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刘涛再努力,也带不动智己 L7

· Dec 14, 2022 333

如果给 2022 年的汽车圈颁发一个「 年度大嘴奖」,竞争可能比评选最佳车型还要激烈。 候选人中既有拥有奖项「 冠名权」 的余承东,也有炙手可热的蔚小理新势力的掌门人,更有自主品牌的后起之秀们,甚至海外分会场也有马斯克、丰田章男这些大咖。不过如果让我选出一位冠军,我可能会选择智己汽车联席 CEO 刘涛。毕竟其他人的「 大嘴」,最终只是打脸与被打脸的区别;而刘总在吐槽这件事儿上,做到了「 以身试法」,成了车圈被嘴炮反噬第一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不论是自主品牌还是跨界造车,都走上了一条「 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嘴炮路线。不过到底是驾驭嘴炮,还是被嘴炮反噬暴打,结果就大相径庭了。  「 无出位,不造车」? 曾经,一家自主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对 GeekCar 抱怨:为什么人家说「500 万以内最好」、「 百万级豪车」 都出圈了,我们就被骂了呢? 在这之前,他们刚刚开了一场略显浮夸的发布会,收获了汽车圈的一片骂声。然后,就没有水花了。骂挨了,但远没有收到预想中的传播效果。 有同样困惑的不止这一位,也许还有智己汽车联席 CEO 刘涛。 嘴炮这件事儿,少一分则不痛不痒,多一分则引火烧身,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受恐怕没人比亲身经历过的刘涛更有体会。 11 月初特斯拉刹车事件,作为车企高管的刘涛发了一条相关微博。看热闹的网友太期盼有一个专业人士能站出来从技术角度、从专业角度、从「 内部人士」 角度说句话了,然而这条微博冲上热搜后仔细一看,毫无技术,全是感情。 痛批特斯拉刹车「 草菅人命」 的热度,帮他在网友心中树立了一个「 耿直」 人设。然而「 耿直人设」 带来的流量并没有转化到智己 L7 身上,而是网友翻出来了几个月前「 超速」 的「 黑料」。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智己 6 月发布的一个宣传短片中,作为 CEO 的刘涛在高速上展示加速、变道、超跑模式等一系列操作时,马赛克漏掉了仪表盘上 137km/h 的速度,还有数学大师根据视频快进的时间和车道线长度做了道数学题,估算出视频中最高车速能达到 154km/h。除了超速外,还有占用应急车道停车,压实线,没打转向灯的情况下变道等等。 这一系列违规操作的盘点,老刘驾驶证的 12 分恐怕都不够扣了,痛批特斯拉「 草菅人命」 的立场也似乎没那么站得住脚了。果然事情曝光没多久,刘涛就删除了炮轰特斯拉的微博,并公开道歉。 也许是经历了流量带来的太过「 猛烈」 的炮火,道歉之后刘涛的吐槽温和了很多。 前不久在一次采访中,在评价理想 L9 和蔚来 ET7 时,刘涛说,自己不会选择理想 L9,因为「 理想 L9 开起来像老款 GL8,就是个移动奶爸车。」 这个片段被剪辑后发到社交网络上,又一次被汽车博主吐槽「 喷也喷不到点子上」。的确,说一个自我定位为奶爸车,且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奶爸车属性的产品缺点是奶爸车,实在有些无力。 这种感觉就像春晚小品里融入的网络流行梗,我们能看懂那些梗,也能看到老艺术家们在试图融入互联网,但看小品的你我就是没法被逗笑,甚至觉得有点冷。按照娱乐圈「 黑红也是红」 的定律,这种冷场也许比被骂更尴尬。 在车圈走嘴炮路线,就像在给红烧肉炒糖色,火候小了寡淡,火候大了则一锅焦糊,如何在分毫之中把握火候,成了刘涛这样沉浸在汽车行业 25 年的老汽车人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 7 年前,2015 年,彼时作为荣威品牌市场运营总监的刘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要尽量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潮流」;而在同一年,从互联网领域「 功成身退」 的李斌和李想刚投身到汽车行业不久;余大嘴正在消费电子领域立下「 未来只剩三家手机厂商」 的 flag。要论对于互联网和嘴炮玩法的熟练程度,多少有点萌新大战满级大佬的意思。 回顾「 百万级豪车」、「500 万以内」、「 一年内干翻特斯拉」、「ET5 超过 3 系」…… 这些吹牛或是拉踩的嘴炮,本质上还是围绕自家的产品或者品牌。本人吹牛吹得痛快,网友吃瓜吃得爽,自家的新产品也在网友的吃瓜中热度飙升,这就是车圈嘴炮的「 流量密码」。 当一系列出位言论后,舆论的焦点集中在了 CEO 本人身上,而忽略了背后的品牌和产品时,流量密码就失效了。 出圈的嘴炮,带不动的智己 就像前文提到那位相关人士向我们抱怨的:不搏出位,就不能好好造车、好好卖车了吗? 可以,但是对于目前的智己汽车来说,恐怕不够。 在刚刚过去的 11 月里,智己交付了 608 辆;从 6 月开启大规模交付至今,累计交付了 4310 辆。 而智己 L7 所处的领域,并不是「 酒醒不怕巷子深」 的一片蓝海,而是集中了 35 万+这个智能电动车品牌向上竞争最激烈的阵地:蔚来 ET7、极氪 001、阿维塔 11,甚至刘涛自己「 钦点」 的对手 BBA。每一个都在配置、功能,甚至服务上全副武装。 也许正是这样,智己更需要发出一些声音,在市场中吸引更多的目光。 老实讲,从账面上看智己 L7 的实力并不弱:90kwh 三元电池、615/675km 续航、四驱 725N·m 的扭矩,Momenta 夹持的 IM AD 智能驾驶系统,39 英寸可独立升降的双联屏、8155 座舱芯片等等。但是在这个品牌身上,总能看到一种割裂感:既创新,又传统;或者说在新潮外衣下,有一个传统汽车的内核。 比如,智能化水平并不弱的智己,给自己选中了一个「 驾控」 的标签。用智己 CEO 刘涛自己的话来说,「 豪华品牌谈驾控,这是约定成俗的,也是符合汽车核心价值的逻辑。」 而这个「 约定成俗」 的逻辑,是过去百年间燃油车制定的规则。 当整个智能电动车行业都在努力创造概念来「 换道超车」 的时候,把卖点集中在三电系统、智能化、第三空间,甚至混动的燃油经济性上的时候,智己把赛道拉回了燃油车最擅长的领域。用欧洲人的「 威廉姆斯团队的大师级调教」,做出刘涛口中「 德系车感觉」 的智能电动车。 就算抛开这些「 约定成俗」,「 驾控」 本身就是一个小众且难以统一的标准,底盘调校、悬架工艺、轮胎、转弯半径,每个细节都会影响驾控体验,而每个人对于驾控的感受也千差万别。愿意为了驾控体验买单的人,并非没有,但当一个人把驾控体验当作买单的首要条件时,他的要求要苛刻得多。 除了产品定位外,智己身上的「 花活儿」 也并不少。从 L7 发布时推出的天使轮用户权益,到将区块链技术引入汽车圈的原石谷共创计划,「 天使轮」「 原石谷」「 区块链」「 用户共创」,这些火爆的互联网概念智己几乎玩了个遍,可惜执行起来却差强人意。 原以为的收集 6800 枚原石,就可以兑换升级激光雷达,结果还需要额外付费 1 万元现金;原本前 3000 名用户的「 稀缺尊贵」 的天使权益缩水等等。 虽然刘涛大度地说「 被用户吐槽也是一种共创」,不过在最需要「 口口相传」 的起步阶段,伤透了真金白银买车的用户的心,还有多少人愿意参与这种「 共创」 呢? 最后 「L7 是一款实力劲爆的宝藏车,终有一天会成为网红。」 在半年前的成都车展上,刘涛这样形容智己 L7。 这个时代,没有人不想做爆款、不想做网红;但是作为一款产品,嘴炮式营销、网红标签带来的流量终归是锦上添花的盘外招。流量会把一个人、一个产品和一个品牌放到更大的舞台,聚光灯之下曝光的不仅是优点,也有缺点;而最终吸引围观者留下买单的,还是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