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英伟达合作研发自动驾驶系统,目标 2021 年推向市场

· Feb 06, 2018 333

大陆与英伟达今天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将会合作开发一套全新的自动驾驶系统。新系统基于 NVIDIA DRIVE 平台打造,计划会在 2021 年推向市场。 按照预定计划,两家公司打造的全新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涵盖 L2 到 L5 多级别功能,其中包括 360 度感知、高速公路自动变道以及交通融合的能力。另外,系统本身还将整合高清地图,使车辆能够对自身进行本地定位,同时提供地图更新。 至于具体合作,大陆将拿出自己的多功能摄像头、3D 激光雷达、短距离和远距离雷达、中央控制单元等技术。而英伟达则负责提供 NVIDIA DRIVE 平台,其中包括 Xavier 芯片、DRIVE OS 系统以及 DRIVE AV 软件栈。 截止现在,大陆和百度、麦格纳、Intel 阵营(宝马、英特尔、Mobileye)等企业达成过自动驾驶合作计划。而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合作伙伴则包括奥迪、丰田、沃尔沃、大众、博世等公司。 有意思的是,作为一家一级供应商,大陆同时和目前代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两大阵营的公司英特尔、英伟达达成了合作。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供应商大陆居然做了一套「智能十字路口」……

· Dec 21, 2017 333

众所周知,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通常都是交通事故高发地,人们在这些车辆和行人汇集之处似乎特别容易失误: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误判形势等等。 美国交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内 51%造成人身伤害的交通事故和 28%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路口,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 人生的十字路口」 了。 这一性命攸关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Tier 1 供应商大陆的回答是——做一个智能十字路口……他们想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V2X 系统以及传感器来解决这个问题。 简单来说,智能十字路口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是由装在十字路口角落的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等对路况进行 360˚扫描。然后,这些采集到的信息将被发送给一个传感器融合单元,并通过融合算法生成 360˚的环境模型(这一 360˚路况信息还会被上传到云端供分析之用)。最后,经过处理,探测到的物体位置和移动信息将被发送给正在靠近路口的车辆,而这些车辆都装配了 V2X,并将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防范事故于未然。 这相当于给十字路口安装了一套由摄像头、雷达组成的「监控系统」,然后使用 V2X 系统,把监控到的路况信息和用户的车辆进行交互。 这是一个端对端的解决方案,它的组成部分包括:设在路口扫描路况要用到的整套传感器设备,能够生成环境模型的强大的传感器融合算法,以及车辆和路口交流用的近距离通讯设备。 这个方案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保护行人和骑行者;其二,在复杂的交通场景中为驾驶者提供行驶帮助。 事实上,今年 10 月份,大陆已经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研发中心首次展示了这一技术。接下来,他们将着手更大范围的推广,并在俄亥俄州哥伦布的十字路口将这个设想实际落地进行测试。 大陆集团北美地区系统、底盘技术及安全负责人 Jeremy McClain 是这么解释这个技术的:「 我们的方案是对汽车上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并将之应用到基础设施上面。采用这个技术的城市将能更好的确保市民和游客的安全。长期来看,这个技术还能改善市内交通,从而减少交通时间和汽车尾气排放。」 不得不说,大陆的脑洞确实有点意思,他们把本来要装在车上的传感器「搬」到十字路口,摇身一变成为了「基础设施」。 不过在技术以及实际落地层面,它会遇到哪些问题目前还不好说,鉴于 V2X 技术目前距离大规模落地尚需时日,大陆的这个「智能十字路口」,目前也注定只能是个美好的设想。不过在半个月之后的 2018 CES 消费电子展上,大陆将会展出这个概念设计,到时候 GeekCar 也会在现场替大家感受感受。另外,强烈建议大陆来中国测试测试这套系统…… 作为一个一级供应商,大陆这样的公司开始设想智慧出行相关的产品,这其实也是一种信号: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未来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供应商」,在传统车企之外,这些供应商或许也会成为「未来出行服务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大陆公开自动化无线充电和双向汽车充电生态系统

· Dec 18, 2017 333

前不久,大陆公开了一些全新的电动车充电技术,他们计划下个月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 CES 上展出这些技术。其中 主要涉及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两个不同部分,而汽车制造商可以将这两项技术应用在电动车中: 1、无线感应充电板,电池 Pack 上搭载的感应器可以通过微型导航系统指引司机把车停在可最快充电的停车点。 大陆宣布,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充电 90 秒行驶 1 英里,也就是说,充电 1 小时行驶 40 英里,相当于按照 10 千瓦、40A/250V 的规格进行交流充电。后续版本还会与自动驾驶系统结合,可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定位停车。 2、AllCharge 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让电动车在任何充电站充电,不用考虑充电速度、电流和电压水平。如果 AllCharge 系统可以顺利应用,也将成为首个兼容特斯拉超级充电站的第三方系统。 AllCharge 系统的运行方式非常独特,没有采用专用的逆变器,而是使用汽车内部的交流电机逆变器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随后储存在电池当中。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约成本、减轻汽车重量。理论上,这套系统还兼容 CHAdeMO 及 CCS 组合式直流充电标准,可以进行快速充电。 AllCharge 系统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除了直流端口之外,使用交流端口也可以连接在充电接口上。 由于电池容量大的特点,电动车除了行驶还可以作为储能装置使用 。通常情况下,想要实现这种效果,需要花费数千欧元装上一个能把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逆变器。 而 AllCharge 系统 则本身自带双向充电功能,交流电输出无上限。这项双向充电功能不仅可以满足私人能源需求,还有可能激发移动服务供应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另外,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还为汽车的使用场景提供了新的可能,把汽车当作移动能源存储器,帮助人类实现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对于汽车内饰设计的未来,主机厂和供应商是怎么看的?

· Aug 15, 2017 333

本文编译自「AUTOMOTIVE INTERIORS WORLD」从内燃机发明那一天开始算起,汽车行业从未像现在一样激动人心。自动驾驶汽车即将诞生、车内信息娱乐系统可以提供和个人电脑类似的功能、深度学习用户界面也可以充当虚拟助手同时解决简单的交通出行问题。变革的脚步如此快,无论是 OEM 还是供应商全都展开了一场军备竞赛。 今年年初举办的 CES 上,宝马、丰田、现代等车企陆续展示了一些创新设计方案,其中宝马的 HoloActive 触控系统可以通过投影仪生成一个悬浮的全彩显示屏,同时车内摄像头可以记录用户的手势动作。根据指尖的活动方向,超声波传感器可以使用脉冲信号让用户获得触觉反馈。但是这些创新技术是否只是一个白日梦?例如生物识别解锁车辆、深度学习、HMI 等技术是否会从实验室直接跳到量产环节? 哈曼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一家信息娱乐公司,但是他们现在关注的也不仅仅局限在信息娱乐系统,更包括整个汽车座舱。哈曼信息娱乐系统副总裁 Tim van Goethem 带领的团队负责对下一代信息娱乐平台完成定义、设计、开发以及验证工作。在他看来,目前,汽车行业面临最大的变化就是内饰设计的技术多样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汽车仪表是一项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可如今即便是后视镜都可以被摄像机取代,同时 HUD 等设备也开始登上舞台。对于哈曼而言,这些领域过去从来没有参与过,如今他们也为此开启了一套全新的产品线。 类似于哈曼这样 Tier 1 常常扮演着推动产业技术边界的角色,即便是世界级的 OEM 也开始感受到了内饰设计转变的趋势,比如日产。他们(即将离职的)首席创意官 Shiro Nakamura 认为,未来 5 到 10 年内,汽车内饰设计可能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如今,车内按钮以及开关的数量已经到了人类能够处理的上限,所以已经到了使用 AI 技术来简化内饰设计的时候,特别是在高度自动驾驶时代,汽车更像是用户的搭档,只需要用诸如语音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代替按钮控制车辆。这可以让车内空间设计更加人性化,减少钢铁机器带来的冰冷隔阂。 而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未来车内空间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设计师的可操作空间也将更大。 同时,车内的用户界面将会更加简单,各个界面之间还可以进行沟通,显示驾驶信息以及会议信息等其他细节。例如上图中的日产 IDS 概念车,一旦它进入到完全自动驾驶模式,车辆就会变成一个虚拟助手,使用深层人工智能技术与用户进行沟通。用户还可以交换车内屏幕的信息源。当然,对于日产而言,最大的障碍依然是成本问题。 大陆跨产品解决方案负责人 Heinz Abel 认为,汽车产业数字化很快就将实现,大量的模拟元件将会从车内消失。因此,站在大陆集团的角度来说,必须雇佣足够多的软件工程师。现阶段,大陆已经在研发整合型 HMI,将各个分散的 ECU 连接至中枢系统当中,同时连接到更广阔的世界。这种开放性架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将外部数据无缝交换到车辆内部,集成型 ECU 可以与外界共享云计算数据。如果想要实现高度自动驾驶,这点特性非常有必要。 自动驾驶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了流行语,但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主机厂都没有停止思考,当自动驾驶技术成真的那一天,人与车之间的关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 Heinz Abel 看来,类似于 HUD 这样的设备只是触及到了变革的表面,一旦最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可以实现,AR 挡风玻璃将会被充分利用从而取代 HUD 上的那块小显示屏。所有的这一切将带来大量机会,人们可以在驾驶状态下同时观察到路牌标识、驾驶数据等信息。这对于整车厂和供应商来说,这或许是件好事,因为他们可以在车内部署更多屏幕。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硅谷,这里不仅有苹果、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也诞生了 Lucid Motors、Faraday Future、特斯拉这样的汽车创业公司。他们始终相信某种程度上汽车是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延伸。举个例子,Lucid Air 内部的大部分娱乐功能都可以通过语音的形式去控制,而特斯拉早已经尝试使用触摸屏来替代大部分传统按钮。Tim van Goethem 说,这些初创造车企业愿意尝试一些大型车企所不敢做的事情,同时去观察市场会给出什么样的反馈。当一些来自行业外的人进来,重新集中注意力让你关注新技术时,这会让事情变得很有趣。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用无线的姿势为电动车充电?先看完这篇文章再说

· Jul 27, 2017

谈到电动汽车,「 充电」 这两个字永远是一个离不开的话题。通常情况下,现阶段各家车企使用的都是充电桩式方案,用户需要将电动车停至充电桩附近,使用充电线连接到汽车上进行充电。假如你恰好忘记带充电线,对不起,充电这件事估计就有点困难了。考虑到充电桩方案的种种弊端,一些车企和供应商随之考虑无线充电这件事的可能性。 技术本身并不具备难度(电磁感应方案应用例子)单纯从技术角度分析,无线充电难度并不大。目前,民用无线充电主要分为电磁感应式和谐振式两种技术分类,其中智能手机上使用的无线充电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充电技术原理。电磁感应方案当中,充电器中的初级线圈具备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电动车上的次级线圈也会产生电流,进而为整车动力电池供电。(谐振式方案示意图)而谐振式方案则采用了电能发送装置以及电能接受装置搭配的组合方案,当两项装置处于同一频率时,可以相互交换能量。无论是哪一种充电方案,电能输出方与电能输入方之间均没有任何连接装置,只有空气作为介质。 节约占地空间 对于无线充电方案而言,其中一个很显著的优点就是节约占地空间。通过安装在地面上的充电板来取代传统充电桩,用户可以不再为安装位置发愁。另外,一旦无线充电技术开始普及,充电设备的损耗率将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便捷度也将提升,只需要将车辆停至特殊地点就可以。 如果从安全角度分析,由于不需要使用充电线,因此无线充电的安全性要比充电桩方案更高一些。同时假设无线充电装置的普及率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甚至可以尝试完全取消充电插口设计。 成本是最大的阻碍因素 既然无线充电方案拥有这么多优点,有些人肯定好奇,为什么各大车企的推动速度并不算特别快?最主要的答案就是成本,尽管各家公司的无线充电设备成本不一,但平均而言,无线充电方案的成本大约是充电桩的 10 倍。因此现阶段来看,想要大规模普及无线充电设备还需要一些时间。同时,阻碍无线充电装置推广的一大困难就是统一标准,其中包括电场、电磁限值等多项数据,国内的相关标准大约在明年公布。 另外,与充电桩相比,无线充电方案的转化率并不高。考虑到无线充电设备采用的是二次能源转换方案,因此电能的空间磁损率进一步下降。最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下电动车的充电速度也将受到限制。同时,虽然无线充电装置的损耗率降低,但是维修成本却上涨了很多。一旦发生故障,维修方需要彻底打开充电底座,而这无疑增加了维修难度。如果再考虑到中国道路的特殊环境,无线充电设备的铺设是否会很顺利也值得推测。 供应商、主机厂已经开始尝试 目前,大陆已经成功开发出无线充电方案,他们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技术解决办法。当车辆停靠在停车场附近时,大陆的微导航系统可以将车辆引导至充电底座,一旦开始充电,车载交互界面还会给予用户提示。用户完成停车后,可以在手机客户端上观察车辆的充电进度。大陆透露,这套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功率为 11kW。 谈到无线充电,高通在汽车领域也有尝试,他们开发的一套叫作「Halo」 的无线充电方案采用谐振式技术。大家在 Formule E 比赛当中看到的宝马 i8 赛道安全车就采用了高通的无线充电方案,其中最大充电功率为 7.2kW。根据高通的规划,除了静态充电方案之外,他们未来还打算开发动态无线充电方案,车辆可以在行驶状态下完成充电。一旦这项功能实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会完全不受限制。不过,联想到无线充电方案的成本以及施工难度,想到覆盖全路面目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除了以上两家供应商之外,主机厂们对于无线充电这件事也有尝试,前段时间奥迪刚刚发布的全新 A8L e-tron 上就有使用。他们在这款车型的前轮之间安装了一个无线充电装置,其中充电功率为 3.6kW。考虑到无线充电设备的普及量很小,奥迪在添加无线充电技术的同时依然保留了外接充电插口。 另外,还有传言说奔驰将会在 2018 款的 S550e 上搭载无线充电技术,由于车辆还没上市,所以目前还无法求证。 看完以上几家公司的无线充电技术方案之后,相信很多人对于他们的充电速度都会感到质疑。作为对比,特斯拉的超级充电器功率为 145kW,而宝马、戴姆勒、福特、奥迪以及保时捷这 5 家车企还计划研发一款 350kW 超大功率快速充电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阶段无线充电技术在充电速度方面与充电桩方案比较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主机厂以及各家供应商的推进速度来看,现阶段无线充电技术最好的应用场景依然是辅助充电,当车辆可以长时间停放时,无线充电方案充电速度慢的劣势才可以得到避免。我们也认为,短时间之内无线充电技术很难彻底取代充电桩方案,两者搭配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户体验。当然,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无线充电技术终究会迎来优势放大的那一天,用户到那时也肯定会得到一个全新的充电体验。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把整台车变成一个巨大的扬声器?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 Jul 04, 2017

如果说到车载音响,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哈曼、丹拿、柏林之声、Mark Levinson 等品牌,确实,有了这些牌子的音响加持,你的车子能瞬间提升几档 B 格。 但是,这篇文章要让你暂时忘了这些大牌音响。因为,有家一级供应商,在汽车扬声器方面做了一些不算微小的创新,这个创新有点儿颠覆我们的认知。 对了,这家供应商就是鼎鼎有名的大陆集团。他们开发了一套车载音响方案,和我们之前见过的所有产品都不太一样。 整车都是扬声器 通常情况下,各大车企对于自家车型的音响都是这样宣传的:全车 10 扬声器、15 扬声器或者更多,而大陆打造的这款车载音响方案,却是把汽车本身当做了一个巨大的扬声器!理论上来说,这套叫作「Ac2ated」 的音响方案才是真正的「 环绕立体声」。 大陆集团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负责人 Johann Hiebl 接受采访时说,在电动汽车时代,各大主机厂都在寻找能够进一步削减成本的创新方案。而大陆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汽车本身作为一个发声器,使用紧凑的激励器激发表面产生 3D 环绕声音。 单纯从发生原理上进行分析,这并不是一项特别复杂的技术,某些汽车零部件有着天然的合适振动频率。大陆给出的试验数据显示,汽车 A 柱适合高频振动,门板可以进行中频振动,而车顶以及车尾面板则可以进行低频振动,因此以上三个部分就可以分别播放高、中、低音。 当然,与传统扬声器内的线圈、振动体发声的原理不同,大陆 Ac2ated 音响采用一个执行器产生振动并替换掉了之前的零件。如果你感觉这有点儿难以理解,可以想象成小提琴或者吉他等乐器,琴弦在乐器当中扮演的角色就相当于执行器。 大陆还透露,Ac2ated 音响一旦正式投入使用,还可以释放更多车内空间。 NVH 因素是重点 从技术角度分析,大陆的这套「Ac2ated」 方案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说到这儿,就不得不再提下现有的车载音响系统方案。 传统方案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组件就是功放。功放负责把来自音源或者前级放大器的弱信号放大,以此来推动扬声器发声。而功放在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同时考虑阻抗、功率、动态失真以及多项声音参数,这样才能确保音质足够优秀。如果顺着这条思路出发,大陆「Ac2ated」 方案虽然取消了复杂传统设计方案,但是否能让声音依然维持在高质量状态现在依然很难判断。 另外,很多人一定知道,有一个重要性指标用来衡量汽车的制造质量: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考虑到大陆想要使用车辆 A 柱、门板以及车顶等部位振动发声,因此这套「Ac2ated」 方案与车辆 NVH 很有可能会互相影响。一旦车辆某个部件在高速状态下发生振动,车内音响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而想要将「Ac2ated」 方案投入量产车上使用,车企也要将 NVH 因素考虑在内。 如果要对大陆集团的这套「Ac2ated」 车载音响方案做出一个评价,我认为:市场前景一定是有的,毕竟取消了传统设计方案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车内空间利用率。只不过,在一个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的环节,想要将这套方案量产投入使用,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想要用上这套整车音响,麻烦各位再等等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除了发布各种技术外,大陆也要做汽车科技媒体了?| CES Asia 2017

· Jun 08, 2017 333

在儿童节那几天,Tier1 供应商大陆集团用和百度,以及和 NIO 的两个战略合作好好的在国内汽车圈火了一把。借着这拨声势,他们又在 CES Asia 上发布了众多汽车黑科技。由于这些技术覆盖众多领域,信息量大的有点儿让我不知从何开始说起,索性就从我最常关注的自动驾驶开始吧。 大陆的自动驾驶展示车,以及… 媒体平台 不要以为标题是在和你开玩笑,媒体平台的事儿我们后面细说。先来看看大陆自动驾驶的展示车。 这辆车是在一辆大众迈腾基础上改装的。大陆的工作人员称这辆车具备 L2.5 的高速自主巡航能力。 其一共配备了 6 个传感器,分别为一个前置的双目摄像头,车头下方的一个长距雷达,以及车身四角共四个短距雷达。可以看出这辆展车的传感器配置比较「 朴素」,这是因为大陆还没有在这辆展车上装备完整的冗余系统。 不过在大陆未来的规划当中,这辆车上所搭载的自动驾驶系统将会配备激光雷达,360 度环视摄像头,电子刹车,以及基于 DSRC 的 V2X 技术等。 此外,大陆在展车旁还单独展示了其为自动驾驶主控制器 ADCU(Automated Driving Control Unit)提供冗余的安全域控制器 SDCU(Safety Domain Control Unit)。 ADCU 控制器类似于奥迪的 zFAS,是自动驾驶控制系统的核心大脑。而 SDCU 的作用则是为这个大脑提供应急措施——当 ADCU 出现突发情况或故障时,SDCU 将暂时接管车辆的控制权,并提示驾驶员尽快接管车辆控制权。一旦驾驶员在 10 秒之内没有接管的话,SDCU 就将用最安全、合理的方式让车辆停下来。 作为一家 Tier 1,大陆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内的主要订单都来自于传感器。但是在发布会公布的未来规划中,大陆提出他们自己也将能提供从车辆终端运算平台、传感器、再到软件算法及 OTA 升级的完整解决方案。和百度的战略合作也从侧面印证了大陆的野心。 不过大陆认为,自动驾驶的普及光有硬件生产以及技术革新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消费者以及行业专家等共同的呼吁与讨论。这样才能加快全社会对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 因此大陆在发布会上发布了一个名叫 2025AD.cn 的网站,也就是我们标题里说到的媒体平台。这个网站可以让对自动驾驶感兴趣的用户、行业从业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等,就政策、技术、用户体验等自动驾驶相关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参与话题讨论。感觉非常像一个专注自动驾驶的「 自媒体平台」。 看着这个网站,我仿佛产生了一种错觉:连大陆都做媒体平台了,那我们 GeekCar 这样的汽车科技媒体是不是也可以进入自动驾驶的供应链了?毕竟理想还是要有的,就算实现不了,没准还能融他个几轮呢。哦对了,GeekCar 也会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一些我们自己的理解,欢迎各路大佬来教我们做人。 大陆发布的其它技术 除了自动驾驶之外,大陆发布的技术还涵盖了 HMI、互联、动力总成等领域。其中有两项技术还获得了 CES Asia 的创新奖。这些技术当中比较有意思的包括: 1. 智能玻璃控制技术(获 CES Asia 产品创新奖):这项技术在车窗中植入了电子控制单元,使得系统可以智能化地动态控制车窗的光照效果,遮光程度等。例如依据光照方向和位置的不同,系统可以通过算法分析,在车窗上选出最合适的位置进行遮光调节,从而使得乘客获得最舒适的乘坐体验与视觉效果。 2. 3D 显示器界面(获 CES Asia 产品创新奖):传统的液晶显示屏界面是平面的,而大陆的这项新技术将通过屏幕玻璃的隆起设计(有一个粘合层),使得整个仪表的界面显示实现一种 3D 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观感。 3. 门把手传感器:这个把手上的传感器可以和无钥匙进入系统以及智能手机进行互联,从而识别驾驶员身份。一旦驾驶员的权限确认,则只要驾驶员接近车门或者把手伸向门把手,车门就会自动打开。 4. OTA:通过与移动卫星通信公司 Inmarsat 的合作,大陆的 OTA 技术可以通过单一网络在全球实现无线更新。国际移动卫星组织 Inmarsat 管理着多个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通过提供双向数据连接并结合全球广播能力,能为全球各地的汽车提供快速高效的响应式无线更新。这样车厂就可以在同一通讯平台部署全球的软件更新。 5. 联网能量管理系统:这是在混合动力车辆当中应用的技术。系统可以通过联网来获取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数据,并结合当前面对的不同路况(地形,时间,外界温度等)智能适配合适的能量回收程度。 可以看到,大陆的技术已经覆盖了目前的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车联网以及新能源这四大变革趋势。而他们的目标就是在自己的解决方案中实现一体化人机交互、一体化互联、驾乘服务以及自动驾驶功能的系统集成。这可以说是当前汽车行业变革当中,对汽车供应链的重构:传统的层级式结构正在走向淡化,为了提供集成式的解决方案,行业内的众多供应商正在走向平行的抱团联合。将各自擅长的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标准。 在这个趋势下,Tier 1 的定位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大家继续期待 GeekCar 后续的专访文章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和百度合作自动驾驶,和蔚来汽车合作电动车,大陆集团的儿童节有点忙

· Jun 02, 2017 333

这个儿童节,供应商大陆集团很忙。 就在昨天,大陆与百度宣布达成了合作,两家公司将在自动驾驶、车联网以及智能交通进行共同研发。大陆执行董事会成员、底盘与安全事业部总裁 Frank Jourdan 与百度董事会副主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在德国柏林签订了协议。 根据协议,除了 ADAS 以及自动驾驶所需要的传感器和软件技术之外,百度与大陆还将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百度 Apollo 平台的建立应用方面展开合作。 就在大家刚刚消化这条新闻时,大陆在今天又与蔚来汽车达成了合作。 根据协议,两家公司打算在纯电动汽车、智能交通以及自动驾驶方面展开合作。协议第一步,大陆将为蔚来 ES8 提供包括空气悬挂,轮胎等相关技术。 大陆执行董事会成员、底盘与安全事业部总裁 Frank Jourdan 与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在柏林签订了协议。 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 Elmar Degenhart 博士认为,2025 年时,纯电动汽车将占据 10%的市场份额。未来,电动汽车将完全实现车联网和自动化驾驶。李斌说,蔚来汽车很高兴能与大陆在多个项目上展开合作,包括自动驾驶、充电、以及电池技术等等,双方的合作将有利于用户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两天之内,大陆接连与两家中国公司达成合作,这也让很多人开始思考,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巧合? 其实仔细分析两项合作细节,你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两次合作的签约地点都是德国柏林,且大陆方面的签约代表都是 Frank Jourdan。再仔细来看,两次签约的背景花瓶甚至都完全一样。 如果你平时关心国家外交的话,最近可能会发现这样一条新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5 月 31 日抵达柏林,开始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从以往的经历来看,每次外交访问,由政府磋商,中德通常都会在多个行业内达成合作。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之外,这一次李克强总理访德,还促成了戴姆勒对于北汽新能源的战略投资。仔细算算,今年儿童节期间中德两国在汽车行业达成的合作还真不少。 其实,关于这次合作很多人肯定在想,除了政府磋商的原因外,大陆与百度、蔚来汽车这两家公司还会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达成合作? 从大陆以往的发展路线来看,自动驾驶、智能交通以及电动汽车一直是他们关注的点,与蔚来汽车的合作可以为自己增加一个技术展示平台,而百度则可以帮助大陆在无人驾驶行业内进一步占据主导权和有利地形,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过渡到依靠国家力量。 反之,有了大陆的支持,百度和蔚来汽车也可以借鉴这家供应商巨头的宝贵经验。毕竟除了技术本身之外,大陆在汽车供应链把控节奏方面也可以提供很多经验,而这恰恰是百度和蔚来汽车所欠缺的东西。 从这一角度出发,说不定未来会有更多供应商巨头与国内新造车团队以及互联网公司达成合作,今天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大陆、联通成立合资公司,移动出行、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一个都不能少

· May 02, 2017 333

ITS(智能交通系统)听上去似乎离我们很远,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例如交通监控、测速拍照、高速道路上的 ECT(不停车收费系统)车道等等,都是属于 ITS 的一部分。 不过,以上是比较浅层的 ITS。随着近两三年来数字化的高速发展,ITS 已经跟移动出行、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等话题挂钩得越来越紧密。总之,看起来是个好商机! 上海车展期间,大陆集团与中国联通旗下全资子公司智网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合同。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各持股 50%,总部设在上海,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 ITS 解决方案提供商。 关于此次合作,双方是这么「 互夸」 的: 大陆执行董事会成员兼车身事业部负责人 Helmut Matschir:「 中国联通是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之一,不仅有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同时对极具发展潜力的服务市场有很好的连接。」 另一方,中国联通高级副总裁姜正新先生则认为:「 大陆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积累了深厚的汽车电子研发、生产制造经验。」 目前,他们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已经拿到第一批 ITS 的订单。至于到底是谁买的单?官方并没有透露。不过,在活动现场,官方倒是通过两辆样车展示了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和服务。 样车一:通过长城 C30 展示的是 Fleet+,它是一款分时租赁产品; 样车二:通过比亚迪 T3 展示的是 TSP2.0,它是一款远程信息服务平台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远程解锁、远程发动发动机、远程调节空调、远程开启天窗、远程鸣笛闪灯等等。 所以第一批买单的人,是长城和比亚迪吗?另外,在活动现场,我们还看到很多车企,甚至包括一些新兴造车企业前来捧场,包括奇瑞、现代、上汽通用五菱、乐视、车和家、奇点等等。 至于现在非常火热的自动驾驶,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样车的展示。倒是整场发布会的演讲内容,几乎让你觉得,这家合资公司是一家专注自动驾驶的公司。通过两辆样车所展示的跟移动出行和智能汽车相关的服务和产品,只是小小的前戏。 「2020 年-2025 年是自动驾驶的爆发期,5G 技术也将如期而至,汽车行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存在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大陆工程师在接受 GeekCar 采访时说道。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