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陆集团 CTO:和百度的合作可能会打破传统汽车供应商的模式

· Jun 15, 2017 333

靠着阿波罗计划,百度不仅获得了一个「 核武器专家」 的称号,更是和像大陆集团、博世这样的汽车供应商巨头达成了战略合作。 虽然这符合目前自动驾驶行业内,汽车与科技公司联合的趋势。但是由于阿波罗计划的「 平台整合」 式布局与传统 Tier 1 的职能十分类似,因此 Tier 1 具体如何与百度合作这个话题可谓是众说纷纭。 为了解答这个疑惑,在 CES Asia 的现场,我们专访到了大陆集团的首席技术官 Kurt Lehmann 先生,并请他具体聊了聊大陆集团对自动驾驶产业链的理解,它们自己的定位,以及如何与科技公司合作等话题。下文中 K 代表 Kurt Lehmann,G 代表 GeekCar。 关于和百度的合作 G:首先可否请您具体谈谈大陆集团与百度的合作?两家公司的具体分工都是什么? K:讲真,目前来谈具体的合作细节还为时尚早。因为我们刚刚才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意味着合作意愿的确定,在这之后我们才会开始与百度进一步挖掘技术层面上的合作细节。 我们知道百度也展示了他们自己的无人车,他们对于自动驾驶有着很深的理解,尤其是他们的互联网体系,云端及人工智能的平台。而大陆集团在自动驾驶中的长处则在于零部件,整车的架构以及整合。此外,我们对于人工智能以及云端服务器等也有了解,知道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认为在大陆集团和百度内部,都会有各自的自动驾驶专家。他们的长处有所不同,百度来自于互联网,更擅长数据分析,而我们来自于汽车工业,擅长于车辆架构的整合。这次合作的目标就是将双方的专家们联合在一起。 G:在我们看来,百度提供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软件、算法及云端。因为他们不具备整车零部件生产能力,他们需要和其它的硬件供应商合作才能够完善其自动驾驶平台。那么这可否说明百度在供应链中的角色还是 Tier 2 ?他们需要有大陆集团这样的 Tier 1 来将百度的技术整合到给车厂提供的完整解决方案中? K:我并不认为现在的情况符合你说的这种形式。目前自动驾驶的产业结构已经不同于传统汽车供应链的这种车厂、Tier 1、Tier 2 的层级模式了。自动驾驶产业更像是一种相互依存的结构(原话为 Symbiotic)。 我举一个自动驾驶在卡车领域的例子。卡车的制造商知道他们需要车队或物流公司,因为这些公司是他们的最终消费者。而物流公司又知道他们需要 Tier 1 来为他们使用的产品提供更好的自动驾驶方案。这就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模式,各个公司的角色不同,但是他们都互相依赖,互相需要。这样的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甲乙雇佣关系,而更像是一种合作共赢。 回到与百度的问题上。我认为随着自动驾驶的继续发展,你会看到更多这种模式的合作。我相信在未来,行业内将很难再去明确的定义和划分谁是 Tier 1 谁是 Tier 2,甚至有些时候连 OEM 的角色都会不再那么明显。 关于行业内的联盟 G:那么您对现在行业中的联盟趋势怎么看?例如谷歌和 FCA 与 Lyft 的联合,以及宝马与德尔福还有 Intel 的联合,这种结盟搭建平台的趋势是否符合您刚才所说的共生体系? K:用 ESC(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也就是 ESP)系统举例,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方案就只有那 2 到 3 个平台。起初 OEM 是希望自己能够掌握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因为他们希望把竞争力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后来他们意识到自己做的推进速度很慢,于是就都开始做平台了。 这个趋势让整个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平行化(原话为 horizontal),就像你说的宝马英特尔与 Mobileye 的合作,百度分别和大陆集团以及博世的合作,另外,英伟达在各个平台都有一定程度的参与。这些平台会持续的扩展,直到有一天不同的平台也会聚合在一起(原话为 Converge)。 如果你了解人工智能的生态,就会知道整个 AI 的体系都建立在开源的基础之上。AI 带来的核心价值都来自于数据,平台越开放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的数据,而更多的数据则会增强平台解决方案的鲁棒性。所以我认为行业发展会让我们最终组成一个核心的大平台,而现在各联盟的解决方案则会成为这个核心平台的附属。 G:我可否将您的观点理解为自动驾驶行业最终会发展出一个统一化的标准? K:我的观点的核心支撑是一个标准化的安全体系,如果你的解决方案与主流的标准完全不同,那么你的解决方案则更容易受到攻击。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以一个平行的观念去看待自动驾驶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解决方案获得最强的鲁棒性。 比如我们在与一个中国 OEM 的合作中遇到了一个特殊的驾驶场景,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个场景所产生的数据应用到我们的平台当中,让所有使用我们平台的客户都能从这个数据中受益。这会是自动驾驶的发展方向。 G:谈起标准化和共享,目前地图领域进展良好,但是驾驶数据才是最核心的驱动力。有车厂希望将自己的驾驶数据只能为己所用。大陆集团如何看待驾驶数据?会和其它的合作伙伴分享吗? K:这个问题我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和观点。因为这部分取决于具体的合作。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具体的例子来看。如果在道路或者高速路上的某一个位置发生了问题或事故,那么这个问题是应该只让某一个 OEM 知道,还是应该让所有人都知道呢? 所以如果从道德角度出发,那么我认为在未来,数据一定是要越来越共享的。从商业角度出发,我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如何更好的使用这些共享的数据,而不是如何隐藏或者独占数据。因为数据才是驱动整个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 关于芯片商的爆发 G:您如何看待芯片的重要性,例如 Nvidia 和 Intel 的发力?大陆集团自己也有 ADCU 的多域控制器,在这个方案中,你们使用的是什么芯片? K:我们刚才谈到了行业内的不同平台,而不同平台所用的芯片也有所不同。作为一家供应商,我们经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在一方面,有多种芯片解决方案可供选择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总可以去选更好的。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要用某一个芯片方案去负责整套系统的处理与控制的话,那么一旦这个芯片方案的提供者出现了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所以在芯片上,我们必须要去平衡这个选择。目前业内主要有 3 类芯片解决方案,Intel 和 Nvidia 是其中的两个阵营,还有一些其它的芯片商例如瑞萨,也和我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 3 类方案各不相同,也各有千秋。这对我们这样的供应商来讲是一种转变,我们需要保证我们的软件系统能够在不同芯片解决方案上都具备足够的鲁棒性。 你之前可能有听说过 AUTOSAR(汽车开放系统架构),它的作用就是联合行业内 OEM、供应商、半导体芯片商、软件服务商等,共同为汽车工业开发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软件架构。这能够帮助我们的软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受不同硬件的制约。(类似于 CUDA 对于 Nvidia 不同 GPU 的作用)G:Nvidia 和 Intel 已经开始和 OEM 与互联网公司直接合作了,在未来,这些芯片厂商是否有可能在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赶超 Tier 1 在汽车供应链中的重要性? K:我无法去预测他们的商业规划。例如他们是否真的希望去自己打造一套汽车安全系统?问题的关键在于未来到底是谁去做方案的最终整合。在这点上我们这几年一直都在讨论,目前来看,客户购买的是整套计算系统,而不仅仅是芯片,所以最终还是需要有人去做整合。 芯片公司在近年的技术创新有目共睹。不过我昨天还看到了一个 Nvidia 的关于数据增长以及他们如何用数据来驱动深度学习的视频,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数据量的重要性。我认为他们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来构建一个封闭生态系统,而是会将这个生态开放给更多的合作伙伴。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变成谁将在这个生态里面提供硬件,包括 ECU、以太网链接模块、HMI、传感器等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整合的工作还是十分复杂的。 … 继续阅读

宝马投资电动巴士制造商 Proterra

· Jun 15, 2017 333

前段时间,电动巴士制造商 Proterra 获得了 1.4 亿美元投资。日前,他们又宣布, Al Gore 以及宝马旗下风投 BMW i Ventures 向 Proterra 投资 5500 万美元。 根据 Proterra 的计划,今后这笔钱将被用来扩建他们位于洛杉矶以及南卡罗莱纳州的工厂,以此来提高产量。前不久,他们还挖来了特斯拉的一位副总裁,负责管理工厂的扩建进程。目前,Proterra 已经向西雅图、达拉斯以及费城等地区的用户交付了 380 辆电动巴士,而订单量还在一直增长。 此前, Proterra 曾与内华达大学 Reno 校区达成了关于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合作项目。今后,他们还打算在全美继续招聘人才投入到自动驾驶汽车研发项目当中。 今年年初, Proterra 对外宣布,他们准备在明年进行 IPO。公司 CEO Ryan Popple 说,相比与柴油以及天然气公交车,电动公交车在成本方面将拥有更多优势,他们有信心在 10 年之内统治市场。 而宝马旗下的 BMW i Ventures 是最近相当热门的一个「投资机构」,在宝马光环下,这家机构接连在汽车创新、交通出行领域进行投资布局,比如投资充电桩公司 ChargePoint、投资无人驾驶技术公司 Nauto 等等。在整个宝马集团的汽车创新布局里,应该说 i Ventures 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库克承认苹果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 Jun 15, 2017 333

很早之前,关于苹果制造自动驾驶汽车的传闻就开始在网上扩散,只不过 Tim Cook 从来都没有直接承认过这项传闻。而就在上周的 WWDC 大会上,他却说,自动驾驶今后很有可能将会成为苹果的核心技术。 Tim Cook 说,「 尽管自动驾驶可能是有史以来技术难度最高的人工智能项目之一,但苹果依然期待这项新技术的到来。未来,我们将会专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毫无疑问,自从今年 4 月份在加州获得了自动驾驶测试许可之后,苹果一直都在进行自动驾驶研发工作。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苹果打算如何利用他们的技术。Tim Cook 一直拒绝回答他们是否会自己造车,他认为,苹果关心的是自动驾驶技术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他们并不想透露在产品层面上苹果将会采取什么行动。 目前,苹果一直都在基于雷克萨斯 RX450h 打造自动驾驶汽车,而这也让人们认为,他们想要和 Waymo 采用同样的战略,只负责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而不涉及造车业务。 当然,尽管现阶段苹果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暂时落后于特斯拉、Waymo 等竞争对手,但他们手中掌握的资源足够自己实现目标。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在硅谷又会发起新一轮的自动驾驶研发竞赛。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气囊怎么设计?采埃孚给出了答案

· Jun 15, 2017 333

(本文作者:黄晚,编译自 Wired)现在,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谈自动驾驶。按照他们的想法,自动驾驶的时代将在一到五年内到来。不过,不要以为到时候汽车会翻天覆地地让你耳目一新。方向盘还会有,踏板还会有,仪表盘也还会有。 感觉有些失望了?那听点儿好消息吧!好消息就是,这些东西会慢慢发生变化。比如,汽车的前排座椅可能将会被调整成与后排座椅面对面的设计,玻璃窗会变成屏幕,等等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前排的乘客向后转了,安全气囊该怎么办?放前面?没人。放后面?怎么放? 采埃孚貌似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经过一番思索后,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放在座椅侧面。 不过,这个方案并不是专为自动驾驶设计的。起初,它只是为了防止乘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但是,由于它被安置在座椅侧面,所以同样适用于未来的自动驾驶。 现在的汽车一般都配备了好几个安全气囊,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它们从四面八方弹出,以保护乘客的头部、躯干和膝盖。沃尔沃更是在挡风玻璃的底部为行人设计了专门的安全气囊。 无论在车里还是车外,这些安全气囊的运作都基于同样的原理,即通过一套复杂的传感器系统,使自身在 0.03 秒内迅速展开,然后,气囊通过通风网络迅速放出空气,吸收身体冲击,降低减速度。 回到采埃孚这次的设计。展开之后,这个安全气囊就像一支握拳举起的手。虽然样子很怪异,但是配合着较高的充气压力,它可以帮助固定你的身体位置,让你不再「摇头晃脑」。而且,设计在座椅侧面也就不用每次都随着乘客的朝向作出改变了。此外,它也不需要中央控制台的协作。 自动驾驶的发展会使汽车越来越智能化,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智能化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的可靠和信赖,人无完人这个词同样适用于机器。安全问题不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自动驾驶汽车都看厌了,你见过自动驾驶摩托车吗?

· Jun 15, 2017 333

(本文转载自 autocarweekly,作者:sway)没有什么电影像 007 系列一样,开场即高潮,并且绝对少不了各色豪车撑场。但 50 周年巨作《007:大破天幕杀机》的开场,却是由一辆 KTM 250 SX 越野摩托车撑起的,只见丹尼尔·克雷格从房顶一跃而下,驾着摩托破窗入室,与火车追逐,火爆至极。 自动驾驶摩托车,想都不敢想? 很长一段时间,摩托车和汽车都各领风骚。当年戴勒姆把精心研制的立式发动机首先献给了一辆「 骑式双轮车」,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比世界首辆四轮车还要早一年。 要说汽车界有火爆的 F1、勒芒 24 小时赛,摩托车界的 GP、SBK、世界摩托车耐力赛也不差。F1 赛车手「 冰人」 莱科宁,也是个狂热的越野摩托车爱好者,在离开 F1 的两年时间里,他还成立了一支名为「Ice-One」 的越野摩托车队,并购置了所有参赛装备。 各大量产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都在不断加码,Uber、FF 这样的初创公司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整个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一派繁荣。 那自动驾驶摩托车呢?想都不敢想。 因为摩托车有天然弊端——平衡性很差。这和初学自行车会摔跤是一个道理,何况普通摩托车都有 100Kg 以上,控制平衡更难。 最近 Honda Riding Assist 自动平衡试验摩托打开了突破口。喜欢玩黑科技的本田,结合了平衡车和机器人领域的研发经验,通过 AI 系统来主动维持车辆的稳定,不管有没有人乘坐,都能自行保持平衡,即使车辆停在原地轮子不转,车轮也可自行不断微调而屹立不倒。 更重要的是,自平衡技术能够在车手失去平衡时仍然让摩托车维持平衡。遇到急转弯,这套自平衡系统还能有效降低翻车风险。 看似不经意,它其实已经改变了我们对平衡控制技术的认知。 此前美国两轮汽车公司 Lit Motors 的自动平衡摩托车已经足够惊艳,其原理是通过内置的陀螺仪来维持平衡。 现在来看,相比陀螺仪这样的传统好手,AI 技术有更大的想象力和发挥空间,只可惜,本田这次还没有量产计划。 历史悠久的 Ghostrider 这并不是自动驾驶摩托车第一次高光,其实早在第一届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 DARPA 上,就有一辆叫 Ghostrider 的自动驾驶摩托车崭露头角。 Ghostrider 的原型是一辆儿童版雅马哈轻型摩托车,除了车架外,其他都被拆得不剩。看看车身上搭载的摄像头、陀螺仪、GPS 模块、计算机、防滚保护杆和驱动电动机等,还能认得出来这是一辆摩托车吗? 这辆怪物经历了几万行代码和 600 多次试验失败后,终于能自立自强地奔跑了。无奈上天弄人,在资格赛上战胜了 90 余辆参赛汽车后,却在正式赛当天仅仅开了 3 英尺就栽倒在上。 但瑕不掩瑜,Ghostrider 最后被收藏在 Smithsonian 博物馆。不过它的主设计师却没那么幸运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后来却因卷入盗窃机密文件案,近期被 Uber 解雇了——没错,就是前阵子让谷歌和 Uber 闹得不可开交的莱万。 尽管有两辆颇有特色的自动驾驶摩托车撑场,但总体而言,相比自动驾驶在汽车领域的繁荣,自动驾驶摩托车还仅仅处于概念试水阶段。 AI+摩托车=更多的可能 尽管摩托车似乎距离「 自动」 还很远,但是在 AI 的助力下,智能摩托车的应用已在路上。 比如罗马尼亚的创业者(同时还是一个电影制作人)Mihnea de Vries 在 2015 年启动了一个叫 Scooterson 的项目,在近期终于问世,推出了一款能用手势控制的摩托车 Rolley。 开始骑行时,动作控制系统会对动作进行判断:蹬第一下是一挡,第二下切换到二挡,然后会切换到三挡。与之匹配的应用可以和智能手机或手表连接,显示速度、电池状态、骑行统计信息以及其他从云端得到的相关交通信息。 有意思的是,它会根据骑手的驾驶表现,给出实时的最佳个人扭矩和功率设定。此外,该应用还会根据剩下的电池容量来适配功率和扭矩设定,保证以最佳状态到达目的地,不用担心电池容量问题。 不过由于这款摩托没有油门,骑手必须用脚推动至 5Km/h 的速度阈值,且其他辅助功能只有在这个速度之上时才开始工作。 不出意外,这款摩托车会很快进入共享模式,与 ofo 一较高下。 而早在去年 3 月份宝马百年诞辰上,一款名为 VISION NEXT 100 的概念摩托车就惊艳全场。 如果说此前宝马对仪表盘是追求极致的极简主义,那这款概念摩托车就更加激进,取消了传统仪表盘,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戴在驾驶员头上的眼镜,各种分析数据和场景信息都直接通过这幅眼镜实时显示。 这款车也和本田 Honda Riding Assist 一样具备自动平衡的功能,只不过是通过陀螺仪实现的。 川崎重工业有限公司(KHI)也曾提出,正在研发一款可以配备在摩托车上使用的人工智能系统,正在由日本软银旗下的 cocoro SB 公司开发,除了可以为骑手提供一些基本的驾驶信息外,还能够与骑手建立起「 情感联系」。 这家公司正是主导开发过 Pepper 机器人的公司,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马云爸爸也投钱了。 自动驾驶是不是噱头?这话放在几年前还真是,但短短几年早已风云突变,将来会是自动驾驶的天下,无可置疑。 而置诸摩托车上,虽然其有天生难平衡的缺点,好在有传统的陀螺仪技术支撑,新兴的 AI 技术也让它有了更多可能。 或许有人会说,摩托车自动驾驶的意义不大,但当一辆能够自己掌控平衡、控制车速,还能和你隔空交流的摩托车从车库中跑出来时,还是挺酷的。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就是不服!又一地表最安全平衡滑板车问世——Kiwano K01 电动滑板车

· Jun 15, 2017 333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极市的忠粉们肯定特别了解我对平衡车的态度——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基本上这种摔死发明人的「 平衡车」 永远躺在我「 打死不会买」 的目录里最下面一层,上面一层是「 美发卡」 和「muji 的牙刷」。 但是技术宅轴劲儿一上来,一顿麻辣火锅都拽不回来。Kiwano 公司最近又新推出了一款号称是「 地表最安全」 的电动滑板车——K01 电动滑板车。 酷玩儿: K01 电动平衡滑板车为了弥补传统滑板车种种反人类的设计,这次换了思路:他们利用滑板车这种带扶手的设计以及平衡车的稳定控制这两套系统共同作用,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除了强大的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它还首次支持 App 控制运行——通过手机 App 就可以控制这款平衡车的前进倒退。换句话说,K01 不但能驮着你还能跟着你,这回再出问题可就尴尬了,毕竟这款平衡滑板车自己都能好好地走…… 安全其实不能停留在「 不倒」 这个层面,还得「 全地形」。220mm/85 英寸的大胖胎配上超轻碳纤维外壳以及特殊调教过的避震,别说全地形,你甚至可以骑上它做「 大跳」。哎,「 大跳」。雾草!心头涌现出一头小鹿是怎么回事?! 装备了 4.4Ah/55.5v 锂电池和 1000 瓦的电机,K01 最快可以达到 32km/h,同时爬上 35°的大坡。虽然我国平衡车标准是不能超过 20 千米每小时的, 架不住「 我可以」 啊,毕竟哪辆汽车的最大设计时速也不是按照 120km/h 设计的吧? 剩下最不安全的地方就是电池了。K01 使用了 LG 认证的电池组,并且在电池组周围加装了防火安全防护罩,不但安全而且续航能力超强。充电一小时,续航 20 英里,电池恐惧症的病友们!让我看到你们的手在哪里! Kiwano 也获得了 IP54 认证,基本上就是见着水坑压过去就可以了,不会趴窝,也不会进水。最狠的是 Kiwano 还免费送一个 GoPro!作为行车记录仪安装在 K01 前端!简直没有不买的理由! 当然 K01 还配备了类似于 LED 警示灯和显示屏等常规配置,目的都还是为了保证使用者在马路上的安全,为了打我的脸,他们也是太用心了…… 怎么买: 目前 Kiwano K01 接受预订,价格为 800 刀。也可以根据道路状况选择全地形轮胎,挡泥板、头盔和快速充电器等配件,预计 7 月份发货。 有话说: 哥们这次真动心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