,全域推动所有车型的电动化并构建新的技术能力体系,为转型发展描绘出精准的路线,同时,着力于新能源技术,让创新驱动成果丰硕,打造出深受用户喜爱的,科技、时尚、前沿的高品质新能源产品。 这样的「决心」在今年一汽成立 70 周年的系列活动中也可深度窥见——「中国一汽创新成果汇报展」上,红旗突出展示了 FMEs「旗帜」超级架构下电动平台 HME、混动平台 HMP、智能平台 HIS 三大平台、新智材料、智慧制造、红旗元宇宙等最新的创新技术成果以及为突破新能源、智能网联核心技术而建设的中国一汽科技创新基地正式启用,充分发挥基地前瞻性、引领性、战略性,加强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实力。 同时,第三届先进制造技术「旗智·iM」高端论坛上,中国一汽还再次表示将「加大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攻关,抢占技术制高点,做深做透产业链,以『All in』新能源汽车的姿态全域推动电动化转型,坚决打赢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攻坚战。」可以说,如今的一汽红旗正在以全新的姿态面对行业的挑战,用「All in」新能源、依托智能化来完成新的品牌跃迁。 「All in」 新能源 ,抢占技术制高点 市场格局变换,是 2023 年释放出的最响亮的信号。尤其是百花齐放的新能源赛道中,中国品牌呈现出了强大的引领之势。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下半场,中国品牌也开启了新一轮的自我革新与进化,积极打造模块化整车架构、推出自研的纯电/混动平台成了车企紧握手中的王牌。 据统计,在 2023 年上半年,就有近十家中国品牌发布了全新混动平台架构。其中就包括一汽红旗,其发布了红旗品牌新能源全球战略,全新的品牌架构、品牌 LOGO、设计语言、技术平台、产品规划,其中的核心技术,当属 FMEs「旗帜」超级架构。 如果说配置决定了一款车的性能,那架构就决定了一家车企整体的硬实力。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构成,研发和生产流程复杂,如果能将汽车设计、制造模块化、标准化,将为生产效率、成本优化和产品迭代带来质的提升。 FMEs「旗帜」超级架构下分别有电动平台 HME、混动平台 HMP 和智能平台 HIS,汇聚了一汽集团 8 大技术领域群和 115 项关键技术领域的所有重大突破和全部最新成果,全部完成后将拥有近 10000 项专利、软件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等。 这套旗帜架构具有「五极优点」:极富创新创作、极高集成融合、极强原始创新、极优先进制造、极具成本优势,能够实现多种车型的高效研发,在提高开发效率的同时,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今纯电动车领域用户最关注的莫过于电池安全、续航、性能以及驾乘体验,针对这些痛点,电动平台 HME 包括了高能安全电池、高效电驱、高功智慧补能和智驾安全底盘四大系统。其中包含能量密度高达 260Wh/kg 的电池系统,隔热散热一体化技术、立体绝缘技术、系统效率 95.5%的 HSM 高效电驱系统和主动智能悬架,解决夏天高温暴晒,冬天续航打折的核心问题,即便在冰雪路面行驶,也能为驾驶者提供不凡的驾乘体验。 对于混动车型而言,稳定性、高效性、动力性是影响产品力的关键。红旗 HMP 混动平台兼顾横置、纵置两大构型,能满足 B 级车、C 级车以及更多混动车型的需求。配合热效率 44.3%和 45.2%的两款混动发动机和两驱、四驱的动力解耦式电驱系统,使混动车型的电池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达到平衡。 面对如今市场对智能化的需求,红旗品牌凭借智能平台 HIS 打造更沉浸式的座舱体验:视网膜级的视觉显示功能,多模态主动情感交互、沉浸式 5D 球幕、2800W 超大功率和 36 通道独立驱动音响等。在追求智能座舱的潮流下,通过打造智能平台,将最大化增强用户的驾乘体验。 依托于 FMEs「旗帜」超级架构,红旗新能源产品也与大众见面。红旗 E001 是一款纯电轿车,首发搭载了「旗帜」超级架构下的智能平台 HIS,以国际先进的车云一体化 SOA 架构为核心,打造高阶的智能驾驶和智慧座舱体验,计划于今年上市。红旗 E202 是一款纯电 SUV,采用红旗新能源最新设计理念、搭载系列前沿科技装备,据悉将于 2024 年 2 月正式上市。 可以洞见,核心技术的加码使红旗品牌以更高效的产品迭代抢占技术与市场的制高点。 从源头开始,将智能化、 数字化 融于制造技术 不同时代对于生产制造都有着不同的需求:一百年前,当汽车从小众的手工制造走向普罗大众时,汽车流水线应运而生;几十年前,当汽车进入多样化时代,需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精益制造成了汽车生产的新标杆;再到如今,需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打造出灵活、高效的汽车制造工厂。 中国一汽将数字化与汽车生产制造结合,创建了这样一个智慧运营和智慧产线的技术架构:以往需要由人工操作的环节,如今采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和智能工艺装备;焊装生产线上有 600 多台焊接机器人正在工作,通过数字化智能系统采集 3000 多个数据点的信息,能实时判断焊接条件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从焊接到检测 100%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的全过程自动化率也达到 71.4%;各条生产线上,AGV 搬运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运行,在生产需要的时点将物料精准送达生产线。 从生产计划下达、各环节装配,到产品交付入库,全过程实现了数智化,各种机器人的加入让生产质量和产品效率同步。 我们常听到与汽车数字化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数字孪生」,将一款车的设计、功能、智能驾驶技术等通过数字孪生来模拟、验证、优化后,再运用到实体车中,几乎是当下智能汽车设计中必经的捷径。不过把数字孪生运用到汽车工厂的建设中,显然是规模更大也更复杂的场景。一汽繁荣工厂就将实体工厂内的环节以 1:1 的比例搬到虚拟空间中,在「数字孪生」平台上。管理人员或者工程人员可以在办公室内借助「数字孪生」平台实时查看每个车间的工作情况、定位到每个生产线的每个细节,有效提高生产监控水平和工作效率。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深入产线,一汽红旗也从传统生产向高度自动、精益灵活、数字互联、持续学习的智慧转变。 最后 在当前汽车行业技术驱动发展的大环境下,一汽红旗通过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智能化融入到骨子里,以全新的姿态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 从面向用户、直面用户需求,到「All in」 新能源拥抱智能化,再到将数字化融入汽车生产制造,一汽红旗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迎来新的跃迁,为自己创造未来的空间。

手握 AI 的飞凡到底升级了什么?

· Jul 31, 2023 333

放眼过去的半年里最火的话题,AI 绝对榜上有名。伴随着 ChatGPT 的大火,「生成式 AI 究竟能给汽车带来什么改变」成了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尽管生成式 AI 上车距离我们还有一段时间,但是 AI 技术本身就足矣给智能汽车带来新的惊喜。 最近,飞凡汽车向用户陆续推送全新一代飞凡极智 AI 系统,通过 AI 系统与底层软件架构的协作给整车系统来了一次 OTA。概括来说,这次 OTA 新增了 22 项功能,优化了 43 项体验,还将高速领航覆盖城市增至 205 个。 我们来具体看看手握 AI 系统的飞凡到底升级了哪些体验? 智能驾驶:细节决定体验 今年可以说是高阶辅助驾驶的「大年」,各地高速和城区高阶辅助驾驶路段的大范围开放,让智能驾驶之间的较量更直接:跟车时是否有顿挫感?拥堵路段的策略会不会太保守?面对突然出现的大车、非机动车时如何处理?这些细节,往往直接影响了智能驾驶功能的体验。 这次飞凡极智 AI 系统对 RISING PILOT 智能驾驶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细节上:实时性更强、精细度更高、决策更聪明。 首先,这次 OTA 升级了「光维感知建模技术」。在「光维感知建模技术」下,系统能够实时识别并重构邻车的刹车灯/转向灯、对向来车的转向灯。简单来说,系统在识别临车转向意图时,除了通过相对位置、速度等信息来判断外,又增加了车灯变化这一条信息。 当相邻车道的车辆打转向灯准备缓慢汇入、加塞儿时,可能还没打方向盘,但系统可以通过车灯识别出意图,提早做预判。这样,既提升了感知的准确率,在大雨天气也能准确识别;也能提早预判,避免了急踩刹车不舒服的感觉。 同时,系统对于道路参与者的识别也更精确。比如,前方的摩托车、电瓶车,锥桶、地锁、减速带,以及两轮车三轮车等,就算在没有车道线的路上也能识别。 得益于 Orin 大算力异构芯片算法优化与 World Model 感知提升 11%,全新一代飞凡极智 AI 系统让 RISING PILOT 在感知建模方面,实时性显著增强。 感知和重构能力提升后,整车对于行为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增强。最明显的表现是变道和大曲率弯道时速度极限更高,驾驶体验更顺畅。比如在拥堵路段下,预判让平滑性更好,更丝滑,跟车能力提升 7%;在大曲率弯道下,车辆智驾居中能力也得以增强,支撑过弯速率至高提升 15%;经过大车时,也能主动让出空间在变道,减少心里压迫,提升舒适感。 除了上边这些功能体验的优化,这次 OTA 还新增加了 RPA 遥控泊车功能。遇到超窄车位时,可以下车后一键泊入、泊出,遥控移车。异形车位与非标线车位也能准确识别,同时优化泊车轨迹,提高泊车效率。 智能座舱:将「 舒适」 进行到底 飞凡 F7 这款车,座舱最明显的标签就是「 舒适」:宽敞的空间、人体工学座椅、43 英寸三连屏幕的智能体验,直觉式交互、「 巴赫座舱」 等等,都是为了营造舒适的座舱体验服务。 这次极致 AI 系统对于座舱的升级也是把舒适进行到底。 首先是语音交互的升级,新增加了 4000 条语音泛化指令控制,RISING MAX 多线程音效系统架构提升 9%。在这些底层技术升级的背后,语音交互体验更流畅自然,比如可以直接用语音调节座椅位置、控制驾驶模式、进入自动泊车以及打开和关闭后排爱奇艺 APP 等。 其次在视觉体验上更流畅。43 英寸的三连屏幕,一直是飞凡的「标志」,特别是中控屏幕和副驾娱乐屏内容流转功能。这次 OTA 将屏幕无缝流转速度提升 10%,主副驾独立观影画面更流畅。视觉效果更流畅的同时,飞凡 F7 内置一个数字商城,给用户提供了诸多壁纸与主题选择。比如,有一个「飞跃阿尔卑斯」的场景体验,多屏联动,颇为震撼。 同时,座舱的音频效果也进一步升级。飞凡 F7 搭载了 3D 适量音效技术,智驾、3D 导航音、系统提示音、警示音和小憩模式等不同场景下,声音的方向始终与注意力的方向保持一致。这次极致 AI 系统升级后,双 DSP 运算效果提升以及 Dirac 算法进一步优化,音乐中高音音质清晰度增加,人声分离度增强,3D 矢量音效的三维音场深度进一步加强,方向感进一步提升。 比如,盲区预警提示:你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提示音从一侧车尾「飘向」车头,来告知你侧后方有车辆、非机动车或是行人在快速接近; 3D 导航音:在路线指引发出转向提示时,提示音也会跟着方向在你面前「划过」。 播放音乐时:无论坐在那个座位都能获得最佳的听感音效。 既然音效技术升级了,这次顺势新上车了雷石 KTV 功能,又多了一个在车上唱 KTV 的场景。 最后 车辆的 OTA 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将已有的功能做得更好,同时增加新的体验,让智能汽车常用常新。 这次 AI 系统升级就是借助 AI 技术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细节体验拉满。底层算法精细度、实时性的提升,相应地升级了体验:比如增加转向灯的识别,智能驾驶预判体感更好;语音泛化指令的增加,让语音交互更流畅等等。 也许 AI 一夜间颠覆汽车还很遥远,但用 AI 技术优化细节体验,目前来看飞凡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