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 G3 开放预订,首批 2000 辆 29 小时全部售罄(结尾有彩蛋)

· Apr 30, 2018 333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是小鹏汽车给我的感觉。当其他新造车企们在车展上发力的时候,小鹏汽车来到了 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一众移动互联网公司中,小鹏汽车很是引人注目。「 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体就是这样一群喜欢互联网、智能化的人」 这是何小鹏给出的回应。 G3 终于开放预订了 从 4 月 23 日,何小鹏公布了 G3 的预售价格后,引发热议。在 GMIC 大会上,小鹏 G3 终于开放了预订。GMIC 主办方长城会创始人兼董事长文厨成为现场首位小鹏汽车 G3 预定车主。 首批限量 2000 位用户的福利: 支付意向金的用户,可以享受小鹏汽车的三重礼遇:终身质保、1,000-10,000 元意向金翻倍以及优先提车特权; 直接支付 10,000 元定金的用户,可以豪华升级,获得终身质保、优先提车权,以及 4 年 10 万公里免费充电服务和车身纪念标牌。 可以在小鹏汽车微信公众号和内嵌小程序进行预订。 截止到 4 月 27 日 15 点 30 分,29 个小时内首批 2000 辆小鹏汽车 G3 全部售罄。其中: 28%的车主选择支付不可退订金; 30%的车主为女性车主; 65%的车主来自北上广深; 自建+第三方合作充电服务解决里程焦虑 老实来讲,小鹏 G3 330 公里续航(NEDC 工况)在众多新造车企中表现并不算突出。 「 要想让新能源车的使用感受超过传统汽车,解决充电问题是最高关键的。」 何小鹏在本次 GMIC 人工智能峰会上演讲时这样说到。 于是小鹏汽车有了以下布局: 在全国建设超过 1,000 座超级电站,铺设 10,000 个专用充电桩,并选择性接入超过 10 万个第三方充电桩。 2018 年内,小鹏汽车将陆续在北上广深等十几个一、二线城市铺设专用充电桩,并筹建 150 座超级充电站。超充站将实现 300 千瓦大功率充电,充电能力 最高可达 20 分钟完成充电 80 %, 同时配有智能地锁确保充电桩专桩专用(这个可能是大家比较喜欢的地方)。 自动泊车是最大亮点 小鹏汽车自动泊车功能可能是新手车主以及广大女性车主们的「 刚需」,不管是在 4 月 23 日国内首发还是 4 月 26 日在 GMIC 开放预订仪式上,小鹏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自主泊车功能。 小鹏汽车配备有 3 个毫米波雷达,12 超声波雷达,8 个摄像头。23 个智能感应设备冗余设计为自动泊车提供了物理层面的保证,在算法方面由谷俊丽操刀,从 XPilot(小鹏自动驾驶系统)设计之初就坚持「 整车+芯片+自研算法+场景定制」 的研发路线。在数据方面,小鹏自有车辆资源(专用测试用车+数百辆小鹏 1.0)累计行驶了近 500 万公里,为小鹏后台贡献了大量数据。 按照何小鹏的说法,今年年底小鹏汽车团队规模将扩展至约 3000 人,明年目标扩张至 5500 人甚至更多,其中将有 3000 人在研发领域。他还指出,在这 3000 人中 30%-40%之间的人从事自动驾驶跟互联网研发。 预留的彩蛋 从小鹏 G3 发布至今,关于车顶摄像头的用法和功能还是一个谜。何小鹏在 GMIC 上说:暂时保密。 目前唯一了解到的是可以【360°记录生活】。GeekCar 在此进行大胆猜测: 为小鹏自动驾驶服务。以默认后台模式进行周边数据记录,回传后台作为小鹏汽车自动驾驶数据积累的一部分,为后期激光雷达的配备预留空间; 为车主记录生活点滴。当车主启动后,可以起到多种作用:记录沿途风光,更快了解自身周边车况,作为倒车影像的辅助方式。 你觉得小鹏汽车车顶摄像头有什么功能,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留言互动。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 继续阅读

小鹏汽车拿到「互联网造车」首张正式号牌,是一小步也是一大步

· Mar 22, 2018 333

「进度」是所有新造车团队都看重的一个词,这相当于是「和时间赛跑」的同义词,因为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是,留给初创电动车公司的时间窗口有限,所以面对「进度」,都格外敏感。 不同的团队对于「进度」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殊途同归的是,具备各种合法上路的手续,才算是一辆车真正「推向市场」了。 3 月 19 日,小鹏汽车拿到正式的铁质牌照,对于他们来说,这绝对也算是一个里程碑。 所谓「正式铁牌」,是相对临时牌照而言的,对于一辆测试车来说,挂上纸质的临时牌照或试车牌照是必须的,但是拿到了正式牌照意味着什么,相信每一个买过车的人都明白。 这张正式的新能源绿牌是广州市车管所发出的,也就是说,第一台正式上牌的小鹏电动车落户在了他们的大本营广州。官方信息显示,这台车的车主是小鹏汽车汽车技术中心韩国籍性能集成总师李学坤。他曾经服务于韩国现代、东风雷诺、华晨汽车等汽车企业的研发中心,在汽车制造行业工作超过 25 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辆挂了「粤 A·D01163」的小鹏电动车,并不是他们的最新版本量产车,而是之前发布的 1.0 版,由郑州海马代工。 而在去年 12 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就曾经开着一辆挂有北京临牌的小鹏 1.0 版在北京街头演示自动泊车功能。 根据此前小鹏汽车官方给出的信息,1.0 版本并不会公开在市面上销售,而是会交付给公司内部和友好用户,而真正面向市面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就是在今年 CES 上首发的那款「小鹏汽车 G3」。 客观的说,拿到新能源牌照并不能完全意味着小鹏的量产电动车将要马上开启大规模交付,因为这次上牌的车辆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上了工信部目录,所以能挂上正式牌照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但是联系到在此之前小鹏超级充电站在广州落成交付的新闻,我们也可以看出,这家以广州为阵地的新造车公司,确实在平稳有序的推动第一款产品的量产和交付。 而在这个过程中,适度的媒体曝光、话题营造,对于初创电动车企来说,其实是必不可少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CES 2018 | 小鹏汽车发布量产版电动车 G3,董事长何小鹏说这是一辆 Geek Car

· Jan 10, 2018 333

继拜腾之后,另一家来自国内的新造车团队——小鹏汽车,今天在 CES 位于 Westgate 展馆的展台上发布了自己的新车——小鹏汽车 G3。 按照小鹏的说法,G3 是一辆「上市量产车型」,在此之前,他们推出过 beta 版样车和工程量产车,今天的 G3 算是最终完成版,和前两个版本相比,在车子内外都有了不少变化。 首先做个回顾。这是小鹏汽车 beta 版: 这是小鹏汽车工程量产版: 先说说为什么叫 G3。小鹏董事长何小鹏说,G 代表 Geek,3 代表车型类别,所以 G3 是一辆「geek car」。(听到 geek car 的时候,我已经惊呆……)所以 G3 都有哪些变化呢? 从外观上来说,变化的地方主要在于灯具。 之前版本的大灯,采用了整体化的不规则形状部件, 到了 G3 上面,大灯和竖向的日行灯彻底分离成为两个部件: 前脸的细节也有所变化,之前的工程量产车车头 logo 位置有一个充电口,在 G3 上面充电口被移到了翼子板的位置, 前脸下部的散热区域也有变化。前脸更有整体性,棱角也更犀利了。看起来更趋近于特斯拉 Model 3 的那种感觉。 尾灯,或者说整个尾部的变化也比较明显。说实话之前那辆工程量产车的尾部和尾灯并不是很讨人喜欢,这次的上市量产版,对于车尾这块做了大量的再设计。 最大的变化是尾灯,原先由小糸灯具供应的透明 OLED 尾灯现在被红色灯腔的新尾灯取代,两个尾灯被黑色饰板连在一起,形成一种贯穿式设计,这也是目前最流行的尾灯设计方式。 另一个变化是尾部侧面造型,G3 的车尾侧面造型更「尖」一些,D 柱斜度比原来更大。总体来说 G3 的车尾是比原来的版本好看太多了。 外观上的进化在我看来有两个意义,一是经过修饰,达到更漂亮的外观状态。而且今天在展台上的这辆 G3,在外观上比工程量产车的做工、细节也要更好。二是为了更容易量产,或者说是控制成本。比如刚才提到的 OLED 尾灯,显然要把它量产会比较花成本,换一种解决方案,成本更低、造型更漂亮,虽然损失了科技感,但是一切为了量产。 除了造型,G3 在功能上也有一些变化。比如,它会采用类似特斯拉 Model X 那样的前挡风玻璃设计,面积巨大,玻璃延伸到车顶天窗位置,在车内形成一种「太空舱」的感觉。 之前版本里的亮点配置「360 度车顶相机」在 G3 上继续保留。 内饰为 12.3 寸全液晶仪表+15.6 寸竖向中控屏的设计,和之前有所不同,并且量产车会带有自然语音交互功能。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内饰展示。 这次还顺便公布了 G3 的驾驶辅助系统信息,传感器由双目前向摄像头、双目侧向摄像头,四个环视摄像头,三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和两个车舱内摄像头组成。这个配置在目前市面上的驾驶辅助系统里还很少见。并且官方介绍说,这辆车的摄像头架构是小鹏针对亚洲驾驶问题的独家创新。 前特斯拉机器学习专家谷俊丽加入小鹏任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之后,小鹏在驾驶辅助方面的研发给了我们不少的期待,这次她也在现场讲了讲小鹏 G3 的驾驶辅助方案和功能。在功能上,谷俊丽说 G3 在先期会集中在自动泊车、高速巡航、自动跟车等方面。 这次的发布,其实主要还是在外观层面,至于具体的配置、价格等等,何小鹏说将会在稍晚时候再另行发布。G3 的动力、参数这次也没公布,之前 1.0 版本的车长 4.47 米,轴距 2.61 米,百公里加速 5.8/7.9 秒,四驱、两驱双版本,续航 300 公里。或许 G3 版本在动力系统、续航参数上会有所迭代。 G3 将会继续由郑州海马代工。从 1.0、2.0 到这次的 G3,小鹏展示出来的是一种重视产品快速迭代的姿态,这和何小鹏的互联网基因分不开。随着 G3 发布,小鹏也进入到了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当然挑战也随之变大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谈到小鹏汽车造车心路历程时,何小鹏这样说……

· Dec 06, 2017 333

昨天,悬挂京牌(临时牌照)的小鹏汽车第一次上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成为 1.0 极客版量产车的首位车主。 ps:1.0 版本 将会小规模量产,不会在市场上销售,首先逐次交付给公司内部和友好用户,经过不断迭代优化后,计划在 2018 年推出面向大众销售的 2.0 版车型。 除了驾驶量产车上路之外,何小鹏还参加了虎嗅 F&M 创新节,关于造车这件事,他在活动现场也谈到了一些心路历程: 实际上造车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三年多前,那个时候我还在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当时我投资了一家汽车公司,在那个时候,我还并不认为造车的难度有那么大。 那个时候,我看到很多公司做出了一些展示车,非常酷炫,我当时也跟很多人一样。如果可以把这些车推广到市场上该多好,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那是我们也第一次开到了特斯拉,那是 2014 年的上半年,我们也会思考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些公司能够做出不一样的电动、无人驾驶、有互联网特性的大型硬件产品,能够从中国走向全球。那也是小鹏汽车的开端。 直到今天,小鹏汽车走了接近三年零一个季度。走向了中国,走向了大家。今天早上七点多钟我开着第一台在北京上牌的车,来到今天的现场。 大家都知道,我以前是一个互联网人。实际上在互联网行业中时,起码我个人会认为,互联网人去干硬件、去干制造,基本上就是九死无生,这是我当时的看法。 我投资了一些企业去做硬件,从观察 2010 年创立的小米,一直到现在 2017 年碰到的坎坷,我一直觉得做硬件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 为什么取名小鹏汽车 最后我们选择投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互联网行业还是有人愿意去投身到这个风险里面。为什么小鹏汽车叫作小鹏汽车?很多朋友都问我,你为什么用自己的名字赋予了这家公司的品牌? 基本上源于去年年初的一个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汽车行业跟互联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汽车如果你没有把商标,没有把品牌给注册下来,基本上你就不用想着去研发,因为它的每一条路径都必须说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必须要经过每一个路径来进行申报、测试。 我们很快就发现,在互联网行业当中,基本上你不用管那么多,可以先上线。最开始我们叫做 UC,很多人在我们创业的时候都在问,你这个 UC 跟新浪的 UC 是一个什么样的关联?我们就做出了 UCY,后来改名叫 UC,最后有一家公司叫 UCDOS 告我侵权了,当时告我命名的侵权。 但在汽车领域根本不可能做到有任何雷同,我们发现汽车整车厂、汽车 4S 店、汽车维修店、汽车洗车店基本上把你能够想象到的非常好的品牌全部注册了。 我们当时有命名字橙子汽车,小马汽车,全部都拿不下来,最后创始团队问我,他们给出了大概有两到三个命名,问我这些命名是不是都可以? 一看其中有一个叫做「 小鹏汽车」,我说好吧,我回去要商量一下,家里的人都不同意。但是后来我觉得一个投资人要有帮忙不添乱的精神,我说你们能注册下来就 OK,最后他们把小鹏汽车注册下来了,小鹏汽车的确和何小鹏有一个非常强的烙印、关联。 当我进入到汽车行业以及供应链行业当中后。发现有非常多的企业都使用人名来命名,特斯拉是个人名,但不是创始人的名字。丰田、奔驰,甚至博世也是一个创始人的人名,所以说在汽车行业里面用人名命名还是非常普遍的。 创立 UC 是从现在看未来,加入小鹏汽车是从未来看现在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苹果会打造出 App Store,包括我们的股东 Nokia 在短短几年里面快速下滑,包括微信今天能颠覆整个通信行业。 在那个时候,我们相信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业者最开始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着,完完全全是从当前的情况去看未来的想象。 所有的判断逻辑看起来是对的,实际上全部是错的。当前所处的阶段,所有的推理逻辑是非常困难的看到远方。 当时我进到阿里巴巴,看到阿里巴巴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不同,就是有很长的愿景。我当时发现一件事,真正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他既是创业者、愿景者、梦想者,同时又必须是好的商人,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把这些融合起来,这是非常困难的。 而今天重新创业,对于所有的创业者而言都必须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看的更远,如果我们能够从未来看今天,就像画一个十六宫格的创业路径,也许不可能走出一条直线,但是要知道有没有把十六宫格全部走满,你希望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思考,我觉得在未来 20 年,汽车上的底盘、动力系统、轮胎等等,这一部分系统跟车上的建筑,跟人,跟你的座椅,跟你的方向盘基本上是可以分离的。 如果我们有一个人从北京去上班,你可以用手机 App,预订一辆车。这个车可以是非常小型的车,像一个罐头一样,同时还会和另一个交通工具产生交互,直接更换一个比较大的车,或者像轻轨、火车地铁这样的轨道交通工具。 你会发现有很多车型都会像 「 罐头 」 一样 ,坐在里面,如果你想吃一顿饭,可能会使用 类似饿了么、美团这样的 APP,下一个订单。随后,外卖就会会从另外一个「 罐头」 送上来。 如果明天你想在路上睡觉,可能会被送到一个很大的罐头里,内部有床,可以睡觉。起了床以后,就到达公司了。而在未来的出行生活中,我相信车会比今天路上的还要多,因为有多家运营商在竞争,因为你的爸爸、孩子高峰时间全都会出行。 像二三线城市,一两个小时能走遍一个城市。但是在北京,你只能开过一个区、两个区。不过未来我们可以完完全全从北京的最北面开到最南面,生活的轨迹会跟现在有大大的不同。 要达到这样的愿景,只想做软件的公司、数据的公司、算法的工具我认为是完全没有可能性的。无论是苹果的手机生态还是小米的手机生态,全部把硬件、软件,新的零售、新的运营体系组合在一起。 十三年前创立 UC 的时候,我相信的是非常简单的逻辑,从当时看未来。 在那个时候手机是黑白屏的,只能运行 2.5G 网络 ,我们不只一次讨论未来的移动生活是什么样的,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就像特斯拉,特斯拉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公司,远看特斯拉、近看特斯拉你会发现有不同的差异。 比如说特斯拉最开始有很多员工不是汽车领域的,即便到现在还是有很多来自于苹果公司的人。 这样一些人为什么能够制造出一台不同的交通工具,今天是一个汽车,未来会有卡车,有更多的交通工具做出来,他们为什么能够把想象做成现实? 在汽车领域中,想象非常多的,但是落到现实,为什么中国企业大而不强,为什么那么多年很难有突破式的创新? 一定要把硬件、软件、数据、服务和整个的运营体系做到一体化,在未来才能实现这样一个变化。所以小鹏汽车期望做全球的智慧出行运营商以及大型制造商,同时我们一定会把硬件、软件、新零售和运营体系放在一起。 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生命周期完全不一样 第一点,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生命周期是完全不一样的,用互联网的角度看制造业你会犯非常多的错误。 在互联网行业我们是一个高段位的选手,到了制造业,你就是一个小学生,你跟他们提的任何挑战,他们会觉得你是完全不懂。当然,如果你学习了制造业的知识,你提出来的挑战会更可靠、更有可行性。 互联网阶段,我来举第一个例子,原来投资汽车的时候,我看到汽车行业做出来一个非常漂亮的设计图,这个可以改,那个可以改,提了很多的需求,我们把这张设计图做一个试制,发现这个设计图到展示车的时候有一个相当大的变化。 但是这个变化还是可以理解的,把展示的车变成了一个试制出来的车,有 10%的变形,我们就问他们,为什么从展示车到试制车会有这么大的变形? 他会告诉你这个地方的风阻太大,如果你要做到,底盘 2 要下降,他会告诉你,这个地方,供应链解决不了,在中国没有这个供应链。 如果你要做到,海外可能有,海外可能没有,你要开发一个模具,在汽车领域,很有可能是几百万到几个亿的成本,你愿不愿意?当你的规模化没有起来的时候,你这个模具的摊销成本非常大。 再告诉你这个地方为什么变化?因为安全,如果你要过 2018 年五级安全的碰撞,这个地方过不了关。 你想把这个车的价位做成什么档次,BOM 成本 ,就是物料成本你会做不到位,你会看到无数的问题。 这还是从展示的车到试制的车,我们还要经历从试制的车到小规模制造,从小规模制造到小规模量产,从小规模量产到批量量产,从批量量产到交付。 你会看到在互联网领域,设计出来的东西比如一个小样 demo 到最后发布 release 产品,只有一个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好,很少会越来越坏。 但是在汽车领域,从设计到工程,到供应链,到试制,到公告,从这一条螺旋线到整个车的小批量生产,PT,到大规模的量产,到 SOP,到交付,完全没有这样的逻辑。 在这个领域你会看到整个生命周期里面我们会碰到特别多跟供应链、周期相关联的事情。 在这个领域里面我想说的是互联网和制造业的周期差别非常大,互联网行业分发一个东西很容易,下载免费然后不停升级,汽车行业做不到。 第二点,互联网跟制造业思维的巨大差别,我想说的是如果把互联网的思维放在制造业的思维领域里边去,你会发现如果你不做好平衡,只是靠你原来互联网思考的能力,无论是你的极致,还是你的迭代,还是你的商业创新,在汽车领域是做不通的。 在今天任何一个人想做制造业 +互联网,你必须成为超级产品经理,你必须懂所有的相关领域,才能提出中肯的建议。 去年,北京车展同一天有 75 场的发布会发布新车型,在互联网行业内,竞争远远没有做到这么夸张,但是今天当互联网行业竞争开始成为血海,当互联网开始跟制造,跟医疗、教育、金融开始叠加,所有的互联网人都要重新思考今天的创业和过去的创业有什么不同。 以前我们经常说特斯拉会跳票,在做了汽车之后我发现,汽车不跳票真的很难,我们努力说到做到,在 2017 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汽车公司拿到公告, 2017 年 10 月 12 日我们与合作伙伴海马正式生产下线。 在今天我们已经开始交付小批量的 1.0 版本车辆,最终发现无论是特斯拉还是中国的各种各样汽车企业,他们做出的第一款车,都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 我们刚开始做出来的车不到一千台,只交付给友好用户和内部用户,我们会测试互联网,测试整车的交互,测试它的可靠性,测试所有的东西。 在明年,小鹏汽车会推出颜值、安全、内饰、自动驾驶、互联网能力完全不一样的升级版的 2.0 车型 ,这是互联网的迭代,所以我们期望给大家带来可靠、靠谱的车。 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案例,我们 1.0 版本车型 出来以后,修复了许多问题,我问他们,你们以前做其他的车量产后问题还剩下多少? 我们的汽车研发人员说,以前做的车出来的问题比这个多,我说那你怎么可以拿出来卖?他说实际上用户是可以接受的。 但互联网人对于这样的问题是难以容忍的,互联网造车跟原来的国产造车、海外造车相比,在品质上的期望真的有很大不同。我们一定会在未来提高品质感以及科技感。 这里面我想说一下,互联网电动车在未来 15 年会有巨大的变化,过去是沙发 +轮子,而今天有很多人想的汽车是用电池驱动,是一个 pad+轮子。 我认为在未来 15 年,汽车就是一个机器人,就像变形金刚那么炫,我曾经问过一个世界级的专家,我说为什么汽车不能站起来停车? 他说当然可以,你要看需求度有多高,工程可靠性是怎么样的,成本是什么样的,最后有多少人会买单,从技术逻辑上没有问题。 今天的汽车没有眼睛,比如说应该有非常多的摄像头。今天的汽车没有大脑,没有云端的计算能力。没有小脑,没有本地端的计算能力。没有耳朵,没有车联网的能力, 没有交互,所以如何赋予汽车大脑、小脑、眼睛、耳朵、鼻子和神经单元,去做出一台不同的车,这是我们所有人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非常开心想做的事情。 这个时间阶段不会距离太远,所以对于互联网造车而言,创业、创新是一件非常高成本、投入非常长时间、非常高壁垒的事情。 很多人不是说自动停车功能很容易吗?我开特斯拉那么多年,很少看到特斯拉会出现这种自动停车的场景,我买了辆沃尔沃 XC90,它完全无法自动停车。 我们试过奔驰自动停车功能,必须是这里停两台车,中间有一个空位在正前方才可以停进来。 我们发现这个体验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做的好,当我们想去做好时,发现无数的挑战,雷达,摄像头的死角怎么办?一个马路牙子,北京和广州,和一个二线城市的马路牙子也不同,怎么去识别,如果这个时候有小朋友站起来,车怎么避让?这全部都是挑战。 小鹏汽车明年会推出更高颜值,更强互联网能力、自动驾驶能力的新一代互联网汽车, … 继续阅读

为了研发自动驾驶,小鹏汽车挖来了前特斯拉机器学习专家谷俊丽

· Oct 23, 2017 333

最近有传闻说机器学习专家谷俊丽将加盟新造车团队小鹏汽车,今天这个消息得到了小鹏汽车官方的确认。在此之前,谷俊丽供职于特斯拉,任 Autopliot 机器学习团队主管。加盟小鹏之后,她的 title 是「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直接向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汇报。 小鹏汽车官方是这么介绍谷俊丽的:「谷俊丽博士精通诸多领域,在机器学习、异构计算、高性能计算以及处理器设计方向都有深厚的研发经验。在清华大学读博士期间,谷俊丽作为核心人员研发过超长指令字数字信号处理器,后赴美参与 UIUC 超级计算机的研究工作,并曾工作于 Google 总部。2012 年 7 月之后的四年,谷俊丽曾任国际芯片巨头 AMD 主任工程师,负责大数据和深度学习软件的研究开发。」而之所以加入小鹏这家新造车团队,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她在特斯拉的工作经历。在 Linkedin 上,谷俊丽详细描述了自己在特斯拉的工作内容: 在特斯拉,我创建并领导了 Autopilot 机器学习团队(技术、管理的双料负责人),我们的任务是建立垂直的机器学习堆栈和产品来解决自动驾驶问题。我的工作内容是创建 AI 路线图,带领团队进行算法创新,并且研发出高质量的自动驾驶系统,并保证功能的正常推送。具体来说,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对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创新,以此来驱动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实现大规模的物体检测、车道检测和各种复杂驾驶场景的建模; 2. 开发应用在汽车上的高性能机器学习推理引擎。我设计并开发了业界领先的推理技术,使 Autopilot 系统能够在搭载了第二代自动驾驶硬件的特斯拉车型上使用; 3. 建立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定义和培训软件和系统,以增强算法的开发和演化; 4. 高质量的功能开发和推送。 谷俊丽在 2016 年 2 月加入特斯拉,彼时 1.0 版本的 Autopilot 已经在量产车上搭载,显然她的主要工作内容应该集中在 Autopilot 2.0 版本的研发上。在这个新一代 Autopilot 上,特斯拉在硬件层面使用 8 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实现自动驾驶,并且用到了英伟达 Drive PX 2 计算平台。而在软件层面,机器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国内,几家新造车团队也会或多或少的参考特斯拉的技术方案来研发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小鹏汽车要邀请谷俊丽加盟。 特斯拉的工作经历,让谷俊丽看起来多了些「高大上」的外衣,对于小鹏汽车来说,这或许会有助于他们后续的人才引进。 引进顶级人才的思路应该是何小鹏亲任小鹏汽车董事长带来的结果,自动驾驶则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引进方向。9 月 14 号,他在微信朋友圈写了一段自己在美国考察之后对于自动驾驶的认知: 最近连续去两次美国,深刻感觉现在 L4 自动驾驶的泡沫比两年前的 VR 还要大太多,18 个月后肯定会出现非常多问题。 自动驾驶起码分感知,规划,控制和整车集成,往往我们第一次看到的 demo,第一印象觉得很惊艳,仔细了解后实际上离真正无人驾驶还有十万八千里。大部分团队还仅仅是做感知的工作(而且大部分还是很贵的硬件),Google 四年前,Uber 两年前就做到了,但是今天他们都还需要五年以上才可能将算法基础调整得更好,这还仅仅是部分的算法。而且还有一堆的事情,硬件体系,一致性,可靠性,经济性,车规性,规模性等无数问题没有解决。汽车行业的要求是 99.999%,但是今天的 demo 还可能仅仅是 10%,和 Tesla 和很多团队聊,做自动驾驶 10 个月的就认为是资深专家,而这样的团队几个人就可以随便融到天使,真是太疯狂了。我认为乘用车的 L4 在硬件和软件上基本可行起码要到 2022 年,然后还需要大量测试和优化 5 年,这样我们都可能不敢在黑夜中行驶中的车上独自睡觉,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一个多项全能的团队才可能,绝对不是一个马上就可以看到钱的市场。 半个月后,他再次发朋友圈进行「招聘」: 改变真的不容易,但是会很非常刺激,小鹏汽车在广州、北京和硅谷需要大量的人才,从汽车设计,三电,座椅,内饰,品质控制,生产,销售,售后,充电到互联网系统,产品,app 开发(地图,音乐等),测试,设计,论坛,大数据,车联网到 L3 和 L4 自动驾驶,PR,GR,法务,行政,HR 等大量的人才。 可以预见的是,何小鹏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后,小鹏团队会迎来一定程度的重构和更新,在招兵买马之后,整体实力的提升几乎是必然。这对于产品的大规模量产以及后续产品的研发,都将会是非常关键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小鹏汽车与海格通信合作,将投入使用 20 厘米车道级导航

· May 23, 2017 333

今天,在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小鹏汽车与海格通信达成了合作,两家公司将使用 20 厘米级高精度北斗导航为智能汽车配套。海格通信源于 1956 年创立的国营第 750 厂,曾经研制了长河三号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及北斗系列终端等导航产品。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何涛透露,高精度导航是智能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准备使用海格通信北斗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地图导航、定位能力,实现 20 厘米以内的车道口精准显示。目前,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处于 Level 2.5 的级别,他们的想法是从低速场景切入,逐步向高速场景拓展,高精度地图导航则可以在无人驾驶开发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为决策层地图信息和定位信息。 根据小鹏汽车的说法,通过车载传感器与北斗高精度车道级导航系统结合使用的方法,可以提高车辆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例如准确定位车辆所在车道并根据需要提示变道、精确提示转向等等。另外,车辆对于环境的感知难度也将进一步降低,在车道线模糊、缺失等情况下依然具备准确保持车道或准确停车的能力。他们希望借助北斗导航系统,将智能驾驶向更高层级发展。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小鹏汽车百亿工厂项目落户肇庆:从「互联网造车」到「互联网+政府造车」

· May 04, 2017 333

去年,来自广州的新造车团队小鹏汽车在北京发布了 Beta 版新车,时隔大半年,当其他友商纷纷在车展这个时间节点上公布自己的最新进展时,小鹏汽车也跟着这一波传播攻势,公布了自己的「大新闻」: 他们今天宣布,小鹏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将会落户广东的肇庆高新区。项目一期用地 600 亩,投资 40 亿元,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将会拥有年产 10 万辆的生产能力。二期用地则将达到 1000 亩,投资 60 亿元,另外小鹏汽车还将预留用地 1400 亩用于智能汽车产业与生态配套生产。 100 亿,不是个小数目,而这个消息也意味着,小鹏汽车也将走上自建工厂的道路。 为什么是肇庆? 众多新造车团队都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建自己的工厂,这当然是因为长三角有无人能出其右的汽车产业基础以及配套能力,其实除了长三角,珠三角也是一个有身后土壤的地方,毕竟有广汽这个体量巨大的汽车集团存在。而另一方面,小鹏汽车本身就来自广州,而且其创始团队以及不少员工其实也都有广汽的背景。如果决定建厂,选择广东,理所当然。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政府的支持。这一点,也一直是小鹏汽车的「特点」之一。原因也不难理解:小鹏汽车几乎是「南派」新造车团队的独苗,因此,政府对于这个自家孩子倍加呵护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在此之前,小鹏也得到了广州政府在资金和办公场地方面的照顾。 而这次的 100 亿,官方并没有透露资金来源,但或许也有一部分来自于政府方面的支持。在小鹏的发布会上,小鹏汽车创始人、总裁夏珩多次提及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对他们的帮助之大,这足以说明问题。 在有些人看来,这次小鹏工厂项目落户肇庆,也意味着这个新造车项目已经和政府「深度捆绑」了。当然,除了政府,小鹏汽车的投资人何小鹏也毫无悬念的来到现场站台。 对于双方来说,这无可厚非,此前众多新造车团队的工厂项目,也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换句话说,地方政府是这些「野蛮人」绕不开的关键一环。 如果整体来看,在小鹏工厂项目落地肇庆之后,事实上目前绝大部分新造车团队的「工厂」都有了着落。比如,车和家选在了常州,前途汽车在苏州,奇点汽车在安徽铜陵,威马汽车在温州,FMC 在南京,然后还有乐视在莫干山的建厂计划。「自建工厂」,成了这些团队不约而同的选择。 不过,在以上各位中,目前还只有前途汽车获得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换句话说,这些新造车团队虽然已经有了建厂计划,但是按照各自的时间进度来看,不少团队的第一款产品,或许还是得先采用代工的模式。这和他们的工厂进度、资质申请进度息息相关。 小鹏汽车创始人、总裁夏珩认为,小鹏汽车选择落户肇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除了他们之外,岭南地区并没有其余已经落地的新造车势力。根据小鹏方面的说法,目前他们的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车程在一个小时左右,生产基地距离广州核心城区大约 50 公里,这将会帮助他们实现研发基地与生产基地联动。 首款产品:年底小批量销售 除了工厂,其实我们更关注的还是车子本身。据夏珩透露,他们的第一款量产 SUV,会在今年年底实现小批量销售。 这个速度说实话有点超出我们预料了,年底销售,意味着在今年之内,他们要搞定小批量生产、路试等众多环节,看起来时间紧迫。 生产方面,这辆车会首先采用代工的模式,但是具体是哪家整车厂来完成这个任务,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不过很多人猜测是广汽。小鹏方面说,未来每辆车在出厂之前,他们都会和代工方对车辆进行两遍检查,以确保车辆质量。 据夏珩透露,目前小鹏的试制车辆已经接近 100 台,各方面的测试也在进行中,同时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公告申请工作。目前这两方面的进展都「非常理想」。 此次的项目落地让小鹏汽车离正式量产又近了一步,但是,很多人也会产生疑问,相比于其他新造车势力而言,小鹏汽车究竟会拥有什么优势?夏珩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告诉我,汽车市场足够大,他相信最终不止会有一家公司突出重围。 有了政府加持,小鹏会是突出重围的那一家吗?年底或许会有初步答案,而最终结果,仍然需要漫长的等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VOL.141:我猜,你们都不知道小鹏汽车!

· Sep 15, 2016 333

祝各位小伙伴中秋节快乐啊喂!!! 网易云音乐搜索歌单:GeekCar 叨逼叨 BGM。每期节目的背景音乐都能一次听到啦! 每周四、周日更新!记得记得! 或许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乐视、蔚来和游侠,但是新造车队伍中还有许多闷声发大财的团队,正在认真的造他们所认同的好汽车。 小鹏汽车就算是其中之一。前两天,他们在北京开了一场发布会,让很多媒体老师看完都有点儿不服不行了。比如:大尧同学。这个小鹏汽车 beta 版究竟是一辆怎样的车?虽然离量产还很远,但是为什么它能让大尧打心底里认同呢?听这期节目,看看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新造车团队的进步。 听节目记得点赞打赏和评论,看在我这么苦的份上···爱你萌····· 本期人物介绍: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

小鹏汽车 beta 版发布:先上车再说!

· Sep 14, 2016

在所有新造车团队里,广州的小鹏汽车算是相对低调的一个,但是今天下午在北京的朝阳公园,他们的 beta 版新车预览活动却一点儿也不低调。成立两年多之后,他们发布了接近量产的跨界 SUV,这还是这家公司第一次正式召开公开发布会。和发布会一起的,还有小范围的试驾活动。 背景介绍:小鹏汽车,名字来源于它的投资人,UC 创始人何小鹏,这家公司的其他投资人还包括一众互联网大佬,而创始人、总裁夏珩曾经是广汽新能源控制科的科长,他在 2014 年创立小鹏汽车,同时也拉了不少广汽同事加入。 何小鹏: 夏珩: 这场发布会阵势足够大,何小鹏和夏珩先后登台分享。夏珩上台的时候明显有些紧张,音量都比以前提升了不少,不过后来,他的自信逐渐表现出来。 后面,几个互联网大佬和同样来自广州的 YYP 颜宇鹏一起做圆桌讨论,聊互联网汽车。除去这一段和何小鹏的发言,整场发布会的流程和内容,有点像特斯拉 Model 3 的发布会。 车子是这么上场的: 接近量产的 beta 版 首先回答一个问题,什么叫 beta 版?这个单词对于 App 和互联网产品来说不陌生,但是用在汽车上是第一次。 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夏珩,他的回答是:由于和传统车辆的研发流程不同,小鹏汽车在研发时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因此,车里的一些零部件,例如三电一屏等部分可以进行快速迭代升级,而类似底盘等部分则会更像整车厂的研发思路,不会频繁改动。于是,夏珩把这种不同于传统车厂的研发方式重新命名,才出现了更符合互联网气质的 beta 版本。他还透露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之前那台用于验证三电一屏的雷克萨斯骡车,内部代号是 alpha 版。 实际上,这次在现场有两台车出现,一台银色两驱版本用于静态展示,一台白色四驱版本用于动态试驾体验。我们近距离接触了展车,它的完成度很高,确实很接近量产,但是并没有采用冲压钢板,零件也不是开模生产的。 夏珩说,这辆车的外观内饰在后续可能会有所变化,幅度大约在 10%左右,但是技术上很多环节已经冻结。到 10 月份,这辆车的所有数据都会进入不可逆的阶段,然后会直接用于小批量试制。因此,这次发布会也可以看做是最后的收集用户反馈,进行微调的机会。 可以这么理解,在工程技术方面,这辆车已经非常接近量产了。不过在生产制造方面,小鹏汽车这次并没有公布代工方的相关信息。 jony 同学的现场讲解: 通过以下这些关键信息,你可以对这辆 beta 版小鹏汽车有个大概的了解: 1. 跨界定位,没有相关三围、轴距数据,但是目测尺寸介于小型 SUV 和紧凑级 SUV 之间。 2. 分为两驱、四驱版本,两驱百公里加速 7.9 秒,四驱百公里加速 5.8 秒。 3. 实际续航里程 300 公里左右,快充 20~30 分钟可充满 80%左右电量。 4. 中控大屏是 15.6 寸竖屏,小鹏基于安卓研发了一套中控系统,全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屏可以进行交互,系统支持 OTA 升级。另外,他们还在研发整套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 5. 车子具备低速的自动驾驶功能,主要表现为低速跟随、自动泊车、遥控召唤。 6.2017 年底实现小批量生产。 7. 全车共 7 个摄像头,分别是一个车顶摄像头,四个全景影像摄像头(车前后方、两边后视镜各一个),一个 ADAS 摄像头。 事实上,除了这些简单的信息之外,这辆车还有不少值得了解的信息,能从中了解到他们的研发和设计思路。比如: 外观设计: 这辆车刚开出来的时候,完全抛弃了进气格栅的中网就让人想到 Model 3,不过,整车明显走的是偏锋利的路线,之前小鹏团队用雷克萨斯 NX 为基础做骡车进行测试,今天发布的这辆车。某些地方还是能看到些雷克萨斯的影子。设计是由小鹏汽车和设计公司阿尔特共同完成,后者参与了好几个新造车团队的项目,比如智车优行的奇点汽车。 关于造型中体现出的借鉴元素,夏珩没有否认。据他解释,这是由于如果全部零部件都需要重新设计,那么对于开模成本、后期验证等各个环节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他们也采用了部分现有的、经过验证之后的零部件。至于车辆造型,夏珩认为还是比目前大街的很多车都好看不少。这个观点,倒也让我有些无法反驳。 三电: 这是小鹏的核心技术之一。现场展示了电池组、控制器,据研发电池包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最新的测试版本搭载的电池组容量是 45kWh。电池组借鉴了一些特斯拉的开源技术,在供应商上和特斯拉也有所重合,但是电芯供应商目前并没有确定。电机供应商据说也是国内领先的,而电池组 BMS 是小鹏自己研发的。 坚持自己研发三电,对于小鹏这个技术取向的团队来说,是一个必然。 一屏: 这里的一屏其实不单单指这块 15.6 寸的大屏,而是指包括中控、液晶仪表盘、方向盘按钮、语音交互在内的整套车内交互系统。其中中控大屏也已经迭代到了第三个版本,功能可以直接类比特斯拉。方向盘多功能键采用滚轮+按钮的形式,增加了单个按钮能承担的交互功能,还能和全液晶仪表和中控进行多屏交互。至于整套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现场并没有演示。 低速自动驾驶: 小鹏的车子是通过「自动驾驶」的方式上台的,他们想借此展示召唤功能。为了和之前乐视超级汽车发布时的「自动驾驶」区分,夏珩还特意解释了这项功能的真实性,并且在测试场地进行了展示。 夏珩告诉 GeekCar,他们在传感器搭配方案、软件算法上都借鉴了特斯拉的开源专利。未来,他们也希望像特斯拉一样先把硬件构建搭好,之后逐渐通过升级软件实现更高级的自动驾驶功能。并且,他们也在进行一些小范围区域内的测试,会逐渐扩展功能和测试场景。小鹏汽车的工程师告诉我,除了采购传感器之外,目前自动驾驶相关算法都由内部独立实现。 事实上,无论是自动驾驶技术、电池部分、车辆性能,小鹏汽车的这款 beta 版都体现出不少特斯拉的影子。夏珩也不否认,这辆车的对标对象是特斯拉的 Model 3,不过考虑到车身形态,特斯拉未来将推出的 Model Y(更亲民的 SUV,类似 Model 3)可能会是更直接的竞争对手。 内饰的一些细节: 车内的摄像头可以拍驾驶员,未来可以用来和账号系统联系起来: 中控台副驾驶位置设计有可按压弹出式的小桌板和杯架: 门板、仪表台采用了布料覆盖,很像 i3 的感觉,但是量产版可能不会保留这个设计: 车子带有无线充电功能,工作人员说可以兼容三星,但是 S7 edge 失败了: 不得不说的量产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能在这个时间节点(项目进行了两年多)发布一辆敢让人直接试驾、体验,并且包括半自动驾驶等功能都能正常展示的车,其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对于一家公司的研发实力是个巨大的考验。显然,以工程师为主导的小鹏汽车,在技术方面的确领先于国内的不少造车团队。这一点也得到了现场某合资汽车品牌工程师的认同。不过,今天的发布会也说明,技术主导的公司只要把技术做到位,也能对品牌宣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不过我们也都知道,对于造车这件事来说,从 0 到 1 只是个开头。而从 1 到多的过程,是每个新造车团队都需要经历的挑战,并且可能是整个环节最艰难的部分。小鹏汽车研发了包括三电一屏、车身控制器等核心的部件,但整车的复杂性注定了他们还需要搞定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例如,如何把自己研发的部件和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配合、整合供应链等等,这些事背后都有很复杂的流程。以目前小鹏汽车 200 多人的团队规模来说,必然是个不小的挑战。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