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里的油门踏板也能变智能?博世还真这么干了

· Jan 26, 2016 333

现在很多设备都变得「 智能」 起来,连电灯泡都能变成智能设备。但你听说过「 智能联网油门踏板」 吗? 供应商博世就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号称可以减少 7%的燃油消耗,并且还可以在紧急时刻拯救你的生命。它的基本原理就是给油门增加了「 触觉反馈」,通过震动的方式来向驾驶员传达信息。 这款智能油门踏板可以通过三种不同方式的触感反馈来向驾驶员传达信息。最为明显的是「 震动」,可以作为警告或者其他信息的提示。还有一种是「 敲击」 的方式,可以提示驾驶员最为合适的换挡时机,对于混动车来说,可以提示电机与发动机的切换时机。最后一种是向驾驶员施加「 反向力」,来告诉驾驶员不要再加速了。 而「 减少 7%燃油消耗」 看起来可能是很小的数字,但是日积月累,就能够减少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博世的这款智能油门踏板还接入了汽车的很多系统,包括传动。当汽车需要刹车时,油门踏板会有显著的震动来提示驾驶员。不过,虽然是「 智能」 油门,但是最终的决断权还是在驾驶员手里的。如果驾驶员继续踩下油门,汽车还是会加速的。 除此之外,智能油门还会接入汽车的驾驶辅助系统,比如如果汽车有前碰撞预警功能,那么通过油门震动就可以提醒你不要加速。另外还可以接入汽车导航,这样就可以实现「 视觉反馈」。 开一下脑洞,其实这款智能油门还可以接入互联网,与其他车辆、交通信号灯、建筑等实现通信。如此一来,油门踏板就可以作为各种信息的收集器,以非强制性的方式来告知驾驶员潜在危险。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乖乖听油门的吧,因为它可能比你更聪明。 虽然博世还没有公布这款智能油门踏板何时会量产,但仔细想想,所谓的「 智能油门」,会不会是未来智能汽车的标配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1.25:特斯拉提供代客泊车充电服务

· Jan 25, 2016 333

特斯拉开展代客泊车充电服务 特斯拉公司与代客泊车应用 Luxe 合作,为旗下 Model S 等车型提供泊车与充电灯服务。目前,旧金山和纽约地区的车主下载 Luxe 应用,打开定位系统,设置终点。之后,Luxe 的泊车人员就会在目的地等候车主,然后将汽车停至停车场。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选择包括充电、洗车、检查胎压、酒后代管或代驾服务。每辆电动车充电外加停车收费起价 15 美元 (约 98 元人民币)。 接下来,特斯拉希望在车内预装 Luxe 的 App,车主可以随时享受 Luxe 的服务。 哎,你们特斯拉车主能玩的真多。 奥迪宣布电动 SUV 投产计划 奥迪宣布将在 2018 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投产首款电动 SUV(德国媒体透露名为奥迪 Q6 e-tron),为此奥迪也计划在 2018 年对比利时布鲁塞尔工厂进行改造。 奥迪透露,这辆 SUV 配有 3 个电动机,一个位于前轴,两个放在后面。电池组安装在前后轴之间,位于乘客座位的下方以便降低重心,提供更好平衡性。电池由韩国 LG 化学和三星提供,单次充电可以行驶约 500km;支持快充模式,25 分钟之内可以充满 80% 电量;总功率输出 320 千瓦,百公里加速 4.6s。 Model X 表示压力很大。 日本车厂为高龄人群研发自动驾驶 由于日益增长的老龄化问题,日本的很多老人由于无法开车而出行受限。为此,日本的汽车制造商都表示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汽车作为解决方案。 丰田自驾车研发团队负责人鲤渊肯表示,日本乡下没有太多大众运输工具可供选择,而地方政府也难以找到好的解决方案,若自动驾驶汽车方案行得通,有助提升长者的行动能力。 日产—雷诺汽车执行长高恩表示,来自政府的支持能够降低法规方面的阻碍,并让日本成为第一个让自动驾驶车上市的市场。日产和丰田一样,将研发重点放在赋予高龄驾驶更多独立行动的能力。 科技公司解决的,其实是人的问题。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专访博世高管:智能汽车时代,一级供应商在想些什么?

· Jan 14, 2016 333

今年的拉斯维加斯 CES,我们在博世的展台上对其负责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汽车多媒体、汽车电子、汽车转向以及底盘系统控制的管理董事会成员 Dirk Hoheisel 博士进行了专访,在这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和 Hoheisel 博士聊了聊自动驾驶,车联网及新能源等时下很前沿的话题。 以下为采访中的一些重要的内容(Q 代表我们的问题,A 代表 Hoheisel 博士的回答): Q:此前有消息说博世在 2020 年能实现高度的自动驾驶,可否具体介绍一下这个「 高度的自动驾驶」 都会有哪些功能? A:首先我要说明一下,在博世看来汽车实现自动驾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完成的。直接一步到位的高度自动驾驶只能是在概念车中出现,而在现实应用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不只是技术上的,还有政策上的等等。博世认为在 2020 年实现的高度自动驾驶是指能够让汽车在高速路上不再依靠驾驶者的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在驶入高速路前由驾驶者直接掌控汽车,在高速路上时是由汽车自动驾驶,驾驶者只起到监督的作用,而当汽车离开高速路后,控制权将再次交换到驾驶者手里。在 2020 年之前,我们也有具体的几个阶段。(这时坐在旁边的博世公关负责人拿出了一张之前已经准备好的纸,上面具体阐述了这几个阶段)我们认为在初期阶段,我们只能够确保在几个简单的驾驶场景中实现自动化,比如图片上面说的 2018 年实现的自动泊车(Automated Valet Parking),因为这样的场景中车辆的速度较低,且场景内其他移动的车辆及行人较少,另外停车这个环节对大部分驾驶者来说是很无聊的。所以首先实现停车的自动化是相对实际且很有帮助的一个选择。 Q:博世现在都是在哪里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呢? A:目前我们主要是在欧洲以及美国加州的一些公路上进行测试,马上我们还要在日本展开测试。未来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在中国及其他地方对我们的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测试。 Q:现在发展电动车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大趋势,对于博世来说,这样的趋势会对你们的业务及产品产生怎样的影响?今后博世的业务会重点向 EV 方向发展吗? A: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对博世来说 EV 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比如说与传统内燃车相比,EV 需要不同的刹车系统,从而能在刹车过程中回收电能,这就使得 EV 的刹车系统变得比内燃车复杂得多。所以 EV 对博世的影响肯定是有的,至于博世会不会把 EV 作为发展的重点,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发展,就目前来说,电池技术对于 EV 的限制还是很多,包括续航里程,造价成本等等都是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从环境保护及降低污染的角度来看,其实传统内燃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大幅度降低汽油及柴油发动机的耗油量,更何况现在还有越来越多的混动车出现。所以在能够确认内燃机的潜力已经发挥到了极限之前,我们将会同时在内燃机和电动机两个领域内做出投资和努力。博世认为纯电动的广泛普及会在 2025 到 2030 年左右才会实现。 Q:说到电池,博世已经与很多日本企业在电池领域内进行了合作,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进展和成果么? A:我们已经和日本的汤浅及三菱成立了合资公司一起研究目前主流的锂铁电池技术,但是锂铁电池终究是有瓶颈的,所以我们在去年年底收购了一家位于美国加州的初创公司 Seeo。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固态电池,虽然现在我们还处在研究阶段,无法确认固态电池究竟能够取得怎样的突破,但是我们认为它是改变未来电池技术的关键,在今年年底我们就应该能有相关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了。 Q:特斯拉之前通过 OTA 的技术向其车主推送了 7.0 版本的固件,博世是否也会考虑使用这种技术对车载软件进行更新呢? A:OTA 是用于软件更新的一个基本技术,博世自然也在研究将其应用在汽车领域。对于我们来说 OTA 技术的关键是数据的安全,因为未来汽车的各个部分都会与互联网连接,通过 OTA 更新车载软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你不可能每次都进行召回。我们之前收购了一家公司专门研究 OTA 以及数据安全的技术。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汽车将来能够像手机一样通过网络直接升级系统并能够保证升级的过程足够的安全。 Q:提到安全,去年有两个黑客用远程控制的方式控制了一辆 Jeep 的 SUV,博世会通过什么样的方法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A:首先就像我刚刚提到的,我们在数据安全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但是只在数据层面保护汽车是不够的,因为黑客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对汽车进行恶意攻击,所以我们在对汽车安全的保护方面也分成了几个层次(这时博世的公关人员又一次拿出了一张图片,并说到他们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 从这张图片上可以看到我们主要是通过汽车与外部网络的链接、汽车内部的电路架构、汽车内部总线网络、以及单独的 ECU 这四个层面来防止恶意攻击。你刚才提到的 Jeep 的这个例子就是通过汽车与外部网络的链接为接口对汽车进行远程控制的。在这几个层级中我们认为确保各个 ECU 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是直接控制车辆的单元。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确保整车架构不被恶意入侵是主机厂的责任,我们需要在主机厂确保整车架构安全的情况下提供以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博世都做了一些什么? 从上面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博世作为一级供应商对于时下最前沿的汽车科技都有很深的思考与研究,只不过他们保持了一贯「 闷声发大财」 的作风不会大肆对外宣传罢了。 与其他主机厂及供应商一样,博世也在将自己的研发重点向软件转变,Hoheisel 博士提到博世目前全部的 55000 名研发人员当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是软件工程师,尤其是他所负责的汽车多媒体相关业务,软件开发更是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转变让博世在提供技术产品的同时还能够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例如采访中提到的 OTA 更新。而与其它供应商相比,博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涉猎的业务非常的广泛,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博世将智能家居与出行业务结合的尝试,我想未来,将更多的业务与智能交通这个核心链接起来才是博世真正的发展方向。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CES 2016」博世 mySPIN、搜狗地图、出门问问,他们在 CES 上一起干了什么?

· Jan 08, 2016

在 CES 北馆的博世展台上,正当我饶有兴致的体验他们的「 未来交互概念车」 时,发现了两个熟悉的中国面孔也出现在了这里,分别是出门问问的创始人兼 CEO 李志飞和搜狗地图的总经理孔祥来。他们来到这儿是为了一同参加出门问问、搜狗地图和博世 mySPIN 的合作成果发布会。 关于合作细节: mySPIN 作为博世车联网业务的重要产品,一直吸引着互联网公司的关注。其核心的作用就是将手机端的 App 通过优化更好的映射到车机屏幕上,这个功能有效的将汽车厂商与互联网公司的移动产品链接在了一起。关于 mySPIN 的介绍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 文章 。 博世此次出席发布会的是其 SoftTec 的总经理 Torsten Mlasko。软件事业部高管出席再加上 CES 现场的发布会,博世如此重视此次发布是因为其不再只是局限于 App 软件的映射,还将可穿戴的智能硬件也引入到了车内交互系统当中。 在具体的合作细节上,三方有着不同的分工,出门问问的任务自然还是李志飞最擅长的语音交互,不过输入端是他们自己的硬件——Ticwatch 智能手表,搜狗地图方面主要是提供手机上面的导航 App 以及路径计算等。而博世 mySPIN 提供的则是车机方面的输出,将搜狗地图的软件界面映射到车机上。 合作的成果就是驾驶者能够在开车的过程中通过佩戴的 Ticwatch 手表发出语音指令,然后通过手机端搜狗地图的导航计算,在搭载博世 mySPIN 功能的车机上呈现出规划好的路径。 根据孔祥来的介绍,将可穿戴设备引入驾驶行为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因为通过智能手表来输入语音指令要比从车内麦克风输入来得更加准确,从驾驶动作的角度来看,让驾驶者对着手表发出指令也比较自然。在展台,孔祥来现场对系统进行了测试,从效果上可以看出,Ticwatch 对于语音指令的识别确实非常准确,导航系统整体的反应虽然有一些延迟,但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目前,在国内发售的新款捷豹 XF 和 XE 的车型上都已经可以体验到这套系统了。 合作引来的猜想: 将手机车机互联与智能穿戴设备相融合会成为一种趋势吗?在我看来,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能穿戴设备的性能与适配能力。博世这次和出门问问合作,其实也是看中了他们在语音交互领域的专业领先经验以及 Ticwatch 的出色性能表现,毕竟对于博世这样稳重的企业来说,在车联网产品中引入第三方硬件还是存在着一定风险的,所以合作伙伴的选择很重要,接受了谷歌投资的出门问问,显然足够有说服力。 另一方面,对于出门问问来说,这样的合作会不会意味着他们在汽车出行相关的领域会有更多的尝试?抱着好奇心我问了问他们的工作人员,给出的答复是:出门问问在硬件上目前还是会把精力放在智能手表上,不过他们在语音识别与算法上确实在寻求着与更多的汽车相关厂商进行合作,这次与博世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那么,今后出门问问会不会和博世在语音方面有更深度的配合呢?双方现在都还不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作为用户,我们还是好好的期待他们能带来更好的产品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CES 2016」我们体验了博世那套「看得见摸得着」的车载屏幕

· Jan 08, 2016

在 GeekCar 看来,汽车行业的众多供应商们才是真正推动技术革新进步的主要力量,因为整车厂商的许多技术其实都是由这些供应商提供的。在 CES 这样技术为王的展会上,众多汽车供应商自然要展示自己最新的黑科技,例如我们前两天刚刚体验到的德尔福的新一代自动驾驶技术。而今天,我们要把目标转到另一个一级供应商巨头:博世。 看得见的交互新概念 这次博世的展台上,最吸引人眼球的就应该是一辆五彩斑斓的概念车了,别着急,这并不意味着博世想要造车,这台概念车主要是用来让人体验博世眼中未来互联汽车的交互及 HMI 界面的(博世工程师表示这两量产车上的许多功能在五年之内就能够落地与量产的产品上)。 整辆车的车身均是由可发光的材料制成,根据不同的驾驶情况以及用户的个人喜好,车身上的灯光会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在全自动驾驶的状态下,车身将变为纯白色以用来告知别人此车现在为自动驾驶状态。再比如说你就喜欢把你的车搞得绿油油的(别问为什么),那你就可以将车身变为绿色。 比车身更加酷炫的是车的内饰,整个内饰的前面、两侧、中控都被屏幕所包裹。 前方的左中右三块屏幕可以分别显示车辆的行驶信息、娱乐及导航以及社交媒体信息。 中控的触摸屏可以用来控制整套交互系统,例如你可以在中控屏幕上通过几个维度选择你今天的心情,然后娱乐信息的屏幕就会显示出根据心情匹配出的音乐,你也可以选择通过社交媒体的屏幕,实时在社交网络更新你的状态。当时现场试用的小哥选完心情后显示出的居然都是 The XX 和 MUSE(此处大大的赞一下博世研发团队的音乐品味)这样的摇滚乐队,想必小哥当时的心情一定像我一样忧郁。 至于车身两侧的屏幕,现场体验时并没有显示什么画面,不过倒很有可能是为了显示车身侧面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而设计的。 能获得不同触感的触屏黑科技 在上面提到的概念车中控屏上,其实搭载的是博世这次发布的最重磅的产品:「 具有触觉反馈功能的新型触摸屏」。在展会开始之前,它就已经获得了「CES2016 车载音频 / 视频类创新大奖」。 简单来说,它能够让你按起来感觉像是在按实体键,通过触觉反馈技术,此块触屏可以呈现不同的按键触发及反馈力度,甚至还能表现出不同的按键表面材质(例如磨砂材质和横纹竖纹材质)。除去按压键外,它还能够模拟实体滑块键的触感。 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就像大家惯常的争论:特斯拉用 17 寸大屏完全取代实体按键是否合适?目前的车机触屏在操作过程中,驾驶者必须通过视觉来确定按键的功能,影响行车安全,而通过这项技术,用户便可以通过触感来分辨不同按键的功能。 在博世的展台,我亲自体验了一下这项触屏黑科技。可以说在按键触发和反馈方面,其感觉非常类似苹果在 iPhone 6s 上搭载的 3D Touch 功能,都是通过震动来模拟按键的反馈,大家可以将自己触屏手机的按键震动打开,会有一些类似的效果。而在键面材质上,博世则对震动的频率进行了更加细微的调整,在我的体验过程中,确实能够感觉到不同按键间材质发生了变化,但是却很难通过触觉来辨别材质的具体种类。 例如横纹材质这种辨识度较高的按键,我按了多次才能够勉强感受出一些横纹的感觉,容易误认为是磨砂材质。在这个问题上,工程师的解答是,目前的振动频率适配还无法做到很精细,毕竟这个屏幕还是处于概念测试阶段。 其实我觉得,对这个屏幕最合理的期望就是可以做到像计算机键盘盲打一样的触感就够了,因为对于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车来说,用户是很容易就会产生键位及操作记忆的,回想一下动感地带还活着的时候,满大街用诺基亚实体键手机盲打短信的学生们吧。 博世眼中的未来出行 虽然汽车相关业务贡献了博世 70%左右的利润,但是博世在其他领域也有着非常广泛的涉足,家电就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而在对未来出行的概念上,博世并没有像很多其他公司那样画一个庞大的生态,而是希望将更加贴近生活的智能家电产品与汽车互联的技术结合在一起。 举个例子,博世的智能冰箱可以在每次关门时,自动拍摄一张冰箱内部的图片并上传至云端,用户在开车去购物的路上就可以在车机上看到这张图,从而决定自己到底要购买哪些东西。 还有一个例子:在驾驶过程中,中控屏幕显示家中有人来送快件,这时你可以将家门口监控拍摄到的影像实时映射到车内的屏幕上,以此确认快递员的身份,然后你还可以在中控屏上通过指纹识别远程打开家门,让快递员在摄像头的监视下将快件放到家里并离开。(得好好考虑安全问题……)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往往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可以说在创新方面,博世一直倡导要贴近用户的生活,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这些创新肯定不如那些「 为了创新而进行的创新」 来得酷炫,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能够真正感受到的技术才是最好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从无人驾驶汽车论「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 Oct 26, 2015 333

(本文作者:汪云洋 首发微信公众号:云语)在过去的这一轮股市疯狂中,「 互联网+」 作为支撑股价飙升的概念,迅速成为了无数人茶余饭后的话题。作为一个有 10 几年互联网从业经验的相关人士,感觉现在很多人盲目地认为为互联网是万能药,只要互联网跟一个东西结合,就可以创造奇迹。相信很多人都因为这个「 互联网+」 概念,再一次被迫成为了一些公司的「 长期股东」 吧。 相对盲目的市场投资者,我是理性的互联网人,我并不被高歌的「 互联网+」 兴奋不已。相反的,当我越了解那些已经几十年、上百年的传统企业,我就越感受到互联网的无力、无助和无所适从。醒醒吧,到底对传统行业的提升(我甚至是刻意地回避了颠覆这个词,对于传统行业的敬畏,我可不敢轻言颠覆),核心原因是互联网的力量和价值还是来自那些「+」 上的传统行业的自我进化呢? 具象到一个行业来说,互联网真的可以通过无人驾驶「 颠覆」 传统汽车行业吗?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互联网时代大家都最喜欢听故事了,一个靠讲所谓「 情怀」 的产品发布会,甚至一个 PPT 就可以让公司估值或者市值翻几倍,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不是吗? 故事发生在 1861 年,主人公是一个出生在德国阿尔贝克的小农场经营者家庭的男孩,他是全家 12 个孩子中的第二小的那个,本应该是备受关爱和保护的。而他却在 18 岁那年,只身坐船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当时美国在建国将近 100 年的时候,凭借着创新的科技氛围,一跃成为全球经济实力第一的国家。 7 年后,男孩 25 岁,回到了祖国,在斯图加特开办了一家名叫「 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 的工艺作坊,这放在现在这就是少年创业啊,那一年是 1886 年,距今 129 年前。100 多年前的创业,没有风险投资、没有商业计划书,有的只是一群努力做着上门维护电话设备业务,却又不满足于此的充满了干劲的年轻人。 11 年后的 1897 年,这位受到美国创新风潮深厚影响的年轻人,发明了对汽车领域意义非凡的一件装置——磁电点火装置。从此,汽车可以通过这个设备自己点火启动,再也不需要驾驶员站在车下手摇启动了。自 1886 年汽车被发明刚好也是第 11 年,是巧合吗?这家公司的成立和汽车被发明是在同一年,这难道注定了它与汽车的不解之缘?这次发明,得益于磁场和电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创新。5 年后的 1902 年,改良版的磁电点火装置问世,一个新的名词加入到汽车中——火花塞。至今,你的汽车上还有这个 100 年前发明的东西,看来传统行业的进化远没有我们想象的容易。 1913 年,包含发电机、电池和照明头灯在内的照明系统,诞生在这个年轻人公司里,从此,汽车行业与光学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也正是因为这一创造性的发明,才有了今天大家津津乐道的「 德意志第一光学」 汽车制造厂(Audi 汽车由于让人印象深刻的车灯而被人戏称此名)。光学和电池技术的加入,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创新促进了产品更广的适用性。 1922 年,另一个跨时代的产品——柴油喷射装置诞生,之后的汽油版本,以及柴油共轨系统 CRS 都是依托这个创新性产品而来。这项技术绝对是跨时代的,它让燃油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节油和高性能成为了可能。高压技术的成熟,推动了汽车行业的进步。 1928 年,这家之前专注汽车行业的公司,推出了电动理发工具「Forfex」,1932 年受到好评后,开始推出手持式电动工具,比如现在使用的电钻和电动螺丝刀等。不仅如此,这家酷爱创新的公司,还大举进局家用电器领域,1933 年,创造了第一台家用冰箱,圆形的设计放在现在也是惊为天人啊。从此,这家公司在电力改变传统行业的创新道路上越走越远。 1942 年,这位爱创新的少年创业者辞世。但这并未影响他创造的这家企业的创新步伐。 1978 年,第一款量产汽车刹车防抱死系统(ABS)上市,这家公司共用了 9 年的研发时间,这么长的研发周期是现在很多创业公司不敢想象也不能接受的。要知道在那个你可能还没出生的年代,调试 ABS 不是用计算机而是在冰面上用电烙铁完成的。只有对创新拥有着超乎寻常执着愿力的企业和个人才可能完成类似 9 年间在恶劣的环境下用人工不断测试最终获得成功的事情。我愿意相信这就是中国那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的具体体现。 而之后 1995 年的新发明,更是对所有汽车驾驶员的伟大贡献,汽车主动安全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这项安全系统的研发不仅仅体现了这家公司对汽车使用者的关爱,更体现了他们对生命本身的尊重。而在汽车之外的行业,他们发布了应用在移动设备上的惯性运动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地磁传感器)。至今全球约 75%的手机中使用这家公司生产的惯性运动传感器,20 年间共计装配使用了 60 亿颗传感器。从此,电子化成为这家公司非常重要的三个发展方向之一。而 2005 年的夜视驾驶辅助系统,2011 年的电动车驱动单元,让电子化的特质在这家 100 多年的传统机械制造企业中越来越浓重。甚至让我吃惊的是,顺应车联网的潮流,他们居然在 2014 年发布了目前中国汽车行业最为领先的车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mySpin,它可以让手机与车机之间进行联动,将手机的应用「 投影」 到车机屏幕,并在车机屏幕上进行操作。至此,这家公司从电子化到互联化的进化,在公众面前拉开了正式的序幕,互联化成为了这家公司第二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我们一开始说到的无人驾驶,则是第三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自动化的极致体现。当然,无人驾驶少不了电子化和互联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无人驾驶就是这三个发展方向的综合应用结果的一种体现。 这就是一个传统制造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我认为作为传统行业的制造业,是发展的根本,而互联网,如同过去 100 年间各种与传统行业结合的新技术一样,只是制造业当下结合的一个新的领域或者说技术,罢了。 说到无人驾驶,简单讲就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控制汽车三个动作由车辆不断循环往复自动执行的结果。我们驾驶汽车也无非是这三个动作,只不过我们是通过眼耳、大脑和手脚来完成的。如果汽车不是电子化的,信息不是互联化的,驾控不是自动化的,何谈无人驾驶啊。这里我要说明一下,上述的信息需要先数字化,才能谈互联化,就好比没有数字化的信息,我们还用什么互联网啊。 在简单地了解了无人驾驶的概念之后,我们看看互联网在各个环节中所占的比重,让我们以伟大的 Google 为例来说明。 获取信息:目前车辆在道路上行使所需要的信息全部由通过布置在车辆四周的包括光学、激光、声学甚至电磁等多种传感器(sensor)来收集实现。Google 有 sensor 工厂吗?Google 有上述传感器研发工程师吗?Google 非常聪明,他知道他的强项和资源在那里,我突然想起了被卖掉的 Google 手机 Nexus 的制造业务。所以,传统行业在这一领域有着垄断性的优势。 处理信息:好吧,我承认 Google 的信息处理算法依托其强大的工程师和服务器矩阵具有优势,但这个优势是动态变化的。Facebook 可以如特洛伊木马一样,顷刻间就超越了 Google 访问量第一的地位。物理服务器不是关键,用户数据也不是关键,这些用很少一部分钱和刚性需求就可以搞定;工程师更不是关键,人是非常复杂的动物,想要一直拴住这种复杂动物的心,持续忠诚地为一个组织服务,想必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问题了吧。所以说,处理信息,不一定只属于互联网公司,租 DVD 的 netflix 是互联网公司吗?统治中国电子支付的 Ali 是互联网公司吗?红色小狗快递车的 JD 是互联网公司吗?他们真不是互联网公司吗?很显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纯互联网公司了,同样的,也没有纯粹意义上的非互联网传统公司了。 控制汽车:破解版和官方付费版哪个使用体验更好,这道理大家都懂吧。作为汽车企业最高机密的行车电脑 ECU 的「root 权限」,恐怕不是互联网公司可以轻易拿到的。何况,每个品牌的行车电脑 ECU 都是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还有那么多配件供应厂商……想想大众柴油排放门事件,ECU 岂容他人随意染指?那里秘密多了去了。比如,你只要花上几千元,就可以通过改装售后服务商通过更新 ECU 的程序,让你的大众 2.0T 发动机从低功率版本升级到高功率版本哦,而 4S 店里的两款在性能上不同的车型产品售价可能差几万元哦。Google 为什么开始做那种卡哇伊的电动无人驾驶车了?除了电动车的 ECU 相对简单外,车企的高机密 ECU 权限想必也是原因之一吧。 综上 3 个方面,我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必将是由传统行业的公司创造出来,现在无数领先的汽车品牌都在积极的推进其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比如宝马、丰田,还有 Tesla … 继续阅读

用车位探测器切入智能停车领域,博世是这么玩的

· Oct 02, 2015

在大城市里找一个停车位是件很挺困难的事,尤其是在那些大型商圈的周围。虽然现在已经陆陆续续的有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但博世公司开发出了一款目前最实用的车位探测仪。这个车位探测仪实际上是一个车位传感器,当车位是空的时候传感器会向后台发送车位可用的信息,驾驶员就可以在软件里看到哪里有车位可供使用了。 博世的这个传感器非常小,只有 3 厘米高,看上去像个冰球一样。把传感器安装在每一个车位的地面上,与后台的管理程序一起,组成一套可实时显示车位信息的主动停车系统。 这套停车系统的硬件部分可以在一天内完成安装,传感器使用内置的电池供电,一块电池可供传感器工作 7 年的时间。外部结构的良好设计使得这款传感器不仅可以在户外使用,还能承受住重型卡车的碾压。 用户通过配套的 App 可以在到达停车场时,直接在手机上查找哪里有可用的车位。软件能根据需求向车主推送车位,比如残疾人专用车位或者免费的停车位等等。而停车场也可以通过从软件收集来的停车使用率,来优化停车位的分配。 通过一个传感器来切入智能停车领域,停车创业者们,你们怎么看? [编译自:SlashGear]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博世想用固体电池解决电动车难题

· Sep 27, 2015 333

如果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增加一倍,价格反而下降许多,那它会不会打动更多的消费者? 博世公司正在研究的固体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现在锂离子电池的两倍,而售价只有它们的一半。这无疑是电动车技术中的一项重大突破。而且,这种电池在未来的 5 年内就会投产。 博世集团的董事会主席 Volkmar Denner 博士说:「 博世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科研人员用于研发这项固体电池技术,这项技术的出现代表着博世在电池领域有了巨大的创新。」 博世公司为此收购了美国的 Seeo 公司(一家主要研究可充电锂电池的公司,前身是美国能源部所属的一家国家实验室),收购了这家公司后,博世除了自己本来的电池技术外,还拥有了新的固态电池技术专利。 到目前为止,博世已经有包括电池、电机等在内的 30 个和电动车相关的产品了。他们预计到 2025 年,欧洲销售的新车中,将有至少 1/3 是电动车,并且其中的一多半会是插电混动的。所以在 2014 年博世公司与日本 GS 汤浅和三菱集团一起成立了一家研究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公司,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多年来,汽车制造商们一直在研究如何造出容量更大的电池,以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目前使用的电池,都是由一个个小的电池单元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大的电池组。在每个电池单元中,正负极是非常重要的部件,但这些部件也限制了电池进一步提升容量,比如使用石墨作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 而应用固体电池技术,就可以制造出纯净的锂离子电池单元,增大电池的储能能力。而且电池单元中没有液态的电解液,也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因为在碰撞中,固体电池更不易燃烧。 据博世的 Denner 博士透露,把固体电池技术应用在电动车上,目前已经解决了电气化系统的技术问题。限制这项技术推广的是制造成本偏高。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固体电池将会迅速占领电动车的电池市场。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博世 EBike 系统能把自行车变成电动 2.5 万元起

· Jul 27, 2015 333

节能环保应该是近几年最热门的话题了,不少环保人士都会选择少开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甚至骑自行车等方式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虽然在上述的几种交通工具选择中,自行车无疑是最为环保的出行方式。但由于纯靠人力,长距离或者是气温较高时,骑自行车恐怕就不是最佳选择。不过日前,博世推出的名为「EBike」 自行车动力系统,可以彻底改变骑自行车势必要大汗淋漓的现状。 之所以称 EBike 为自行车动力系统,是因为博世推出的并不是整套的电动自行车,而是由电力驱动的、自行车辅助动力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轻松安装在所有的自行车上,从而完成自行车到电动自行车的华丽转变。 这套 EBike 系统一共提供了四个不同的骑行模式,其中包括旅行、竞技、加速以及日常四种模式。用体验者的话来说就是,「EBike 系统就像是另一双腿在帮助你不停的运动,使得自行车不断前进。」 据悉该系统可以为骑行者增加 50%-250%的辅助动力,就算是翻山越岭也完全不在话下。 虽然博世公司并不是第一家推出此类辅助动力系统的厂商,但相较于各位前辈来说,EBike 系统的优势显而易见。传统的电动自行车,整个辅助系统几乎都集中在后轮,而博世的这套 EBike 系统则安装在两轮之间,平衡性能更佳。 除了安装设计方面的优势之外,这套 EBike 系统本身的驱动装置设计也非常先进。可以这么说,EBike 系统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传感器,甚至博世还内置了自己专用的微处理器来追踪用户的动作。并且在检测到用户踏板的一瞬间,马达就会自动启动,骑行十分流畅自然。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非常安静,绝对不会让人感觉到有电机在转动。 在整个系统的续航能力上,博世的 EBike 也表现出了强劲的优势。这套 EBike 系统配有容量为 400 千瓦的充电电池,根据骑行模式的不同,续航里程在 64-161 公里之间。EBike 系统充电也十分方便,只需要一个标准的交流电插座即可为电池进行充电。博世公司表示,充满整个电池用时仅需 3.5 小时。 虽然博世的 EBike 系统需要定期进行充电,但即便遇到电池没有电的情况,自行车依旧可以通过人力驱动,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骑行负担。 总的来说,这套 EBike 系统做工精良、设计贴心并且功能强大,几乎可以堪称完美。但高质量势必代表高价格,EBike 系统的起价高达 4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5000 元),而其顶配版本的售价几乎可以达到 7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43000 元)。不得不说,这个价格几乎可以入手一辆二手汽车或者摩托车了。 不过也不用太为难过,博世公司表示,未来将会推出一些价格较为低廉的自行车动力系统。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