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思卡尔的「汽车极客」养成——记第九届飞思卡尔全国智能车大赛

· Aug 29, 2014 333

第九届「 飞思卡尔」 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于 8 月 23 日落下了帷幕。这是一场由飞思卡尔半导体赞助,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竞赛以竞速赛为基本竞赛形式,辅助以创意赛和技术方案赛等多种形式。 GeekCar 的小伙伴作为曾经的参赛选手,再次回到了赛场,为大家报道此次大赛。 一跨入赛场就能感受到参赛选手的热情,我似乎又一次被这场大赛点燃了。 今年的总决赛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开幕,经过全国 8 大赛区 2000 多支队伍参与的分区决赛后,最终 204 有支队伍入围。 这场比赛的参赛人数相比我那年提升了不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直接参赛和间接参赛的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已经超过了 3 万人,大赛实际影响和辐射人数应远大于这个数字。 「 飞思卡尔」 智能车大赛起承 这场大赛每年不断变化的不光是参赛选手人数的增加,竞赛规则也在不断进化着。 大赛最早起源于 2003 年的韩国,2005 年教育部主办了第一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第一届大赛的规则是在白色的 kt 板上贴一条黑色的胶布用以光学寻迹,参赛车型也仅限于光电传感器,随着比赛的发展,在之后的几届竞赛中,加入了摄像头寻迹和电磁场寻迹,光电传感器也进化为了线性 CCD。 电磁导航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感元件接收铺设在赛道下的导电铜线发出的磁场信号进行寻迹的,相关类似的技术在部分工厂的固定生产线上有一定的应用,可以理解为特定场景下的自动驾驶。 几年前随着 Segway 两轮自平衡车的面世,大赛也与时俱进的发展出了两轮自平衡组。 而赛道上也由简单的单条中心线寻迹,变成了左右双线寻迹。甚至在今年的创意赛中我们看到赛道中的左右双线变成了虚线,赛道的路口还加入了方向信号灯的判断,这一切的变化可以看出大赛逐步向着更加接近现实路况的方向发展着。 在今年的创意赛上,热爱挑战的哈工大同学,甚至展示出了自制的独轮自平衡车,并向主办方提出了在未来的竞赛中加入独轮直立组的设想。 大赛的魅力所在 在赛场上我和几支参赛队伍的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做了一定的探讨,当谈及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的魅力所在时,「 公平」 两字便是大家最统一的答案,在这个赛场上,只有速度是决定成败的唯一标准。到了赛场上不看学校背景,没有专家的人工评判,一切的成果都是由参赛选手们用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汗水所铸就的,每一丝一毫的性能提升都离不开队伍中 3 人的齐心协力。 我对今年摄像头两轮直立组的冠军队——南京师范大学代表队进行了采访后,得知他们为了拿到今年的冠军,在去年比赛结束后仅仅休整了一周时间便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备战。当他们的智能车冲过终点线时,全场欢呼,大赛记录又一次被刷新,那一刻我注意到南师的领队,即将研一的曹楠同学眼角闪烁着泪花「 学弟们能跑第一,我也算是圆梦了。」 赛后他对我说道「 当初我说要带他们拿第一,那时没有实现,现在他们自己搞定了,真觉得开心」。 走向未来的极客们 随着大赛的进步,其规则和要求也更加接近实际路况,特别是摄像头组,其单镜头完成路面信息采集和判断的工作方式甚至与 Mobileye 有些类似,所以我们也不禁思考,在每年参与这场大赛的几万人中,是否有人毕业后会进入汽车厂家,或者进入各种各样的创业公司开发中国的 Mobileye 或者类似产品呢? 还有在市场上各种国产两轮独立自平衡车的背后,是否也有曾经参赛选手的身影呢? 当然智能车的调试和制作并非只有摄像头算法或者一套自平衡算法,其背后涉及到的自动控制原理和车身硬件结构调整都是一套复杂的工程,而且智能车的调试过程和现实中的整车调试也是有很大的相似性的,且不说车身悬挂和前后配重的调试,就连前轮前束和主销内倾的角度都是需要像真车一样仔细调节的,稍有差池便会与奖杯失之交臂。 相信在经过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的洗礼后,每年会有不少毕业生受到这场大赛的影响,最终投身中国的汽车工业。 我们也期待着这些年轻人最终能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变革与进步。 飞思卡尔半导体的前瞻与贡献 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中所使用的主控芯片均来自飞思卡尔半导体,参赛选手可以任意选取 8 位、16 位、32 位的单片机作为智能车的主控芯片,目前可选取的芯片包含飞思卡尔的多条产品线,近几年基于 ARM 内核的 Kinetis 系列处理器尤为火爆,几乎在每个学校的参赛队伍中都能看到该系列芯片的身影。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飞思卡尔对芯片市场的前瞻性,在目前大学教育缺乏实践操作的大环境下,大力推动这项竞赛的发展,不光能补足课堂教育的不足,也对学生毕业后的品牌熟悉度做了良好的铺垫,从而更早的抢占市场,毕竟每个人都更喜欢用自己熟悉的工具。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飞思卡尔在汽车级芯片的应用上的确是占据优势地位的。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九年里,飞思卡尔半导体,通过智能车大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其产生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也希望这场大赛能更加顺利的继续下去,为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带来更多的人才。

中国联通和特斯拉共建充电站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暨首个超级充电站揭幕仪式在成都举行

· Aug 29, 2014 333

8 月 29 日,中国联通和世界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美国特斯拉汽车(TESLA MOTORS)在四川成都签署共建充电站战略合作协议,并为首个超级充电站举行了揭幕仪式。随后,双方联合举办的「 沃与特斯拉同行」 成都试驾会火热开幕。 自今年 4 月份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起,即与中国联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特斯拉用户提供汽车信息化服务,目前每一辆在华销售的特斯拉汽车都搭载由中国联通提供的车载通讯 3G/4G 服务。今天双方共建充电站合作是对 4 月份战略合作的延续与深化。中国联通与特斯拉互为中国大陆地区首选合作伙伴,共同在全国 20 个城市建设超级充电站,在全国 120 个城市 400 个联通营业厅建设目的地充电桩。 中国联通姜正新副总经理指出:「 我们和特斯拉的合作将会是全方位的,从线上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服务到线下实体营业厅的充电服务,未来,我们也将在品牌营销、宣传推广等领域开展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 本次中国联通与特斯拉的合作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跨界合作,体现了中国联通一贯坚持的创新、责任和服务理念。 中国联通秉承「 创新改变世界」 的理念,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快、更广、更好的通信体验。目前中国联通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 WCDMA 移动通信网络,并全网升级到 HSPA+,获工信部批准,中国联通在全国 40 个重点城市部署了 FDD+TDD 混合组网试验,基于混合组网技术,联通为用户创新推出了「 双 4G 双百兆」 的服务。「 双 4G」 指的是拥有联通 4 模终端的用户就能同时使用 TD-LTE 和 FDD-LTE 两种网络,能够真正实现全球漫游。「 双百兆」 意味着联通用户可享受 100Mbps 和 150Mbps 的上网速度,确保了用户上网的极速体验。 按照特斯拉的计划,中国将成为特斯拉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充电桩的布局建设一直是摆在特斯拉面前亟待突破的重要瓶颈之一。中国联通成为特斯拉在国内的运营商合作伙伴,彰显了国际企业对中国联通综合运营实力的认可。中国联通在全球的通信服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的优势可以与特斯拉互利共赢,特斯拉要想更快地建起充电网络,和中国联通合作必不可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各大城市之中,有中国联通的营业厅,就有特斯拉的充电站的愿望,指日可待。 转自:中国联通

特斯拉粉丝买整版报纸广告提意见 马斯克 Twitter 亲自回复

· Aug 26, 2014 333

两名来自美国纽约市的「 极其满意」 的特斯拉 Model S 汽车车主,周五在硅谷的一份报纸上登出全版广告,给这款汽车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而特斯拉汽车公司 CEO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则回应说,其中很多建议将会很快付诸实施。 这两名纽约人实际上是一对夫妇,他们在广告中声称他们都是特斯拉汽车车主,但并未透露他们的姓名。这则广告并没有一味地进行抱怨,相反他们对于汽车预言家马斯克不吝溢美之词,声称他打造了「 美国最棒的汽车」。 这则广告题为「 致伊隆·马斯克的一封公开信」,刊登于《帕罗奥图日报》中: 感谢你制造出了全美国最棒的汽车。 特斯拉是一辆结合趣味、舒适、给人超前的驾驶体验的车辆。 请以下是我们的改进意见 安全性 添加监控器和感应器,以提醒司机注意行驶盲区以及可能撞到汽车前方或后方的物体 支持所有手机的语音呼叫功能 重新设计一下接听电话的显示界面,省的人们总是不小心挂断了电话 便利性 把杯架朝前放 重新设计一下中控吧,太难看了 充电线拔下来之后充电插口盖自动关闭 遮阳板弄长一点,不然矮个子用户怎么开啊 媒体广告 人们看到我的特斯拉,还有我妻子的特斯拉的时候都非常喜欢。如果你们能够多做一些公开场合的推广将能够带来更多的正面效应,同时带来更多的顾客。 此致 敬礼! 两位非常非常满意的纽约特斯拉车主 尽管这些建议通过电子邮件也可以提出,但是这则广告似乎起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且获得了马斯克本人的关注。在上周六发布的一条 Twitter 消息中,马斯克说「 其中很多建议将很快会付诸实施」。 「 两名 Model S 汽车主在《帕罗奥图日报》中刊登了一则广告,并提出了很多建议。这些建议很中肯。其中很多建议将会很快付诸实施。」 马斯克在 Twitter 上发布消息说。

阿里巴巴早就知道你开什么车了,大数据下的布局——阿里巴巴与汽车生态

· Aug 25, 2014 333

在今天举行的 2014AutoApp 高峰论坛(移动互联时代的人车互动、交通出行与汽车营销)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炯一语惊人抛出:「 现在我们已经有 3000 万的汽车车主了。」 台下一片哗然,GeekCar 的小伙伴也被吓到了,脑袋飞快的转了好几圈,也没想起来阿里巴巴做过什么让他能一下拥有 3000W 的汽车车主。 这 3000 万车主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事实上对阿里巴巴而言获取 3000 万车主的用户数据并不是什么难事,或许你会说「 我又没在你淘宝上买车,你怎么会有我的数据?」 但是你应该能想到有很多的用户,包括我自己,在每次换车的时候,我都会在淘宝上买汽车脚垫、还有一些汽车配件。而在选择汽车脚垫的时候,你一定会选择你的车型,不然的话无法配套。所以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他轻而易举的知道了这 3000 万用户开的是什么车,而且相比传统的汽车厂家阿里巴巴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他能通过用户的购买记录掌握很多其他信息,比如个人收入、家庭情况、具体住址等等。 3000 万用户之后的车联网布局 阿里巴巴凭借强大的互联网属性和大数据掌握了大量的车主信息,同样传统的汽车厂商比如上汽也有 2000 万的车主,但是这些车主只有在出现维修、保养的时候用户信息才能被激活。 阿里巴巴希望未来在整个车辆的生命周期里都能持续对用户进行了解、跟踪和服务。而这一切的布局其实早早就开始了,还记得阿里巴巴在几个月前获得的虚拟运营商牌照吗?有了这个牌照,阿里巴巴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将通信芯片安装在汽车里面,前装也好、后装也好,总之就是要把汽车跟互联网连接起来。 而一旦通过这个入口将汽车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阿里巴巴就能将汽车、淘宝、保险等等与汽车相关的一切都打包在一起,从而实现围绕汽车的 O2O 服务。等技术稍稍发展后,甚至还能尝试从汽车的角度来了解用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驾驶习惯,开车的风格等等,这些数据又能运用到保险、信用卡等其他金融领域的用户分析中。 被赋予生命的汽车 汽车在出厂时实现联网,就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从新车出厂到销售环节,再到第一个车主用完之后进入二手车市场,到最终这辆汽车完成他的生命周期,以及生命周期结束后在什么地方被回收处理。我们的汽车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有「 生命」 的个体。 一辆车从「 呱呱坠地」 到「 入土为安」 的整个一生数据都能完整的呈现在阿里巴巴的数据库中,而汽车一生中所有的消费可能都会围绕着阿里巴巴,比如购车、汽车养护、汽车保险和二手车交易等等。这些数据不光对阿里巴巴的电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乃至对整车厂后续的汽车改进和新车研发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IT 时代的我们已经悄然走向 DT 时代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从 IT 时代开始走向了 DT 数据时代,之前所说的内容可能只是 DT 时代的九牛一毫。但我们能明确的看出阿里巴巴在汽车行业的布局都是围绕着电商展开的,这正是阿里巴巴最大的优势。 GeekCar 点评 通过此次论坛,阿里巴巴也向外界公布了车联网时代的部分布局和意图——专注于电商。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听到关于高德地图和阿里云结合的相关内容,高德作为强大的地图入口再配合阿里云强大的运算能力,其实完全有能力与百度地图+百度云进行未来无人驾驶汽车专用地图市场的争夺。不知道阿里巴巴这次没有公布相关内容是因为没有往这个方向思考,还是没有做好发布的准备。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对阿里巴巴想要做的事情又加深了一层了解,期待阿里巴巴的产品能更早的进入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令人惊喜的改变。

电池之争, 「锌空气电池」也进来插了一脚

· Aug 23, 2014 333

日前,工信部批复了《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行业标准》,其中对锌空气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等诸多方面均作了明确规定,最终标准有望于 11 月正式出炉。 关于锌空气电池的汽车行业标准《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早在去年 6 月就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稿。在经过了一年多对锌空气电池标准的继续深入研究和完善之后,此次批复无疑宣布锌空气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规范化应用,进入到了最后的读秒阶段。 以氢氧为「 食」 的锌空气电池,绿色安全 先回顾下国内锌空气电池的应用发展历程,早在 2011 年国内首辆锌空气电动公交车就已正式下线,2012 年在武汉实现规模化量产。仅仅三年多的时间,随着国内首个锌空气电池的行业标准即将正式出台实施,锌空气电池也一下从人们的认知边缘走向了新能源汽车的实用前沿。 所谓锌空气电池 (zincairbattery),又称锌氧电池,主要是利用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氧或纯氧,来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而以锌作为负极,以氯化铵或苛性碱溶液作为为电解质的一种原电池。同类电池还有之前非常火的能让电动车续航 3000km 的铝空气电池和镁空气电池。 事实上,锌空气电池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这项发明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应用于铁路信号灯等电源之上。与传统电池相比,锌空气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绿色环保。由于电池工作过程中,负极上的锌仅与电解液中的 OH-和空气中的氧气相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整个放电过程中,并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大气的物质。 此外,锌空气电池还以能量密度著称,其每公斤发电量能够达到 0.3kW‧h,较锂电池高出一倍。也就是说,虽然重量只有锂电池的一半,但锌空气电池的续航里程却是锂电池的两倍之多,且蓄电量的增大,也不会使锌空气电池更易爆炸。而由于仅使用空气中的氧及价格相对低廉的锌,锌空气电池的成本也降了下来,据悉其量产后的售价仅为锂电池的 1/3。若是 Tesla 能采用这种电池,其续航能力将有望获得巨大提升。 以国内首个锌空气电动公交车为例,每充一次电大概可行驶约 300 公里。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锌空气电池可以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可循环使用的、清洁无污染的化学电源。 「 一次性」 和「 动力低」 成硬伤 如此绿色、高效、安全、低价的锌空气电池,为何其发展速度却远不及锂电池呢? 虽然经历了 100 多年的发展,但锌空气电池本身存在着巨大的硬伤,和铝空气电池一样,它是无法进行充电的,每次能源耗尽后需要更换原料。虽然也有企业研发过可充放的锌电池,但极为有限的充放电次数,与其他电池相比,显然满足不了市场应用的需求。 有业内专家表示,如今人们提到的锌空气电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充电电池,而是需要定期更换材料(锌)才能维持运行的。就像传统燃油车需要加油一样,一旦不能提供原料锌,就不能实现连续工作,储能、放电也就无从谈起。 锌空气电池在工作中除了需要空气和金属锌的参与,还需要其他微量元素参与化学反应,而这些微量元素的价格也都不低。因此虽然原料的价格是相对较低的,但从电池组投入应用的整体产出来看,锌空气电池的性价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除了无法充放电,锌空气电池还有一项硬伤一直制约着其真正投入实际应用,那就是「 比功率」。「 比功率」 是用来衡量一辆车瞬间爆发力的。而使用锌空气电池的汽车比功率很低,在电动车上使用其最高时速只能达到 80km/h,连完成加速和爬坡等动作都比较吃力,更谈不上规模化应用于轿车上了。这也就是长久以来,人们为何只会在助听器等小型器件中看到锌空气电池身影的原因。 所以说若是将 Tesla 的电池换成铝空气电池后,虽然其续航能力将获得巨大提升,但是每次跑完一段旅程都要换电池,电池焦虑的问题可能会比现在更加严重;再加上需要牺牲加速能力和最高时速,想必这是大家都无法接受的。不过话说回来,铝空气电池的能力或许能满足谷歌小车的动力需求。 电池「 混动」 或许是锌空气电池的出路 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的动力源还是由锂电池把控,但电池密度低、充电时间长等缺陷,一直都是消费者吐槽的焦点。不少品牌的电动车一次充电需要好几个小时,充满后却只能跑 200 公里左右,始终无法让消费者满意。 而锂电池的这个缺陷,恰恰可以由锌空气电池来弥补。正如油电混合动力车的一样。在车辆低速行驶或者在路况较好的路面时,就使用锌空气电池;而碰到需要加速或者爬坡路面时,就切换到锂电池提供电力。 随着政府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的影响下,新能源车的普及也只是时间问题。而与之应用息息相关的电池行业,其发展也会随之相应提速。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特斯拉,在锂电池的研发中开始添加石墨烯材料来优化电池充放电能力。而时下已走入正轨的锌空气电池,从突破技术瓶颈到规模化应用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转自《中国消费者报》,有删改

无人驾驶车——百度、高校、整车厂各司其职

· Aug 20, 2014 333

自从 Google 推出无人小车的时候,百度说我们也要做无人驾驶车,但是我们始终未能窥得其貌,一直想一窥究竟的 GeekCar 小伙伴们终于等来了这次百度无人驾驶研讨会。 在 8 月 18 日的百度无人驾驶研讨会上,百度、上汽和以北理、武大为代表的学院派共同针对未来无人车的发展的走向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讨论,GeekCar 对此次讨论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力求干货! 通过本次百度无人驾驶研讨会上所展现的内容和无人驾驶车辆(皆为学院派制造的原型车辆),不难看出百度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本身并不会直接去制造汽车,本次大会的目的是想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高校与整车厂加入进来,从而推进中国无人驾驶的发展。 三方对无人驾驶车的观点 对于无人驾驶技术, 百度深度研究院副院长余凯博士认为完全无人驾驶技术一定是汽车的未来,只是在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技术之前,会经历辅助驾驶、主动安全驾驶、特定场景无人驾驶。 的确 GeekCar 也认为技术的发展是一步一步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过渡到完全自动驾驶,或许这也是之前流传出百度在做半自动驾驶的原因。 上汽新技部、前瞻研究部、智能驾驶事业部系统主管卢远志也表达了在做到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打算一步一步升级旗下车型,从而让无人驾驶由故事变为现实。 正如百度所说我们要先经历辅助驾驶和主动驾驶等阶段,在整车厂这边我们已经看到了诸如自动跟车、主动车道保持、自动刹车等技术在沃尔沃、英菲尼迪等品牌车辆上的应用。但是国内的汽车厂商动作相比国外的汽车厂商还是慢了一点。 同时上汽也表示了对相关法律条文和机器伦理学的空白的担忧。 一旦发生事故责任由谁承担?是车主?还是整车厂?抑或是地图供应商?对于上汽的担忧 GeekCar 觉得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毕竟汽车自动驾驶是关乎人命的事情,一旦发生事故不光会有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对于车企来说也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若是处理不善,多年的积累可能就此毁于一旦。甚至可能让消费者对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失去信心。所以在这里我们还是要期待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相关法律出台,来规范整个行业。 学院派在使用极高成本的传感器实现无人驾驶的同时表示, 他们更多的开始关注车与其他事物的连接,实现物联网才是最终目的。 在我们 GeekCar 的眼中,学院派是最 Geek 的一帮人,他们全身闪耀着光辉,他们使用上百万的设备改装几十万的车,他们在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同时又将视线移向了更高的领域,从车联网到物联网的大跨越。 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 实现无人驾驶绝非是仅凭一家之力就能实现的,百度、高校、整车厂都各有所长。 GeekCar 了解到,在整个无人车制造的大业中,百度除了搭建平台之外,最擅长做的事情其实应该是地图供应商 ,利用百度的现有的地图数据库,重新再绘制一张高精度的无人车专用地图(李德毅院士提出来厘米级精度的地图要求),再配合百度云的强大运算能力,在高精度地图之上还能提供一份实时的路况地图,这份地图对未来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可以说是给无人车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百度与汽车厂家通过在地图数据上的深度整合,在国内市场上百度或许真的能成功「 截停」 谷歌的无人驾驶技术。但是别忘了中国还有一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旗下的高德地图具有导航地图甲级绘图资质 、测绘航空摄影甲级资质和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 三甲」 资质,在配合阿里云的实力,在硬件上并不一定会输给百度,随着无人驾驶汽车专用地图的热度升级,相信阿里巴巴也会很快加入进这场战局,届时对导航地图这块蛋糕的争夺,想必又会有一场大战。 虽然无人车地图在整个无人汽车制造业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是无人汽车的研发还是要靠充满 Geek 精神的学院派。在这场无人汽车制造热中,他们是走在最前面的,百度此次研讨会上所展现的原型车全是学院派的作品,但是其造价极高,光是一台雷达售价就高达几十万,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消费者是肯定不会买账的,甚至有人表示雇个司机都比这个来的便宜。不过话说回来,学院派所充当的角色是大潮的先行者,他们成功制造出原型车便是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 而整车厂是将无人汽车推向市场的最后一步,之前的每一步,每一个里程碑都是为了这最后的成果。如何让原型车民用化,如何降低成本,这些都是整车厂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 无人车制造最大的挑战 在无人车制造过程中,无论是百度、高校还是整车厂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对于百度而言,天下武功唯「 快」 不破,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在竞争对手反应过来之前将无人车所需要的地图搭建出来,从而抢占市场;如何预见并解决无人车在云层面上即将会遇到的问题这都是对百度而言的巨大挑战。 对于学院派而言,如何提升无人驾驶系统的决策水平,更智能的完成目标,以及如何将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应用到汽车中去这些也是目前正在努力进行中的。 而整车厂所面对的挑战是无人车市场化进展中最大的,其原因来自安全,若是与高校或者 IT 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例如 CAN BUS 之类的整车底层通信接口都需要提供出来,而这对于整车厂来说是巨大风险,一旦通信协议落入黑客手中,在无人车的联网时代,这将面临着无比巨大的风险。 GeekCar 观点 通过本次百度无人驾驶研讨会,中国无人汽车行业的未来的蓝图已经初见端倪。但是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完成,无论百度还是高校还是整车厂,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未来,下班后坐上无人车,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能在坝上草原度过我的周末。

马斯克:特斯拉电动汽车目标续航里程 800 公里

· Aug 15, 2014 333

近日,特斯拉汽车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兼产品架构师艾伦·马斯克(Elon Musk)接受英国汽车杂志《Auto Express》专访时大胆预测,电动汽车未来的续航里程有望达到 500 英里 (约 804 公里)。 不知道马斯克所说的这款车会不会是前几天传言中的 Model R 或者 Model C?《Auto Express》:特斯拉是如何做到其它电动汽车所达不到的续航里程的? 马斯克:我们拥有世界上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这是日产聆风 (Leaf) 纯电动汽车的两倍。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却达到了聆风的两倍以上,这包含其他原因:一台车的牵引合作效率很重要,车重、电机和变速箱效率、转动阻力等,所有因素都会影响续航里程。最近,我们的车在一次大赛中牵引合作效率被评为 0.24。《Auto Express》:电动汽车最远能跑多远? 马斯克:可能能够行使 500 英里 (约 804 公里)。事实上,我们很快就能做到这一点,但价格会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可以期待这款车的到来。《Auto Express》:如果特斯拉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超级充电站增压站会不会总是很忙? 马斯克:超级充电站的准备会永远超过人们的使用需要。公司总部通过网络实时监测获取并反馈所有的超级充电站的充电状况,车主可以提前知道哪个充电站正在排队,还可以引导车主找到距离最近的超级充电站。《Auto Express》:特斯拉会不会造混合动力车? 马斯克:我们永远忠实于纯电动,并将不断改进电池技术,期待中的 Model 3 的续航力将超过 200 英里 (约 322 公里),价格大概在 35000 美元。《Auto Express》:特斯拉的客户真的需要政府补贴买电动汽车吗? 马斯克:任何补贴和奖励都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从长期来看,补贴是不需要的,但在短期内是有帮助的,这会鼓励电动汽车的推广。我们正在努力让我们的车越来越实惠。对很多想买 Model S 手头却不是很宽裕的人来说,现在的补贴很重要。

飞翔的汽车,用超导技术「量子锁定」你的汽车

· Aug 15, 2014 333

最近一次去咖啡厅无意中看到有人在放一部老电影《第五元素》,又一次看到了满屏飞车的场面。点上一支烟,看着窗外的小雨,任由思维又一次开始策马奔腾。 在我的设想中未来的交通一定是三维立体的,车总有一天一定会以某种形态飞起来。只不过那种黑科技目前似乎还停留在实验室里,或者还没有被人发现。 思绪流转中瞥见咖啡厅书架上的《费曼物理学讲义——量子力学》,我与他对视了几秒,脑子里突然一个词蹦了出来「 量子锁定」 对就是「 量子锁定」!超导体的磁悬浮技术。 关于「 量子锁定」 先看个视频,我再解释。(文科生请直接跳过这两段往下翻)先科普一下,什么是超导体。其实很简单,就是导体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273.15℃)的时候突然变成没有电阻的导体同时会产生抗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发现的材料在-140℃附近就能产生超导现象,而液氮的沸点是-196℃,足以让材料发生超导现象。刚才在视频中看到的圆盘就是泡在液氮中的超导体。 再说说量子锁定是怎么回事,这个和超导体的特性有关系,在一定磁场强度下磁感线无法穿过超导体,而是牢牢的框住超导体,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浮起来了,目前的超导磁悬浮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做的。而量子锁定需要将磁场进一步提升,超过临界值后,会有少数磁感线穿过导体,通过这些磁感线可以锁定住超导体的位置,就像视频中的圆盘一样始终保持一定的姿态悬浮在磁铁上。(文科生从这里开始阅读 O(∩_∩)O)我们怎么玩磁悬浮汽车? 那个视频很 Cool 是不,我也这么觉得,只是那个超导体需要很低的温度才行,要是做在车里面,你的汽车底盘下方就得有一块一大堆液氮包裹着的超导体,想想好像有点危险。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 室温超导体」(常温下就体现出超导特性)总有一天会出现的,那时候就不需要液氮了。毕竟一车的液氮万一漏出来可不是玩的。 接下来说说怎么玩,想要用「 量子锁定」 你的车,首先车里要有一大块超导体,我们假设室温超导体已经被制造出来了,那么我们只需要在路面上铺设电磁场就行,车辆沿着磁场设定的路线前行,在遇到岔道的时候通过汽车与路面控制器的交流改变一下磁场的方向就行,这就像铁路的分叉杆一样。 说完车,我们再说说路,既然车辆是被锁定在磁场上的,那么每一块磁场区域的上方和下方都能运行车辆,甚至还能像视频中一样在磁场上方分 2 层运行,这样将会大大缓解现在城市的交通压力。我们还可以把磁场竖起来,立在马路中间,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用平铺的方式造马路,这样磁场的两边也都能跑车,能节省不少土地资源。在高楼密集区域甚至可以将磁场覆盖在楼房表面。想象一下,住在公寓房里,打开窗就是私人停车位,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回家太晚抢不到车位了~ 再说说磁悬浮汽车怎么运动,这个可以借鉴现有的磁悬浮列车技术,不过鉴于这是磁悬浮汽车,路面上的超导线圈产生的磁场覆盖范围需要做到仅限车体的大小,同时还得通过磁极变换产生牵引力。以目前的科技来说,工艺的确高了一点,不过理论上还是行得通的。 再啰嗦两句: 日本磁悬浮列车速度早已突破 500km/h+。当磁悬浮汽车出现后,其车速恐怕也不会太慢,而且届时汽车一定还会搭载上自动驾驶技术,我们可以说今后同城穿梭,几乎去哪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最后送上一颗彩蛋,日本科技人员利用量子悬浮技术做成现实版的 WipeOut 赛道让赛车悬浮竞速。不要怀疑,这真不是 3D 特效。墙裂推荐,千万不要错过!!!

德意志战车——迈巴赫·天启怪兽

· Aug 12, 2014

这是一款由约旦 3D 设计师 Khaled Alkayed 设计的梅赛德斯迈巴赫战车。拥有比蝙蝠车更强的气势与厚重的装甲,搭载大量火控装备与 700 马力的 V12 发动机。 Khaled Alkayed 将他疯狂的 3D 设计发到互联网上,这款战车的原型是迈巴赫于 2005 年发布的 Exelero 跑车,使用碳纤维车身,全世界仅此一辆,原车采用 12 缸 V 型排列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排量 5908cc,引擎最大输出 515 千瓦 5000 转时可获得 700 匹马力,百公里加速 4.4 秒,最高时速可达 351.54km/h。车重 2.6 吨,长 5.89 米,宽 2.14 米。高 1.39 米,轴距 3.39 米。目前该车存放于德国奔驰博物馆。 迈巴赫 Exelero 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 Stola 亲手打造,同时迈巴赫设计中心和德国普福尔茨海姆学院 (Pforzheim College) 的学生也参与了该款超级跑车的设计。Exelero 延用了上个世纪 30 年代流行的设计风格,宽大的车头和车前轮防尘罩让我们仿佛看到过去。同时整车也融入了更多的现代风格,流线夸张的整车曲线,扫帚形的车尾设计,都给我们带来时尚的气息。这辆车在多年前曾经在清华大学展出过一次。 在设计图中采用的是黑色喷漆,部分表面使用哑光漆。车头配有巨大的前保险杠和两盏大灯,在引擎盖、车顶和车尾部分配有自动步枪和火炮,还可以使用车内的火控系统。其后轮改为履带式结构。其挡风玻璃由钢结构支架全方位保护。 不过可惜的是这款改版的战车还存在于 3D 设计图中。接下来请欣赏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