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豆 D3 静态解析:一辆微型电动车要价 10 万,它凭什么那么贵?

· Nov 11, 2017 333

在刚刚过去的 10 月份,全国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上,微型电动车「知豆 D2」总共卖出 4500 台,在所有新能源车型里排名第二,即使放在全年来看,知豆也算是新能源销量榜里前几位的。在经过了 D1、D2、D2S 这几款车之后,「热门产品」知豆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代车型——D3。 在杭州的未来出行展上,知豆 D3 正式上市。和之前的几款车相比,D3 明显更「膨胀」了:尺寸变得更大、配置变得更高,当然价格也因此大幅提升,补贴后售价 8.98 和 10.98 万。此前,知豆 D2 扣除补贴之后的实际裸车价格区间在 4-6 万左右。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知豆想用更高的品质摆脱「微型即廉价、廉价即低质」的固有印象。 然而,这种「膨胀」真的是好事吗? 我们先看产品。 比 D2 长了将近 20 厘米 D3 还是知豆的一贯造型风格,我承认微型车很难被设计得很好看,但是不好意思,一直以来我都不太能接受知豆的外观。 在 D3 上,大嘴变得更大了,而且仔细看前格栅,还能发现有彩色小方块做点缀。大灯是全 LED 的。 最大的变化可能来自于侧面。对比之前的知豆车型,D3 很明显变长了。因为追求尽可能的小型化,所以曾经的知豆侧面比例让人非常难受,而 D3 在车门后面加长了一段,我个人感觉是比原来舒服了一些。加长的结果是后备箱空间变得更大了,但是知豆 D3 仍然是一辆两座车。(知豆 D2,图源:爱卡汽车)D3 用上了贯穿式尾灯,同样是 LED 光源(事实上全车所有光源都是 LED),要知道贯穿式设计可是现在设计师做尾灯的最流行趋势,奥迪、保时捷都在新一代车型的设计语言上用到了这个元素(手动微笑)。在知豆 D3 尾门的牌照区域能看到倒车影像的摄像头。 轮毂是 15 寸的。 总之,就外观来说,我对 D3 是没有欲望的,这个见仁见智。 关于双屏的几件事 更大的变化还是内饰。最抓人眼球的还是贯穿式屏幕。很难说这不是被奔驰的横向双屏思路所影响,不过和目前常见的双屏方案不同的是,知豆 D3 的仪表盘还是独立的,多出来的一块屏,给了副驾驶位置。两个屏的尺寸都是 9 寸,中间有粗边框。 在展台上,我找到一位负责车载系统研发的知豆工程师。他告诉我,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做一个整体的横屏,而不是两块屏+边框的方案,但是涉及供应商及成本,最终成了现在的样子。 贯穿式横屏的设计在北汽 ARCFOX LITE 车型上也有,只不过那辆车横的更彻底,把仪表盘液晶屏也做成了同样的规格,所以是 1+1+1 的三屏方案。 但是不管是知豆 D3 还是 ARCFOX LITE,实车所展现出来的屏幕区域质感还是有些粗糙,没有精致感,尽管 D3 的中控台还用上了皮革/软性材质+缝线处理。 在我看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在这么小的横向空间上做出两个大尺寸屏幕,导致中控台的整体比例感有些失调。 D3 的车联网系统是基于安卓系统开发而来,一个亮点是引入了百度大脑。这个车机是个联网的系统,每月 1G 的免费流量。语音控制可以全局操控,地图数据供应商是高德,同时还带有 CarLife 车机手机互联系统,以及可以在系统里登陆微信,在车机屏幕上收发微信信息,甚至用语音完成微信的操作。对了,还有手机 App 远程控制、呼叫中心等等。总之啊,功能挺全的。 那个工程师(也可能是产品经理)告诉我,他们的车联网/软件研发团队在北京办公,团队规模 100 多人。他之前在某德系豪华品牌从事车联网系统开发,但是想做有更意思、更自主的东西,所以加入了知豆。(知豆 D2 内饰,图源:汽车之家)没有在驾驶场景下使用这套车机系统,所以在人机交互和功能层面现在我没有太多发言权,但是在展车里坐了将近半个小时,一边和他聊天一边想到两点思考: 1. 如果是仪表盘液晶屏+中控液晶屏的组合,这种 UI 和交互琢磨起来不算复杂;类似 Q50、揽胜星脉那种竖向布置的双屏也比较容易有各自屏幕的分工和职责。但是,知豆 D3 这种双屏设计,每个屏幕的职责是什么、每个屏幕又显示什么内容,这个对于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毕竟过去没有类似案例。实际使用起来,我也不太容易一下子就看明白 D3 这两块屏的交互逻辑。总体来说,靠左的屏幕主要是驾驶员来用,副屏供副驾驶操作,但是我觉得这二者之间的逻辑还是有些混乱。可能是我用的不够深入,并且没有在实际驾车场景里用,这个有待后续深度体验。 2. 讨论一个必要性的问题:副驾驶位置是否需要一个屏幕?其实在最近两年的各种概念车上,给中控台副驾位置装一个屏幕的做法屡见不鲜,看起来这个问题无需讨论,应该是趋势所向,但是如果结合知豆 D3 的微型电动特性以及它的价格、受众人群来看,我并不觉得副驾这个屏在它身上是一种必需品,相反,从我的试用体验上来看,这俩屏的内容、功能重合度挺高的。 D3 的双屏在提升了 B 格的同时也带来了成本上的提升,但是体验呢,至少在我看来有很大提升空间。到底如何理解、定义这个副驾驶屏幕,可能知豆的车联网团队还得再想清楚一点儿,否则就是「强行双屏」、「强行科技感」。 再说一句仪表盘液晶屏:从展示出来的这个 UI 来看,信息显示太庞杂了,很难找到视觉重点,不利于必要信息的快速读取,不好。 其他一些内饰细节: 总的来说,硬塑料在 D3 的内饰上越来越少了,内饰用料相比以前更加高档(相对高档)。当然,这也意味着成本的提升。 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都想给自己的产品贴上科技感的标签,这次的 D3,也不例外。除了上面说的双屏之外,这车还非常「越级」的配上了 ADAS 系统,具体功能是车道偏离预警、防碰撞预警。对此,我所理解的一种产品思路可能是这样:有很多人觉得这么小的车一定不安全,因此厂商给它加上了 ADAS,希望能借此扭转大家的这种认知? 除此之外,还有 360 度全景影像、前装行车记录仪、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 对了,见过大功率车载 WiFi 长什么样吗?请看下图。这可是前装的: 该说说「硬件」了 以上说了那么多,对于一辆电动车来说最重要的地方还没说到。别急,现在说。 D3 分为低配的「豆牛士」和高配的「圣豆士」版本(我可以吐槽名字吗?),整车重量分别是 … 继续阅读

刚刚上市的微型电动车知豆 D2,到底是一款什么产品?

· Jun 23, 2015

6 月 23 日,在 751 大罐,知豆新款车型 D2 的上市会,人气之旺,不比以前在这儿的任何一次新车发布差。 上次 geekcar 在这儿参加的是小牛 N1 的发布会,这次是知豆电动车,这两个交通工具产品,本身都特别有话题性和争议性。比如这个知豆,有的人觉得这跟山东那种低速电动车没什么区别,也有人不这么看,甚至觉得这是这是未来电动汽车发展潮流之一。 而这次活动对于解释这些疑问,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看看,知豆到底是怎样一款产品。 科技配置多到让人咋舌 他们自我定位为「 微行电动车」。它也确实不大,类似 smart 的大小,两座设计……但是这样一辆车,在发布会上说的更多的却是科技配置。 这么小的车是否有必要加入智能化配置,其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从发布的信息来看,D2 的高科技配置相对于它所处的级别来说绝对是逆天的。 在展车的中控台上,赫然「 矗立」 着一块 9 寸的触摸屏,搭载了一个基于安卓研发的车机系统,在这套系统里,导航、车友社交等功能非常齐全,还可以提供充电桩信息,甚至还支持语音控制。车里内置电信的 3G 卡,可以基于此提供车载 Wi-Fi 功能,每月提供 200M 的免费流量。 另外,在手机端的 App 里,可以提供寻车、车况监测等等功能。形成车内、手机端两套车辆监控、互联系统。这么看来,知豆 D2 的车联网功能,完全不差于那些更高级别的车型。 发布会上播放的视频里说,D2 有 ADAS、车道偏离提醒等功能,在车子内后视镜的背面,我们也确实发现了一个摄像头,据工作人员说,在车内可以控制这个摄像头进行拍照等等,有些「 行车记录仪」 的感觉。至于 ADAS 功能的实现,目前还有些存疑。据说未来车内也会配备摄像头,用来监测驾驶员行为。 这些功能是否都能装配在量产车上,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车内大屏等功能是有的。(恐怕它也会像大部分车型一样,根据配置的不同,来设定几个不同价格的车型。)看到这里,我已经可以想象出很多人的疑虑了:这么小的车,搞这些虚的东西有什么用?我们更关心安全性……的确,这么说有道理,我也承认以上提到的某些功能确实用处不大,不过应该看到的是,知豆把这些功能做进 D2 里面,其实也是在传达一个信号:它并不只想卖给那些单纯图便宜的用户,而是要把自己包装成具有科技感、符合互联网潮流的一辆电动小车。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科技配置的增加,可能也会改变某些人对其「 低速电动车」 的认知。 动力、续航 事实上,不管是知豆以前的车型还是这辆 D2,它们都是需要上牌照才能上路的,而并不属于低速电动。准确的说,它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仅仅是在车身形态上比较个性。 根据之前的资料,D2 的电池组容量有 15.1kWh,续航里程 180 公里(也有说法是,在 45km/h 匀速工况下,它的标称续航里程是 210 公里),实际使用应该能保证 150-170 的续航能力。在市售的纯电动车里,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水平,至少不像很多人先入为主的观点——「 车身小所以续航里程一定不高」,如果按 150 公里的实际续航能力来看,它的能耗也仅有百公里 10kWh(官方说法:百公里用 8 度电)。对比来看,北汽 EV200 用 30kWh 的电池组换来了实际约 200 公里的续航能力,同为双门微型小车的荣威 E50 用 18kWh 电池组实现了 150 公里的续航能力。 D2 搭载的是由波士顿电池提供的三元锂电池。相比 D1,它的电机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电池组容量增大了 4kWh 左右。它的最高车速是 88km/h。 曲折的造车路 在知豆 D2 的尾门上,有「 吉利」 两个字。这算是一种「 验明正身」,但也不完全是。事实是,知豆 D2 是新大洋和吉利合资公司的第二款产品。他们的第一款产品是今年 1 月推出的 D1,而 D1 也并不是一款新车,去年,新大洋通过和众泰合作,就已经开始生产这款车,只不过不叫 D1 这个名字而已。而这辆 D2,被知豆视为一款核心产品。 从理念上来说,新大洋在 2006 年左右开始规划知豆产品的时候,就做了一个产品定义:足够轻量化、方便驾驶、是家庭的第二第三辆车,以及非常有性价比的售价。但是一开始,这辆车并没有在国内销售,而是先进入了欧洲市场,在意大利、西班牙用于分时租赁(它的外观也是由意大利设计师完成的)。直到去年新大洋和众泰合作,才解决了国内的生产资质问题。后来,新大洋又和吉利成立了合资公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D2 车子上面会有吉利的标识。 这更像是一个「 造车团队」 会遇到的问题:光有原型还不够,要在国内销售,必须解决的是生产、资质等问题。我们都说互联网造车必需依赖整车厂、自己玩不转,新大洋和众泰、吉利的合作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活动上并没有公布 D2 的售价,据媒体报道,它补贴之后的售价会是 5 万左右。不排除有其他价格和配置的可能性。 至于如何评价这辆小车,更应该看把它和谁做对比。和那些我们熟知的新能源车相比,它用够便宜的价格实现了相对较长的续航里程,而如果和那些低速电动比,它更正规,是汽车流水线造出来的东西,同时还有智能化、科技感的配置。这形成了它独特的市场定位:比传统新能源车低,比低速电动高,但是又有技术含量。 看展车的时候,有人跟我说:这样的车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完善,对此我表示赞同。不过就现在而言,知豆这样的产品其实并没有什么竞品,而相比 D1,它也确实进步了不少。 从电动车发展趋势来说,轻量化、智能化都是确定的,知豆 D2 在这两个方面其实做的都还不错。它想向外传达的是「 微行」 的理念,而从产品规划上来看,未来 D3 车型仍然会是微型电动车,想必知豆对于自己所选的这条路线也是非常笃定。接下来,他们需要做的是让更多人来认可这种理念。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GeekCar Weekly」过着美国时间,心怀国家大事

· Jan 11, 2015 333

这根本不是正常作息时间的一周。 一方面,我们要时不时的看看手机上的世界时钟,因为我们在那上面添加了「 拉斯维加斯」,16 个小时的时差让我们总是关心报道 CES 的「 前方记者」Sid 同学睡了没,起了没,我们的信息沟通渠道要时刻保持畅通。 另一方面,国内的汽车圈并不平静,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在关心 Sid 之外,再分出心来关心国内这些「 大佬」 们过的是否精彩。 前者和「 科技」 有关,后者和「 汽车」 有关,这就是一家汽车科技媒体在过去一周的日常。 关于 CES 的事,我们在昨天已经做了「 总结陈词」,而现在要说的就是「 汽车」 的这部分,它的主题是「 合作」。 汽车之家和经销商、后市场服务商合作,在两天之内推出两款新产品:后服务品牌「养车之家」和针对经销商的智能营销系统「i 车商」,然后股票大涨。 但是紧接着,另一个大佬易车宣布了和京东、腾讯的合作,布局汽车电商,」 涉案金额「 高达 10 多亿美元,然后股票得到了更大的涨幅。 两家中国最牛逼的汽车媒体成了别人的报道对象。下周,我们会继续解读他们的这些举动。有人会说,这值得大书特书吗?其实,虽然看起来是「 汽车媒体」,但他们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现在很深,未来还会更深,所以回答是值得。 另外的合作是易到用车,合作对象却处于暗处,是不为很多人知的「 海尔金融租赁」。易到想进军租车领域,成立「 易到租车」,为这件事他们「 储备」 了 80 亿人民币。但是,如果明白「 融资租赁」 这个词的意思其实就会懂,易到付出的代价或许并没有这么惊人。 说到易到,就不能不提「 专车风波」 连续剧在本周的继续。交通部明确了对于「 专车」 的态度:玩创新的「 专车」 不违法,但是私家车从事「 专车」 运营就很违法,这个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其实在我看来,「 专车」 能被正名,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车厂也没闲着。吉利选择和新大洋共同出资十亿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推广「 知豆」 电动车。去年,新大洋和众泰合作,解决了知豆车的生产资质问题,让这辆车进入工信部的新能源车目录,着实火了一把,这次又和吉利进行合作,显然是对知豆有着更高的期望。而李书福看上「 知豆」,也很明显是想在新能源车领域有更大的作为。 但是,当知豆 D1 和它的对标车型 smart 并排停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它的野心很大,但是要走的路更长。   下周,我们会继续这种节奏,因为底特律车展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