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叫 Maxi Eye 的公司,想做 ADAS 领域的第二名

· Oct 28, 2015

提起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供应商,可能你首先想到的是 Mobileye,他们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这个领域,仍然有很多进入者。 昨天,在上海汽车创新港 Auto Space 汽车孵化器(主要面向无人驾驶、智能交互、智慧交通、汽车电商)的揭幕仪式上,几家和汽车有关的创业公司进行了路演。 其中,一家叫「Maxi Eye」 的公司让我非常关注,他们正在做的就是 ADAS,并且想要成为该领域的「 第二」。 创始人周圣砚的措辞确实是「 第二」,也就是除了 Mobileye 的「 第一」。这个野心不小。(不过,名字取得和人家这么像,这样真的好吗?)哪来的自信? 「 我就是大牛」,周圣砚的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尽管听起来有吹牛逼的嫌疑。 周圣砚曾在 2008 年的时候去 MIT(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他的导师和 Mobileye 的创始人 Amnon Shashua 在同一实验室。所以在路演的时候,他也说其实自己是在挑战「 师叔」。后来他去北京理工大学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在此期间参与了了自动驾驶的项目。 他也透露曾在某主机厂内部一家公司工作,「 从 0 到 1」 完成了一个有关 ADAS 的项目,参与了从算法到产品的全部研发工作。这套系统实现了车道偏离报警系统和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可以参考新奥迪 A8 矩阵式大灯),搭载这套系统的新车会在明年北京车展推出。 在路演的资料里,Maxi Eye 的部分简介是:「MIT 核心团队」,目前他的核心团队已经有 5 个人。 ADAS 市场的大背景 之前曾有报道说,到 2020 年,中国的 ADAS 市场将会达到 120 亿欧元的规模。在法规层面,对于新车评级,欧洲的 Euro NCAP、美国的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 (NHTSA)、还有日本的 JNCAP 已越来越多把 ADAS 的应用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新车安全评级可能要和是否有 ADAS 挂钩。 而回到国内来看,其实现在在汽配城里,已经有不少打着「 驾驶辅助」 旗号的产品,产品的实际功效肯定可想而知,但至少说明,这已经是一个越来越被重视的方向。 周圣砚在路演时表示,一些零部件厂商也曾组建了研发团队,花了很长时间来研发 ADAS 系统,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国内也有一些 ADAS 硬件,但他说自己买过十个这样的产品,这些产品其实都是在炒「 概念」。 而就「 真正的」ADAS 系统来说,行业门槛很高,核心在于「 算法」。Mobileye 在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上绝对是首屈一指。不过据他说,如果想和 Mobileye 合作开发 ADAS 系统,所签署的合作协议对寻求合作的一方非常不利。 从「 前装」 到「 后装」 和 Mobileye 一样,Maxi Eye 也想走「 从前装到后装」 的路子,不过他们规划的产品线要宽很多。 他觉得,现在 Mobileye 一家独大甚至有点「 垄断」,对主机厂来说是不利的。有些主机厂期待着第二家做 ADAS 的公司出现,来与之竞争。 Maxi Eye 的计划是先从「 前装」 进入市场,为不同客户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有三家主机厂对 Maxi Eye「 感兴趣」,并且已经有了技术储备。 除了前装,Maxi Eye 在未来会推出后装 ADAS 产品,目标是做到和前装性能一样。 个人看来,ADAS 的普及主要还得靠主机厂和法规来推动,而后装需要他所缺少的「 渠道」,教育用户恐怕也是个麻烦事。这又得搬出来我们曾经安装 Mobileye 的实例,价格和安装过程都是让用户望而却步的因素。 当然,想做成 Mobileye 的公司也不只这个 Maxi Eye 一家,巨大的市场以及 Mobileye 庞大的估值,都是吸引他们进入的理由。但是,ADAS 是一个涉及行车安全的领域,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以及主机厂的信任,前装其实也不好做。 ADAS 的创业公司,要和其他同类创业公司竞争,即使做成了,也不可避免的要和 Moblieye 过招,优势在哪,是需要想清楚的问题。这么看来,做 ADAS 创业,好像也是一件勇气可嘉的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