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Apple Vision Pro 给汽车座舱开开脑洞

· Jun 07, 2023 333

一觉醒来,科技圈又过年了。 在苹果 2023 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上,筹备已久的全新混合显示头显设备 Apple Vision Pro 终于亮相:2300 像素的双 micro OLED 显示屏、M2+R1 双芯片组合、单眼像素超过 4K、全新的 VisionOS 操作系统…… Apple Vision Pro 的亮相无疑给如今的元宇宙和 XR 领域带来了一剂强心针。而苹果自己对于 Apple Vision Pro 的定位也颇为高调,「今天标志着计算技术新时代的开端。如同 Mac 将我们带入个人计算时代, iPhone 将我们带入移动计算时代,Apple Vision Pro 将带我们进入空间计算时代。」库克把它摆到了与 Mac、iPhone 同样改变时代的地位,似乎借助 Apple Vision Pro 就能将狭小的空间变幻出无限的可能。 提到空间,就不得不说智能座舱这个「第三空间」。在如今这个万物皆可上车的时代,在智能座舱场景下,Apple Vision Pro 能发挥什么作用?库克口中「开启空间计算时代」的产品又能给智能汽车带来什么? 在苦等「Apple Car」无果的时候,我们一起开启脑洞来畅想一下: 看看 Apple Vision Pro 在车上有哪些应用场景?作为交互大佬的苹果,在它的第一款 MR 可穿戴设备上,又能给座舱交互带来哪些指引呢? AppleVision Pro 如何定义下一个计算时代 ? 评价如此高的 Apple Vision Pro 究竟有什么超乎寻常的功能,我们一起来复习以下: 混合现实(mr),既能显示虚拟场景,也能显示现实场景: 不同于目前行业内 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泾渭分明的路线,Apple Vision Pro 的效果更像是二者融合。戴上设备后,Vision Pro 可以把任何地方当成一个大型的显示屏,把内容投射在眼前,不仅能看到虚拟世界的界面,也能看到现实场景。既带来沉浸感,也不影响与外界的交流。 无外接手柄,视线移动+手势+语音控制操作: 在交互层面,Apple Vision Pro 省掉了目前 VR 头显普遍用的手柄,采用视线捕捉+手势+语音交互的方式。 与周围人互动,AppleVision Pro 上会显示「 眼睛」 的 Eyesight 技术: 相比于目前 VR 头显的封闭场景,Apple Vision Pro 做了与外界的交互。当外界有人靠近佩戴者时,Vision Pro 的黑色外壳可以变得透明,让周围的人看到用户的眼睛,并让周围的人意识到用户正在关注什么事情。 既是独立智能载体,也可以与苹果其他硬件无线连接: 苹果这次给 Apple Vision Pro 提前预埋了充足的场景和生态:可以与 Mac、iPhone 和 iPad 等设备无线连接,实现备忘录等信息的同步;使用 FaceTime 通话时,Vision Pro 可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创建真实用户形象,实时反映面部和手部动作。 无数 AR、VR 设备的先例告诉我们:没有场景和生态的硬件,是无法独立生存的。苹果这次发布不仅配齐了自家软硬件生态来搭配合,发布会上站台的迪士尼、首批签约的微软办公软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态和场景的丰富性。也让 XR 设备从目前的游戏交互向生产力工具的转型,能在工作、家庭娱乐、语音通话、观影等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那在座舱场景下如何应用呢? 给屏幕做减法 给智能座舱引入 AR 技术、搭配可穿戴设备,在汽车上不算新鲜了。 前有如今越来越多用在量产车上的 AR-HUD,后有蔚来跟 Nreal 联手开发的原生车载 AR 眼镜 NIO Air AR Glasses。将仪表信息投射在驾驶员实现正前方,或者借助 AR 眼镜看电影,目的都是为了在更舒适的视线区域展示丰富的信息。 仪表屏、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后排娱乐屏…… 随着座舱里屏幕越来越多,也有不少「 屏幕光污染」「 后排娱乐屏遮挡视线」 的声音。 这时候,如果 Apple Vision Pro 取代副驾娱乐屏、后排娱乐屏,办公、开电话会或者看电影时,画面瞬间从笔记本电脑、车载娱乐屏的实际英寸,放大到最大 100 英尺;在保证更高分辨率的同时,投射在现实场景中的虚拟界面既能满足随时随地办公、娱乐的沉浸感,也不影响与驾驶员的互动。这样看来,在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Apple Vision Pro 似乎比传统 AR、VR 头戴设备更有优势,也给了「多屏幕 diss 者」提供了一种替代车内娱乐屏的选择。 当然,在给座舱屏幕做减法的同时,增加了头戴设备这种外设硬件,会不会有点鸡肋?只能说仁者见仁吧。 何况这只是第一代设备,谁知道未来 MR 头戴设备是不是能进化成像普通眼镜甚至视网膜投影那样「精简」呢? 视线控制 +语音 +手势的多模态交互 一直以来,通过多模态交互融合来提供更准确、主动的交互都是座舱交互尝试的方向,语音+触控、语音+手势已经成了目前量产车上常见的功能。不过将视线控制加入到座舱多模态交互中,在量产车的实际使用中还比较少,主要在智能驾驶的 DMS 视线追踪、中控屏幕熄屏控制等功能下出现。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