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代工、摩拜定制、为共享而生的电动车,今天终于发布了

· Apr 19, 2018 333

先越这个名字,对于 GeekCar 的老粉丝来说可能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充电桩线下主题沙龙,他在那个活动上做过分享。当时他的 title 是「电桩公司 CEO」,做充电桩的。 这个圈子最大的魅力在于,很多曾经很熟的人,在几年之后纷纷以不同的面貌重新出现,先越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现在他的身份是新特公司的创始人,一个创立于贵州贵安新区的新造车团队(这可能是一个励志故事)。 可以说非常让人百感交集:一个几年之前做充电桩的创业者,今天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一辆定位 A0 级别的量产电动车 DEV1。(D 代表科技、数据、独特。E 代表电动、绿色、体验,V 代表汽车、视觉、生动。)顺便说一句:发布会的安保程度之严格,非常罕见。人气之高,从我坐的位置看出去只能是这个视角: DEV1:怎么和别人不一样? 进入正题,聊车。 发布会的主题是 not the same,翻译成中文是「我们不一样」。所以到底「有啥不一样」呢? 刚才说了,这个 DEV1 的定位是 A0 级小车。著名超跑 GK5 就是 A0 级别的。 外观:两厢小车,毫无悬念。但是你不能阻止设计师对前脸下功夫,所以是这样的: 轮毂是 17 寸,放在这么小的车上非常显大。 没有进气格栅,双 C 型日间行车灯,看起来和目前自主品牌的电动小车质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实话实说,这个级别的小车设计是挺难为设计师的,做好看了不容易,新特 DEV1 的外观我能给 80 分,开着不会有掉价的感觉。 内饰:个人感觉比外观更好看。全液晶仪表是 7 寸的,中控大屏是 10 寸。 大屏会搭载新特自行研发的 DOS 人机交互系统,界面是这样的: 新特方面提到的智能化功能包括实时充电桩预约、自动泊车、刷脸识别等等。 三电系统:新特的电池组是 35kWh,供应商是宁德时代,布置方式是平铺在底盘上。官方给的续航里程是 350 公里(应该是 NEDC 工况)。 内置慢充充电机功率是 6.6kW,快充 30 分钟可以续航 200 公里,使用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 55kW,峰值扭矩 170 牛米,属于买菜车的动力水平。另外,新特的工程师也对整车做了一些轻量化设计,包括使用低滚阻轮胎等。 提前体验过这辆车的某知名业内人士的告诉我,他觉得这辆车整体上做的很棒。 先越给出了这辆车的售价区间——不超过 10 万块。2018 年 9 月,开始全面批量交付。 而在这辆 DEV1 之外,新特还规划了在 2019 和 2020 年发布的两款新车,分别定位 A0 级和更小的 A00 级市场。 嗯,看出来了吧,这是一个只做小车的团队,不去和那些电动 SUV 抢市场。 左手政府、右手一汽 如果看了以上这些东西,你的感想我能猜得到:又一家出来骗钱的,能把车造出来么?造出来有人买么? 但是你要明白,一个之前做充电桩的人,现在转而造车,又声势浩大的办发布会,总不能光靠自己的颜值吧? 就像这段的小标题写的,新特一方面和贵州政府绑定的比较深,另一方面有一汽这家汽车巨头的撑腰。简而言之,有钱,有资源。 政府这边不难理解,各个地方政府都想发展属于自己的新能源车产业,你说想造车,拿出靠谱的方案,不难找到想要合作的地方政府。先越的运气不错,拉来了贵安新区的支持。有了政府支持,就算是有了造车最基础的保证。 再来说一汽。在新特和一汽的合作中,后者和前者一起进行研发,并且帮前者完成生产制造的事儿。 新闻报道:1 月 6 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安新区新特电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五年内联合生产新能源汽车。新特汽车负责设计产品和地方准入;一汽轿车以一汽牌车标进行产品认证,申报公告。 嗯,有一汽帮忙代工,这可能会让很多新造车团队眼红。 一汽凭什么支持新特?可能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1. 一汽在新能源车方面没有合适的产品; 2. 一汽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很低,需要有新能源产品来平衡积分; 3. 徐留平入主一汽,整个企业的作风变得更开放、更有狼性。想想看,以前一汽没怎么和创业公司合作过吧?先越自己也对一汽改革的魄力表示「震惊」。 有了一汽的支持,先越非常有底气的说,要在今年交出 4000 辆纪念版 DEV1。这甚至比其他一些热门新造车团队的进度更快。嗯,压力来到了一汽这边…… 除此之外,根据媒体报道,新特的资本及品牌中心坐落在北京,总部及生产制造中心位于贵安,整车研发中心位于杭州,团队规模 200 多人,造型设计中心选址都灵,而刚刚启用的美国硅谷分公司,将作为车联网及智能驾驶研发中心。 不得不说,先越的这个时运,太好了…… One More Thing:摩拜共享汽车长这样 还记得之前摩拜和新特合资来做共享汽车的事儿吗?当时的说法是,新特会给摩拜打造定制版四轮共享汽车。这辆车今天终于也揭开了神秘面纱: 嗯,头顶上顶着一辆摩拜单车,涂装用了摩拜标志性的橙色,除此之外,外观和普通版 DEV1 没有太多变化。 不过在智能系统上,这辆定制版会搭载专门定制的更加共享化的车载系统。 在摩拜被收购的风口浪尖上,发布一辆「摩拜共享汽车」,新特「蹭流量」的技术确实很高,想必不少媒体的报道里都会以摩拜共享汽车作为文章切入点。 不过其实也不应该对这样的合作感到意外,因为新特的车子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共享出行的需求。而当前的市场现状是,确实缺少针对共享出行场景专门设计的电动车产品。除了和摩拜合作,新特的 DEV1 也会投入到贵州本地的共享出行运营项目里。 所以,左手 to C,右手 to B……新特的车不仅卖给终端用户,B 端客户也会给他们贡献非常多的销量。在先越看来,如何服务好这些 … 继续阅读

这家公司不仅想做对标 BRZ、MX-5 的电动车,还要自研自动驾驶芯片

· Apr 19, 2018 333

今年的北京车展不只是传统车企的舞台,对于新造车团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因此,在车展之前的这段时间,新造车团队密集发声。 一系列的发声从今天的零跑汽车开始。今天,他们在北京举行媒体沟通会,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详述零跑造车的初衷及逻辑。而更重要的一个信息点是,零跑宣布和安防巨头大华股份联合研发 AI 自动驾驶芯片。 零跑汽车是谁? 即使是长期关注新造车领域的同学,可能对于零跑汽车这家公司也相对陌生。确实,相比那几个大家熟知的公司,成立已经 34 个月的零跑汽车相当低调,直到最近一年才有一些对外宣传,并且在去年 10 月份发布了自己的首款量产车——一辆两门四座硬顶跑车 S01: 从这张图表,可以看到 S01 的性能和定位会对标丰田 86、斯巴鲁 BRZ 以及马自达 MX-5: 有必要再介绍一下这家公司的背景。实际上,它和刚才提到的大华股份有非常密切的关联。 朱江明有工程师背景,他是大华股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大华股份的副董事长和 CTO。 而朱江明和大华董事长傅利泉一起创立的大华股份,目前是全球安防监控领域排名第二的公司,作为一家 A 股上市公司,目前市值 800 亿人民币。 2015 年,朱江明创立零跑汽车。或者换句话说,大华这家做安防监控和可视化的公司,进入了智能汽车领域。 至于原因,在朱江明看来主要有三个: 1. 汽车市场的蛋糕足够大; 2. 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是一定的; 3. 目前的汽车行业,中国公司做的并不算好,但是在家电、通讯等行业,中国公司在全球都非常有优势。 目前零跑的主要团队来自大华及华为,80%的员工是研发人员。 朱江明把零跑造车划到「IT 人造车」的范畴里,而非汽车人造车或互联网造车。 然后再来聊聊零跑和大华的合作 这两家公司宣布达成合作,其实还是自己人跟自己人玩的意思。 这相当于零跑要自研自动驾驶芯片。上一个这么做的公司,是特斯拉。 如果是一个纯粹的新造车团队,其实很难具备芯片级的研发能力。之所以零跑愿意这么干,还是因为大华的技术积累——他们自己能做芯片,同时在视觉领域有非常深的积淀。 朱江明的 PPT 里直接打出这句话:「我们不需要 Mobileye 这样的供应商,我们自己就是做这个的。」按照他的话来说,当其他新造车团队还在考虑用 Mobileye 还是地平线的方案时,零跑考虑的是基于德州仪器的哪个平台去开发,「零跑自己就能完成从嵌入式算法到芯片的全过程」。 零跑之所以自研芯片,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在朱江明看来,智能汽车本质上属于电子产品,而作为一个电子企业,如果只做外壳,核心模块外购,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这一点可能是受到华为模式的影响——既做芯片,又做手机。其次,作为一家新造车团队,零跑也借鉴了特斯拉的自研模式。(零跑自研的电动车零部件)而自研芯片也意味着零跑实现了对于自动驾驶感知、决策、执行层面关键技术的自主化覆盖。他们在智能驾驶上的研发成果,未来也有可能向其他厂商开放。 除了智能驾驶层面,零跑在三电系统、整车平台、智能网联系统方面也是坚持走自己研发的路线。 回到造车这件事上 看到这儿,你可能也会有这个疑问:说什么自动驾驶,零跑的车到底造的怎么样? 零跑的整车工厂位于浙江金华,今年 5 月封顶。按照零跑副总裁赵刚的说法,S01 这款车的 SOP(量产)会在明年一季度开始。 零跑规划了三个不同的整车平台(分别命名为 S、T、C),今年广州车展上,他们会发布基于其中两个平台的三款量产车,并且在明年年内实现量产。其中一台就是基于 S 平台的 S01,另外两台是基于 T 平台的 A00 级电动车,分别为四门和两门车型,车长在 3.6 米以及 3 米左右。 这个节奏可能超过了绝大部分人的想象。毕竟,哪怕是量产一款车,对于新造车团队来说,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种坑。 朱江明的信心还是来源于大华的「底蕴」。「大华有七万多种生产物料,产品也多种多样,从供应链角度来说不比汽车行业简单。」不过,似乎整车生产制造也不能仅仅从零部件数量角度去衡量难易。至于零跑在这方面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还有待时间检验。 S01 并不是一辆走量的车,他们的目标是在 2019 年完成一万台的销量,真正走量的还是 T 平台的两款车,以及接下来基于 C 平台的包括 SUV 在内的更多产品。 有意思的是, 因为大华的安防领域背景,零跑对于「摄像头」这事儿很有心得,他们甚至会把每辆车的生产制造过程通过监控拍下来,向车主提供。(另一种意义上的「透明工厂」?)很多业内同学对零跑这个团队的印象是风格比较实在,深受大华和华为的基因影响,走技术路线。但是劣势也显而易见——没造过车。 所以零跑造车的故事就变成了:不缺钱的技术宅能不能造出靠谱的智能电动车?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