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CEO 黄仁勋:就算 Tesla 用别家的芯片,我也一样会买 | GTC CHINA

· Sep 26, 2017 333

NVIDIA 主办的 GPU 技术大会:GTC CHINA 于今天在北京举行,我们熟悉的教主老黄又再次站上了演讲的舞台。由于之前业内爆出了 Tesla 开始与 AMD 寻求合作共同研发自动驾驶芯片的消息。所以对汽车行业来说,老黄这次在 GTC CHINA 上的发言又多了几分重要性。 NVIDIA 的「 云算盘」 整个 GTC 的主题还是围绕 GPU 计算的范应用领域,所以老黄此次大会演讲重点突出的其实是 NVIDIA 产品在云计算中的运用。其中重点包括三个消息: 1. 公布 BAT 三家互联网巨头的云服务产品开始使用 NVIDIA AI 计算平台: 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加在一起共覆盖了超过两亿的用户,这三家的云服务都将陆续更新到 NVIDIA 最新 Volta 架构的 V100 GPU。除此之外,华为、浪涛和联想三家 IT 公司的企业服务器解决方案中也将开始使用 NVIDIA 最新的平台。 2. 公布最新一代 AI 推理软件 TensorRT 3:TensorRT 是 NVIDIA 专门为其 GPU 产品所设计的 AI 计算加速器,且这个加速器具有可编程性,可方便不同开发者适配 AI 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有了 TensorRT 3 的加持,NVIDIA 最新 GPU 产品的速度可达到 CPU 的 40 倍。由于 TensorRT 是一种软件加速器,所以其成本也仅为 CPU 的十分之一。这个更新可以说就是瞄准了谷歌的 TPU 进行回击。 3. 公布 NVIDIA 的 AI 城市平台: 这个平台叫 NVIDIA Metropolis,此次发布新增了阿里巴巴和华为两家合作伙伴,并在平台中新增了 NVIDIA DeepStream SDK 软件开发套件。此平台相当于针对城市的大型数据中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结合城市当中已有的超过 10 亿个的摄像头,NVIDIA 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把这些摄像头所捕捉到的数据信息更好地利用。 在中国这个超级互联网市场重点突出云计算服务是非常合理的选择,因为中国有着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也有着众多基于云计算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巨头公司。他们的大型云端数据中心对计算芯片的需求量要远高于其它终端,NVIDIA 也自然希望自己的 GPU 产品能够尽可能多的占领这块市场。 对于自动驾驶而言,云服务也是至关重要。不管是百度的阿波罗计划,还是特斯拉的 Autopilot,背后都需要有强大且高效的云计算平台来负责数据运算,算法训练以及终端更新推送。而 AI 城市平台则可以为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路况检测以及高精度地图等要素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云计算的产品对于 NVIDIA 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来说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Drive AV:自动驾驶开发的软件包 说到自动驾驶,老黄这次也并没有把它落下。他在演讲中发布了 NVIDIA 自动驾驶平台当中的新成员 Drive AV(AV 应指 Autonomous Vehicle)。 刚看到上面这页 ppt 的时候,我一脸懵逼:NVIDIA 的自动驾驶平台不是叫 Drive PX 吗?那这个 Drive AV 又是什么? 对此,老黄在之后的专访中解释道,NVIDIA 的自动驾驶平台统称为「Drive」。算上「Drive AV」 之后,一共包括四个部分,剩下三个分别为”Drive PX”、「Drive OS」、「DriveWorks SDK」。这四个部分呈现递进式的分工: Drive PX: 指的是 NVIDIA 自动驾驶平台的硬件部分,也就是 Drive PX … 继续阅读

这家公司不止会造涡轮,研究车内温度的事儿他们也挺在行

· Sep 26, 2017 333

谈到新能源汽车,大家首先想到的话题可能就是续航里程。这里有个常识相信很多人再清楚不过了,一旦外界温度下降,电池容量也会随之下降,而这直接会导致车辆的续航里程受到影响。 当然,这绝对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博格华纳就开发了一套机舱加热器。他们想要通过这套设备提高座舱温度,同时还可以为电池组、发动机加热,进而缓解温度下降所带来的续航里程受影响问题。 为座舱加热的同时缓解电池组降温 博格华纳将这套机舱加热器称之为 PTC 技术(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电机处于运行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热量,而他们则选择使用风机引来高压温暖气流,为客舱加热的同时也提升电池组的工作环境温度。另外,PTC 技术具备自主调节功能,一旦温度升高,车辆对于热量的需求减小后,加热器还可以自动降低热量。 根据博格华纳的介绍,这套机舱加热器中用到了大量的陶瓷元件,其中最大功率为 7kW,提供双区空调的同时还可以做到无声加热。 佛吉亚也有尝试 看完了博格华纳的这套 PTC 技术之后,大家就会明白,其实这也算是热能回收领域的一种实践。而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佛吉亚,他们此前在这个领域当中也有所尝试。 汽车发动机大约有 30%左右的热能顺着排气管流失,如果想要回收这部分热能,主要可以使用三种技术路线:热导热、热导电和朗肯(Rankine)循环。热导热就是对发动机排放出的热量直接以热能的形式回收,而热导电则是将这些排放出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至于朗肯循环,则可以选择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是在第一种方式的基础上接入发电机,直接转化为电能。 由于热导电以及朗肯循环的转化率并不高,因此佛吉亚在乘用车领域主要对热导热的回收方式进行了尝试。其中最主要的原理就是使用冷却液、机油或者变速箱油等介质回收热能。 去年,现代在混动版 IONIQ 车型上就使用了佛吉亚的这套解决方案,全套热能回收装置的重量不到 3kg。通过对排气管线上的热量进行回收,发动机在冷启动时可以迅速启动,同时乘客座舱也会被加热。美国环保署联邦测试之后得出数据,这套热能回收系统可以降低 3%的油耗。 无论是纯电动车型、混动车型还是传统燃油车,热能的消耗都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在这个强调油耗以及排放标准的时代,热能回收装置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今后很有可能成为所有车辆的标配。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新车还没亮相,威马汽车却发布了一个出行品牌,并且和共享单车平台合作了

· Sep 26, 2017 333

在去年上海举办的「 智慧出行新可能」 论坛上,威马汽车 CEO 沈晖就表示,威马汽车不单单是一家汽车制造商,更是一家未来智慧出行服务提供商。 他表示:在 2018 年产品落地前,威马汽车在 2017 年将会「 服务先行」。也就是说,在威马汽车上路之前,我们会先体验到威马的出行服务。 现在,威马汽车已经把计划落实到行动上——他们正式发布了旗下的智慧出行品牌「GETnGo」,致力为用户带来「 触手可及,即刻出发」 的全方位智慧出行体验。同一天,威马汽车还宣布与共享单车哈罗单车开启「4+2」 合作。 「GETnGo」 的宗旨是「 便携、共享、环保」,通过对出行场景细分和大数据的运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完成城市租车、旅游租车、网约车、智能接驳、无忧充电、私车私桩共享等创新用车服务的综合规划,让用户「触手可及,即刻出发,创造无忧的出行体验」。 作为「GETnGo」 智慧出行品牌落地的重要一环,威马汽车与共享单车哈罗单车通过整合分时租赁电动车+共享单车产品,搭建「4+2」(四轮加两轮)场景和服务模式,以共享单车覆盖 0-5 公里出行范围, 以分时租赁汽车满足 5 公里以上出行需求,打造城市立体交通出行方案。山东东营作为首个落地项目,将在 10 月开始试运营。 至于为什么要跟哈罗单车合作,在沈晖看来,「 哈罗单车在快速拓展市场的同时,用较大的精力投入软件、硬件研发及运营能力的提升上,着重提高用户体验,这一点一直与威马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经营思路相吻合。」 未来,威马汽车会「 共享汽车+共享单车」 的运营模式,将它融入细分化的出行场景中,覆盖旅游区,产业区等,解决用户的短中长途+最后一公里的出行。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华为参与研发,深圳要实现公交车无人驾驶?

· Sep 26, 2017 333

无人驾驶如何落地?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技术层面,涉及到商业化的问题。 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常提及「应用场景」这个词,用对了场景,无人驾驶可能并不遥远,比如在封闭园区内的通勤。 而在开放道路上呢?其实并不容易,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的探索热情。比如在上周,根据媒体报道,深圳巴士集团宣布,他们正在和国家智能运输技术中心、华为等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并且要在今年 10 月底推出两条无人驾驶线路。 看完倒吸一口凉气,果然是深圳速度啊~ 不过,如果用审慎的态度看这个新闻,可能震撼程度要打些折扣:「最开始的试点路线,会在南方科技大学附近」,这就有疑问了:到底是开放道路还是半封闭甚至封闭道路?到底是试验一下做做样子还是真想日后将它投入正式运营? 很遗憾没有更多信息了。但是能想到把无人驾驶和公交车的使用场景相结合,深圳巴士集团的思路还是挺「先锋」的。而且,这件事发生在深圳,也就让人多了几分期待。 而这条新闻另一个吸引人的点在于华为。其实华为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早已经不是新闻,今年 2 月,就有媒体曝光出华为和清华大学秘密研发的无人驾驶实验车原型。 在 5G 等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的华为,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切入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领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我们也挺想看看,华为做无人驾驶,到底要走怎样的技术路线,到底能交出什么水平的答卷。 另一方面,在商用车上做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似乎成了这一年多以来的一股「潮流」,国外有无人驾驶小巴上路测试的消息,也有自动驾驶大货车成功路试的报道。理由也不难明白:对于路线相对单一并且需要司机高强度工作的商用车(客运、货运)来说,实现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的意义其实是要大于普通私家车的。 而在国内,前几天百度 Apollo 1.5 开发技术发布会的时候,金龙客车也过来站台,也就证明他们有意推出自动驾驶巴士,在种种动作的推动下,国内商用车的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研发,可能也会迎来提速。(图片来源于网络)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