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 下次滴滴打不到车的时候,你还可以找奔驰租一辆 smart

· Jan 24, 2017

2016 年,共享单车以难以想象的速度爆红,随之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汽车的分时租赁也被带的热了起来。 其实汽车的分时租赁不算一个新事物,在摩拜这些平台诞生以前,就有不少的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在运营,只不过,由于用的车子普遍不够酷,并且在租还模式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一直不温不火。但是摩拜、ofo 的火爆,一定程度上让吃瓜群众们对于」 分时租赁「 这件事有了更多的认识,所以,汽车分时租赁也开始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 过去的一年,相信你应该在路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共享用车的身影,尤其是在北京。它们可能是 smart、可能是宝马 i3、也可能是国内厂商出品的各种电动车。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由第三方平台运营的。但是,主机厂也开始进入国内的分时租赁市场,比如之前奔驰在重庆落地的 car2go 项目。而在北京,也有一个奔驰的项目,叫 Car2Share。用的车子仍然是 smart,不过主色调选了绿色。 最近,它在街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作为一个对分时租赁有特殊「癖好」的媒体,我们终于在年关将至的时候体验了这个项目。 一个「关爱」白领的分时租赁平台 Car2Share 其实在北京运营有一段时间了,一年之前我就在西三旗的某个园区看见了这些绿色涂装的 smart,但是,它一直以来给人的形象都是一个 to B 的分时租赁项目,以至于我们一直没有去尝试它。 直到去年年底,它变得高调起来,还和 SOHO 中国达成了合作。 其实,这是一个定位非常明确的分时租赁品牌——上班族才是它的目标人群。 理由有这么几个: 1. 网点分布:在北京的 18 个网点,全部设在办公场所,其中就包括了 6 个 SOHO 园区。 2. 还车模式:不支持「 散养」,取车和还车必须是在同一网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框住了自己的用户群,以及他们的使用场景。用户群相对高端,使用场景相对简单。这意味着运营可控性更高。 3. 注册模式:这个平台在注册的时候,需要你提交自己的企业邮箱信息。这是别的分时租赁产品所没有的设定。对于无业游民和自由职业者来说,基本就别想用它了。 如果你能接受这样的设定, 在他们的微信服务号里注册个账号然后提交押金,就可以开始用车了。他们没有做手机 App。 计价方式:时长+里程,半小时起租,9 块 9 半小时。超出之后每分钟 0.33 元。里程费是每公里 1.2 元。 和使用流程有关的所有操作都通过服务号完成,订车的时候,需要输入取车时间和预计还车时间。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预计还车时间时间」非常重要。计费规则里有这么一句:「若提前还车,以预计取还车时间收费;若超时还车,以实际用车时间计费」。 举个例子:比如我订车的时候选择了预计下午五点还车,如果我提前半小时还了,系统还是会按照五点还车来收费,如果是五点半还了,那么就会再另外计费,超时 30 分钟内按 0.33 元/分钟收费,超过 30 分钟按 0.495 元/分钟 。 所以,使用 Car2Share 之前,一定得估计好自己的使用时长。 做个对比,同样用奔驰 smart 做分时租赁的途歌,也是时长+里程的计费方式,每分钟 0.28 元(晚间 0.02 元),每公里 1.88 元。(网点外还车费用另算)如果不考虑使用场景的限制,单纯从价格来说,Car2Share 还算合理,你要是把它放在滴滴抽风的大背景之下来看,就更觉得合理了。我从朝外 SOHO 开着它去南四环的新发地办事儿然后再回到朝外 SOHO,总费用 100 出头(我的还车时间就预估错误,浪费了半小时,滴滴快车单程大约 60 元)。 不一样的钥匙 至于用车流程方面,和很多分时租赁品牌一样,取车的时候在手机上点击开门,进入车内,用车子里的钥匙点火。如果是临时下车,同样钥匙开关车门。有意思的是,在中央扶手区的杯架位里,我发现一个「 钥匙感应垫」,还车的时候,把钥匙放在这个垫上,系统检测到钥匙存在之后,才可以完成还车操作。这是因为 Car2Share 的车钥匙可以被随身携带,不设计一定机制来「 牵制」 它,很容易被遗失。其它平台的车子,要不然是一键启动的,要不然就是采用物理方式把钥匙和车子中控台「 绑定」 在一起。 车里的整洁度不用担心,运营方还贴心的提供了手机支架。在车门储物格的一个袋子里,放置有行驶证、保单、加油卡等物品。油卡加油的模式和途歌一致。 在车辆实际使用层面,Car2Share 和途歌的体验很接近,作为一个途歌老用户,用 Car2Share 的时候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适应。 能代替上下班吗? 接下来,我想着重说说 Car2Share 的包夜模式。在我看来,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开自己的车上下班了。 这个模式是这样:晚 6 点到第二天早 9 点,时长费打包价 68 元,里程费仍然是 1.2 元每公里。 这个特别适合上下班用户,晚上租个车开回家,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再开到公司还掉。 以我为例,上下班往返 30 公里,所以每次包夜的总租金大概是 30*1.2+68=104 元。按每月 20 天计,每月需要 2000 出头。注意,这里面包含了油费,但是不包括你晚上开回家的小区停车费,不过白天在公司的停车费是不用你承担的。 算笔账:如果我用私家车上下班通勤,每天油费约为 15 元(每公里 0.5 元),公司停车包月 950 元(朝外 SOHO),如果再算上车辆保险、保养、折旧等等乱七八糟的开销,我反而觉得 Car2Share 还挺合算的。 不确定因素是如何保证每天都预约到车子。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提前很久预订……因为每个网点的车子数量不一,我们所在的朝外 SOHO,运营方投放了四台左右的车子,如果平台上用户多到一定程度,这几台车肯定是供不应求的。 而主打上班族人群,就意味着要把网点车位设置在办公楼的停车场里,如何平衡车位数量(运营成本)和用户需求,可能需要运营方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模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 Car2Share 要重点宣传自己和 SOHO 的合作了。 … 继续阅读

特朗普请三巨头 CEO 吃饭,大佬们终于「认怂」了

· Jan 24, 2017

白宫办公室的椅子还没坐热,特朗普就马不停蹄地约见了通用、福特和菲亚特克莱斯勒(FCA)的三位 CEO,形式是「 吃早餐」。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特朗普在这方面异常积极。 这次三巨头老板被约谈,让我想起了年初特朗普和硅谷大佬们的那次见面。当时的特朗普刚赢得大选,想先把硅谷这帮人招安,会谈气氛严肃、尴尬,各个大佬一脸「 摊上大事」 了的样子。(因为之前很多大佬反对特朗普…)这次特朗普约谈车企老板的初衷,还是为了美帝人民的工作问题。见面之前 ,特朗普不忘发个推特: 众所周知,特朗普主张在美国本土创造工作机会。白宫发言人 Sean Spicer 说:「 特朗普是为了倾听大家的意见,看看如何一起把更多工作带回汽车行业。」 其实,潜台词就是:总统都亲自出马了,你们配不配合看着办。 不配合的话,后果很严重,就是直接加税。在此之前,特朗普曾说从墨西哥或其他国家进口的车,会强加 35%的关税(逼着大家在本土造车)。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嘴炮选手,他上台的第一天,就签署了第一份总统令宣布美国退出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看到这里,想必通用、福特和 FCA 老板可能就有点服气了… 上一次通用、福特、FCA 和美国总统坐在一起,还是在 2011 年 7 月。当时奥巴马和大家达成的共识是减少排放,目标是在 2025 年前油耗值达到 54.5mpg,几乎是当时的一半。 对比两次约谈你就会发现,只要总统把大家叫到一块开会,基本没什么好事。总统们都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比如奥巴马喜欢主张搞环保,特朗普是个主张把工作机会带回美国本土的总统。 车企能做的,就是在互相博弈的基础上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在看到奥巴马表态后,各大车企也纷纷表示赞同。除了口头赞扬之外,美国车企还做出了实际行动,但他们却说这和特朗普政治没什么关系,完全是商业决策,并且已经执行很长时间了。(不能在舆论上向总统低头)下面看看福特、通用和 FCA 都曾经干了点什么: 在 2016 年 9 月,福特 CEO Mark Fields 说对墨西哥的投资不会造成美国本土工作机会的流失,他当时的措辞是:「Absolutely not. Zero.」。当 CNN 的记者问起如果特朗普当选,真的要加 35%的关税时,Mark Fields 则拒绝回答这种有关「 假设」 的问题。 在今年 1 月,福特撤销了在墨西哥的 16 亿建厂计划,宣布将在密歇根投资 7 亿建厂。但福特的小型车(福克斯)将继续在墨西哥现有的工厂生产。在会见完特朗普之后,福特 CEO Mark Fields 说,即使是特朗普没有当选,他们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上周,通用确认将会在今年增加 10 亿美金的投资,并把部分在墨西哥生产的零部件转移至美国本土生产。在此之前,通用 CEO Mary Barra 会见特朗普的时候,说这笔投资会为美国本土增加 1500 个工作岗位。 同样是在这个月,FCA 宣布要花 10 亿改建在美国中西部的两座工厂,此举带来 2000 个工作岗位。另外,还可能把道奇 Ram 皮卡的生产从墨西哥转移至密歇根。 对了,FCA 最近还摊上了一件大事,就是柴油车涉嫌排放作弊,可能要步大众的后尘,面临美国 EPA 和司法部的调查。FCA 只是信誓旦旦的说:「 会和特朗普政府说明此事,并公平、公正地解决。」 新任总统特朗普如何解决此事,值得围观。 车企搞海外工厂是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主要还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想想墨西哥和美国工人的工资差距)。在特朗普上台前后,车企密集表态并作出战略调整,说不受政治影响我们也不信。 在和特朗普吃完早餐后,三家车企中只有福特 CEO Fields 接受了采访,他是这么评价这次会面的:「 新任总统非常、非常认真的在让美国的经济变得更强大,并且通过政策、税收、贸易和法规来促成这件事,我对此充满信心。这将会鼓励所有 CEO 决定不断向前。」 无论车企的官方口径如何,特朗普的上台都给美国汽车工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受影响的主要是美国本土车企的全球化进程。大家也已经纷纷把投资撤回国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谁让人家是总统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嘘~MMC 在上海车展搞了个大新闻

· Jan 24, 2017 333

还记得去年八月底我们的 MMC 2016 展会吗?我们联合 SIEC 以及 APEC-IOV 一起,为大家带来一场未来出行秀。今年 MMC 又回来了,而且我们只会更酷,更精彩,更未来。 去年的 MMC 展会上,主办方设置了未来出行的迷宫,让各种工具呈现荧光的效果,更具科技感与未来感。 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置了领先的未来出行科技体验区,将所有划时代的科技展示给观众,让科技走进生活。 更有同期举办的第三届 APEC 车联网研讨会,聚集了全球智慧交通、未来出行、车联网的规划者、管理者、创新者和关注者。 这次的 MMC,我们将为大家带来升级版的汽车科技盛宴。MMC(Mobile & Mobility China)2017 共分为两个部分,时间分别在 4 月和 9 月。 今年 4 月份的预热活动将直接在上海车展现场举办,我们将联同 MMC 主办方推出「 回到未来」 第二季第一部曲,以主题日路演+体验的形式去为大家展现更加次世代的出行方式。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去年的干货以及产品展示体验,今年的 MMC 将会加入 VR 和 AR 技术,让用户在游戏中体验多品种多地形、多气候的出行工具。用虚拟和现实的结合让观众更好的感受未来出行! 另外,去年已经引起行业极大关注的 MMC Worldwide Competition 今年将欢迎更多的优秀企业参与。 来自政府、企业、院校、媒体和投融资机构的各领域专家,将给予与会企业公平、公正、公开的专业评审。 MMC 的主场活动已经确定在今年的 9 月 14-16 日举行。升级版的「 回到未来」 在体验环节,将结合汽车博物馆、汽车公园(MMC 未来出行挑战赛)、无人驾驶测试园等环节,将未来出行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今年 GeekCar 将会继续携手 MMC,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有趣,更加未来的汽车科技展。 去年你没来,今年你还在等什么?! 去年已经来了?那今年更得来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