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CES Asia 上,本田晒出了「关爱人类」的三个汽车黑科技

· Jun 20, 2018 333

在上海举办的 2018 CES Asia 刚刚结束,这是个很像车展的活动,不过里面也有些好玩儿的技术可以体验。这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企业之一是本田,一方面因为他们采取了当场预约的方式,让人不用为了那么几分钟的体验傻站着排半小时的队;另一方面,这次他们展示的技术都从细节处入手,透着贴心范儿。 本田展示的黑科技有四个,除了 Honda 步行辅助外都属于汽车科技,是本田和他们科技创业公司孵化器项目 Honda Xcelerator 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技术。 随着这次技术的展出,本田也宣布正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的 Honda Xcelerator 项目正式进入中国。目前,该项目已经进驻了硅谷、底特律、日本、欧洲、以色列。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长谷川祐介表示,现在是本田的重大转折期。「 通过和富有挑战精神的创新型企业合作,将进一步丰富我们的产品、服务以及事业拓展的可能性。我们也将进一步强化发展中国事业、开展各项举措,并将这种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到本田的全球事业中。」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技术有哪些: 1)Honda 步行辅助:它是能帮助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走路的训练器; 2)气味王国:根据驾驶场景和用户需求向车内释放味道的智能香氛系统; 3)Tactual Labs(触觉实验室):让双手不用离开驾驶把手也能进行手势控制; 4)WayRay:让驾驶者不佩戴任何设备,也能在视野范围内看到全息 AR 技术呈现的导航信息(AR-HUD)。 气味王国 我们在现场体验气味王国的时候,需要佩戴一个围在额头上的头套,因为气味是头套上散发出来的。 在模拟驾驶席坐下,座位前方的摄像头先给我们的脸拍照,根据每个人的表情、面貌给驾驶员分类,然后让你闻到适合自己的气味。气味分类里有治愈系、热血系、暗黑系、傲娇系、佛系等很多种,我体验到的是属于热血系的味道,并不是很喜欢…… 之后,前方的大屏幕播放了一段模拟路上行驶的视频。 通过对车外场景的分析,如果系统判断当前路况不稳定、驾驶员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屏幕上就会出现提示深呼吸的标志,同时释放混合了柠檬、西柚味的气体,给驾驶员「 提神」。 而在交通拥堵时,驾驶员终于可以稍微放松紧张的神经、稍作休息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释放茉莉花香。 有研究称,在人类的五感中,嗅觉记忆是最持久和精细的,它对人身心的影响却少被注意,现在本田注意到了。本田中国方面称,「 气味王国是本田还在开发中的数字气味技术,目的是为了让驾驶者得到个性化的驾乘体验。」 我感觉气味王国的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更多场景,而且不只是针对服务司机。例如,晚上在静止的房车里释放薰衣草的味道,可以为车里的人助眠;在车里有宠物时可以释放消除宠物味道的香水;有小孩儿时可以释放糖果味,让车有种糖果屋的感觉;有人头晕想吐时就释放带酸性的气味…… 上述的想象也许都在未来的研发中,只是想在真车里实现还需要耐心等待。 Tactual Labs 手势识别操作在汽车里并不算新技术,这一代宝马 7 系在量产车里首次搭载了手势操作技术,不过,当前主流的手势识别技术主要都是基于摄像头的。 本田 Honda Xcelerator 项目下的 Tactual Labs 技术本身 不需要摄像头,而是在摩托车把手里装进一个电容式传感器。 通过这个技术,驾驶员手部骨骼的动作可以被同步识别成 3D 数据。Tacrual Labs 不仅能判断驾驶员的手是否放在把手上,甚至能精确判断出你抬起了几根手指。 在体验时,我握住模拟摩托车的把手,从屏幕里可以看到车辆开始自动驾驶了,而放开双手的时候它就随时停下来。行驶过程中,抬一下左边的四根手指,系统就会打开或关闭车辆前方的大灯;而抬一下右边的四根手指,可以选择更换车载系统播放的音乐——每次抬起都会更换一次。 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放在自动驾驶摩托车上只是为了方便展示这项技术,实际上它也可以应用到汽车方向盘上,或者其他设备里,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想象空间了。另外,本田中国还透露,Tactual Labs 作为新一代空间感应系统,还能够区分驾驶员和乘客。 WayRay WayRay 是一家瑞士 AR-HUD 技术公司,在 2017 年获得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这次他们作为本田的合作方,展示的是融合了全息 AR 的 HUD 抬头显示技术。 在具体体验时,你只要站在屏幕前的指定位置,就可以不佩戴任何设备,在视野范围里清晰地看到覆盖在屏幕上的 AR 呈现出的导航信息。可惜 AR 画面用普通镜头照不出来,所以无法在这里给大家呈现出来了。 本田中国方面称,设计这个系统的目的是让驾驶员能完全集中精力驾驶,得到更便捷、舒适、智能的驾驶体验。 不用戴眼镜或设备就能直接看到 AR 影像,感觉确实很厉害。不过其实这个技术也并不是 WayRay 的独家专利,比如同样参展 CES Asia 的三菱电机也在研发这个技术,并且应用在了他们首次在中国展出的概念车 EMIRAI4 上——这辆车搭载了即使在浓雾天气等能见度恶劣环境下,也可以通过 AR 进行车道标示的抬头显示器。 本田这次展示的三个合作技术都或多或少弥漫着「 人性化」 味道,虽然是科技,但能感觉到,它们的出发点和思维角度都是「关爱人类」。这其实也符合本田以往参加 CES 时所展示出来的调性。 技术领域的竞争并不比其他领域平和,有先有后,有强有弱;但价值观是没有输赢的。为人服务的技术都有温度,相信也会在人群中有市场。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日本大发 4S 店引入智能车检系统:希望员工和顾客多点交流

· Feb 02, 2018 333

丰田集团旗下的汽车生产商大发工业(Daihatsu Motor)最新宣布,他们已经在高知县南国市的 4S 店内开始使用一种智能车检系统,它可以识别车检人员的声音,并且自动记录检查结果,让车检时间减少 30%。这种支持智能语音的车检系统是汽车行业首创,可以减少车检人员的负担、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大发工业计划把它应用到日本全国。 这个系统具体如何运作呢? 首先,车检人员在衣服上要佩戴麦克风,系统按照设定的次序,语音播报要检查的项目,如果车间人员回答「 良好」 或者「 需要更换」,那么平板电脑终端就会自动记录结果。 根据日本汽车媒体 Response 报道,目前,1 套智能车检系统的售价是十几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5700 元到 1140 元),高知县的大发 4S 店内首先已经引进 3 套。按照大发工业的计划,3 年内全高知县的 8 家店都将支持这种系统。 对于采用智能车检系统的理由,大发工业的高级执行官駒勝啓表示,「 我们希望通过增加车检人员和顾客的对话时间,来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 另外,通过一项项检查得到的数据积累下来,可以帮助 4S 店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检查结果可以打印出来,日本媒体 MONOist 还指出,这方便于车检人员向车主做汇报,将提高车检「 回头率」。 「 车检人员的工作量逐渐增加,效率不足。我们也希望为机械师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确实也有利于招聘。」 高知大发 4S 店的社长藤冨泰弘说。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如何用一碗拉面的钱开上斯巴鲁?| 日本分时租赁体验记

· Feb 16, 2017 333

本文作者:洲师父 大家好,我是 GeekCar 极客汽车的铁粉,「特约撰稿人」洲师父,目前在日本留学。GeekCar 有很多关于共享用车的体验,而身在日本的我,也发现了一个名为 Times 的汽车分时租赁产品。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使用体验。(第一次写文章,写作水平比较差,希望大家见谅。)Times 这家公司,主营业务其实是 24 小时停车场,然后才是租车和分时租赁业务,另外还收售二手车。 一家叫 Times 的分时租赁运营商 记得刚拿到驾照的时候,在某一家公司租过一台飞度,12 小时就花了 7850 日元(约 470RMB,保险费用除外)。后来有一次想去租车的时候路过 Times 的店,发现门口停了一排新款马自达 Demio(国内马自达二的换代车型)。洲师父很喜欢马自达这个品牌,尤其喜欢 Demio 这款车,就进去问了一下价格,得知会员价格是 4200 日元/24 小时(约 253RMB,保险费用除外)。我的天呐,业界良心啊!机智的洲师父果断办了张会员卡租了一辆,从此以后几乎一直都在这家公司租车了。(编注:以上所说的租车方式,类似国内一嗨、神舟那种模式)后来发现了他们的分时租赁业务,就顺手也办了张会员卡。其实我使用分时租赁的初衷还是为了开到更多种类的车款,因为我算是个业余得不能再业余的汽车音频主播,平常闲着没事儿就喜欢去试各种车。通过分时租赁租车,省钱的同时还能试到更多车型,个人感觉比租车更合适。 说到普通租车和分时租赁如何选择,我们用模拟器计算一下。假如我每个月用车二十次,每次两小时的话,每个月的使用成本如下图所示。显然这样的用车频率的情况下,分时租赁的使用费用更低。 日本分时租赁的使用费一般由基本费用和车辆使用费两部分构成,以 Times 分时租赁为例: 如上图,基本费用每月 1030 日元(约 62RMB),每月赠送 1030 日元的免费额度。洲师父申请的是学生套餐,四年内基本费用免费。车辆使用费用方面,不同车辆收费不同,基础型车辆,比如飞度、雨燕、普锐斯,使用费为每 15 分钟 206 日元(约 12.5RMB)。豪华型车辆,如奥迪 A1,MINI ONE,费用是 412 日元每十五分钟(约 25RMB)。以上两种计费方法均不限里程。 另外,分时租赁提供几种长时间套餐,比如六小时套餐 4020 日元。除 6 小时套餐外,其他套餐额外收取每公里 16 日元的里程费。套餐费用跟车型无关。但我们熊本这种小城市豪华型车也只有 MINI 和 CX-5,大城市的车型丰富得多。 一碗拉面都比它贵 好了,下面洲师父来讲一讲实际的使用过程。 首先使用 App 搜索附近的共享车辆。 根据需要选择车型,点击预约,选择使用时间即可完成预约。预约后三分钟可以开始使用。如图,我预约了一辆斯巴鲁 Impreza (大概相当于国内的 WRX)。 然后,找到预约的车辆,移开停车位上的桩桶,在后车窗处扫描会员卡。目前还不支持 App 开门等功能。 刷卡之后就可以打开车门了,进入车内,在手套箱里拔出钥匙,点火,启动车辆就可以开始使用了。 补充一点,因为 Times 分时租赁的网点都是在停车场里,为了防止共享汽车的车位被别的车辆占据,车开出车位后一定要把桩桶放回原处。 另外,车辆使用完成后必须将车开回取车时的停车场,不支持异地还车。 还车时把车停进专用车位后,把桩桶摆回原位,把钥匙插回手套箱里,这一次分时租赁就结束了。 这次分时租赁总共花费了 412 日元(在日本买碗拉面都不够),用车时长是半个小时。日本小城市公共交通费用很高,比如在我所在的熊本市,乘坐公交车的话,每公里 100 日元(约 6.5RMB)。熊本出租车起步里程八百米,起步价 660 到 800 日元,之后每 500 米 120 日元左右。但是,东京的出租车价格就比我们低很多。 为了体验一下长时间套餐,我又去租了辆 MINI。使用流程基本相同,就是选择时长的时候选择相应套餐就可以了。套餐价格 2060 日元,套餐时间晚六点到十二点。里程费每公里 16 日元。Times 很贴心地针对每一款车型都给出了相应的教学视频,通俗易懂。 关于这款车还要吐槽一点,它的转向灯和雨刷操纵杆的位置跟日本其他右舵车居然是相反的。好不容易才适应了右手拨转向灯,开着车又重新适应了半小时,雨刷拨了十来次。不由想起了这么个段子:「 假如你看到一个女司机在晴天打开雨刷,那说明她要转弯了!」 主驾驶遮阳板下面插了几张卡:油卡,洗车卡和停车卡。在租车用车过程中帮车辆洗车或加油,都能得到相应的折扣或返点。进出停车场的时候须要插入停车卡。 把车停回网点里的专用车位,钥匙插回手套箱钥匙孔中,用钥匙拧到「 返却」,这次使用就结束了。 使用结束后,中控屏幕会提示你这次驾驶的行驶里程和最高时速,急加速和急刹车的次数。 最后强迫症晚期的洲师父好心地把旁边雨燕的桩桶放回了原位。 车后备箱里很贴心地准备了擦车工具,清洁剂,半个儿童安全座椅和新手标志等等。租车的时候「新手标志」的租金是每天 500 日元,儿童安全座椅的租金大约每天 800 日元。 这次使用过程持续五个小时,行驶里程 54 公里,总费用大约 2800 日元,折合人民币不到 200 元。可能有人感觉这价格跟国内比还是偏高了,但相对于日本物价来说,我感觉完全可以接受。上次去市中心吃个饭,车在店门口停车场停了一个半小时,居然花了 2100 日元。 另外关于分时租赁,我想出了一个「发家致富」的好点子:预约一个夜间套餐租辆车去跑代驾,跑一单就能回本,每天跑几单,稳稳奔小康! 总得来说,使用过几次分时租赁后,我个人感觉用户体验还不错。相对租车来说灵活性更大,全日本 8000 多个取车点,便利性也远远高于租车,如果支持异地还车的话就完美了。 最后打个小广告:想跟我交流的话,欢迎关注洲师父的新浪微博@洲师父说车。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 继续阅读

我们和一家叫 GLM 的日本新造车团队聊了聊

· Nov 28, 2016

在 2016 年的巴黎车展上,一家来自日本的电动车造车团队——GLM,展示了他们的纯电动跑车 GLM-G4。这辆跑车的推出,让很多人认识到,在东洋,新造车运动也在悄然地进行着,而且他们的进度看起来也很快。 其实关于这个 GLM 的团队,我们在 2015 年的时候就已经有过 相关的报道 。不过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GLM 在香港举行了一场 GLM-G4 跑车的亮相仪式以及慈善 Party,凑巧在香港的我就这么去现场看了看(至于我为什么会在香港,求别问别说…)GLM-G4 是辆什么样的车? 第一眼看见这辆车,你会感觉 GLM-G4 的完成度很高,做工也比较精细,外观给人的印象是一辆纯粹的跑车。但是当你细看一眼,会惊讶地发现,这辆车配备四门四座,四个车门的打开方式是类似于宝马 Vison Next 100 的上下开合。 GLM 的 COO 田中先生说,GLM-G4 的车型定位其实是介于 Sedan 和 Coupe 之间,既有 Sedan 的空间,又拥有 Coupe 的流线型设计。他们希望这辆车可以在车型上创造一个新的品类。至于这辆车是否会量产,GLM 的小间社长告诉我:目前展示的这辆 GLM-G4 还是一辆概念车,但是已经在之前进行过路试,并且会在未来进行小批量量产,最终的量产版本和现在的样子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至于这辆车的性能,相对于它的外观,则并没有十分惊艳。官方发布的动力数据为 400 千瓦(540 匹马力);百公里加速时间 3.7 秒;扭矩 1000 牛米,极速 250 km/h,续航里程为 400 公里。田中告诉我,G4 拥有两台电机,分别位于前轴和后轴,电机的供应商是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安川集团拥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主要的工业用电机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早在 2012 年就已经宣布涉足电动车行业,之前和奇瑞、马自达等中日车企都有过合作。除了技术上的合作,安川还是 GLM 的投资人之一。 除了电机之外,GLM-G4 的充电系统供应商也是 GLM 团队的重要投资人——尼吉康(Nichicon)株式会社。尼吉康是日本著名的电容及电子元器件企业。其在电动车领域有很多产品资源以及研发实力。 尼吉康的电动车相关产品目录 在电池系统上,GLM-G4 的电池是分布在地盘的中线以及尾部,这种 T 字型的电池布局与 Rimac 的 Concept One/Concept s 电动超跑有些类似。 Rimac 的 T 型电池布局 田中告诉我说,GLM-G4 使用的电池并不是 18650,而是「 片状」 的电池组,遗憾的是,小间和田中都无法向我透露电池的供应商,只能告诉我是日本企业供应的。在电池技术全球领先的日本,GLM 想找到靠谱的电池供应商估计并不难。而且选择「 片状」 电池也符合行业内对于「18650 不适合作为电动车动力电池」 的共识。 车内交互上,GLM-G4 的座舱内一共搭载了 5 块屏幕,分别位于:液晶仪表盘、中控大屏、手套箱上方、仪表台顶部正中央,以及后排座椅中央。至于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布局,田中现在还没法讲出一个完整的设计理念,因为整个交互系统还只是一个概念。而据我现场观察,各个屏幕上所显示的信息重合率较高,无法摸索出一个合理的交互逻辑。 GLM 是一家怎样的团队? 为啥要叫 GLM?谈到这个问题时,田中的兴致明显上来了:GLM 的全称为 Green Lord Motors。在日本,人们信奉很多神明,甚至有上千位之多。而在日本文化中,Green Lord 正是自然之神,GLM 的宗旨就是要做一家敬仰自然之神的电动车企业。好吧,这真是一个充满日系文化情怀的环保主义品牌理想。看着田中陶醉在这个环保老梗中,我决定还是问他一些实际一点的团队信息,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答复: GLM 成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日本京都。截至目前,整个团队共有 22 人。核心人物包括社长小间,CTO 长野以及 COO 田中。小间社长告诉我,公司的前身是由一家京都风投公司及京都大学于 1996 年启动的电动车项目,当时作为项目组一员的小间,决定在自己从京都大学毕业后,将这个电动车项目商业化,并正式成立 GLM 公司。在 2010 年创立后,GLM 选择了重新开发主要的三电技术,并且和许多大公司达成了研发及融资方面的合作。除去之前提到的安川电机以及尼吉康,GLM 的投资人还包括三菱工业。 图中左侧为小间社长,右侧为 CTO 长野 GLM 研发团队中的很多工程师都来自日本的著名汽车企业,例如丰田、马自达。可以说这个团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其研发及技术背景其实并不弱。 GLM-G4 是他们团队用 1 年时间打造的概念车型,且这并不是他们的第一款产品。早在 2014 年,他们就发布了一款大众级别的电动跑车 GLM-ZZ,这辆车是 GLM 成立前三年中的主要研发成果,并且之前已经量产并卖出了 100 台,售价折合人民币 50-60 … 继续阅读

「GeekCar Weekly」日本很热

· Nov 01, 2015 333

如果非要给过去这一周的汽车圈找个主旋律,我觉得应该是「 日本」。整整一周,我们被各种和日本有关的事情刷屏。 比如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两款混动车型的上市。丰田和雷克萨斯的混动大法虽然好,但是在我们固有印象里,从普锐斯开始,这些搭载了混动系统的车子就都不便宜,比同款汽油版贵上好几万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这周相继上市的卡罗拉和雷凌混动版,却都给出了相对更有诚意的价格,和汽油版价差很小。 成本的降低应该是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从南北丰田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来看,他们对于这两辆混动新车,还确实是极度的重视。以前丰田的混动只是展示技术、定位小众,但是这次,丰田的策略说白了是把混合动力当成了一个常规动力配置来卖,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有点类似高尔夫的 1.4T 之于 1.6 自吸的感觉。混动车会因此而更快的普及吗?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至少在这两款车的对应论坛里,讨论混动版的帖子应接不暇。当然,因此也引发了特别多关于「 丰田比亚迪混动谁更强」 的争论。不过,不能否认的是,丰田混动大法确实是那种很「 务实」 的好。 另外一件关于日本的大事,是东京车展。日本人终于又找到了展示脑洞的机会,于是,不管是车迷还是科技迷,都被他们搞 high 了。比如基于 Leaf 的自动驾驶概念车,比如雅马哈的机器人摩托车手,比如复活了转子发动机的马自达 RX-VISION 概念车,比如近乎触摸屏狂热的日产 Teatro for Dayz 概念车……总之,为了诠释好「 科技 x 梦幻」 的主题,这帮日本人也是挺拼的。同事开玩笑说,相比「 东京车展」,叫「 东京机器人展」 好像还更贴切一点儿。 不过,当汽车的智能达到一定程度,它们和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这一点来看,这次的东京车展,脑洞开的比法兰克福要大得多,而且让我意识到,日本人对于汽车科技,是怀有一种「 浪漫主义」 的。 混动上市,东京车展,这两个热点指向了两个极端,前者的实质是「 技术落地」,后者却玩儿命的带你畅想未来。很多人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德国以及硅谷,但其实也得好好谢谢日本那些有点「 丧心病狂」 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他们的「 极客指数」 也不低。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能装进口袋里的「汽车」

· Aug 08, 2015 333

汽车能有多小?可能你会搬出来 smart 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过,26 岁的日本人 Kuniako Saito 给出了让人惊讶的答案。 他和他所在的 Cocoa Motors 公司研发了一个叫做「WalkCar」 的产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 汽车」。你发现了,「 汽车」 俩字打了引号,因为看见图片就能明白,虽然也有四个轮子,但是它更像是一个电动滑板,或者很容易被认为是一个笔记本电脑散热底座。 WalkCar 的重量在 2-3 公斤之间,使用锂电池供电,最高时速 9km/左右,续航能力大约是 12km,最大承重 120 公斤。 在操控方面,WalkCar 的设计很简单:站上去,自动启动,「 下车」 时,自动停止,转移身体重心就可以控制「 车」 的方向。而且,也不需要给它寻找「 停车位」,不想用了,拎在手里或者放进书包里就行。 据说,Kuniako Saito 的专业是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系统,他的设计初衷就是想造一款能够随身携带的交通工具,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会把它称为「 汽车」 了,而且还要在产品名称里加上「Car」 这个词。不过,这个产品说白了还是电动滑板,和其他滑板类产品比,它的竞争力到底有多大,是个问题。 在今年 10 月份,WalkCar 会登陆 Kickstarter 众筹平台,预计价格 800 美元。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VOL.26:发展新能源车,日本人搭错了哪根筋?

· Aug 03, 2015 333

听说,那辆很火的氢能源车 Mirai,居然用铂金当燃料电池的催化剂。 这个残酷的现实逼迫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日本人究竟搭错了哪根筋,要这么卖力的发展新能源技术? 日本的新能源车,起步早、车型多、卖得好、社会认可度高,相比我国,简直是一枚奇葩。不过你知道吗?日本发展新能源车,其实是被逼无奈的……他们害怕温室效应,他们的国土资源匮乏…… 当然,这期关于日本新能源车的节目,内容还不止上面这些。 本期人物介绍: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苏帆——一个留过东洋的男人,一个让叨逼叨变得更内涵的男人……

日本推自动驾驶出租车 开发商竟是游戏厂商

· Jul 30, 2015 333

2020 年,去日本东京观看夏季奥运会比赛的游客们,将能够乘坐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这是日本 DeNA 公司的愿景。今年,DeNA 宣布于 ZMP 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出租车,称之为「Robot Taxi」,有望在 2020 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正式投入使用。 也许你曾在任天堂的新闻中看到过 DeNA,是的,这是一家手机游戏公司,但同时也是一个涉足多领域的商业巨头。该公司涉足游戏、数字支付、基因检测,甚至拥有 12 支职业棒球队,而其下一个目标,则是自动驾驶汽车业务。 DeNA 的 Robot Taxi,硬件方面与机器人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公司 ZMP 合作,为出租车配备激光雷达传感器和图像识别摄像机,用来侦测交通信号灯、行人及车辆距离,技术上与谷歌自驾车相似。同时,DeNA 将为 Robot Taxi 配备专有的应用程序及车载系统,包括骑行广受欢迎的漫画服务等。其负责人声称,在 Robot Taxi 上,乘客可以工作、看电影、睡觉甚至喝酒。 除了借助奥运会推广 Robot Taxi 服务,DeNA 还拥有更长远的计划,希望其 Robot Taxi 能够遍布日本,包括日本的农村,除了为繁忙的上班族、游客服务,还能够帮助老人更便利地出行,以应对日本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现象。DeNA 还有可能在未来推出更多服务类型,让 Robot Taxi 发挥更大作用。 不过,Gizmodo 认为,相对于美国、中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是相对保守的,数据统计用户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兴趣仅在 10%左右。另外,由于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日本出租车司机礼貌且优秀的服务品质,这些因素可能会成为 DeNA Robot Taxi 发展的障碍。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来看看欧美国家的充电市场发展得怎样了

· Jun 11, 2015 333

根据法国思迈汽车信息咨询公司(IHS)关于「电动车充电设施」的最新报道,2014 年全球电动车充电桩有约 100 万台,在 2020 年将会达到 1270 万台的规模。 IHS 预测公共充电桩将会是整个蓝图中的一小部分,但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此报道,在 2020 年,近 10%的电动车充电站是公共的,或者是半公共开放状态。 根据 IHS 的研究,全球有约 7%的电动车使用 CCS 充电标准,约 65%的电动车使用 CHAdeMO 充电标准,并且两者差距会逐渐变大。 以美国加州为例,加州是美国电动车数量最多的地区,由于零排放法案要求汽车生产商必须生产一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车。同样,在加州地区也有最多的公共充电设施,根据 PlugShare 的统计,在加州有 6597 座 2 级充电站和 652 座直流充电站,这个规模是第二名德州的两倍。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 CHAdeMO 和 CCS(SAE Combined Charging Standard) 充电标准之间的博弈。日本厂商较早就坚定了使用 CHAdeMO 充电标准的决心,而美国和欧洲使用 CCS 充电标准。但两者规模相差甚远,根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充电站数量还是增速,SAE 充电标准的充电设施落后于 CHAdeMO 两年。 据 Plugshare 的季报,全美有 63%的公共充电站是免费使用的,这些充电站涵盖各种功率和充电标准。在非公共区域,比如公司楼下仅限员工使用的充电站,免费充电的充电站数量达到了 76.1%。 在日本,电动车充电站比加油站还要多,是全球电动车充电设备数量重要的增长点。日本有超过 2800 座 CHAdeMO 快速充电站,占全球 CHAdeMO 充电站数量的一半。 在欧洲,荷兰、英国和挪威拥有最发达的充电网络,也是电动车销量最高的地区。 HIS 高级分析师 Ben Scott 说:「我们看到了德国和法国的潜力,这两个国家才是电动车发展中沉睡的巨头,但和其他国家相比,现在这两个国家的电动车充电设施并不发达」。 另外,HIS 的报道还指出:在 2016 年,插电式混动车型的产量将会第一次超过纯电动车型,在中短期时间内将会保持领先状态。 (图片来源:Chargedevs、PlugShare)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