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价入局分时租赁市场,神州租车打算怎么玩?

· Jan 19, 2018 333

共享汽车的出现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同时还降低了汽车的使用门槛。但是创业公司做这个创业项目会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车源」了,而这,正好是传统租车公司的长项,比如神州租车。手握大量车源的他们,面对共享汽车会作何反应?昨天,大家期待的神州租车,终于正式宣布进入这个领域。 3 月末上线运营 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陆正耀说,今年 3 月 28 号他们会在北上广深率先推出分时租赁业务。4 月 16 日在成都、重庆、杭州等 11 个城市同步上线,5 月初将覆盖全国 55 座大城市。他们给出的定价是:0 元起步 +0.19 元 / 分钟 +0.99 元 / 公里。运营车型一共有 50 多款,除了朗逸、英朗、昂科拉、凯美瑞等平民车型之外,沃尔沃、宝马、路虎等豪华品牌车型也将加入。 体验方面,由于业务还没有正式上线,因此很难评价。但神州租车给出的定价的确有点超乎意外,如果以 1 小时 /20 公里里程举例,花费应该是 31.2 元,比北上广深的出租车价格还要低。在这里,我们再拿 Car2Share 和途歌两家分时租赁平台做个比较,同刚才是一样的使用状况下,Car2Share 需要花费 42 元(最便宜车型,A 点借 A 点还),而途歌则需要 69.4 元。(最便宜车型,且在 7 点-21 点)当然,神州租车给出的这份定价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起步价,高端车型的分时租赁价格基本不可能做到这么低。考虑到平民车型的租赁率,每次以这个价格享受到服务或许很难。因此,评价神州租车分时租赁的性价比,还是等到产品上线之后更公平些。 按照陆正耀的说法,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在网点与合作停车场随取随还。不过异地换车如何处理,他们倒是没给出说法。以神州租车一直在做的长租业务来看,同在北京,异店还车需要缴纳 50 元费用。因此,分时租赁业务想要免费异地还车估计是不可能了。 此时入局胜算几何? 2018 年 3 月上线业务,这样一个时间点切入到分时租赁领域的确不算早。不过在陆正耀看来,神州租车这时候来做分时租赁依然有机会。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有自己大规模采购的车辆资源,以及遍布全国的网络布局。新增分时租赁业务后,基本不会对他们的成本造成多大影响。 战略角度上看,神州租车已经拥有长租业务,分时租赁的存在既是布局,又是一种使用场景补充。发布会现场,陆正耀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神州租车车辆出租率大概在 60%到 70%,这部分闲散资源完全可以利用起来。而分时租赁业务主要需要的则是碎片化时间段,正好可以与非出租时段的闲散资源进行对接。无论是用户量、车辆保有量还是运营网点,神州租车都拥有很多起步优势,这意味着他们并不需要从零开始「 打地基」,吸纳新用户的同时还可以把之前的长租用户流量导入进来。(宝马分时租赁平台 ReachNow)相比于途歌这样的公司,神州租车来做分时租赁至少占据着体量优势。不过,如今分时租赁可并不仅仅只有创业公司参与,主机厂也开始先后入局。由于车辆自行生产,主机厂会占据一部分成本优势同时更容易统一使用体验,而这也彻底加大了分时租赁领域的竞争惨烈度。宝马官方分时租赁平台已经在成都上线,戴姆勒更是在中国拿出了 Car2Share、car2go 两个平台,这还不算其他跃跃欲试的主机厂。 因此,从账面上看,神州租车做分时租赁占据部分优势,但也要面对很大挑战。究竟能够抢夺多少市场份额,还是要看线下运营环节能不能把使用体验做好。 去年 12 月,陆正耀曾宣布神州租车打造「 新一代汽车生活平台」 的全新战略,同时满足有车者和无车者的需求。而分时租赁业务的上线,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抢夺租车市场。长租公司向分时租赁领域进军,分时租赁公司同样也在做长租业务,租车业务逐渐开始融合,新一轮竞争就这样开始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内燃机末日要来了?德尔福科技说:「不可能」

· Jan 19, 2018 333

昨天,我们写了一篇名为《在赌城叫一辆自动驾驶的 Lyft 网约车,是什么体验?》的文章,文中提到的安波福(Aptiv)正是从德尔福分拆出来的公司之一。而当初从德尔福分拆出来的另一家公司「 德尔福科技」,其实也参加了这次 CES,只不过没有像安波福这样频上头条。 安波福专注的是「 为未来移动出行方式开发技术及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就是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定位是「 汽车行业中的科技公司」,是各大媒体追捧的热点。相比之下,德尔福科技就显得传统了很多,它继承了原公司的动力推进技术及解决方案,包括内燃机控制系统、电气化系统、以及软件及控制系统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德尔福科技的技术就显得「 晦涩」 了许多。 一个面向未来,一个着眼现在。昨天我们已经聊过了「 未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现在」。 在这次 CES 上,德尔福科技公布了在分拆后的发展策略。从业务类型来看,德尔福目前的业务可以分为三类: 1. 电气化技术,从轻混到纯电动,都已经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软件 & 控制,不断追求最优的电子控制系统 3. 内燃机,继续提升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效率 德尔福科技 CTO Mary Gustanski 告诉我:「 我们在分拆前后的愿景、优先考虑的事情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们现在可以更加专注了。每天起床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 propulsion(动力系统),为客户提供最好的动力系统。从客户的角度来说,客户也需要这样专注动力系统的公司。」 当然,一切的核心,依然要围绕着「 商业」 来展开。在德尔福科技的 PPT 上,有这样一句话:能够带来持续价值的商业模型。毕竟,德尔福科技更像是「 老德尔福」,依然和世界上许多汽车公司在进行合作,是一家商业路线已经清晰的成熟公司。 从这次德尔福科技在 CES 上的展台布置,你就能感受到这家公司有多专注动力系统了。这是展台外面,停着一辆改装大众,用于演示德尔福科技带 DSF 技术的 48V 轻混解决方案: 进入展台之后,又是一辆 V2V 技术展示车,由安波福、德尔福科技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公司联合打造,同样搭载了 DSF 技术:  当然,还有德尔福科技最为擅长的传统内燃机技术:  在 Mary 看来,她认为内燃机技术依然会存在相当长一段的时间,尤其是对于商用车来说。 不过面对日益严苛的乘用车油耗限值,德尔福科技的解决办法并不是加一个电机那么简单,而是继续深耕传统内燃机技术。 在 2015 年,德尔福投资了一家叫做「Tula」 的公司,这家公司专注内燃机技术,位于硅谷。德尔福之所以投资 Tula,是因为 Tula 当时手握降低内燃机油耗的法宝「Dynamic Skip Fire」 技术(以下简写为 DSF)。投资之后,德尔福继续和 Tula 研发深耕 DSF 技术,并计划将 DSF 技术推向量产。 Dynamic Skip Fire 直译过来就是「 动态跳跃点火」,这种技术可以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判断是否应该跳过某气缸的点火,进而达到节省油耗的目的。 具体来说,DSF 系统将在点火前对每个气缸进行逐个判断,在参考了扭矩需求和 NVH 因素之后,在保证车内人员舒适性的前提下,决定对该气缸点火,还是跳过这个气缸,并保证各气缸之间相互不影响。此外,DSF 系统还允许在车辆减速阶段关闭所有气缸。 在研究初期,Tula 公司改装了一辆通用 GMC Yukon Denali,在美国 EPA 规定的测试循环中,将燃油经济性提高了 15-20%。 上文提到的那辆黑色大众,由于安装了「DSF 技术+48V 轻混系统」,低速扭矩有所提升,0-30km/h 加速时间缩短了 20%,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减少了 20%。 按照 Tula 公司的规划,DSF 技术研发是第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是把 DSF 技术和 48V 轻混系统结合,也就是目前和德尔福正在做的;第三步是把 DSF 技术和稀薄燃烧结合。   其实 DSF 技术和之前的「 闭缸技术」 道理类似,都是通过减少点火次数来达到节省油耗的目的。 我们在美国租的这辆搭载了 V8 发动机的雪佛兰 Suburban,就有闭缸技术,可以在巡航或者减速时,变为 4 缸工作。从体验来看,变为 4 缸模式的时候很少… 相比之下,DSF 技术就显得更上一层楼了,控制更加线性一些。Tula 公司的核心优势,就是在 DSF 技术实现跳跃式点火的同时保证 NVH,并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无缝切换。(说简单点,就是不给用户带来额外的震动和噪音)当然,DSF 技术只是德尔福科技所有技术储备中的一项。 供应商的技术储备,就像是一个「 武器库」。当车企面对油耗限值一筹莫展时,一定会第一时间到供应商武器库中挑选。这时谁有现成的技术,谁就在竞争中占得上风。 看了德尔福科技在 CES 的「 首秀」 之后,我认为确实如 Mary 所说,德尔福科技可以更「 专注」 了。同样,安波福也是如此,成功化身为一家科技公司。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在赌城叫一辆自动驾驶的 Lyft 网约车,是什么体验?

· Jan 19, 2018

这周从拉斯维加斯回来之后,周围很多朋友问我:你觉得今年 CES 展上最酷、最牛 X 的产品或技术是什么? 这种问题之前我总觉得需要聊很久,而今年,答案变得简单了:最酷的一次体验是在赌城用 Lyft 叫了一台自动驾驶「网约车」。 当然,后续的问题就变得更多了:是用普通的 Lyft App 叫的么?任何人都能叫么? 叫来的是什么车?去哪儿都可以么?车上有司机么?多少钱?…针对以上问题,我想聊聊我的自动驾驶网约车初体验,以及我了解到的这个大胆项目尝试背后的故事。 这次的这个有趣尝试,其实是美国最大的互联网打车平台之一 Lyft(来福车)与安波福(Aptiv)之间的一次合作,「 针对 2018 年 CES 展会期间,在拉斯维加斯市内,30 多个固定目的地之间的自动驾驶叫车服务项目」。 什么?你还不知道安波福?那你应该先看看这篇文章:《从德尔福分拆之后,安波福第一次面对媒体,他们说了什么?》。 简单来说,安波福是从汽车供应商德尔福拆分出来的一家公司,专注于汽车前沿创新领域,包括高级驾驶辅助、自动驾驶、主动安全、车载互联等等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化应用,为未来移动出行方式开发技术以及解决方案。 这次安波福改装了全新宝马 5 系轿车作为提供自动驾驶服务的车辆。在硬件层面,整车总共搭载 9 个激光雷达(5 个长距离 4 线激光雷达来自 IBEO,另外 4 个短距离 16 线激光雷达来自 Velodyne)。 当然,这只是目前的方案。你也许会说,这么多激光雷达岂不是很贵?没错,目前如果从市面上买,一个短距离+长距离的 LiDAR 价格应该会超过 2 万美金。但安波福也投资了几家激光雷达公司(例如 LeddarTech、Quanergy 以及 Innoviz),他们的目标是在不远的未来量产固态激光雷达,成本可以降低到几百美金甚至更低。   另外,这台全新宝马 5 系还搭载 10 个毫米波雷达、4 个摄像头,以及工业级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度很高。我们偷偷打开了后备箱(抱歉无图),其占据的空间仅相当于丰田混动凯美瑞后备箱的电池组空间。 至于为什么是宝马 5 系,我想没什么特殊原因,很大可能是宝马和安波福本身就是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车辆。当然我相信如果是用电动车来做,在供电方面改装应该会更加容易。 车内大屏幕改装成了高精度地图采集画面,乘客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车辆周围情况,后排也多了一个屏幕,另外有一个红色紧急按钮和自动驾驶启动按钮。除此之外,看不到太多改装。 说完了车辆硬件,下面就聊聊这次的 Lyft 打车体验。首先,这次真的是用 Lyft 的 App 叫车,对,就是普通美国人用的那种。用手机打开 Lyft 的 App,喏,就是这样: 据说这次的项目运营时间是 CES 展会期间的每天早上八点半到晚八点半,在这期间,你的 Lyft 首页内会出现「 点击呼叫一台自动驾驶车」 的按钮。点击按钮,进入到叫车页面,运气好的话,「 保留座位」 按钮会亮,然后继续。我的运气不太好,盯着这个页面一个小时按钮才亮,毕竟人多车少。这次安波福总共做了 35 台车,只有 10 台投入运营。 好了,进入到这个页面,像往常一样选择接驳地和目的地,此次体验几乎覆盖了拉斯维加斯主干道两旁二十多家高级酒店。随便选一家,赶快叫车,继续等待。 可惜到了这个页面就等不到车了,毕竟人多车少…试了几次,放弃了,看着 Gold Lot 停车场的 Lyft Club 上上下下的体验者,心生妒忌,于是找了内部人员,无耻「 加塞儿」,简单体验了下这台自动驾驶 Lyft 快车的乘坐体验。 车内驾驶员位置会坐一名「 安全员」,为了保证在紧急状态下能够及时接管车辆,保证车内乘客安全,副驾驶位置会坐一名工作人员,为了给乘客介绍和解答疑问。这台车在 Gold Lot 接驳停车场内以及酒店园区内是需要人为驾驶接管的,因为目前酒店内属于私人土地,不允许高精度地图采集,安波福也正在积极协调和谈判。 在公共路上时,驾驶员按下自动驾驶按钮,这台「 来福车」 便会进入自动驾驶模式,车辆会根据目的地自动选择路线。不同的目的地、不同的道路进行排列组合,总共的行驶线路多达一千多条,这也是和此前进行的单一路线自动驾驶 demo 测试最大的不同。如果驾驶员踩制动或者转动方向盘,自动驾驶模式将会推出。 车辆驾驶行为几乎和人类驾驶没有太多区别,可以自动识别红绿灯(和当地交管部门合作,接入红绿灯信号,同时车内摄像头也会识别红绿灯信息,将传感器信息融合在一起)、包括行人在内的周围一切物体和路况,当前方有障碍物时可以自动避让,可以自动转弯和并线、加速和减速等。有趣的是,在试乘途中,右侧有大货车在路边停靠,这台车会自动向左靠,降低风险。由于展览规模很大,在展馆周围有警察临时指挥交通,这台车的能力可以识别,但目前还是要求驾驶员人为接管,降低风险。 试乘体验很无聊,但越无聊我越觉得兴奋,因为在如此复杂和随机的路况以及路线选择下,这台来福车并没有给乘客任何惊险或「 突兀」 的体验,这对于一个非 demo,而是真正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来说,真的是让人惊喜。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次体验是此次 CES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个,和此前参与过的大多数媒体体验和技术 demo 不同,安波福真正让自动驾驶技术服务面向 C 端用户,这需要勇气和技术实力。 此次和 Lyft 的合作,安波福一方面迅速提升了其 C 端品牌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每天收集 100 个小时、30-40T 的数据,这对他们的技术和地图的改进和提升将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安波福建立了新的数据中心,100 台车、500 个人将会是他们年底的目标。 说回到安波福这家公司,经过德尔福的拆分,这家公司主要负责自动驾驶技术相关技术研发和提供未来出行服务,是新的产业,客户需求很强,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来做。他们的目标是在未来 18 个月内,把自动驾驶技术量产落地到车上,在 2018 年完成百万公里的测试,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驾驶员从车内「 拿掉」,未来可能会和公交运营公司或物流公司合作,当然,我相信在合作初期,安波福与合作伙伴会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方案,避免一些特殊路段和情况,应该会先以固定区域或路线内的非高速车运营为主。 自动驾驶对汽车行业的变革会在近几年内不断加速,在出行服务领域的应用也迫在眉睫,安波福将会在「 激进」 与「 保守」 之间不断取舍,时间不等人,安波福的极客之旅正在继续。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