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无人车量产的「秘密武器」,快被这家中国公司造出来了

· Feb 09, 2018 333

在年初的美国 CES 上,我们几乎把所有参展的激光雷达公司看了个遍。在《固态激光雷达成为 CES「主流」,但还未出现真正的巨头》这篇文章中,我们谈了谈对今年激光雷达发展的看法,其中重要主题就是:固态激光雷达。 毫无疑问,固态激光雷达是未来无人车必备的「 秘密武器」。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家公司的固态激光雷达产品「 上车」 量产。车企、供应商和自动驾驶公司,都在密切留意固态激光雷达的最新发展。 哪家激光雷达公司在未来 3-5 年内掌握了无人驾驶「 量产」 的核心技术,哪家公司就赢得了未来。 虽然都在做「 固态激光雷达」,但大家的技术路线却不尽相同,不过最终大家的目标很一致:做出满足车规级、低成本、易量产的固态激光雷达,同时还要保证研发进度不能落后于竞争对手。 「 固态」 的三种姿势 先来回顾固态激光雷达的几种技术路线,我们会逐一分析其优劣势: MEMS:微机电系统,将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中的旋转装置「 电子化」,通过在硅基芯片上集成的微振镜来代替传统的机械式旋转装置,由微振镜反射激光的光线,批量生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MEMS 的核心零件是「 微振镜」,它在工作时会高频振动,对于实现车规级来说,这是天然的劣势。同时,这块微振镜的镜面尺寸依然不够大,并且还没有能够满足车规级温度要求的产品出现。 目前,采用 MEMS 技术路线的激光雷达公司不少,但这块「 微振镜」 却仍旧需要依靠外部采购,供应商包括荷兰 Innoluce、日本滨松等公司。(注:Innoluce 公司在 2016 年已经被英飞凌收购,可见微振镜对于 MEMS 激光雷达的重要性)  总之,微振镜将会成为选择 MEMS 路线的激光雷达公司必须面临的难关。解决不了微振镜问题,谈不上是一个拥有核心技术的激光雷达公司。 OPA:光学相控阵技术,这原本是用于军事雷达的一项技术。相控阵发射器由若干发射接收单元组成一个矩形阵列,通过改变阵列中不同单元发射光线的相位差,可以达到调节射出波角度和方向的目的。   固态激光雷达概念是 Quanergy 在 2016 年 CES 炒火的,而火的核心就 是 OPA 光学相控阵技术。 不过问题在于,OPA 技术从原理上就存在「 旁瓣效应」,即激光在最大功率方向以外会形成「 旁瓣」,导致激光能量被分散。其次,OPA 激光雷达的接收面大、信噪比也比较差。 从融资进程等因素来看,Quanergy 可能是最有实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公司。不过在今年的 CES 上,Quanergy 并未展出实时扫描效果,而是用简易的动画来展示识别到的人,有点令人意外。 从技术原理来看,MEMS 和 OPA 各有千秋,但还是有共通点的,比如都使用了 ToF 时间飞行原理,都属于「 扫描式」 激光雷达。 除了 MEMS 和 OPA 路线之外,还有第三种:3D Flash,属于「 非扫描式」 激光雷达。 3D Flash:Flash 顾名思义,就是「 闪光」,这种固态激光雷达像一个手电筒一样,发射一个面阵光,再通过高灵敏度的传感器绘制环境图像。 从原理上来说,这三种固态激光雷达的相同点在于都运用了「ToF 飞行时间」 基本原理,不过 MEMS 和 OPA 依然属于「 扫描式」,而 3D Flash 则属于「 非扫描式」。 3D Flash 技术的天然优势在于: 首先是全固态,没有任何移动部件,更像是一个半导体产品。如此一来,在大批量生产从而降低成本、通过车规级方面,3D Flash 技术有天然的优势。 任何事物都有「 两面性」,3D Flash 也有困惑众人的技术难题。 传统 3D Flash 激光雷达采用的是单脉冲测量,一个单脉冲如果要把整个视野照亮,需 要非常高的能量。因此,单脉冲的峰值功率能达到上百千瓦,甚至兆瓦级别。而兆瓦级别的功率,无法使用普通的半导体激光器,需要搭载固体激光器才行。但固体激光器成本极高,且极高的单次峰值也无法保证人眼安全。 目前,许多方案解决商会采用 1500nm 到 1800nm 的人眼安全激光波段。虽能大幅度提高人眼安全容限,但使用这样的长波段,普通的硅基传感器无法感光,因而不得不使用例如铟镓砷这样的传感器芯片。这种芯片极为特殊,且成本非常高昂。 中国公司掌握「 核心科技」? 在年初逛 CES 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家叫做「 光珀智能」 的中国公司,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3D Flash 路线的公司,之前很少见诸于媒体。我们也在光珀团队回国后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专访。 了解这家公司,先从产品说起。 光珀已经推出了第一代 ToF 传感器芯片,基于这一代芯片推出三个技术平台:GP001A、GP002A 和 GP003,分别满足不同距离下(近、中、远),强阳光下(100Klux),大场景(70⁰),高精度(<1%),高空间分辨率(0.06⁰V)等三维感知需求。 同时,基于这三个平台,研发了 4 款可应用于安防、仓储机器人、低速和高速无人车的产品,分别为基于 GP001A 平台的 Smart-SDC1 和 Wide-WAA1,基于 GP002A 平台的 Power-PBA2,以及基于 GP003 平台的 Ultra-UBA2。 也就是说,光珀的产品已经在安防、仓储等领域有了应用案例,亟待开发的就是无人车市场,相应的产品为 Ultra-UBA2。 Ultra-UBA2 的探测距离约为 60 米,探测视角为 70°H/40°V。GP003 平台的最远探测距离为 150 米(探测视角为 24°H/6°V),同样基于 GP003 平台,还可以打造不同探测距离、不同探测视角的固态激光雷达,多个不同性能的激光雷达搭配使用,可以实现 … 继续阅读

「CES 2016」100 美元的激光雷达,会如何影响自动驾驶?

· Jan 07, 2016

在许多介绍自动驾驶的文章里,都会提到一个「 不停转动、成本大约七八万美金」 的东西,这就是激光雷达(LiDAR)。在大部分看人来,要实现自动驾驶就必须依赖激光雷达,而它的高昂成本会是影响自动驾驶普及的重要阻碍。 但是在今年的 CES 上,两款全新激光雷达的出现,可能会改变这个想法。它们基本代表了目前车用激光雷达发展的趋势:「 固态化、小型化、廉价化」,未来的自动驾驶方案,甚至也会因为它们的出现而有所改变。 两个产品的基本情况 Velodyne 公司借着福特的展台,展示了他们最新的产品:「Solid-State Hybrid Ultra Puck Auto」 激光雷达——像冰球一样的小圆饼。他们刚刚拿到福特的订单,为福特供应最新的 Puck Auto。它是 Velodyne 基于第三代自动驾驶平台打造的,可以看作是现款 VLP-16 的升级款,它采用 32 线配备,扫描范围可达 200 米,基本能满足大多数自动驾驶场景所需。 此前 Velodyne 有 3 款激光雷达产品,它们可以在机器人、无人机、安防等领域使用,而这次的 Puck Auto「 专供」 汽车制造商。 因为 Puck Auto 具有「 小、轻」 的特点,它完全可以整合在后视镜的位置。目前福特 Fusion 在车顶安装了 4 个雷达,使用了 Puck Auto 之后,只需要两个。 Velodyne 并没有透露 Puck Auto 的价格,而之前的 VLP-16 售价 7999 美元。Velodyne 方面表示,这个价位的激光雷达对于商业化是没什么用的,汽车行业的激光雷达成本最好降到 1000 美元/车,而未来大规模量产后,激光雷达成本有望降到 500 美元/车。Velodyne 对采购方也有要求,他们更喜欢大批量采购,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成立三年的创业公司 Quanergy 也在这次 CES 上推出了自己的产品「S3」,号称是世界上第一款固态激光雷达。从外观来看,S3 是个黑色长方体,内部无任何转动机构。它可以放在手上,大小和 Puck Auto 算是打了个平手。 参数方面,S3 是 8 线,探测范围为 10 厘米-150 米。 它的特点是价格极度便宜。在此前报道中,他们的 CTO Jeff Owens 说每台成本在 200 美元。在此次 CES 上,Quanergy 相关负责人向 GeekCar 透露,如果订货量是一万台,那每部产品成本有望控制在 100 美元以下,但是量产得再等两年。 从 Velodyne 和 Quanergy 的价格预期来看,未来每辆车的激光雷达成本,确实有望降到 1000 美元以下。但这取决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 批量生产」 的规模,这也是两家公司一直在强调的。目前来看,各家采购激光雷达也只是用于测试车,数量级还太小。随着各大厂商加入自动驾驶研究行列,市场需求上升,硬件成本下降是一定的。 那么小那么便宜,到底靠谱吗? 这应该是很多人看到这两个产品之后的第一反应,但是,体积小了,价格便宜了,其实并不意味着性能不靠谱。 小型化是一个必然趋势。Velodyne 的三款产品,就呈现出体积越来越小的趋势。他们之前推出的 HDL-64E 和 HDL-32E, 分别是 64 线和 32 线雷达,体积和性能成正比。但后来推出的 VLP-16,体积明显小了很多。而到了 Puck Auto,同样的体积,却是 32 线的。 至于 Quanengy 的 S3,价格极低的原因在于配置。8 线、固态,这两个特性决定了它不会拥有太高的成本。「 固态」 意味着它不能 360 度转动,只能探测前方,但探测范围的不足,可以用数量来弥补,在车身四角布置四个哪怕六个,成本还是比目前的方案要低。另外,有了类似德尔福的「 多域控制器」 那样的「 大脑」,雷达的增减也会变得很容易。也因为这样,「 固态激光雷达」 才有机会取代 360 度激光雷达。 而性能上,Quanergy 展台一位常驻上海的员工告诉我们,他们曾在北京的雾霾天进行过路测,效果没有问题。 所以,小、廉价,并不意味着不靠谱。 激光雷达对自动驾驶有那么重要吗? 形象化的描述激光雷达的作用,可以把它认为是类似鲸鱼的声呐系统,它可以得到车身周围的深度信息,从而准确地发现障碍物。对于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来说,它非常重要。 但是对于未来的自动驾驶,情况可能会不太一样。现在它重要是因为高精度地图、V2X、算法等等「 软件」 都不算完善,需要更多的依赖车子本身的硬件能力,但是未来如果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必然不能单单依靠硬件本身,刚才提到的地图、V2X 交流、算法,才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这些「 软件」 也一定会比现在完善的多,到那个时候,车子搭载的激光雷达,就没必要承担像现在一样繁重的任务,所以低价、小型化的激光雷达在性能表现上就足够满足需求。 其实我们在今年的 CES 上也感觉到了一个趋势:很多厂商已经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软件、算法层面,而不是单纯的比拼硬件。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那些自动驾驶汽车,不用顶个大花盆上街转悠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