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race 在 MWC 上发布了他们的无人驾驶赛车,这一次他们还原了渲染图中的外观设计

· Feb 28, 2017 333

还记得之前我们报道过的 Roborace 无人驾驶赛车吗?就在今天,他们在 MWC 展会上发布了他们的无人驾驶赛车「robocar」。其实早在 2015 年,Roborace 就曾宣布将会打造无人驾驶赛车,并且举办无人驾驶赛车比赛。只不过在当时看来,「 无人驾驶赛车」 似乎离我们还很远。幸运的是,这一次 Roborace 终于没让大家失望。 4 台电机驱动的速度怪兽 如果你之前关注过 Roborace 的话,一定会发现,这一次他们发布的 robocar 无人驾驶赛车与之前所公布的渲染图区别不大。取消了驾驶座舱之后,整车的空气动力学得到了很大提升。另外,Roborace 还在 robocar 无人驾驶赛车上搭载了 4 台电机,每台电机单独驱动一个车轮。这也就意味着,这辆赛车可以在不配备传动轴和差速器的前提下,实现全轮驱动。电动机的最大功率为 300kW,在 4 台电机的共同驱动下,robocar 无人驾驶赛车的极速可以达到 320km/h。 其实早在去年的 Formule E 香港站上,Roborace 就展示了他们的无人驾驶赛车原型车。只不过,原型车的外形略显简陋,仅仅是用来验证技术。与渲染图不同的是,原型车在当时还配备了驾驶舱,舱内充斥着杂乱的电脑、线缆和显示屏。另外,车身四周还安装了 5 个 ibeo 激光雷达。当时很多人在看到原型车之后,还在怀疑 Roborace 到底能不能造出与渲染图一样的无人驾驶赛车?当然,这一切随着 robocar 的发布已经全部烟消云散了。 搭载英伟达 DRIVE PX 2 平台 考虑到 robocar 无人驾驶赛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 320km/h,因此,如何打造一套可靠的无人驾驶系统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上,Roborace 选择了与英伟达合作。去年 8 月份,英伟达 CEO 黄仁勋曾宣布,Roborace 的无人驾驶赛车,将使用英伟达的 DRIVE PX 2 作为计算平台。车身所有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都将交给 DRIVE PX 2 统一处理,再由它做出相应判断,给车下指令。 DRIVE PX 2 搭载了两颗 NVIDIA Tegra 处理器和两颗基于 NVIDIA Pascal 架构的新一代 GPU,单精度计算能力达到 8TFlops,功耗 250 瓦。由于汽车芯片工作环境恶劣,为了解决散热问题,英伟达为它配备了液冷系统,最高可在 80 度的环境温度下工作。 明年就将进入正式进入 Formule E 赛场 仅仅打造无人驾驶赛车还不够,Roborace 此前还曾宣布将会举办无人驾驶赛车比赛。根据他们的规划,Roborace 无人驾驶汽车比赛将以「垫场赛」的形式加入到 2016-2017 赛季的 Formule E 比赛当中。只不过,Roborace 在此前几站 FE 比赛里测试的并不顺利,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Roborace 无人驾驶赛车比赛将会推迟到下个赛季,比赛将会有 10 支车队参加,每支车队两台赛车。 最后,再提一点,Roborace 的 CEO Denis Sverdlov 来自于俄罗斯。他本人创立过一家叫作「Kinetik」 的投资公司,未来,Roborace 无人驾驶比赛就将由 Kinetik 投资公司赞助。有意思的是,在 2014 年的时候,普京送过习大大一部 Yotaphone 2 手机,而 Yotaphone 最早的创始人也是 Denis Sverdlov。 等了这么久,Roborace 的无人驾驶汽车终于顺利发布,现在唯一期待的就是它在下个赛季的表现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不只是开医院和做鞋,在莆田有人要造电动车了

· Feb 28, 2017

说起福建莆田,我的第一反应是:医院、鞋。可是你知道吗,在莆田,有人要造电动车了。 在春节放假前夕,云度新能源拿下第十张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一时间让更多人知道了这家位于莆田的企业。 拿到生产资质的一个月后,云度新能源在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安利了新产品,讲了讲未来的发展计划和野心。 先来说产品。这次云度一口气带来了两款产品,分别是π3 和π1,都是小型电动 SUV,今年上市。是的,这里的π3 和π1 就是代表圆周率的那个「 派」。从 2015 年 12 月 4 日成立到今年产品上市,云度的进展还算顺利。 云度特别强调,自己的品牌特征是「 专注纯电 SUV」,所以未来不太可能看到云度其他的车型了。 π3 配备了 40kWh 的三元锂电池,电动机峰值扭矩 270Nm,「 等速工况续航」 可达 300km 以上。π3 长这样: 说实话,π3 的前进气格栅让我想起了雷克萨斯的纺锤形设计。 至于内饰,现在还没有实拍图,就借用一张发布会上的 PPT 吧: 配置方面,π3 有一块 10 寸中控大屏,有远程安防监控、自动紧急呼叫等功能,还有一系列社交功能,比如抓拍秀、路景分享、车友圈等。 π1 比π3 还要小一圈,但毫无π3 的影子,这两款车并未采用相同的设计语言。π1 会有两种配置,配备 24kWh 电池组的城市版π1 官方续航为 200km 以上,配备 40kWh 电池组的城际版π1 官方续航为 330km 以上。 有意思的是,π1 没有中控屏,从发布会 ppt 来看是一个苹果 ipad。 在此之前,有人曾曝光了π1 的内饰谍照: 关于π3 和π1,官方并未介绍太多详细信息。这两款车的设计、配置和性能,并没有给我太多「 惊艳」 的感觉,算是接地气路线。 除了π3 和π1 之外,云度还将在 2019 年推出另一款 A 级 SUV,在 2020 年推出一款 C 级 SUV。 根据云度的「 三个阶段」 计划,云度第一阶段(2016-2018 年)主要推的是纯电动车;第二阶段(2018-2020 年)主要推的是增程式电动车,包括自动驾驶、轮毂电机和全时四驱技术;第三阶段(2020 年以后)将主要研发燃料电池/石墨烯电动车。 所以这两年对于云度来说,至关重要。最基础的电动车卖不出去,后面的高科技都是白搭。关于销售,云度计划未来 5 年开 500 家以上汽车展厅和售后门店,覆盖全国。 云度的车要卖给什么样的人?云度负责营销的总经理介绍,这群人的特点包括:25-40 岁、不在乎品牌历史、注重性价比、乐于挑战和乐于尝新。所以符合以上几个特征的你,在看到π3 和π1 之后,有购买的欲望吗? 最后,再来看看云度新能源是什么来路。 官方的说法是:云度新能源由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自然人以及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四方共同出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平台。 官方给出的持股如下: 其中,海源自动化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智能化技术设备和轻量化符合材料。未来,海源自动化势必会参与到云度新能源的研发和生产之中。至于政府资本在这其中担当的角色,除了提供钱之外,还能在新企业建设之初解决各种政策问题,大家懂的。 云度新能源的发起人是刘心文,他曾经在南汽、众泰、奇瑞等公司工作,是前奇瑞新能源总经理。在他的团队中,多是有十多年经验的工程师、高管和营销人员,并且其中很多人是刘心文过去的下属。这和所谓的「互联网造车」的团队背景还不太一样,属于「汽车人造电动车」,并不算是行业外冲过来的势力。 根据云度新能源的规划,他们的一期项目规划产能 8 万辆,配备焊装、涂装、总装生产车间(预留冲压车间),并建设试制车间,具有电机、电池、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开发的试验能力及配套 PACK 生产能力。至于商业模式,向普通消费者卖车只是一方面,在此前接受采访时,云度方面曾经表示过,他们还将会以 B2B 的方式,向其他公司卖电动车底盘。 从时间节点来看,2017 年会有不少新造车企业的电动车上市,这些新品的上市无疑会加剧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在诸多竞争对手中,云度的核心团队本身就有造车经验,未来的产品既面向 C 端也面向 B 端,同时「偏居福建」,这些元素让他们和其他新造车团队看起来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毕竟要卖车,他们的产品要和其他新造车团队的产品直接竞争,同时还得和传统车厂的纯电动车去竞争,即使现在先于别人发布了新车,云度未来要走的路其实还是很长。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2.28:荣威 RX5 纯电动版工程样车曝光;Roborace 正式发布无人驾驶赛车「robocar」

· Feb 28, 2017 333

荣威 RX5 纯电动版工程样车曝光 日前,汽车之家曝光了荣威 RX5 纯电动版工程样车,与 eRX5 相比,纯电动版的 RX5 在外形方面基本没有变化。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为 320km,等速最大续航里程则可以达到 425km。直流快充 40 分钟可以充满整车 80%的电量,交流慢充则需要 7 个小时。今年 5 月份,这款车型就将正式上市。 那些要造电动 SUV 的新造车团队们,有没有觉得压力山大? Roborace 正式发布无人驾驶赛车「robocar」 今天,Roborace 在巴塞罗那举办的 MWC 展会上正式发布了无人驾驶赛车「robocar」。这款无人驾驶赛车搭载了 4 台功率为 300kW 的电机,每台电机负责驱动一个车轮,极速可以达到 320km/h。根据此前的规划,Roborace 无人驾驶汽车比赛将以「 垫场赛」 的形式加入到 2016-2017 赛季的 Formule E 比赛当中。只不过,Roborace 在此前几站 FE 比赛里测试的并不顺利,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 终于有一辆不用考虑驾驶员安全问题的赛车了。 雷诺-日产联盟将打造自动驾驶 车队 今天,雷诺-日产联盟宣布,他们已经与欧洲大型出行服务运营商 Transdev 达成了合作。这三家公司将会打造一个自动驾驶电动车车队,用于共享出行以及公共交通领域。未来,他们将会选用雷诺 ZOE 电动车进行自动驾驶测试。雷诺-日产联盟车联网与移动出行服务高级副总裁 Ogi Redzic 说,随着移动出行服务不断发展,我们将会为用户提供创新、互联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 还是得结盟。 宝马考虑在德国生产 MINI 电动车 据外媒报道,由于英国已经决定脱离欧盟,所以宝马准备在德国生产 MINI 电动车,具体地点有可能选在雷根斯堡和莱比锡。宝马认为,英国脱欧之后很有可能将会带来关税不确定等问题,因此,他们正在考虑是否继续在英国本土的牛津工厂生产 MINI 电动车。下周,宝马计划与英国政府进行谈判,并于今年下半年做出最终决定。 这一点都不英国。 滴滴在多城市试运营「 优享」 服务 昨天,滴滴出行宣布,将于今年 3 月份开始在北京、上海、南京以及杭州等城市试运营一项叫作「 优享」 的服务升级类出行产品。滴滴介绍说,「 优享」 车型的服务价格介于滴滴快车和专车之间,新服务将为用户提供舒适度与经济化相平衡的标准化出行方案。目前,「 优享」 服务由优步事业部负责,快捷出行事业群各部门支持。团队此前已经进行了 4 个月的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以及运营测试,今年 5 月底前,优享服务还将会在全国 22 个主要城市全面开通。 不管出什么产品,还是先把服务做好吧。 EVgo 和 ABB 建立全球第一座高功率快速充电站 今天,EVgo 和 ABB 宣布,他们在加州弗里蒙特成功建立了全球第一座高功率快速充电站。这座电动汽车充电站使用 CCS 标准,现阶段充电功率为 150kW,未来则可以升级至 350kW。目前,这座充电站并不向公众开放,只供一些汽车制造商进行充电测试。EVgo 希望通过这座充电站,可以让各大汽车制造商进一步统一硬件和服务标准。 选在特斯拉的大本营建充电站,看起来别有用心的样子。 特斯拉上调全系车型在国内售价 日前,特斯拉上涨了全系车型在国内的售价。其中 Model S 售价区间为 70.89-133.93 万元 ,Model X 售价区间为 90.40-140.77 万元,相比于此前的售价上涨了 1.60-2.65 万元。 特斯拉梦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雪佛兰在国内上市三款新车 今天,雪佛兰在国内上市了三款新车,分别是:库罗德、索罗德这两款皮卡以及新科迈罗 RS。其中库罗德搭载了一台 3.6L Eco Tec V6 发动机,最大功率 227kW,最大扭矩 366Nm,售价区间为 54.99-59.99 万元。索罗德则拥有 6.2L V8 和 5.3L V8 两款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 426 马力和 360 马力,最大扭矩分别为 624Nm 和 518Nm,售价区间为 59.99-69.99 万元。另外,新科迈罗 RS … 继续阅读

在固定的买车预算下,为什么可靠性和用户体验不可兼得?

· Feb 28, 2017 333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大家车言论」,作者:曾颖卓 很多人在向我咨询导购问题的时候,会提出「 耐用、体验好、便宜」 这三个需求。这可让我这老司机犯难了。因为这是标准的「 三元悖论」 问题啊。 广义三元悖论的意思大概是:很多情况下,我们想同时达到三种目的,但是这三种目的实际上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能做到 AB 就会失去 C,能获得 BC 就要放弃 A。 再举一些例子吧。你为什么还是单身狗?因为世界上的女孩子,「 长得漂亮,性格好,有可能看上你」 这三个条件,永远只满足两个。为什么你对工作不满意?因为「 事儿少,钱多,老板好」 这三个梦,我们只能做两个。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个世界就是按照这套原则运行的,接受现实吧少年。如果你去看看市面上流通的所有汽车,你都会发现永远找不到一款车是同时满足这三条的。 有的车体验好(这里的体验好泛指所有的我们能直接感受到的东西,比如配置高、内饰用料足、底盘好、动力强、空间大什么的)而且便宜,但这些车通常小毛病犯病几率比较高,各位自行对号入座。 有的车耐用、稳定,小毛病少而且便宜,但是这些车的体验真的……外形低端、配置寒酸;动力一般、底盘松散;质感破烂,果断取关。这些车,虽然很没有高级感,但就是怎么糟践都开不坏 难道就没有体验又好、又耐用可靠的车吗?有,你去看看美国《Consumer Report》里面的最可靠车型里的那些豪华品牌,保时捷、雷克萨斯、奥迪,可这些车都特么不便宜啊…… 是的,所以那些还抱着「 请老师推荐一款配置高、动力好、油耗低、质量可靠的车,预算 10 万」 的幻想的朋友,还是要认识一下这个世界的残酷的。 好了,我自己也感到不忿,为什么车就不能做得又可靠体验又好,还便宜呢?我们把这个问题转换一下,在固定的预算下,为什么可靠性和体验好不可兼得? 我们都知道,一款车的使用体验是要投入成本的。一条犀利的腰线,对冲压工艺有要求;一扇徐徐降下的手套箱门,阻尼转轴是要花钱买的;底盘厚实,要靠各种衬套把震动给吸收掉……至于看得见的配置那更不用说了,都是要找供应商真金白银采购的。 那么把成本花在了提升体验的层面,预算赤字了那怎么办呢?只好再压缩供应商的供货价格了。但是供应商也不是慈善机构啊,要吃饭要生存就要有利润,那么只好提供成本更低的零部件咯。 一分钱一分货,少给一分钱,那就少给一分货呗。在一个竞争充分、足够开放、技术壁垒不严重的行业,低价不可能同时品质好。大家都是做买卖,都不是傻子。 产品体验,无论配置表上有没有,至少是我们能够在使用中体验得到的。但是而可靠性这个东西,我们看不见,很多人就很难理解提高可靠性要牺牲配置。 汽车是一种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的产品,而且使用的环境、涉及的工况还是相当复杂的。汽车可靠性的敌人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材料疲劳导致变形(症状有卡口接触不良、内饰异响),材料老化导致力学性能改变(症状有橡胶件漏油漏水),防锈、防腐蚀效果衰减(症状有生锈、电路断路)等等。 而这些性能,在主机厂进行每一个零部件设计的时候,都会预留出一个冗余系数,来应对整个汽车的使用周期。至于这个冗余系数,可以让这辆车「 保质」 多久,每个主机厂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 保质期」 越长,就越要加大设计的冗余量。显而易见这是一件需要投入成本的事情:一个插扣多次插拔容易接触不良,那就要修改方案,甚至改变插扣的材质;橡胶在强日晒下容易老化变脆,这就要对橡胶工艺进行改良;玻璃升降用久了会发出异响,究竟是玻璃导轨强度不够,还是刮水条润滑不良,还是玻璃电机内部松动…… 有时候仿真还出不来结果,要到样车制作出来了才出问题,这时候是小打小闹、头痛医头,还是推倒重建来解决问题,涉及的投入成本又是完全不一样了。 一辆车的可靠性,就是靠无数个零部件,不断地优化才得来的。曾经记得大众的一位高管说过,假设一辆车有 1 万个零件,每一个零件的故障率是 0.01%,那么这辆车完全不出问题的概率是 36.7%(不严谨计算)。按照这个计算方式,如果要一款车完全不出问题的概率达到 95%,那么每一个零件的故障率就要降低到 0.0005%,也就是 20 万个零件里只允许 1 个出问题。 这些优化,无论是研发、改良还是实打实的成品零部件,这花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钱啊,都要打到你要买的车的成本里面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车型在中期改款的时候会进行「 降本」。有时候这意味着更换一批供应商,很大可能会导致零部件的耐用度下降,车更容易出小问题。 所以,一款车的在有限成本下,可靠性和用户体验就站在了天平的两端。 落实到购车需求,如果你的需求是可靠性优先,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就要看破红尘,将所谓「 低价高配」 抛诸脑后,老老实实买一辆体验一般的车。如果你的需求是有限预算下配置要尽量丰富,那么就要接受这辆车可靠性不太优秀的事实。 当然,这两种购车的需求,前者注重省心,后者注重用车体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要你记住这个终极定理 : 体验好、耐用、便宜 , 永远是道三选二的选择题。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企鹅智酷发布共享单车数据报告:解读摩拜 ofo 们的用户与未来

· Feb 28, 2017 333

本文转载自「企鹅智酷」在资本并不活跃的 2016,以摩拜单车和 ofo 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成为了明星项目,数月间吸引了 10 亿元以上的资本,并带动十余家共享单车创业。 在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橙色、黄色的自行车也从并不多见到触手可骑。共享单车,其实叫 B2C 分时租赁更准确些,这种商业模式是真正在解决人们的痛点还是在创造需求? 也许你想了解: 摩拜与 ofo,各自用户表现和增长情况如何?(第三方监测数据)共享单车用户有哪些特征?每次骑行距离如何?有哪些典型使用场景? 人们的短途出行的行为,有没有因为共享单车而改变?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 在共享单车最火热的这个冬天,企鹅智酷在线调研了六千余名智能手机用户,结合 Ques Mobile 大数据,为你揭示消费者对于共享单车的使用行为和共享单车模式的现状和趋势。 主要发现: 1.ofo 和摩拜单车作为共享单车市场的两强玩家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二者用户重合率增长明显。ofo 比摩拜的年轻用户更多,但打开频次更低; 2. 地铁站/车站与目的地之间的通勤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出行场景,61.3%的用户单次骑行距离在三千米以内,南方城市用户单次骑行距离比北方用户远; 3. 偶遇式骑行、健身锻炼和主动出行的场景具有增长潜力; 4. 共享单车用户的活动参与和分享意愿很高,70%的用户表示未来还会经常使用; 5. 如何更好地权衡单车的流动性与用户出行计划性,骑行舒适度与磨损度,以及更好地引入互联网征信是共享单车未来可改善的方向。 一、两强格局:用户增长迅速,重叠用户扩大 与格局已定的打车应用相比,共享单车模式在刚刚兴起时的推广更加理性。以 ofo 和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是市场的先进入者也是占有率最高的两家,二者均处于用户数大量增长阶段。 从 Quest Mobile 监测的 ofo 与摩拜单车的月度日均活跃用户数变化来看,两家的日活从 2016 年 8 月起开始持续快速增长。 摩拜单车新进入北京、深圳和成都后当月的日均活跃用户增长非常明显。ofo,在 7 月和 8 月由于学生放假导致需求骤减,月度日均活跃用户明显降低,开学后及走出校园之后增长加快,但是增速慢于摩拜单车。 不过,ofo 在 2017 年 1 月份开始陆续开通合肥、佛山、武汉等多座城市,其增长速率比上个月明显加快。共享单车的用户市场初具规模,此时开拓新城市对于整体用户增长效果十分显著。 我们还发现,随着共享单车两强玩家渗透率的提高,二者的用户重合率也在增长。2016 年 10 月已有超过 21 万用户是 ofo 和摩拜单车的双用户,11 月增加至 49.05 万,12 月达到 72.82 万,2017 年 1 月达到了 121.56 万。 目前单车的投放量还没有达到随时随地有车骑的程度,这对于除两强玩家之外的其他共享单车公司也是一个机会——用户「 非排他」 地使用共享单车应用,甚至已经下载一个共享单车应用的用户可能比非用户更容易下载第二个共享单车应用,而多下载一个应用的最主要的门槛就是用车押金了。 ofo 用户的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和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均略低于摩拜单车用户。用户较频繁打开应用可能是由于寻找周围的车,或者查看活动等。高频的打开行为也为共享单车应用在骑行之外拓展其他消费场景提供了可能性。 根据企鹅智酷的调研,ofo 和摩拜单车的用户性别比例较为接近,而 ofo 的 90 后用户比例比摩拜单车高近 10%。起源于校园的 ofo 更容易培养更年轻用户的单车使用习惯。 二、出行场景:以五千米以内的刚需通勤为主 从用户的出行场景来看,高达 62.9%的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完成地铁站/车站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共享单车目前主要投放的地点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车站/地铁站和目的地之间容易形成短途出行的高频需求。49.5%的用户会在步行过程中看到单车就使用以节省出行时间,这说明随机偶遇式的用车出行场景非常多,单车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骑车健身锻炼和与朋友骑车出游的场景分别占 20.4%和 16.4%,这两种场景可能更多属于主动出行,频率相对刚需通勤更低,骑行时间可能更长。 校园内通勤尽管占整体 6.3%,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在校学生群体而言是最主要的日常通勤,在封闭校园中通勤的频率高而且规律明显,是不可忽视的市场。 从共享单车用户的单次骑行距离分布来看,92%的用户单次骑行的距离在五千米以内。单次骑行三千米以内的用户最多,占 61.3%,其次是 3-5 千米,占 30.7%。从城市维度来看,南方用户单次骑行距离远的占比更高。广州和深圳的用户单次骑行距离小于三千米的比例低于北京和上海,骑行三千米以上的比例更高。 不同用户的短途出行行为和高频通勤区域能反映其生活习惯甚至消费力。通过大数据可以优化单车投放。根据不同特征类型用户的使用行为和偏好为其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延伸服务,也是共享单车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的可能方向。 三、用户态度:积极参与,留存率高 用户对共享单车的线上和线下的主动传播意愿非常积极。无论是 ofo 还是摩拜单车,均有超过六成的用户会主动推荐他人使用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相比,ofo 的活动更加丰富,app 中有专门的活动菜单,活动包括星期一免费骑、在特定时间骑行可抽奖等。ofo 用户分享骑行体验或者红包的比例也比摩拜用户高近两成,参加相关活动的踊跃程度也远高于摩拜单车(33.2% vs 11.6%)。 由于 ofo 单车初版不如摩拜单车结实,ofo 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明显高于摩拜单车用户,分别为 39.3% 和 26.2%。二者用户举报违停(如停在校外/小区里等)的比例分别为 18.9%和 13.2%。用户在规范用车上比较积极。作为具有全民共享性质的产品,共享单车不仅实现了单车的共享,在运营上也调动消费者协助维护车辆质量和信息共享,以及通过优惠共享和活动参与鼓励用户在社交链中自发传播,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在良性循环的运营下,共享单车的用户忠诚度非常高。我们发现大多数用户对于共享单车并不是一时尝鲜,从用户整体使用反馈来看,共享单车极有潜力成为高频使用的装机必备应用。有近七成共享单车用户表示,还会经常使用。仅 1.2%的用户表示不会再使用。高留存率意味着在目前市场未饱和的情况下获取新用户更加关键。 四、痛点与改进:往返需求、舒适度和信用分 1、流动性与计划性的权衡 整体来看,共享单车用户目前的最大痛点是想骑车的时候周围没有,占 55.2%。在人流量比较高的地区附近,随着单车投放量的增加,会形成一定的动态平衡,想骑却没有的情况会减少。 其次是往返需求难以同时满足:担心返途没有车的情况是 41.4%的用户的痛点。返途车不在的不确定性,本质上和「 想骑但周围没有」 的情况类似。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可分为单程用车和往返用车,往返用车的用户在回程之前是一直推着车,还是先把车锁上等返途再重新找车,可能是令往返用户比较尴尬的选择。 随着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出行习惯的养成,会有部分用户的用车出行更加具有规律性。目前摩拜单车的 15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