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科技主动终止上市的冷思考

· Mar 26, 2021 333

作为曾经和速腾聚创联手,撬动了彼时激光雷达霸主 Velodyne 大量订单,并直接导致其退出中国市场的禾赛科技,最近却被爆出了在国内科创板终止 IPO 的新闻,令人唏嘘不已。仅仅在今年 1 月 7 日,禾赛科技申请科创板上市才刚刚获得受理,估值达到 100 亿元,一时风光无限。作为国内激光雷达的领跑企业,禾赛科技的上市被各方看好即将加冕国内「 激光雷达第一股」。 而在禾赛申请上市之前,像 Luminar,Aeva 两家外资激光雷达公司在北美市场通过 SPAC 的方式上市成功,成为全球无人驾驶领域的新贵。按理说,在全球各大车企都将无人驾驶视为自己主要突破方向,而除了特斯拉之外,几乎所有车企的无人驾驶技术路线都包含有激光雷达。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按理说禾赛科技的前景非常光明,那为什么会折戟沉沙,倒在上市前的最后一刻呢? 自身财务表现堪忧,是触发终止上市的首要原因 禾赛终止 IPO 的背后,是其没有办法摆脱亏损的尴尬。2017 年、2018 年、2019 年以及 2020 年前三季度,禾赛科技的营收分别为 1947.4 万元、1.33 亿元、3.48 亿元和 2.53 亿元,与之对应的是其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427.23 万元、1611.23 万元、-14973.35 万元、-9379.75 万元,累计亏损额度为 2.68 亿元。这样的企业带病在科创板上市,本身就是对国内股民的不负责任。虽然在科创板上市,其门槛相比于主板上市要低一些,但是在科创板快速扩容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带病上市已经引发了监管层面的高度关注。禾赛科技之外,不少企业撤回在科创板上市也是知难而退。 此外,禾赛科技还有一个不小的隐忧。其之前和 Velodyne 公司陷入了知识产权相关的专利纠纷,虽然最终双方选择和解,但代价是禾赛科技在 2019 年向 Velodyne 支付了高达 1.6 亿元的专利许可费用,而支付专利许可费用的情况将持续到 2022 年。虽然美国法院并没有最终裁决禾赛科技是否涉嫌侵犯 Velodyne 的专利,但禾赛科技愿意支付和解费用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禾赛科技,正在重演 Velodyne 彼时的尴尬 2019 年底,Velodyne 宣布退出中国,而彼时其离开中国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其产品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因此很难成为主机厂无人驾驶量产车型的标配,而这也是促成特斯拉之前放弃激光雷达的最大原因。相比于 Velodyne,禾赛科技技术指标相近的产品,拥有比较大的价格优势,因此将 Velodyne 挤出中国市场也就不足为奇。 而如今,包括 Luminar 在内的固态激光雷达公司正在重演这一幕。以 Luminar 为例,全球前十大车企中,有七家选择了它的产品,合同价值高达 15 亿美元。而在国内,包括上汽、蔚来等都将 Luminar 的产品视为下一代无人驾驶技术方案的标配。反观禾赛科技的多线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在和固态激光雷达相比时,技术指标领先优势不大,但成本高出许多,更为关键的是其性能可靠程度较低,难以达到车规级标准,因而更多只能用在测试样车上。据禾赛科技官方表示,美国加州 DMV 公布的 65 家获得无人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的公司中,超过 50% 已经是禾赛科技的客户,但这个市场容量和量产车市场相比,实在是太小太小了。 激光雷达最大的敌人是谁? 其实对于激光雷达产品来说,最大的竞争并不在于技术上或者成本上的挑战,而是像特斯拉这样的完全摈弃激光雷达的无人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众所周知,出于成本的考量,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技术路线上早早就已经把激光雷达排除在外,不仅是禾赛这样的机械式激光雷达,也包括 Luminar 这样的固态激光雷达。特斯拉通过研发算力更强的无人驾驶专属芯片,结合海量的实际道路场景数据和机器学习,高等级无人驾驶系统摆脱对激光雷达的倚靠并非不可能。此外,随着 V2X 技术在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提前被考虑到,单车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会不断降低,到时候是否还需要激光雷达也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 禾赛科技没有上市,对于禾赛科技本身来说是一个损失,但对国内股民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中国股民对于激光雷达本身并不会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大多数股民无法了解到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和固态激光雷达之间的差异,他们也不会知道这两种技术路线背后意味的是什么。如今禾赛科技终止 IPO,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股民日后遭遇不应该有的损失,维护了科创板的声誉和公信力。 从整个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来看,禾赛科技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于像激光雷达这样的产品,由于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因此在选择上稍有不慎,或者哪怕比市场节奏慢了半拍,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这是激光雷达,或者是整个无人驾驶,甚至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最大魅力所在,也是其为什么能够聚焦全球资本的目光,吸引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纷纷加入其中。但是在这么多不确定性中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对于激光雷达,还是对于其他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核心零部件,做任何开发,都必须围绕量产展开。  最后 车企不是大学,它们注重性能,更看重效益。禾赛科技给国内的不少车联网、新能源以及无人驾驶高科技企业敲响了警钟。在芯片紧缺导致主机厂纷纷停工停产的当下,我们要对很多当前正积极投身芯片设计和制造的企业疾呼:牢记几年前还是热点的激光雷达,避免自己在未来三四年把禾赛科技的故事再重演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