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 30 年通信的中兴,现在要来抢比亚迪的生意了?

· Dec 21, 2016

前几天董小姐想收购珠海银隆客车的事刚告一段落,中兴突然宣布成功收购珠海广通客车。这两件事几乎同时进行,更有趣的是,中兴未来要建的工厂同样位于珠海金湾区,和银隆客车的工厂挨着。 搞了 30 年通信的中兴,突然宣布要造车了。有点让人意外,但似乎是有备而来。 收购广通,成功「 上位」 中兴突然宣布造车,实在令人猝不及防,其实这笔投资案谋划已久。 早在今年 7 月,中兴就成功收购了广通客车。直到 12 月 19 日,中兴才正式对外宣布这条消息。 中兴收购广通客车后,拿到了传统大巴生产技术和生产资质。中兴将组建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围绕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车联网应用、大数据、自动驾驶、云计算中心的系统研发与建设运营,中兴智能汽车项目将是未来中兴的重要业务。 至于广通客车,很多人可能不熟悉。这家公司成立于 1999 年,主要生产大巴,包括新能源车型,目前产品已经卖到了德国、荷兰、澳大利亚…(走高端路线)除了收购广通客车,中兴还在珠海金湾区拿下 1200 亩土地,建立一个新的智能汽车制造基地。这个基地投资 146 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预计明年 1 月开工。全部完工后,计划年产新能源客车 1 万辆、新能源专用车 2 万辆。 搞了 30 多年通信的中兴,突然进入汽车行业,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田锋是这么解释的的:「 我们认为汽车更多的是带着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这就是我们的视角,运输系统会融入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物联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都会进行无缝融合。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兴通讯进入新能源汽车的逻辑就非常强了。」 好吧,除了生产制造,中兴似乎已经具备了所有的基因。另外,中兴进入汽车行业,和中兴前董事长侯为贵的推动有很大关系。 关于中兴的汽车业务,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技术就是「 无线充电」。 中兴在 2014 年就推出了「 智慧无线充电」,是面向电动车的大功率无线充电产品,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运营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目前,中兴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在很多地方落地,包括大理、郑州、成都、深圳和张家口等等。 很明显,中兴的无线充电技术势必会整合到未来的「 中兴智能汽车」 中。 刚成立新公司,就拿到了大单 国内的电动大巴卖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政府关系如何。中兴刚收购完广通客车,就拿到了大单。 12 月 7 日,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中标深圳西部公交项目,将为深圳西部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提供 204 台 8 米纯电动客车及智能充电基础配套服务。该项目的竞标者还包括五洲龙、南京金龙等多家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 有意思的是,深圳西部公交在今年 7 月曾以「 运力调整」 为由,终止了 2919 台电动大巴采购的招标工作(其中 8 米电动大巴 296 台),标额 17.9 亿元(不含国家和地方补贴),中标者正是比亚迪。 当时的中兴新能源刚刚成立,也参与了竞标,但以失败告终。 仅是从上面这起竞标案就可以看出,在商用车这个领域,已经出现了「 野蛮人」 瓜分市场的局面。至于在国外市场,两者打起来也是迟早的事。 和乘用车领域的新造车团队靠不断融资不同,中兴本身就是一家上市公司,现金流非常健康。去年,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 1001.9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 32.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1.8%。 进入汽车行业,中兴肯定也是深思熟虑的。不过,如此之快的就拿到订单,有点让人意外。 工厂选好地了,订单也有了。其实我更好奇的是中兴将如何发挥自己前 30 年积累的优势,造出来一辆更好的大巴。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12.21: 京沪网约车细则正式发布;本田首批氢燃料汽车 Clarity 开始交付

· Dec 21, 2016 333

京沪网约车细则正式发布 今天,京沪网约车细则正式发布,细则仍然坚持「 京籍京牌」、「 沪籍沪牌」 的政策。北京网约车细则要求车辆需在北京市登记,满足最新机动车排放标准等要求,并且给出了 5 个月的缓冲期。上海网约车细则要求达到机动车排放标准,且驾驶员应为本市户籍,并且当天开始实施。 就看专车公司如何应对了。 本田首批氢燃料汽车 Clarity 开始交付 前几天,本田首批氢燃料汽车 Clarity 开始向普通消费者交付,一共有 6 人成为了首批车主。本田 Clarity 不对外出售,只提供租赁服务,具体租赁价格为每月 369 美元,需要签订 3 年合约。根据本田和 EPA 的测试数据,Clarity 的最大续航里程为 366 英里,加满一次氢燃料需要 3 到 5 分钟。 这是要跟丰田 Mirai 正面对抗啊。 小米米家推出车载空气净化器   最近几天,全国多数地区都遭到了雾霾侵袭,空气净化器也成为了必备品。今天,小米发布了一款车载空气净化器,这款空气净化器定价 449 元,将于 12 月 27 日正式发售。米家空气净化器可以绑在座椅头枕上节约空间,洁净空气输出比率为 60 立方米每小时。 雾霾天不让开车怎么办? 英国准备推出屏蔽车主手机信号技术 据外媒报道,由于有大批车主喜欢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智能手机,英国政府正准备引进防止车主使用手机的技术。一种方法是要求手机制造商在手机当中增加驾驶模式,使车主只能收到特定来电,车主可以决定是否开启。另一种方法是,当汽车达到一定速度后,通过 GPS 技术来屏蔽手机信号。 第一种方法基本没用。 特斯拉将信贷额度提高 5 亿美元 就在两个月之前,特斯拉 CEO Elon Musk 还说,特斯拉在年底前不再需要举债,但这一次他可能要食言了。据外媒报道,今天,特斯拉通过两项信贷协议将借款能力提高了约 5 亿美元。目前,特斯拉的全部信贷额度已经达到了 18 亿美元。 企业家的话随便听一听就好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关于移动出行,明年宝马想在中国做这些事情

· Dec 21, 2016

年底,辞旧迎新,对于各大汽车品牌来说,也免不了回顾过往,展望未来。 而在 2016 年的汽车行业里,最关键的「 关键词」 之一,可能就是「 转型」。传统的汽车厂商,开始纷纷向「 移动出行服务商」 的角色转变。在宏大概念之下,车企强烈的危机感是巨大的驱动力之一。 作为主机厂阵营中的重要一员,同时又是移动出行这个领域里动手比较早的公司,宝马的动向一直受人关注,尤其是他们在国内的相关计划。眼看着 2017 年就要来了,借着一次媒体沟通会的机会,他们公布了一些这方面的动作。 新能源:更多车型+电池工厂 前一阵有一个消息:宝马新能源车自从推出以后,全球销量累计已经达到了十万台,这主要是针对 i3 和 i8 车型而言的。而到 2017 年底,他们准备让新能源车的总销量达到 20 万台,也就是说,在这一年里要卖出去十万台。 其中,中国市场势必要做出非常大的销量贡献。不过,仅仅靠 i3 和 i8 远远不够。于是,更多产品的推出就势在必行,比如还没上市的宝马 X1 插电混动车型,就是一款「 中国特供」 车型,不仅是国产,车子的性能指标、供应商选择,也是按照新能源补贴的相关标准来做的,显得来势汹汹。另外,之诺品牌旗下的插电混动 SUV,明年也会被推向市场(可以理解为换标版 X1 PHEV)。做这种深度本土化的新能源车,宝马的速度又是快过了对手。 另外在生产制造方面,华晨宝马的大东新工厂和位于沈阳动力总成工厂的高压电池生产中心都将在 2017 年投产,其中这个电池生产中心又特别让人好奇。宝马没有进一步公布关于它的细节,比如产能等等,但是通过这个生产中心的建立,能让人看到宝马在中国发展新能源车的决心。 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BMW 即时充电桩(ChargeNow)的数量将从 2016 年的 1500 个提升到 2017 年的 2500 个。 移动互联:用一个 App 搞定一切 几个月之前,在和车联网领域的朋友聊天时,他就说过,宝马要做一款综合性 App,把很多车联网相关功能都集成进来。而现在宝马宣布,在今年的最后一天,这个 App 就会在 App Store 里上线了,它的名字叫做「BMW 云端互联」。 如果你在 App Store 里面用「BMW」 这个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发现有相当多的官方 App 出现,内容涵盖了车辆远程管理、车主服务、资讯获取等各个方面。这就是问题所在:它们太过分散,对于用户来说,根本无从入手。 所以当初听到它们要做一个整合式 App 的时候,我非常期待。按照宝马官方的说法,「 这个 App 会是豪华汽车市场上功能最丰富的「 一站式」 个人数字化出行智能伴侣」。 它能提供的功能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旅程管理、车辆服务、高档出行服务、生活方式及娱乐服务。 等到这个 App 上线之后,我们还会进行试用体验,到时候再介绍关于它的更详细信息。 支撑起 App 里众多功能的基础是宝马的「 开放式移动云」 平台。这个云平台能把智能设备、车辆等各种终端连接起来,相当于给各个「 媒介」 架了不同的桥梁。在今年 CES 上,宝马展示了一个「 魔镜」 的概念,它就是开放式移动云的应用体现。 共享出行 在这个活动的现场,我还看到了一台宝马 i3,这本来不算稀奇,但是它上面「ReachNow」 字样的贴纸却特别吸引人。这其实是宝马集团的一个共享用车服务,模式类似于北京目前现有的分时租赁项目 EZZY,此前在美国的几个城市运营。它的中文版本 App 已经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了,只不过现在服务还不对外开放,但是这些信号表明,ReachNow 在国内落地只是时间问题了。 考虑到奔驰已经在国内落地了 car2go 和 Car2Share 这两个共享用车项目,宝马把 ReachNow 引入中国完全合情合理,同时也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在 2017 年,整车厂在国内的共享用车领域一定会有更多布局。 电动化、数字化、共享用车……通过以上梳理不难发现,在移动出行的每个大的细分领域,宝马在 2017 年基本上都会在国内有所动作。 互联网公司会在汽车创新里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汽车厂商在这方面的储备和实践其实一点儿也不少。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嫌弃特斯拉内饰的朋友,你们有盼头了

· Dec 21, 2016

从特斯拉 Model S 面世以来,身边一直都有人嫌弃特斯拉的内饰过于寒酸。除了一个足够酷炫的大屏之外,内饰做工、装配质量以及设计风格实在令有些人不敢恭维。其实,许多特斯拉车主的上一辆汽车都是奔驰或者宝马等车型,当他们将爱车换成特斯拉之后,特斯拉的内饰表现让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 部分消费者甚至投诉,特斯拉 Model S 的内饰经常会产生吱吱响声,这让他们对于特斯拉内饰件的可靠性产生了很大怀疑。 一些特斯拉的准车主也认为,相比于同价位的其他车型而言,特斯拉的内饰质量实在相差太多。作为对比,咱们再放一张沃尔沃 S90 的内饰图片: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看起来更舒服一点?之所以拿沃尔沃的内饰图片作为对比,是因为特斯拉也早已意识到,自己在内饰设计以及材料运用方面并不占据优势。因此,他们决定将沃尔沃的内饰设计总监 Anders Bell 挖来,帮助特斯拉提高内饰的设计水平。Anders Bell 本周已经修改了自己的 LinkedIn 资料,证实了他将从沃尔沃离职并跳槽至特斯拉。未来,他将在特斯拉担任高级工程主管。 2014 年开始,Anders Bell 进入沃尔沃并担任内饰设计负责人,沃尔沃 90 系车型(S90、V90、XC90)以及一款概念车的内饰设计全都出自 Anders Bell 之手。Anders Bell 的设计团队一共拥有 400 名设计师,分布于瑞典和上海两地。 他的设计原则就是深思熟虑的设计组合,精心选择的设计材料,再搭配上简洁的北欧设计风格,通过沃尔沃的几款车型就可以看出,Anders Bell 比较擅长将实木、真皮与金属等材料搭配起来使用,他还会利用内饰色彩搭配来渲染车内氛围。在 Anders Bell 的带领之下,沃尔沃的内饰设计逐渐成为了整车的亮点之一。 其实除了传统车企之外,例如 Lucid Motors 这样的新造车团队同样拥有很高的内饰设计水准,他们在诞生之初就以击败特斯拉为目标,他们发布的第一款车内饰是这个样子: 即便他们可以打造出一套强大的动力系统,但内饰设计水平依然决定着很多准车主是否会掏腰包。那些现在还在持币观望的准车主们不妨期待一下,带有北欧内饰设计风格的特斯拉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