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 L7 的新「玩法」

· Jun 20, 2022 333

我经常会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汽车新时代、新世界的分界点,是我们当下新势力电动车横空出世,还是未来的某个不确定的时间点新电池和 AI 技术大爆发呢? 前不久,智己汽车举行了一场名为「新世界智能原点」的发布会。不知道在智己汽车看来,什么是汽车新时代、新世界的原点。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爆红、流量、用户取向都是随机的布朗运动,外人看起来智己索性是什么概念火玩什么: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首款量产车,元宇宙开拓价值,挖矿原石积累用户权益,声、光、电全域联动的超跑模式…… 智己试图通过这些火热的概念,从智能驾驶、场景智能化、社交能力、持续进化能力、以及多元共创等五大维度,来尝试智能汽车世界的新玩法和新原点。 如何让智能驾驶更 「 像人 」? 现如今,想要扛起定义新世界智能汽车的大旗,再一次推开汽车新时代新世界的大门,就必须首先把一台车的最基础功能做好——安全高效地把乘客安全地从 A 点送到 B 点。 作为一个非常喜欢自己开车、哪怕再远也愿意长途跋涉的人,辅助驾驶可能是我关注一款车时最少考虑的地方了。不过尽管这样,也不能忽略智能驾驶层面的努力和创新,毕竟智能驾驶是汽车诞生 136 年来对传统人与车关系最彻底的颠覆,它让汽车重新回归追求自由的初心,解放驾驶者的双手和双眼,真正自由出行的原点也由此开启;也正因如此,成为智能汽车品牌争相角逐技术实力的核心赛道。 在智能驾驶方面,智己采用了源自 L4 级同算法平台赋能的人工智能超级算法,让 L7 目前仅凭借视觉融合方案,就拥有老练应对「 拥堵道路车辆加塞」、「 大车异型车闪躲」、「 大曲率弯道」 等复杂路况场景的高阶能力;为此,智己 L7 的智能驾驶系统具备软硬件升级能力,用户可以通过数据权益兑换升级激光雷达融合智驾系统,包含高精度激光雷达以及高算力 Orin 芯片。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的持续迭代进化,智己试图让为每一位用户打造「 专属人工智能司机」,让智能驾驶体验「 更像人」。 至于这种「 更像人」 的体验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可以从发布会展示的视频来窥探一下。 发布会上,智己展示了一段 L7 开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后穿梭于北京的高速环路匝道的视频,可以看出,L7 这套人工智能的算法应对富有侵略性的道路上其他车辆时,采取的都是非常保守型的缓慢刹车。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缓慢刹车太「 肉」,不过对于高速环路这种行驶速度快、车流密度大的路段来说,也许这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其实城市道路驾驶,最高频、最容易路怒但也最易接管的痛点就是加塞堵车和幽灵堵车。在道路交通繁忙的情况下,当驾驶者加塞时,他后面的车辆必须刹车,并且这种刹车波是一点一点、逐渐地向后传播的。车辆就像管道中流动的液体,而减速刹车就像逐渐传递的波浪。如果第一辆车降低了 10% 的速度,那么由于保持安全距离的需要与条件反射的滞后性,第十辆车将至少降低 20% 的速度。以至于在几公里之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交通拥堵。这种现象被称为「 蝴蝶效应」 或「 毛毛虫效应」:一个小原因在链的末端引起更大的反应。 遇到堵车时,有时太过激进的驾驶风格,一脚急刹车下去,又一脚油门,这样一下子加速太快又一下子减速到零,就产生了拥堵的「 波浪」。 相应地,如果第一批减速的车辆只是保守的缓慢刹车,速度波动轻微,并迅速恢复了巡航速度,那么下游的车辆受到的波浪性影响就相对较小,减少了拥堵发生的概率。 在密集车流路段采取保守策略的智能驾驶系统,就是在保证安全和乘车体验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因为急刹车波动传递而产生的交通拥堵。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把乘坐者从 a 点送到 b 点,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兼顾安全、舒适,以及交通的效率。在保证安全的行驶后,智能驾驶的下一个目标是不是就能改善道路交通环境,疏解拥堵呢? 社交能力 作为一款面向年轻群体的车型,智己为 L7 设置了不少社交能力,比如能够随时记录车外风景的 Carlog 功能、能够用灯光与环境互动的智能车语系统等,说到社交能力,对于我来说也是「 爱憎分明」。 我最喜欢的功能其实是 Carlog,身为一个汽车自媒体人,能在拍摄试驾的同时记录下路边的景色,并与车辆流畅线条完美融入镜头,当然是每一个摄像师梦寐以求的功能。 在发布会我们也看到了量产 Carlog 的实拍画面,通过超亿级像素的高画质、近 180°超广角宽画幅的独特视角,捕捉沿途美景;更重要的是,通过车内应用可以一键分享。这样在试驾时就再也不用架机位找角度,还能时时注意狭窄的山路对向车道是否有车驶来阻碍安全。 对于我来说,相比与 Carlog 的「 刚需」 需求,智能灯语可能更像是对于新鲜感的体验。 智能化车辆的 DLP 光迹投影大灯和 ISC 流光叠影智能交互灯语,车灯远远超越了照明功能本身,它们能实现的礼让行人模式和随手画等功能,的确增加了车灯的可玩性。 不过该说不说,有这个礼让行人的功夫,我就不能摇下窗户友好地打个手势或者礼貌地说句话吗。我也不知道这个功能是给社牛人士向朋友展示炫耀表白用,还是给社恐人士省去面对面与人打交道的尴尬用,但我能想到的最适合当下的应用场景就是向停车场保安大哥投射灯语:「 已做核酸,不超三天」。 场景智能化从软件走向硬件 除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外,智己还把智能化的手伸向了驾控体验上。除了车上常见的舒适模式、运动模式等预设的场景外,智己把场景定义的权力交给了用户:系统可以依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根据路况自动切换模式,自动调整至让用户感觉最舒适的状态;并能通过声、光、电全域联动的超跑模式,为用户最大程度的还原驾驭超跑的乐趣。 下一步,L7 还可以通过下载「 数据包」 的形式,在几乎迥异的驾乘体验之间灵活切换——包括整车底盘状态、动力体验、制动脚感、人机交互等所有的核心体验元素,都能随之改变。对喜欢尝试新鲜感、对驾控体验敏感的用户而言,越来越多的场景体验模式扩展,也许就意味着随心而变的新乐趣;不过对于怕麻烦、对驾驶体验并不敏感的人来说,这个功能带来的惊喜就有限了。不知道前者占多少呢? 软硬件双重进化能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新能源汽车甚至所有能被叫做智能汽车的新车,都像智能手机一样开始比拼算力和跑分了,但是你要聊到真正云计算、云储存、云网络安全的老大,那阿里云就当仁不让地不能再低调下去了。 背靠阿里的智己汽车,采用了阿里云打造的「云上数据超级工厂」。 通过全球高分的 IaaS 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系统,不仅提供了全球领先的超高数据安全性,更让进化所需的算力从此不再有瓶颈,让智己汽车实现智能驾驶与全域智能的可持续深度进化成为可能。 尤其在智能驾驶方面,阿里云通过提供的高性能的弹性计算、低延迟的网络、冷热分层的高效云存储解决方案,为 IM AD 的数据采集、标注、上传、计算以及 AI 训练等全链路,都提供了高可靠、高效率的技术支持。 汽车的共创元宇宙怎么玩? 实话实说,其实我一直不太明白元宇宙和造车有什么很近的关系。如果说它们之间为数不多的的联系,可能就是 web3.0 和汽车的用户共创有点关系吧。 因此,智己汽车就提出「 价值互联网」 的玩法:作为多元共创的开拓者,将前沿的区块链技术用在汽车领域的用户共创上,将「 原石谷用户数据权益平台」 作为核心,构建起全新的生产关系。首发用户可以通过行驶更长的里程获得更多的「 原石」,并且通过商城将这些原石换成用户权益比如加装 3 颗激光雷达、更快更强的算力芯片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还真有点打怪升级的游戏体验了,似乎也比纯粹虚拟化的用户共创,多了一丝虚拟与现实的联系,让用户在有限的条件下,重新定义自己的车。 说到重新定义智能汽车,就不得不先提到科技整个大行业,说到科技就不得不提到整个星球市值第一的宇宙级公司苹果,说到苹果就不得不提到已经离开我们十年的苹果教父乔布斯和他当年横空出世地创造出 iPhone 这一划时代产品的意义。 其实很多时候,用户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对于换新换代越来越快的智能产品有什么全新的功能体验值得购买新款。乔布斯就这样凭空创造出来了一款当时看起来并不成熟的需求。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iPhone 一路长红统治销量,而诺基亚黑莓则逐渐退出了这个舞台。 类似的还有特斯拉,不论是极简化的座舱,还是单踏板模式,它们诞生之初并不是源自用户的需求,却在上市后逐渐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走向,特斯拉 Model 3 的大屏集成中控不就相当于汽车圈的苹果 iPhone 4 吗? 在智能汽车时代,车企似乎总是试图通过共创将功能的定义权、决策权交给用户,似乎这样做就能从一而终地贯彻好「 用户就是上帝」 这一消费主义的最大谎话。不过造车,尤其是造一辆智能汽车要考虑的因素实在是太纷繁复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与其将指挥棒交到用户手中,不如用软硬件有限的使用权,来换取数据权益,增强智能汽车与用户之间的联系。 最后 最后,回到我开头提出的疑问:汽车新时代、世界真的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点吗?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 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每天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我们都被洪流无声地裹挟在其中,没有足够的专业领域知识,很容易就迷失在「 重大突破」「 跨时代创新」「 重新定义」 的谎言中,其实真正能影响人类生活的改变都是润物细无声的。 科技的发展在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也进入了更缓慢的步伐,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重新审视过去一个世纪人类科技和社会发生的巨大改变。而我们当然也不会拒绝改变,用拥抱和审视来迎接智能汽车的新玩法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