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牵手天猫精灵的背后逻辑:物联网和汽车该怎么结合?

· Jan 25, 2019 333

不久前的 CES 上,宝马宣布和天猫精灵的合作正式落地,搭载「 家车互联」 功能的新款宝马汽车将于 2019 年 10 月量产上市,包含 3 系、5 系在内的宝马主流车型,都将陆续接入天猫精灵的语音交互及 AI 服务能力。 在那个时间节点,CES 上有很多重磅消息同时发布,导致这个消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但是豪华品牌和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组合,背后其实还是能分析出不少的信息点的,下面详细说说。 2018 年 4 月 23 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 AI Labs 发布了「 天猫精灵汽车 AI+计划」(Aligenie Inside Car), 并且宣布了三家豪华品牌的合作伙伴,分别是戴姆勒、奥迪以及沃尔沃。 5 天之后,也就是 28 日,宝马也宣布加入「 天猫精灵汽车 AI+计划」,将与天猫精灵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互联,在 BMW 云端互联中加入车家远程服务。 虽然宣布的时间比其他三家稍晚一些,但目前来看宝马的落地速度反而最快,这也标志着宝马在中国市场实现了智能语音助手在车内的整合。宝马也成为了首个实现深度整合天猫精灵的豪华品牌。 双方合作的原因其实不难解释,中国市场从来都是宝马最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整车智能化是这几年,中国市场的一个主旋律。从本土主机厂、供应商的产品逻辑就能看出,车联网的升级迭代速度很快。智能语音交互、强大的生态服务能力会在这几年逐渐成为汽车标配的功能。在这一领域,国外品牌的迭代速度明显落后于自主品牌。另外,同样是外国主机厂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竞争压力。这样一来,很多国外主机厂其实对本土的智能化有很大需求。 而主机厂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其实考虑的不外乎技术、生态资源、适配能力这几个标准。 当把视线聚焦到语音交互这个领域,这本身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功能项。无论是语言的本地化适配、或者链接生态的衍生,历史都证明国外公司大概率搞不定中国市场。所以这么一来,双方合作的必然性就有了。 而从天猫的角度来看,国内外的竞争压力也不小。 根据去年的一份数据报告来看,截至 2018 年 7 月,天猫精灵的出货量达到 500 万台,仅次于 Google 以及 Amazon 位居全球第三。2018 年 11 月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支持天猫精灵连接的智能硬件品牌近 400 家,可连接设备数量超过 7500 万。 从过往的很多报道中就能看到,Amazon 和 Google 这两家公司在这块业务都有自己的布局,重心也开始从一开始的后装硬件向前装转移。 而在国内,天猫精灵的对手也不少。我们能够很快想到的就有小米的「 小爱同学」、百度的小度以及腾讯叮当。很容易就能看出各家比较的还是背后的生态资源以及整合能力。BAT 三家不用多说,小爱同学背后则是整个小米生态链的支持。 实际上,各家目的都差不多,都是想把汽车这个未来「 最大的智能硬件」 纳入自家的物联网生态圈。 但是对于这些头部企业来说,我始终不认为大家在技术上会有特别大的差距,语音交互也基本都是采用了」 本地+云端「 的混合语音方案。随着车辆硬件、云端服务能力的稳定提升,大家最终会到达类似的使用体验。 所以说,智能语音交互最后竞争的落脚点往往不是技术而是场景。 这就很考验供应商对于产品本身服务能力的整合以及适配主机厂的技术实力。这也是阿里巴巴 AI Labs 发布「 天猫精灵汽车 AI+计划」 的最根本原因,迅速整合出一套能够迅速适配到各种不同车型的智能语音解决方案。 最后随便说几句。对现阶段的智能汽车来说,内置谁家的语音助手还远不能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毕竟物联网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整车智能化的程度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说,我们现在还不能把汽车完整的融入物联网的大生态圈里面。 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提升车内细节功能的体验很重要。但总体来说看,这件事需要整个物联网生态的同步进化,才能真的把包括汽车、家居、个人移动智能终端在内的各种设备实现无缝链接,统一使用体验。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用户使用习惯的普及等等,都是很复杂的问题。 不过有豪华品牌开始迈出第一步,就是个好现象。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专访 Vincent:ADI 在汽车领域布局是什么?

· Jan 25, 2019 333

近几年全球模拟 IC 市场保持一种增长趋势,汽车电气化更是带来了新的机会,ADAS、车载信息、通信模块等方面对电子技术需求越来越多。抓住这波机会就显得很重要,于是众多半导体公司加快了在该领域的布局,ADI 就是其中之一。 在电动车百人会上,ADI 汽车电气化总经理 Vincent Troy 接受来自 GeekCar 等媒体的采访,在与 Vincent 的交谈中我们对于 ADI 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ADI 是谁? Analog Devices, Inc. 一家高性能模拟技术公司,产品广泛,包括无线射频 IC、电源管理产品、MEMS 传感器等,覆盖从航天、工业、医疗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拥有 125000 家客户,年收入超过 60 亿美元。随着汽车电子市场增长,近几年,ADI 通过不断并购逐步增强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实力,完善其业务布局。 ADI 的布局 ADI 在汽车领域目前主要关注三个方面:自动驾驶、舱内电子和信息娱乐系统、车辆电气化。 自动驾驶 惯性测量单元(IMU)ADI 在 MEMS 惯性传感器设计上拥有超过 30 年的经验,1987 年开始做 MEMS 加速计,2002 年开始做 MEMS 陀螺仪,2007 年进行技术融合,推出 IMU。目前在车用这一块,ADI 的这套系统公认性能很强,像已经投放量产的百度无人驾驶小巴「 阿波龙」 用的就是其 IMU,前不久,ADI 与 Momenta 达成战略合作,其 IMU 会运用在 Momenta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 毫米波雷达 RADAR ADI 在 RADAR 领域有超过 15 年的历史,雷达方案能够覆盖 24GHz 和 76-81GHz 完整频段。24GHz 车用毫米波雷达方案已经很成熟,ADI 公司中国汽车客户事业部销售总监许智斌说,在全球现今开发的所有汽车雷达模块中,ADI 技术已经占到 50%。ADI 同样在加强与中国本土主流厂商合作,帮助中国企业抢占智能驾驶落地的市场份额。上汽荣威 MARVEL X 中用到的 24GHz 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就是由 ADI 提供。77GHz 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也正在与一些客户开展合作,此前对讯泰微波 (Hittite Microwave) 的收购增强了 ADI 在射频方面的实力。 2017 年 2 月,ADI 在现有的 ADAS、MEMS、RADAR 技术组合的基础上推出 Drive360TM 28nm CMOS RADAR 技术平台。 激光雷达 LIDAR 2017 年 4 月,ADI 收购美国科罗拉多州戈尔登市 Vescent Photonics 公司的固态激光波束转向技术。按照官方说法,此举「 巩固了其在汽车安全系统技术领域的重要地位,更有利于研发下一代 ADAS 和自动驾驶应用。」 通过这样不断的并购,ADI 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品矩阵逐渐完整。 舱内电子和信息娱乐系统 ADI 是业内知名的音频处理器供应商,全球几乎所有中高端车型上均有搭载其解决方案。除此之外,ADI 还提供众多经过汽车应用认认证的信息娱乐系统产品、视频解码转换器/编码转换器/协处理器。 值得一说的是其音频总线、视频总线技术。其音频总线 A²B 技术支持主动降噪 ANC,车内通话 ICC,回声消除和降噪 ECNR 等高级音频算法,通过单条非屏蔽双绞线 (UTP) 电缆分配音频和控制数据、时钟及电源。减少电缆线束,减轻车重,有利于音频系统平台化开发,目前在国内多家车厂实现量产。C²B 摄像头总线使用类似技术,可通过低成本 UTP 线缆进行高清视频传输,同样有降成本、减重量的效果。 车辆电气化 … 继续阅读

六位极客的车联网之旅(下集)

· Jan 25, 2019 333

在上一期中,我们对别克 GL6 这套 eConnect 系统里的导航、远程控制、Super ID 等功能进行了解读,在今天的下集里,虎嗅网汽车内容负责人张博文、先锋汽车设计师& 轻客电单车创始人陈腾蛟,会和 GeekCar CEO 管立鹏一起,来聊聊它的语音交互和 UI 设计。 整个 2018 年,在数码领域,智能音箱呈现了井喷式发展的趋势,而语音交互是这些产品的重要特征。就在这几天,苹果也正式在中国推出了 HomePod 智能音箱,加入了这场大战。(HomePod 智能音箱)与此同时,在汽车交互里,语音交互也越来越受重视,重要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车内语音交互的可用度越来越高了。(还记得前几年山东大汉用车内语音功能拨打电话的事儿吗?)别克 GL6 除了触摸之外的另一个交互方式是语音。这也是 GL6 车联网功能的一大亮点。虽然无法实现完全的自然语义理解,但仍然可以给它打高分,因为它能实现的功能都很实用。比如你说有点冷了,它会自动调高温度;你说你想吃川菜,它会自动搜附近的川菜馆;你说想去五星酒店,它会自动搜附近的五星级酒店。 而在用语音输入导航目的地的测试里我们发现,GL6 的这套语音系统是支持中英文混合输入的,例如「三里屯 Village」。这一点比较实用,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 POI 名称都是中英文混合的。 功能丰富的车机系统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合理设计交互界面?因为功能越复杂,往往就意味着界面的布局难度就越大,界面层级也会越复杂。 GL6 这套 eConnect 系统的主界面,采用的是传统的 2X4 拟物化图标布局,屏幕上方搭配了常用功能模块的快捷图标。 在 eConnect 全新的个性化交互界面里,大量采用了如今更主流的扁平化图标设计,并且搭配大尺寸卡片式 UI。视觉上更美观是肯定的,在人机交互层面,这种设计的合理性也显而易见:让图标触控面积变大,驾车时就不会分散太多注意力。 与之类似的是,在我们之前试驾过的凯迪拉克 XT4 上,它的那套 CUE 系统也采用了卡片式设计,来代替原先的小图标式设计。看来,这种 UI 设计语言应该会在上汽通用的各品牌车型里全面铺开了。(凯迪拉克 XT4 中控屏)除此之外,我们在视频里还提到了流量问题。这也是很多人谈车联网时容易忽视的一点:车内应用和功能越来越丰富是好事儿,但是相应的,流量的消耗也会水涨船高。别克 GL6 这套车联网系统支持每年 24G 的免费流量,前在市面上横向对比来看,算是比较「大方」的一个车企了,毕竟已经实现了车机内所有应用流量全免费(包括基础流量和娱乐流量)。 以上,就是我们带来的别克 eConnect 车联网系统的解读,如果你对某款车的车联网系统感兴趣,也欢迎通过各种方式告诉我们,我们会通过图文或视频对其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