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国产化提速,你的 Money 准备了吗?

· Dec 07, 2018 333

一心想要实现本地化生产的特斯拉,来势汹汹。 在国家尚未放开股比以及独资建厂资格的时候,有人觉得不慌不慌,特斯拉要想进来必须合资,以马斯克的秉性这事八成要黄;在特斯拉真正进入国内独资建厂的时候,有人觉得不慌不慌,等特斯拉工厂建起来黄花菜都凉了;上海市政府发了一则讯息之后,有点慌了…… 明年下半年部分投产 12 月 5 日,上海市政府对特斯拉调研之后更新了特斯拉超级工厂的进展情况: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即将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下半年部分投产。 这个建设速度真的很快。 早在 2017 年 6 月,就有传闻说特斯拉工厂要落地临港,但是最后只是虚晃一枪,以上海临港集团发布了一个澄清公告结尾。 直到 2018 年 7 月,马斯克亲赴上海,特斯拉独资建厂的事情才正式尘埃落定;10 月份,特斯拉签署土地出让协议,项目建设规模将超过 1200 亩 (逾 86 万平方米)。 特斯拉上海工厂项目规划年产能 50 万辆,一期规划年产能 25 万,该工厂不会生产 Model S/X 这种高端车型,主要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Y。 2018 年才正式落地,老实说,这个时间点其实是有点晚,大多数人预计特斯拉工厂在 2020-2021 年才会正式投产,但是这一次,马斯克的动作比想象中要快(马斯克要给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加鸡腿)。 马斯克为数不多的准时准点 马斯克是一个很守承诺的商人,吹过的牛 X 一定会实现,但是一般都会迟到。 「Model 3 周产能破 5K」 的 flag 从 2017 年的年末一直被推迟到 2018 年的第二个季度;周产破 5K 之后马斯克又立下 fag 说下个月(8 月份)周产有望破 6K,然后就没有然后了;2017 年底展示特斯拉自动驾驶横穿美国的 flag,到现在也没有实现,不知道是不是忘记了……唯独在中国工厂问题上马斯克很准时。 在 10 月 17 日签署土地出让协议的时候,特斯拉说将加速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同时将借鉴北美 Model 3 产能提升经验,把上海工厂建设为一个资本效率高和进度快速的工厂。 10 月 25 日的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特斯拉再次明确要加快上海工厂的生产进度,会在 2019 年把 Model 3 的一部分生产工作(很有可能是组装)转移至国内工厂,通过零部件本地采购+制造提高本地化水平,这些产品专为中国用户设计生产。 12 月 5 日,工厂土地已经平整,实施进度很快。 不仅如此,前两天泄漏的 Model Y 规划文件(已被证实已经过时)显示,上海超级工厂会在 2020 年 10 月搭建 Model Y 的生产线,从现在的这个工厂建设进度来看,正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新的产能规划以及爬坡速度只快不慢 。 也就是说,提速的不只有工厂进度还有你期待的 Model Y。 马斯克需要中国市场 在说这一部分前,先来回顾一下特斯拉的企业愿景: Tesla’s mission is to accelerate the world’s transition to sustainable energy. Tesla 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马斯克要做的就是推动能源变革,他需要一个场所来承载他的梦实现,助他实现这个伟大抱负(当然马斯克志不止如此,他可是要去到火星的男人),中国可能是他最理想的场景。 此前马斯克就曾在 Twitter 上对于中国基建大加赞赏,中国效率给马斯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此之外,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扶持,使国内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热土。 要想仰望星空,首先还是要脚踏实地。 对于这个要改变世界的男人来说,首要任务还是要赚钱,要活下来。除却美国本土市场,「 全球第一汽车市场」 这几个字已经决定了中国在马斯克心中的地位。 特斯拉在第三季度的财报上已经言明: 第四季度 Model 3 的毛利率(20%以上)保持不变,因为固定成本以及制造效率的提升抵消了来自零部件关税的影响,而 Model S/X 的毛利润率会有所下降,总的来说,从中国采购的零部件附加关税将对特斯拉毛利产生 5000 万美元的负面影响。 … 继续阅读

在 C2B 创新这条路上,上汽大通越走越远了,这次是开卖「后悔药」

· Dec 07, 2018 333

提到销售模式、用户运营这些词,可能大部分都会首先想到造车新势力们。的确,他们几乎是和汽车销售、服务新模式这些概念相伴而生的,并且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很容易从一开始就尝试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但是对于所谓的「传统车企」来说,打破固有模式和方法论,然后做创新,其难度不亚于再造一个新品牌,而且需要从思维到行动的全方位转变。 因此,如果你看到某个传统车企在销售和服务上做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新东西,那么在它背后一定有更多不同寻常的变化正在发生。 在「创新」这件事上,上汽大通算是自主品牌里走得比较快的,他们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成就」是推出了 C2B 定制化模式,并在品牌首款乘用车、中大型 SUV 大通 D90 上首次应用。此后,「C2B」就成了上汽大通的一个重要标签。 一旦走上模式创新这条路,就意味着很难有「回头路」:一方面车企要不断拿出新点子来强化自己的创新形象,一方面用户对品牌会有更多的期待,也倒逼车企持续创新。 在 C2B 之后,上汽大通的最新玩法是推出一个名为「后悔药」的活动。 这项服务面向已购车用户,如果 D90 车主对自己车里的某些细节不满意,或是想新增一些购车时没选的配置,就有机会通过「后悔药」服务来弥补一些遗憾。 具体来说,「后悔药」服务包括 8 月 8 日-9 月 8 日期间,为 D90 认证车主提供的短期免费「 限时特效药」8 颗,以及不断迭代的长期「 处方后悔药」,第一批处方后悔药合计 12 项内容,为用户提供「 我行我换」、「 一键重选」 等服务。 11 月 10 日,大通在北京某 4S 店向 8 位车主交付了改装后的 D90,也就是那 8 颗「限时特效药」。这 8 辆 D90 的改装项目包括了座椅布局调整、增加后差速锁、增加斑马系统等等。 而「处方后悔药」顾名思义,是提供一些相对标准化的售后定制服务。第一批「处方后悔药」覆盖 12 项内容,例如 IP 包裹、备胎、前格栅、尾门 logo 等处的调整。 买车后对某些配置的缺失表示遗憾,这确实是不少人的痛点所在,比如我就如此,例如全液晶仪表、高级音响、大屏导航这些配置都让我「心心念念」,虽然第三方改装店可以搞定,但是拆装是否靠谱、配件是否原厂、是否会影响保修这些问题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所以,大通的「后悔药」服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官方改装」,属于售后服务领域。 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个有益的试水,毕竟,这种售后改装目前还无法做到完全「随心所欲」,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从法规上。所以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 而为了更好的推行这些创新,上汽大通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名为「首席用户官」的职位,担任此职务的潘雪伟,可以算是大通内部的「关键人物」,因为他在负责用户运营之外,还统管了售后服务、数据中心、人力资源这几个业务。仔细想想,这些其实都是和创新业务关联性极大的部门。而对于一个车企来说,把团队和组织架构理顺,又是推进业务的基础。从这一点上来看,上汽大通对于「创新」的态度,不只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