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说,Model 3 上使用的 2170 电池正式投产了

· Jun 20, 2017 333

最近,特斯拉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JB Straubel 在一个主题演讲上称,特斯拉已经开始生产 Model 3 的电池了,并准备根据汽车生产的需要随时提升产能。 这次生产的 Model 3 电池是 2170 型电池。与用在 Model S 和 Model X 上的 18650 型相比,2170 型成本更低,能量密度更高,因而能够降低 Model 3 的生产成本。Musk 曾这样说过:「2170 是世界上能量密度最高、最便宜的电池。」此外,特斯拉为这次的 2170 设计了新的电池模块和电池组架构,并主要负责这一块的工作,至于电池的生产任务则交给了松下。当然,这一切都是在 Gigafactory 1 里完成的。在这之后,它们将被运加州往弗里蒙特工厂,也就是特斯拉准备生产 Model 3 的地方。 其实,早在今年 1 月份,特斯拉就已经开始生产 2170 型电池了,不过当时主要是供给储能产品 Powerwall 和 Powerpack 使用,在电池成分上采用的也是镍锰钴 (NMC) 氧化物,而非特斯拉用在汽车电池组上的镍钴铝(NCA)氧化物。不过,这次特斯拉虽然说 2170 电池会采用不同于此前 NMC 的技术,但并没有说仍然会是 NCA。 至于特斯拉的 Model S 和 Model X 将来是否也会使用新的 2170 电池替代原本的 18650 电池?特斯拉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刚刚,观致确认:决定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但仍未透露投资方

· Jun 20, 2017 333

6 月 20 日,观致宣布:随着 2.0 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包括新战略投资的引入,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正在步入第二发展阶段快车道。 观致汽车首席执行官刘良博士 19 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观致正在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开拓中国新高端汽车市场的经验和基础之上,观致汽车将借力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共享化的趋势,把观致汽车打造成一家中国领先的变革型企业,服务消费者,带领中国新高端品牌走向世界。」 为了抓住消费升级为汽车市场带来的利好和机遇,观致汽车推出了两栖发展战略:一方面,立足当下,不断丰富和完善燃油车型的产品线,尤其要通过创新技术的应用,打造观致燃油车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着眼未来,积极推进新能源车战略,同时开发包括无人驾驶在内的未来出行解决方案。 为了推进两栖发展战略,观致汽车制定了 2.0 执行战略和路径。在 1.0 第一步,首先提升传统能源汽车的销量;积极推行成本管理与降低计划;大力开发新产品,争取每年向市场推出一款新车。 在 2.0 第二步,观致决定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跨界合作开发未来智能出行解决方案。观致汽车正在加速推进这一战略,尤其观致新能源蓝图愈发清晰。观致将依托高品质整车平台与成熟新能源技术,将旗下燃油车产品逐步电动化,快速投放市场,占得先机。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又有一家公司拿到了加州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它的创始人竟然是……

· Jun 20, 2017 333

前两天,一家叫作「 景驰」 的公司拿到了加州 DMV 颁发的自动驾驶牌照,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都是:怎么之前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 其实,没听过景驰没关系,但提到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相信很多关注自动驾驶的朋友一定知道:原百度高级副总裁、无人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 今年 3 月份的洪泰基金 CEO 春分大会上,王劲宣布他将从百度离职,创建景驰科技并专注研发自动驾驶。随后,他挖来了激光雷达公司 Velodyne 的 CFO Qing Lu 担任景驰 CFO。值得一提的是,当初 Velodyne 正是派出了 Qing Lu 与王劲谈判,最终才促成了百度对 Velodyne 的投资,而这次谈判也让两人相识。另外,王劲还挖来了前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韩旭担任 CTO,韩旭在 2007 年获得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一直从事着计算机视觉以及机器学习领域的工作。(景驰 CTO 韩旭)最后,为了搭建创始团队,王劲请来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电子与计算工程系博士 Li Yan 担任首席架构师,Li Yan 此前曾就职于微软美国研究院、Facebook 和神州专车。 前不久,景驰对外展示了他们的自动驾驶原型车,原型车辆基于林肯 MKZ 打造,采用了 Velodyne 的 64 线激光雷达设计方案。另外,王劲还透露,景驰目前获得了由洪泰基金、联创投资以及启明创投等机构的 1000 万美元以上的投资。 其实,对于景驰而言,不光是创始团队的背景与百度有着微妙的关系,就连他们的自动驾驶发展路线也更倾向于百度的路径。从原型车上的 Velodyne 64 线激光雷达就可以看出,景驰更想直接做 Level 4 级别的自动驾驶,而不是从从低级慢慢开始做。 王劲认为,无人驾驶技术要想在 3 到 5 年内实现,主要基于三项技术的突破:深度学习、传感器以及硬件升级。 通过深度学习完成决策和感知,可以很快将无人驾驶的能力提升到人类驾驶员以上。同时,无人驾驶汽车还需要非常多的传感器才能工作,包括摄像头、惯性导航等重要部件还要配合高清地图才能发挥作用,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硬件升级的速度也将直接决定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走向。 王劲还认为,除了以上这几点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数据收集的能力。如果一个公司在做无人驾驶,无人驾驶的车队规模该有多大?车队规模会影响到数据收集能力的强弱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度。把一个无人驾驶项目的车队规模、数据中心、计算能力综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个无人驾驶团队技术的先进程度。 既然景驰已经拿到了加州 DMV 的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不出意外的话,未来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他们的原型车上路测试。王劲曾经说过:「 如果汽车行业不革自己的命,就会被别人革了命」,如今,他自己率先革命成立了景驰。在我看来,相比于其他喜欢高调行事的科技公司,景驰的低调作风或许可以走的更远,拿到加州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开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4 秒破百,豪华依旧,捷豹版特斯拉真的要来了!

· Jun 20, 2017 333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特斯拉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捷豹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用来和特斯拉竞争的产品,是一个跨界 suv 车型:I-PACE。 2016 年的洛杉矶车展,I-PACE 的概念车正式发布,而到了今年的日内瓦车展,捷豹带来了一款更接近量产的车型,但是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内饰上来看,都和 2016 年的概念车相差不大,后来在 4 月份的上海车展上,这辆车又一次出现在捷豹展台上。 但是最近的一条新闻却让人觉得有点意外:供应商麦格纳斯太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捷豹 I-PACE 的第一批车已经开始在麦格纳位于奥地利的工厂生产了。虽然从外媒的这条报道里我们不能明确知道量产的是什么版本(应该是小批量量产或试装),但是这个节奏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儿太快了。 因为按照传统汽车的开发流程来说,从概念车发布到现在还不到一年,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前期开发可能都不够,更别说投入量产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捷豹的 I-PACE 计划,应该早就开始了,至少比概念车发布要早得多。 很多猜测认为,捷豹会在今年 9 月的法兰克福车展发布 I-PACE 的正式量产版本,而直到 2018 年,可能你就真的能买到这辆车了。由此可见,在所有冲着特斯拉来的传统整车厂中,捷豹的进度明显是快很多的。 其实最近 I-PACE 的曝光度不低,先是它的量产版的伪装车被媒体拍下,接着在摩纳哥,一辆无伪装的灰色 I-PACE 又被人拍到动态视频。当然,我们同样不确定这辆无伪装车是处于什么状态的版本,但是越来越多的曝光说明,I-PACE 项目在稳步的进行之中。 I-PACE 是一辆什么样的车? 严格上来说,这辆车并不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 SUV,虽然他和捷豹的 F-PACE 基于同样的平台开发,但是从车身形态上来看,把 I-PACE 叫做「跨界 SUV」可能更适合一些。I-PACE 的风阻系数是 0.29。 在很多人看来这辆车就是捷豹版的特斯拉,它也被认为是特斯拉 Model X 的强劲竞争对手,但事实上 Model X 和 I-PACE 的尺寸并不处于同一个级别。 从整车设计角度来说,捷豹 I-PACE 完全是电动化时代的产物,他看起来在外观上特别有厢型车(box)的感觉,前面的机舱很小,然后把空间都留给了乘坐舱。在 2016 年概念车发布的时候,捷豹方面就表示这辆车的内部空间可以媲美宝马七系。 另外从前脸来看,捷豹还是给这辆车保留了前格栅以及非常鲜明的家族式前脸设计,并没有采用「无脸化设计」。捷豹的设计总监 Ian Callum 说,他们之所以这么处理,是想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是一辆捷豹。潜台词就是,不会因为是一辆电动车,而丢失一个英国品牌的那种逼格。 这个思路在内饰设计上也贯彻的特别好。I-PACE 的内饰没有采用特斯拉那种极简的处理手法。如果你看它的内饰会发现,它还是更像一个传统的汽油车,比如人机交互系统。全液晶仪表、中控大屏、5 寸的空调控制盘,这三块屏幕营造了 I-PACE 的科技感,但整体来看却不是太过激进的设计,而且空调控制区域的处理,你还能看到路虎揽胜星脉的影子。 当然,除此之外,英国人还是把自己对于豪华的理解融入融入到了 I-PACE 的内饰上。比如说车厢内饰不同材质的搭配(布料、金属等等)。作为一个高端豪华品牌,捷豹显然认为电动车不等于极简化,而是应该保持自己品牌应有的档次和质感。 然后我们再来说动力系统。按照捷豹的说法,I-PACE 将会搭载一个 90kWh 的电池组,而且它应该不会采用的不是特斯拉那种圆柱形电池的方案。90kWh 电池组可以让 I-PACE 在 EPA 工况下达到 220 英里的续航水平(相当于 350 公里,概念车宣称 NEDC 工况下续航 500 公里+)。当然在充电方面,I-PACE 也可以采用 50kW 的直流快充,在 90 分钟内充满 80%的电量。 从性能上来说,虽然它是一辆跨界 SUV,但是它的加速能力是完全可以媲美保时捷 911 和捷豹 F-TYPE 的。双电机总共可以输出 395 马力,最大扭矩达到 700 牛米,百公里加速时间的大约在 4 秒左右。 按照 Car 杂志给出的数据,I-PACE 整车重量大概是 2.1 吨,要比 Model X 90D 轻 300 公斤。作为减重的一个重要的手段,I-PACE 也使用了铝车身。 近在眼前的量产车 然后我们再说回 I-PACE 的生产。 传统汽油车的整车开发周期一般是三四年左右,虽然电动车的动力系统构造简单太多,但是也绕不开各种验证、路试的时间,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I-PACE 这个项目其实很早之前就开始了,这样才能保证它在 2018 年 能如期的量产上市。而它的潜在竞争对手,比如说奔驰的 EQ 以及奥迪 Q6  e-tron,目前还只是概念车,量产可能也要等到 2020 年,肯定要晚于捷豹 I-PACE。 … 继续阅读

外媒曝特斯拉在华建厂基本敲定,选址落户上海临港

· Jun 20, 2017 333

(本文作者黄晚)今天,彭博社曝出了一个大消息:据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就在华建厂以首次实现本地化生产事宜已与相关方面达成基本一致,这将有助于特斯拉更好的开拓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这位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还透露,协议最快将于本周达成,协议达成之后,特斯拉将在上海临港产业区建厂。至于具体细节,目前还未最终敲定,宣布时间可能会有变化。 按照中国现有的规定,外企在中国建厂需走和中方合资的模式,所以这次特斯拉也需要选择一位中方合作伙伴。从协议看来,极有可能是上汽。 特斯拉在美国加州总部的公司代表尚未回应置评请求。临港的一名发言人也没有回应。 实现本地化生产对特斯拉拓展在中国的业务来说至关重要。在 2 月 22 日的特斯拉 2016 全年财报会议上,特斯拉宣布特斯拉中国 2016 年销售额达到 10 亿美元,约占特斯拉全球销售额的 15%。如果能实现本地化生产,避免 25%的进口关税,必将能释放更大的市场潜能。   另外,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在新能源政策上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如美国最近就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当然不利于以新能源为特色的特斯拉在美国本土的发展,马斯克也因此退出了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 与之相反,中国正将新能源汽车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上给予补贴和支持。这也使得中国在 2015 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所以,特斯拉此时选择在中国建厂便可获得政策红利,而这无疑更有利于它自身的扩张和发展。 不过,从产品层面来说,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中国国内的电动车想要获得补贴必须使用国产电池。但是特斯拉有自己的 Gigafactory ,相较于国产电池,Gigafactory 无论在技术上或成本上都更具优势。特斯拉怎么做这个选择题?用 Gigafactory 的?或是用松下在华工厂生产的电池?不过就算没有补贴,在上海这样的地方,也还是可以免费获得新能源牌照。 但是话说回来,这次特斯拉敲定国内工厂的消息看起来言之凿凿,但仍然没有经过官方确认。这个连续剧,恐怕还没有到大结局的时候。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真正的自动驾驶核弹:特斯拉正式启动「小视频」计划

· Jun 20, 2017

你肯定听过这么一句话,叫做:发动群众的力量。 如今,特斯拉深谙这句话的精髓,打算依靠车主们的力量来让「 无人驾驶」 成为现实。 5 月 7 日,特斯拉在向美国车主推送第二代 Autopilot 的软件更新(版本号 17.17.4)时,希望车主同意车辆拍摄一段小视频并上传至特斯拉服务器。(所以暂且叫它「 小视频」 计划好了…)特斯拉原话是这么说的: 我们在努力提升自动驾驶功能的安全性,并尽快让无人驾驶成为现实。 为了实现这一期许,我们需要用车辆的摄像头收集小视频,来让车辆学会如何识别车道线、路标和红绿灯位置。我们获得的道路数据越多,你的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就会越强大。 我们必须告诉你,这些小视频不会和你的车架号关联。为了保护你的隐私,我们保证没人能在系统中搜到特定车辆所上传的小视频。 在下一段声明中,特斯拉再次强调了隐私问题,并提到这些数据会和合作伙伴分享。这里的「 合作伙伴」,目测就是英伟达了,两者之前已经达成合作。 下面这张图,就是特斯拉车主在升级时弹出的对话框。点下「I agree」,你就成为了无人驾驶事业的接班人,颇有「 我奉献,我光荣」 的感觉。 特斯拉的套路,有点类似于我们安装电脑软件、手机 App 时的「 用户体验计划」,厂家通过终端的自动反馈,来不断迭代 App。考虑到隐私和内存占用问题,我个人一般不参与任何「 用户体验计划」。所以特斯拉一再强调隐私问题,是有必要的。 两者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特斯拉收集的是小视频,而电脑、手机上传的是一系列错误报告。 每段小视频的数据构成是:车身 7 个摄像头以 1fps 帧率拍摄 10 秒(即 10 张图片);前视主摄像头以 30fps 帧率拍摄 10 秒,以及相应的雷达数据。 一位 ID 名为 verygreen 的网友在 teslamotorsclub.com 发帖表示,在研究了这套触发机制后,他发现特斯拉的这套数据采集系统非常灵活,特斯拉也可以决定视频拍摄时机、拍摄频率,也能筛选上传数据的车型和固件版本。 目前来看,这套数据采集系统可能是随机触发的,系统可能会在任何时刻开始拍摄视频。 国外有个网名为「kutrod」 的网友,在参与这项计划后,使用 Google Wifi App 监测了自己的 Model S 的流量使用状况,截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辆 Model S 在 5 月 7 日升级新版固件后,上传数据量激增,而之前的数据量每次只有十几兆。粗略估算,从 5 月 7 日到 6 月 10 日,这辆 Model S 一共上传了 1.8GB 的数据量。虽然特斯拉内置 4G 模块,但根据外媒报道 ,目前只有当车辆连接 WiFi 时才会上传视频数据。 目前,特斯拉大概有 5 万辆配第二代 Autopilot 硬件的车。做个简单计算,假如所有车主都加入这项计划,那么特斯拉每个月可能会收到最多 100TB 的数据。 想要搞定这么多数据,想必特斯拉所打造的神经网络已经成熟,就等着接受海量数据了(这得买多少 GPU 来跑算法?)。 在我看来,这才是特斯拉发展自动驾驶,冲刺无人驾驶目标真正的「 杀手锏」。 其实,从目前的用户反馈来看,第二代 Autopilot 硬件的用户体验在某些方面不如第一代 Autopilot,主要是算法问题而非硬件。在特斯拉启动「 小视频」 计划后,想必能够加速第二代 Autopilot 算法的升级。 从升级第二代 Autopilot,到打造终极的无人驾驶系统,特斯拉这是典型的发动群众的力量。 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通用制造了 130 辆自动驾驶版 Bolt 电动车,用于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同时,通用还自豪的宣布,这是业界第一次使用了批量生产的方法来生产自动驾驶汽车。 和通用一样,Waymo 为了让自己的无人车更快落地,在凤凰城部署了 500 辆自动驾驶版 Pacific。 相比之下,特斯拉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子,号召广大用户上传数据来提高自动驾驶能力,而传统车企则做不到。一是因为所有特斯拉都具备联网能力,OTA 功能非常强大,这是必要条件;二是因为特斯拉已经卖出了足够多的车,可以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 目前来看,特斯拉的这套「 众包计划」 只是在美国开展。在中国、欧洲会不会遇到法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比如欧洲某些国家禁用行车记录仪,而中国可能会考虑信息安全问题(毕竟采集地图数据都需要资质)。 特斯拉曾明确表示,依靠第二代 Autopilot 硬件就能实现无人驾驶。而这一切能不能实现,就看你们这些车主的「 小视频」 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