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 300km/h 的赛车,如何确保驾驶员安全?

· Aug 01, 2015 333

纳斯卡赛车是美国最流行的汽车比赛,有美国 F1 的称号。在一条椭圆形的赛道上,赛车以超过 300km/h 的速度,以极小的间距前进,一但出现事故,危险程度是非常高的。今天我们来看看这项比赛中都运用了哪些方法来保证安全。 在碰撞中保证驾驶员安全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把碰撞产生的能量尽可能慢的释放出来。出于这个目的,纳斯卡赛车的车身由三部分组成,前部和后部是相对比较薄的钢管,以便在碰撞中溃缩,来吸收能量。为了在碰撞中保护驾驶员,驾驶舱部分的强度是最高的。在发生碰撞时,发动机会下沉,而不是向后进入驾驶舱。因为车身是由几部分焊接组成的,最后组装好的赛车,车门甚至都不能打开。 头颈保护装置(Head and Neck Support Device)就是图中的蓝色装置,在发生碰撞时,驾驶员的身体虽然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但是头部因为惯性的原因在继续向前运动。而这种剧烈的头部运动会造成颅底骨折或者更严重的伤害。HANS 系统的作用就是用来避免在剧烈碰撞中对车手产生的这种伤害。车手首先穿戴好 HANS 装置,再把安全带绑在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肩垫外。HANS 的另一端与头盔连接,这样就能限制头部的移动范围。避免在发生碰撞时,头部相对于身体产生过多的位移。 窗口拦网,不要小看这个挡在窗子里面的尼龙网,它可以在车辆发生翻滚时,确保驾驶员的胳膊不会被甩到车窗外。要知道在发生碰撞时,能产生相当于重力 50~100 倍的加速度,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根本无法控制他的胳臂会是什么姿态。窗口护网的另一个作用是,在发生事故后,车手会自己把护网摘下来,以表明自己没有受伤。 前挡风玻璃是用 Lexan 材料制造的。这种材料非常柔软,在发生碰撞时不会碎裂。但这种材料很容易被划伤,所以比赛中,车队把好几层这种材料贴在一起使用,如果被划伤了,车队直接把被划伤的那层剥离掉就好了。 座椅作为保证驾驶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在各种极端状况下,把驾驶员固定在赛车内。曾经发生过在发生碰撞时,驾驶员和座椅一同被甩出车外的事故,所以现在的纳斯卡赛车规定,座椅的某些固定点必须直接连接在防滚架上。并且在碰撞中,座椅还可以发生一些形变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 其实我们民用车上的很多技术和设计理念,都是源于赛车的。作为汽车技术的集大成者,不管是纳斯卡还是 F1,都是非常具有极客精神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快来给你的朋友「安利」一辆特斯拉吧

· Aug 01, 2015 333

为了卖更多的车,特斯拉打起了「 游击战」,想通过「 发动群众」 的方式,扩大销量。 特斯拉一直采取的直销模式波及到了传统经销商的利益,迫于传统汽车经销商的压力,特斯拉在美国的德州、密歇根州等五个州被禁止销售,并且有蔓延之势。 传统汽车经销商资本雄厚,有很强大的政治力量,动不动就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问题。对此,虽然 Elon Musk 经常反对,但是势单力薄的特斯拉也没什么办法。 于是,他们最近想出了一个新办法来刺激特斯拉的销售,Musk 把这项计划叫做对传统经销商的「 游击战」,解决办法就是「 发动群众」。 如果你是一名特斯拉车主,并且向朋友成功推销出一辆新 Model S,你和你的朋友会各获得 1000 美元的奖励。成功推荐 5 人购车,就可以带上一位朋友去参观特斯拉的电池工厂 Gigafactory。第一个成功推荐 10 人购车的人,特斯拉会奖励推荐人一辆 Model X!听起来十分诱人。 按照特斯拉的一贯风格,这项计划在中国也落地了,奖励金额是 8000 人民币。 Elon Musk 表示,卖出去一辆特斯拉所需的平均额外成本是 2000 美元,所以直接把这些钱分给车主和新买家可以从整体上降低不少成本。这项计划会持续到今年 10 月底,在这期间,特斯拉会考察这项计划的可行性,然后决定是不是把它作为长期营销策略。 这个计划看起来有点像「 安利」,随之而来的” 病毒式” 传播就会成为可能。在车主的圈子里,如果一个人有特斯拉,时常也会让周围的小伙伴流口水,比如在国内的互联网圈,特斯拉车主通常会主动、被动的在朋友圈「 安利」 自己的车子。 特斯拉推出这样计划,无疑就是为了在车主的圈子里挖掘潜在买家,没准哪天你的朋友圈就会出现一条状态:「 想买特斯拉的人找我,有 8000 优惠」。 不过,它能不能提升销量还有待观察。但是,高冷的特斯拉也「 安利」,你让那些不明真相的国人怎么看?让那些潜在车主怎么看?他们也许会觉得,这牌子怎么也玩起这个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还面临哪些困难?

· Aug 01, 2015 333

无人驾驶汽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很多人认为它们会在不久的将来统治世界。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谷歌一手搭建的科技乌托邦没那么容易实现,还有很多因素阻碍这类全自动驾驶汽车走入千家万户,比如下面这些因素。 伦理困境 无人驾驶汽车的主攻方向之一就是避免碰撞,特别是与人的碰撞。不过让我们假设这样的情景:一位母亲突然推着童车走上马路,而汽车没有足够的时间刹停。 它会为了躲避童车而转向迎面而来的车辆吗?这样可是会威胁车里的乘客和其他人的生命。如果把童车换成一只突然窜出来的小猫呢?谁来替无人驾驶汽车做选择?编程的工程师谁能付得起如此大的责任?另外,如果不同意这一默认的伦理设定,你有权推翻它吗? 人们对无人驾驶技术是否能 Hold 住这么复杂的选择依旧有很多疑虑。 当然,汽车业界很清楚它们面对的这一系列伦理困境。今年秋天,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集团就将第一次召开名为「 自动驾驶,法律与道德」 的会议,制造商也都就这一系列问题请教了哲学家和伦理学家。 不过,就这些问题,哲学家们也没能达成共识。但是现下业界迫切需要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全行业的共识。 到底是谁之过? 无人驾驶汽车会严格遵守交规,再加上布满车身的摄像头、传感器、雷达和超快的反应速度,毫无疑问会大大降低事故率(现在 90%的事故都是由驾驶员操作失误引起的),不过无人驾驶也不是完美无瑕的。 它们肯定偶尔也会出事故,甚至造成伤亡,毕竟一些在美国做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发生了事故。所以如果发生了事故,到底该谁来负责呢?所有者?汽车制造商?失效部件的制造上?还是软件公司? 现在我们还有很多现实和法律问题急需解决,特别是发生事故后最终事故责任谁来承担的问题。 也有观点认为,如果车上乘客完全不会驾驶,行车任务由汽车自行完成,那么出了事故厂商就应该负责。 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行车记录仪未来也会成为汽车的标配。不过这样也会造成一些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如到底谁可以拥有记录仪里的数据和谁对这些数据拥有读写权。 想要理清这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数年的时间和无数法律上的争论,更不用说在国家和国际范围内制定新的法规了。 无人驾驶技术还不够成熟 许多半自动驾驶技术在现在的汽车上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比如紧急制动,定速巡航,自动泊车和车道保持。今年,福特还准备推出自家的自动限速识别技术,戴姆勒也将在德国进行自动驾驶卡车的测试。不过这些离真正的全自动驾驶还差的远呢。 TRW 是世界最大的工程公司之一,专注于驾驶安全装备的研发,其董事长 Andy Whydell 近日表示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为 200-300 米,但超过这一范围就无能为力了。「 所以高速行驶时留给传感器做出反应的时间不太充足,我们正在努力让传感器探测距离超过 400 米。」 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雨天,大雾或降雪时,激光和摄像头也会变迟钝。所以在北半球其可靠性会大打折扣。 即使强大如谷歌,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无人驾驶原型车在坑洼路上举步维艰,而且从未在雪中进行过测试。我们还可以再想象一下,如果有人驾驶汽车不让路,无人驾驶汽车如何在高峰期里逃离十字路口呢? 标准化,想说爱你不容易 像飞机一样,无人驾驶汽车之间也需要一个应答系统来进行直接的交流,如相互发送坐标,行驶速度和目的地。不过常年较劲的各个厂商愿意支持相同的车对车通讯标准吗? 「 无人驾驶汽车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标准化。」 研究公司 Frost&Sullivan 交通运输部门的负责人 Pietro Boggia 说道。「 说到数据分析,就离不开业界共享,这就需要汽车上搭载开源软件,不过这样的话就会涉及到制造商的商业机密。」 换句话说,在一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中谈合作,是不是有些天方夜谭了? 安全隐患 未来汽车会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以便实时更新交通数据,音乐和社交网络状态。也许车对车通讯会迎来一个业界标准,但现下这一纽带却面临着一些安全问题。 最近研究人员通过手机网络成功黑进了吉普切诺基的车载互联娱乐导航系统,而后成功对汽车进行了远程控制。随后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发起了召回,涉及旗下 140 万辆车。这次召回将堵上这一漏洞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提升。 曼彻斯特的 NCC 集团在类似的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汽车车载系统的漏洞让黑客有机可乘,他们甚至可以远程控制刹车和转向。黑客是通过数字音频广播无线电信号发起攻击的。 我们真的需要无人驾驶汽车吗? 驾驶可以成为一项运动,我们爱速度带来的肾上腺素狂飙,爱汽车带给我们的无拘无束。而这些乐趣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亲自驾驶。 但是坐上了无人驾驶汽车,我们会变得消极和懒散;汽车退化成了日用品,成了为了移动而乘坐的单纯工具。这样还有什么驾驶乐趣可言?对于驾驶员的调查也显示对于科技的进步我们还是有些矛盾心理的。 不过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士,无人驾驶汽车可真的是救星,多数专家认为这类车辆未来应被限制在专门指定的城市道路上行驶。 但不论如何,给车设定好目的地就能撒手不管,然后坐在后座看报纸,对多数人来说,这就像是科幻小说一样神奇,实现了也挺让人激动的。(本文由雷锋网编译自 BBC)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全新奥迪 A3 或搭载全虚拟仪表

· Aug 01, 2015 333

日前,奥迪汽车公司对外宣布将从 2016 款奥迪 TT 开始为其后续所有的新车型都配备几乎全数字化的仪表界面,该技术被奥迪公司称之为虚拟驾驶舱技术。以前传统的主要仪表组件会被一个独立而且个性化的屏幕取代。同时,那些不太常用的功能会被集成到车辆中控面板的触摸屏上或通过语音控制等方式进行操作。当然对于一些常用的功能还是会保留一些物理按键。 奥迪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上推出的入门级车型奥迪 A3 将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配备以上虚拟驾驶舱技术。澳大利亚媒体 Motoring 报道称,以上奥迪 A3 中期改款车型会以选装的方式搭载以上虚拟驾驶舱技术,标配车型依然采用指针式模拟仪表。2015 款奥迪 A3 于去年刚刚上市,所以目前距离其推出改款车型仍还需要几年时间。除此之外,其他将要搭载虚拟驾驶舱技术的车型还包括 2017 款 A4、Q7 以及 R8 车型等,搭载有虚拟驾驶舱技术的以上车型计划将于明年到店展示。 有趣的是类似于以上虚拟驾驶舱的新技术将不再是豪华品牌的专属。有消息称,中期改款的大众高尔夫也将有望采用全新的中控界面,其中该界面包含有一个大的触摸显示屏和手势控制系统。手势控制技术在量产车上并不常见,预计于今年计划推出的 2016 款宝马 7 系将会成为搭载该技术的首款量产车型。 类似上文提到的智能科技正越来越多的在汽车上得到应用,所以未来的新车型上那些数量繁多的小按键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少。(转载自盖世汽车网)扩展阅读: 奥迪的虚拟仪表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奥迪虚拟仪表能否代表未来的车内交互趋势?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Uber 新融资 10 亿美元 估值超过 500 亿美元

· Aug 01, 2015

8 月 1 日,据国外媒体综合报道,提供租车及共乘服务的 Uber 公司已完成最新一轮 10 亿美元融资,估值约达 510 亿美元。对于接受风险投资资本支持的公司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高估值。此前,只有全球最大社交网络 Facebook 在上市之前估值曾达到过 500 亿美元。 此外,Uber 的估值增长速度也超过 Facebook。Uber 只用了 5 年时间估值就超过 500 亿美元,而 Facebook 用了 7 年时间。经过新一轮融资过后,Uber 也超过了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私人创业公司,小米估值约 460 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Uber 本轮投资者包括微软公司和印度媒体巨头 Bennett Coleman & Co 下属的投资机构。Uber 以此寻求盟友,帮助其加强技术,并扩大美国以外的市场。Uber 已探索加强在线地图功能,而微软在此领域富有经验。 Uber 估值迅速升至 500 亿美元以上,反映了其积极的全球扩张策略,尽管其在某些国家受到监管机构和现有出租车行业的激烈抵制。目前,Uber 业务已扩展至全球 58 个国家和地区的约 300 个城市。这种应用允许智能手机用户直接与司机取得联系,绕过传统出租车服务。 尽管 Uber 发展迅猛,但其在许多国家面临挑战。此前,法国出租车司机举行抗议 Uber 的大罢工,随后演变成暴力抗议,导致该公司决定暂停在法国的低成本服务。Uber 本周已经证实,将在印度投资 10 亿美元扩展其业务。去年 12 月,有印度当地妇女称遭到 Uber 司机强奸,自此 Uber 业务受到印度的监管限制。 英国最大工会组织本周表示,他们将针对 Uber 采取法律行动,谴责 Uber 在司机薪酬和工作待遇方面不公。据称 Uber 未能履行法定义务,向司机提供薪资、假期、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权利。(转载自腾讯科技)扩展阅读: 估值 400 亿的 Uber,野心在哪? 帮助 Uber 融到巨额资金的 CFO 离职了 谷歌和 Uber:从朋友到对手的背后, 是「统治世界」的野心 GeekCar 专访 Uber 北京负责人,揭秘「 人民优步」 Uber 是怎样撬开中国市场的? Uber 成瘾者的七个日常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