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电动车真的会变成「移动客厅」吗?

· Dec 03, 2018 333

文章开始,先提出一个疑问:未来几年,电动车厂商除了比拼续航里程和智能化水平,是否还有其他一些努力方向,来让自己的产品有足够差异化? 惊艳的内外饰设计、大功率充电、把用户当朋友一样的服务体系……这些都可以是差异化之路。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呢? 在洛杉矶车展上,奥迪展示了造型堪称惊艳的 e-tron Sportback,Rivian 从美国人需求出发带来大尺寸的电动皮卡和电动 SUV,但是我更喜欢的还是宝马的 Vision iNEXT 概念车,它提供了一个看起来更 cool 的解决问题的角度,并且还告诉你,「可能三年之后就会变成现实」。 这辆车在今年 9 月的时候就发布过官方图片,洛杉矶车展应该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实车。 在我看来它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真的在用「移动出行空间」的理念来打造一款未来两三年可量产的电动车。 其实有类似理念的概念车这两年你已经看到了很多,但其中绝大部分都「不接地气」,主要针对完全自动驾驶场景,而且短时间内没有量产计划。而宝马给 Vision iNEXT 定下的量产时间是 2021 年。弄完 iX3 和 i4 量产的事儿,就该轮到它了。 外观:可能是史上最大双肾 1. 整个造型还是更偏向于「跨界车」,宝马官方给它的定位是 SAV,也就是「运动型多功能车」,而非 SUV。 2. 前脸的双肾面积巨大,尺寸目测达到了 X7 级别,堪称史上最大双肾,但我想可能大部分人欣赏不来。因为是电动车,所以这个双肾只剩下造型装饰作用,它在晚上会有一圈轮廓灯,和荣威 Marvel X 异曲同工。 3. 车尾有看起来十分夸张的扩散器,除去双肾,这是整车外观上为数不多的「攻击性」元素。 4. 侧窗轮廓其实是变形的「双肾」。宝马已经在更早的概念车上用过类似元素。 那么内部呢?「移动出行空间」的理念在这辆车上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不是豪华车,而是「豪华家居」为什么说它是「移动空间」,我总结了如下几个要点: 1. 通透性:最直观的感受,这房子,哦不,这车采光真好。大面积的全景天窗、大面积的挡风玻璃,甚至为了保证侧窗面积,车身侧面也没有采用高腰线设计。 2. 家居质感:Vision iNEXT 的内饰看起来有点儿奇怪,以中间为界,前后区域仿佛两个世界。 其实是前后排区域用了不同的颜色和材质。在宝马的一张设计草图里,我找到了它的设计灵感: 再对照这张内饰草图,显而易见了,有一种移动客厅的感觉: 不过,后半部分的观感实在是…… 贯通前后的中央扶手,更像是一张桌子,其中一半采用了实木材质: 另外请注意后排两个头枕的不对称设计,很像时尚家具的感觉。 3. 我的理解,Vision iNEXT 实际上是基于 L3 级别自动驾驶场景打造的,所以它的内饰还是保留了方向盘。这辆车有主动驾驶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方向盘会略微收缩回去,油门刹车踏板也会回收,为驾驶席留出更多空间。不过,出于安全考虑,这种设计应该很难保留在 L3 级别量产车上。 4. 无 B 柱对开门设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车内的通透感。i3 就采用了对开门设计,将来 Vision iNEXT 量产时,我相信对开门设计应该会被保留,如果没有,就太让人伤心了。 5. 为了便于副驾驶和后排交流,副驾驶一体式座椅的头枕部分可以向后翻折,形成一个「手枕」: 6. 总体来说,这台车更注重除驾驶员以外车内其他乘客的乘坐体验,并且强调乘客间的交流和沟通。这和目前高端豪华车如奔驰 S 级迈巴赫所营造的那种「豪华感」又是两回事,如果说后者是「豪华车」,那么前者就是「豪华家居」。 智能化& 人机交互:完全消灭实体按键 Vision iNEXT 概念车的大屏并没有很「激进」,它看起来更像是 i3 的升级版:一个仪表盘液晶屏,一个加大号的中控大屏,尺寸未知,支持触摸操作。在中控台上,你看不到任何一个实体按键。 宝马一直在人机交互上颇有心得,比如他们第一次在量产车里引入手势交互。 在 Vision iNEXT 里,他们引入了一个名为「Shy Tech」的技术——人们在木质或织物表面上即可完成多种功能操作。传统的显示屏将不再是必需品,而是通过智能投影就能将车内的任何表面变为互动界面。 具体来说,在主动驾驶模式下,通过触摸屏进行操作,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可以把中控台的木质表面变为触控介质。 同样,后排座椅的织物表面也可以用来触控。 固态电池?不一定 说到这儿你会发现,关于这车的续航能力、动力参数等信息,我们都还没聊。的确,相比起前面这些东西,三电技术在我看来反而不是这辆车最引人注意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亮点,从一些报道来看,这台车将有可能采用固态电池技术。目前,宝马正在和电池技术公司 Solid Power 合作,联合研发电动车固态电池,并致力于将其商业化。 宝马高管在介绍这款车时说,它的最大续航将达到 430 英里,也就是将近 700km。至于加速水平,对于一个「移动生活空间」,你真的在乎它能跑多快么? 总结一下:其实我看这辆车的关键点,就在于,它是否能在 2021 年如期量产,并且遵循目前的设计理念。 如果说宝马电动 SUV iX3 和奔驰 EQC、奥迪 e-tron 一样,都有点儿过渡产品的性质,那么豪华品牌在此之后的下一代电动车,其实更值得期待。在宝马的规划里 ,Vision iNEXT 的量产版,就是他们的「下一代电动车」。想想当初量产版 i3 和 i8 对于概念车的还原程度,Vision iNEXT 的量产版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如果真的以移动空间的理念造一辆电动车,那么它很有可能和市面上现有的纯电动车产生不小的差异。 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不完全自动驾驶(如 L3)和「移动空间设计」上的矛盾。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 继续阅读

为了实现「2018 年交付一万台 EX5」,威马也是够拼了

· Dec 03, 2018 333

最近蔚来完成第一万台 ES8 的下线,李斌与何小鹏的赌约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样说要「 今年交付 1 万台 EX5」 的威马也开始「 搞事情」 了。 11 月 28 日,威马在北京亚袖汽车运动基地组织了一次 EX5 媒体试驾会,当然重点是,接下来会有超千人规模的用户试驾。不用想,这自然是为了提高用户订单转化率,除此之外,他们还宣布推出 Fast Pass 计划 (敲黑板,划重点)。 试驾初体验 虽然「威马如何卖出更多 EX5」是本文重点,但我还是想用一部分篇幅来聊聊简单试驾 EX5 之后的感受。这里我分开两个部分来说: 操控: 加速方面,EX5 公布的官方数据是百公里 8.5 秒,作为一台家用车来说够用了。威马的电门比较软,很轻松就可以做到一脚到底。但是这里要说的是,电门的反馈并不是随叫随到,一脚到底后会有零点几秒的延迟然后才开始加速,这一点需要稍适应一下。 说过加速,自然要讲刹车,个人感觉威马的刹车系统做的还不错,反馈很及时,可以去亲自试一下。 得益于博世 9.3 版本 ESP 电子稳定系统,EX5 的动态控制还不错。 但是在激烈驾驶尤其是在过弯的时候,你会看到车子有点飘,实际驾驶中也会有这种感觉,但不是很强烈,这和悬挂软硬件有一定关系。 这里并没有黑的意思,只是作为一款定位家用的车型,你非要激烈驾驶,还是会有点「 强人所难」。 另外这台车转向很轻,反馈也很及时,但我个人更喜欢偏硬一点的调教。在加速过程中,你不会听到过多杂音,包括电机转动以及胎噪,NVH 的优化做的很好。 但是要吐槽的一点是自动感应门把手。 在吐槽之前,先了解一下感应门把手的运作流程:点击车门把手上的感应按钮,然后等待一两秒,车门自动弹开,你进入车内后,车把手自动收回。 看起来还不错,很有仪式感对不对? 然而实际体验并不是很好。设想在气温零下的大冬天你点了感应按钮,然后在寒风中静静等待门把手弹开是什么感觉。 建议官方把这个感应时间再缩短些。 智能: 试驾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APA 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系统依靠车身四周 12 个超声波雷达协同运作实现自动泊车。 大概流程是这样: 用户找到想要泊入的车位,点击操控台上的泊车按键(如果车位在左边,需要先打左转向,车位在右侧则无需打转向); 车子自动识别车位(车子需要完全开过想要泊入的车位才能被系统识别),仪表盘上会出现不同的泊入形式(水平 or 垂直),然后点击方向盘上的确认按钮; 按住泊车键(全程不能松手),这个时候脚就可离开刹车踏板,方向盘也不用操控,车子自动泊入车位。 在泊车完成之后,车子自动挂入 P 档,人可以直接开门走人(这一点好评)。 整个体验还是比较流畅,但是在实际场景的泊车成功率如何先打个问号。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需要一直按着泊车按键,当你泊车的时候,如果发生突发状况可以马上停止自动泊车, 这个时候人也是安全冗余的一部分 。 按照官方说法,搭载 APA 自动泊车辅助功能的 EX5 在明年才能开始交付,所以有意向的用户可能要多等一段时间。 就在同一天,远在上海的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陆斌在威马体验店演示了威马的车家互联功能。 陆斌在车内直接用小威语音实现对「 家」 里的扫地机器人、台灯等的操控,实现车对家的控制。 而回到「 家」 之后,陆斌直接用小爱同学查询 EX5 的续航状态。 车家互联让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作为定位家用的车型,不管是从价格还是性能来看,这款车够用了。 威马「Fast Pass」 计划 我想,这才是威马安排这次试驾活动的重点。先了解一下这个计划到底是什么? 威马承诺: 所有满足活动参加条件的用户均可在 2019 年 1 月 31 日前提到爱车,并且可以享受依据 2018 年国家及各地政策补贴后的价格。 参加条件如下: 不同于之前 9.16(即 9 月 16 日)大定时候的信息缺位,这次威马把所有的信息点都讲的很清楚,包括补贴。 以下信息还请各位有意向的准车主们仔细阅读(默念三遍): 在明年补贴进一步滑坡的背景下,明确告诉用户依然可以享受到 2018 年补贴,相信这一点可以吸引一波意向用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 EX5 的产能有所提升。 这是一件好事。 但是这次「FAST PASS」 计划的公布还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这算不算一种「 加塞」 行为? 现在只要下大定并且交了全款的用户就可以提前拿到车,也就是说此前已经交过大定的用户,需要把尾款补齐才能更快拿到车,这样做不免有「 加塞」 的嫌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产能逐渐提升阶段,对供应链以及资金链都是一种考验,威马需要用收全款的方式回笼一部分资金。 第二个:交付时间模糊,沟通不到位 关于这个问题,我联系到了一位在 9 月 16 日下定的准威马车主,他预订的是 EX5 Extra 创新版,但是还没有收到通知提车。 在与这位车主沟通的过程中,他告诉我北京很多 916 车主都已经提车了,北京 916 批次大概有 600 人左右,目前大概还有近 90 人还没有拿到车。 截止我发稿,这位车主告诉我说,由于交通拥堵他的车尚在发往北京的途中,现在只能「 佛系等了」。 而在此前关于异地用户购车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沟通问题,最后威马给出妥善处理的解决方案。 信息不对等,沟通不到位,导致用户无法得知车辆交付信息,心里没底。 这是威马需要尽快加强的地方。 小结一下 不管是组织大规模的试驾,还是新发布的「Fast … 继续阅读

福特说:既然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那就好好研究研究它

· Dec 03, 2018 333

「装睡」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技能,所以才会有那句名言: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但装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福特设计了一个「模拟睡眠套装」,想让人体验装睡的感觉,当然,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向开车族提醒疲劳驾驶的风险与危害。 戴上特制的眼镜,你就可以感受到极度疲乏和打盹的视觉体验,而通过连接手机 App,还可以将眼镜设置为时长 0.5-10 秒钟的「 一摸黑」 模式。此外,特殊定制的头盔、背心、手臂和脚踝装备将为体验者加上总计 18 公斤的负重,从而模拟真实的因为疲惫而昏昏欲睡的感官体验。 福特安全驾驶训练营(Driving Skills for Life)经理 Jim Graham 表示,「 我们希望引起大家对于疲劳驾驶的重视,而『 模拟睡眠套装』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福特的这套系统,是与德国研究机构 Meyer-Hentschel Institute 共同开发的。福特欧洲安全驾驶训练营将率先使用这套「 模拟睡眠套装」。此前,福特汽车已经与 Meyer-Hentschel Institute 联合开发了模拟醉酒和宿醉驾驶体验的套装,用于全球的安全驾驶训练营活动,以提升公众的驾驶安全意识,做负责任的出行者。 至于「疲劳驾驶」究竟有什么样的危险,相信经常在路上开车的人都会有所「领教」。 2017 年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报告》显示,疲劳驾驶已经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连续开车四小时必须停车休息,这也并不是一个无关轻重的规定。

蔚来 ES8 11 月交付 3089 台,总计交付超过 8000 台

· Dec 03, 2018 333

蔚来 ES8 11 月交付 3089 台,总计交付超过 8000 台 前几天,蔚来汽车第一万台 ES8 下线,今天他们又公布了最新的交付数据。 根据下图所显示,11 月份蔚来共交付 3089 台 ES8,总交付量达到了 8030 台。 这也是 ES8 单月交付最多的一个月份,只比前两个月加起来的交付量略少。 这也意味着,ES8 的市场需求量依然不低。 12 月 15 日,蔚来第二届 NIO Day 将在上海举行,到时候蔚来将会发布自己的第二款量产车 ES6,并且公布售价。从之前蔚来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ES6 预售价为 37 万(补贴前),轴距达到 2.9 米,全系标配全铝车身和双电机四驱,百公里加速在 5 秒以内。 作为一辆比 ES8 尺寸更小、价格更亲民的电动 SUV,ES6 的市场前景理应比 ES8 更好。 所以就带来一个有趣的话题:ES6 上市后,它的市场反响如何?ES8 的销量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我们一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360 与华鑫北斗达成合作,想让运营车辆变得更安全

· Dec 03, 2018 333

网约车安全问题频发,大货车、公交车交通事故不断,对于这些「运营车辆」,我们该做些什么来提升安全指数? 来看看互联网公司 360 是怎么做的:11 月 28 日,360 公司和中国卫星导航协会理事单位华鑫北斗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北斗车载音视频人脸识别智能监管终端设备,合力打造中国城市交管安全智慧云平台,以满足国家对运营车辆监管的更高要求。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于这些运营车辆的监管。所谓的「技术手段」,就是在运营车辆里加装一套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音视频监控设备,并且还带人脸识别功能。「华鑫北斗」是交通部指定的营运车辆监管平台服务商之一,同时也是江苏苏州市政交通运管处指定的网约车监管服务商。目前平台已拥有 17 万台货车数据,2 万台网约车数据以及 2 万台特种车辆以及小车等数据。同时拥有丰富的车辆及人员的监管经验。 目前,安徽黄山的华鑫浩龙网约车运营平台已经与滴滴达成合作,车载智能设备已安装上线。 除此之外,在四川成都、安徽黄山、江苏苏州也即将推出五万台搭载商用车管理系统的网约车。未来,这类车辆将会同步装载 360 与华鑫北斗共同研发的北斗音视频人脸识别硬件设备。「360 安全大脑」是这套系统的核心所在,它是全球最大分布式智能安全系统,具有感知、学习、推理、预测、决策能力。依托万级智能设备积累的大数据以及深度学习算法,360 可以为城市交管提供云服务、视觉识别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全方位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